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年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866408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传媒大学 初试 答案 解析 文史哲
    资源描述:

    1、校考特辑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好人啥都说百家号01-0121:22好人啥都说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初试真题解析(历史部分)1.孟子说:“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这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明C.郡县制 D.和井行制2.汉武帝即位后,改用布表出身的公孙弘为相,又“从文学之土中选拔出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人,让他们以加官出入禁省,顾问应对。逐渐地,以加官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停、给事中等身份侍从左右者,多达数十人。并由于时时被皇帝垂询而得参大政。”汉武帝此

    2、举的目的是A.加强君主权力 B.解决王国问题C.抑制土地兼井 D.打击豪强贵族3.秦琅邪台制石)记载:“普天之下,转心揖志,器械量,书同文字。”材料中的“文字”应是A.甲骨文 B.金文 小菜 D.隶书4. 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顺回洛阳,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领,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感慨地说:“自晋、未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土族,并在中原”。 “洛阳旧貌换新颜”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的南迁 B经济重心的转移C.割据势力的削弱 D.北魏孝文帝改革5.日本学者内藤乾吉在(唐代的三省一文中指出: “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藏政治,而是综合了天子和贵族

    3、意志实行的费族政治。门下省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A.门下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三省六部导致君弱臣强C.皇权受到集体宰相的制约D 贵族政治抑制朋党之争6唐玄家将(考经) 道德经金侧经并列为不坏之法.南宋孝宗说;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情治世”这能够反映!A三教合的社会潮流 B三纲五常得到强化;C佛学取代了病家经学;D陆王心学受到重视7.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天宝十二载,鉴真东渡就是由扬州启碇的”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手工业的发展B. 城市经济的繁荣 C大运河的开通;D海外贸易的增长8

    4、. “宋元小说话C.大运河的开通打人的倡导下,一些文人书商对流传民间的来元话话本在宋元至明代初期,都是以单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明中叶以后,在李赞等本小说收集整理,加以刊印。”这种 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程朱理学的兴盛 印刷技术的进步海禁政策的松动 通俗文学的发展A. B. C. D.9. 额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指斥明末心学的弊害是“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由此可见顾炎武A.把学术研究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 B.批判宋明理学重道德轻功C.总结了天下治乱兴衰的历史教训 D.肯定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中国传媒大学第二部分 非选擇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左传襄

    5、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的“乡”是当时行政系统的一个单位“乡校” 就是这个乡所设的学校,也就是乡民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地方。当是针对农工商说的,说明当在说到卫文公。利农通商意工一也就是乡民都可以典问受教育的地方左传国公二年“当在说到“卫文公。利农、通商、惠工”之后,接着又说“敬教”。“劝学”,这个“教”与“学”当时是针对工商说的,也说明当时的卫国必有乡校无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晋侯始入而教其民”的记载,也是郑国设有乡校的证据。随着春秋时代乡校的普及,过去的所谓“学在官所”即学术在于官府,史籍由官府世代掌守的局面。也开始有了变化。我们知道,史本是周王室和请侯国的官,春秋末年,王室衰弱,灭国踵继

    6、,这种制度也随之动摇,原来在周王朝或诸使国做文官的人,因王朝衰微。诸侯之覆灭,遂流散四方,以其所学的知识传世。于是使出现了王官失守而文献四散,不能再继续禁闭而不外传的情况左传那公十七年记载,孔子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个“四夷”并非确指四方的戎狄夷蛮,当指官府之外,处于野中的四方平民两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在社会安革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学在官府”逐渐瓦解,乡学随之普及,新士人也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在政治上不像过去的士那样“一朝委质,终身为臣”,在经济上也不再依靠奴隶主贵族的恩典和施舍度目:他们有独立的人格。也有了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

    7、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春秋时期“乡校出现的背景及影响(12分)历史参考答案:1B 2A 3C 4D 5C 6A 7B 8D 9A31.社会背景: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失国,导致一些史官流散四方;学在官府的局面的被打破,私人讲学兴起;新的士阶层的出现,影响乡学的出现,有利于平民接受教育,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乡学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局面,从而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随着乡学的发展新兴士阶层崛起,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中国传媒大学20

    8、19年初试真题解析(哲学部分)10. “反者道之动”是道家对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不能表达此认识的是A. 道法自然 B.祸分,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D.物极必反。11. 关于道,老子有这样的说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道是无法命名的,是无法用语音来进行规定的。B. 道指的是最先存在的那个事物的名字。C. 每一个事物都可以有一个名字,道不是一个事物,所以它没有名字。D. 道不是一个如“桌子”“水”一样的名字,而只是一个指称。12. 孟子 公孙丑在论述“人性本善”时,提出了“四端”的说

    9、法。此“四端”是指A. 是非之心,敬畏之心,辞让之心,恻隐之心B.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敬畏之心、羞恶之心C.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D. 恭敬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敬畏之心。13.王阳明学问的核心观念,可以概括为“致良知”。下列说法不符 合王阳明原意的是A. 良知就是一个人本心的表现,“致良知”是指在生活中遵从自己的本心而行事。B.良知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掌握大量的知识,最后融会贯通,才能做到有良知。C.“致良知”必须在具体的事务当中进行,而不只是在心中冥想。D.要达到“致良知”,必须先明白自己的良知,然后以诚敬的态度保持它。14.庄子逍遥游的主题

    10、,可以概括为“自由”。对此主题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接近庄子原意的是A.大鹏展翅九万里,小鸟只飞树般高,但它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飞翔,所以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绝对自由的。B.列子并不借助人造的飞行工具,而是借助自然之力御风而飞,突破了人天生不能飞翔的局限,因而是绝对自由的。C.一个人知晓人世间的荣辱是非,但是并不受其左右,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是绝对自由的。D.当一个人泯灭大与小、是与非、荣与辱、人与物的界限时,他就能够做到与自然同一,顺其自然地行事,他是绝对自由的。15.儒家经典大学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入门书,其中提出的进德修身的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依次是指A. 亲民、明明德、止于

    11、至善: 格物、穷理、正心、诚意、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B.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 穷理、格物、诚意、正心、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C.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 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学,是中国人心灵世界和中国文化传统最深刻的塑造者。孔子思想的魅力何在,力量何在? 孔子好学深思,体会观察内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大道理,他并没有把这个大道理高高地孤悬在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以亲切的、活泼泼的、沁人心牌的文字说

    12、出来,衍成教义,教导人,启发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努力把它开显出来,活成君子,在孔学教义中,“仁”也许是最核心的观念了,关予“仁”的表述,其中包括:“仁者爱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仁远乎战? 我欲仁,斯仁至矣。”“客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战?“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孔子“仁”的观念进行阐释。中国传媒大学哲学参考答案:10.A 11.B 12.C 13.B 14.D 15.C32.孔子“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必须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13、, 其为仁之本与!”表明“爱人”即“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仁”是人作人的内在品质,“克己”是要靠人对自身内在品质的自觉,“礼”是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规范,要人们遵守礼仪规范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有了求“仁”的内在自觉性,即能“仁远乎战? 我欲仁,斯仁至矣”;要实现“爱人”在于推己及人,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答题注意结合材料,意思相似即可给分)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文化素养基础测试解析(文学部分)16.诗经 常用赋比兴的手法。下列诗句中采用“比”的手法的是(B)A. 采

    14、采苯莒,薄言采之。采采茉莒,薄言有之。B.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蠑首蛾眉。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需发, 二之日栗烈。D.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17.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下列说法不符合离骚这一特点的是:(A)A.擅长叙述客观事物B.擅用香草美人意象C.采用大量神话故事D.主观感情色彩强烈18.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下列诗句中,与“胡马

    15、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意相近的是(A)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B.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C.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 对第18题中行行重行行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D)A远行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B.远行在外的游子对自己功业理想的追求。C.主人公远游在外,久难归还,思乡情切。D.主人公思念远游在外、久不归还的亲人。20. 阮籍咏怀其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豆叶),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含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对诗中“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16、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C)A.借自然之最物,表达人世的艰辛与生命的脆弱。B.从春天到秋天,自然界的生命从繁华走向凋零。C.借自然景物的盛衰,表达了归隐于山林的快乐。D.首句是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演化而来的。21.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中有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与“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句意最相近的是:(B)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相思

    17、则披衣,言笑无厌时。22.“飘逸”和“沉郁”分别是前人对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下列李杜描写战事的诗句中,属于杜甫的诗:(A)A或戚去故里,悠悠赶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B.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土卧龙沙。C.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D.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23.柳宗元渔翁“渔翁傍夜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C)A.诗歌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鲜活生动,引发读者无限遐思。B.诗中视觉所见和听觉所闻超越了有限性,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18、。C.诗中渔翁唤醒了山水,看到了天际,表现了其听觉和视觉的超常性。D.诗歌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渔翁逍遥自在、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24.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阳中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以下四幅画中,最接近此诗诗意的是:(D)25. 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对诗意理解不正确的是(D)A.诗人借汉室的兴亡,抒发了对唐王朝衰落的感叹。B.诗人在历史兴亡的描写中,抒发了理想失落之感。C.诗人将历史的兴亡与理想的失落融入秋景的描写。D.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是为了展现秋天萧瑟的景象。2

    19、6.下同宋代词句中, 最能展现诗人非凡政治抱负的是(B)A.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C.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D.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27. 辛弃疾贺新郎中有言“我看青山多妖娟,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互动交流的亲密关系。下列诗句中与其意思最相近的是(B)A.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D.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28.王国维曾用三句宋词描述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20、憔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A. B. C. D.29.王国维认为诗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A. B. C. D.30.袁枚苦):“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对诗意理解正确的是(D)A.苔

    21、花虽长在阴湿的地方,但自有美好的青春,定要和牡丹比试高下。B.苔花自知长得很小,所以自惭形秽,仰慕牡丹,努力学习牡丹绽放努力绽放。C.苔花生长于阴湿的地方,看不到美好的青春年华,因此要努力绽放。D.苔花虽然很小,但有自己美好的青春,所以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中国传媒大学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书幽芳亭(宋)黄庭坚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日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日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日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 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

    22、,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 日,久乃尽知其族姓,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楚辞 日:“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 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千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椴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注: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三国志,蜀书,张裕传记载,张格因触犯刘备而下狱,诸葛亮表请其罪,刘备答日:“芳兰生门,不得不锄。”(1) 兰之香为什么被称为“国香”? (2分

    23、)不因无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遭遇摧残之后仍能不改自己的本性,具有藏善以待时机的品格。(2) 如何理解“兰似君子,蕙似土”? (3 分)作者选取兰蕙进行比较,虽栽培环境相似,只需有砂石水土而已,却更显出幽香,亦不因无人赏识而自减其香,与哪些趋于当门不同,宁可归于原野,仍就香气四溢,相比于蕙椒,兰花更显的品德高尚。阅读(书幽芳亭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算鉴赏文章, 不少于800字,(15分)注:本题为考试说明中文字表达题,要求字数虽多,但范围也相对较宽,因为角度可以自选,也就是说,既可以诗歌鉴赏的形式,从各个角度着手进行赏析,也可以完全就以此为材料写一篇关于品德品格的文章,对于日常作文尚可的同学来说,只要考场能够审理清晰题目,应该还不算太难!P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年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64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