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职业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卫生 工程 防护 措施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职业危害种类防尘防毒的法律法规要求卫生工程基础职业危害种类职业危害种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
2、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1 1、粉尘类、粉尘类 2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 3、化学物质类、化学物质类 4 4、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5 5、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6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
3、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质(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石墨矿开采、碳素制品制造;炭黑尘:含炭黑为主的粉尘,炭黑制备、橡胶制品、稀有金属冶炼;石棉尘:石棉开采、耐火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刹车制动品制造;陶瓷尘;滑石尘:采矿、滑石粉加工应用;水泥尘;云母尘:云母开采、电器设备制造;铝尘:采矿、铝提炼、铝制品;电焊尘;铸工尘;其他尘GBZ1-2010规定的粉尘职业接触限值:461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电离辐射: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射线、中子等有毒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金
4、属与类金属: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铍、铊、钡、铅、汞、砷、锰、镉、镍、铍、铊、钡、钒、铬、铀;钒、铬、铀;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农药;农药;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339 化学物质类化学物质类(55)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5、、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56)根据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溶血性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合物、溶血性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热裂解气)、氰及腈类、氰及腈类化合物化合物(丙烯腈丙烯腈)、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等。、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因素物
6、理因素l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l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l噪声、振动噪声、振动l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l电离辐射:如电离辐射:如X X射线、射线、射线等(单列)射线等(单列)l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场、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场、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三氯甲烷、三氯甲烷、煤焦沥青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
7、毛与饲料粮食加工、有机溶剂、棉麻皮毛与饲料粮食加工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外辐射、激光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石棉;石棉;联苯胺;联苯胺;氯甲甲醚;氯甲甲醚;苯;苯;砷;砷;氯乙烯;氯乙烯;焦炉烟气;焦炉烟气;铬铬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防尘防毒的法律法规要求防
8、尘防毒的法律法规要求法律要求:一法三条例法律要求:一法三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高毒物品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配套法规配套法规规范、标准规范、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4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 195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T 1932007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 GBZ/T1982007服装干
9、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T 1992007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GBZ/T2112008印染纺织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GBZ/T2122008家俱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2010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2011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2010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硫化氢作业职业危害控制指南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规范2012北京市印刷业上海市汽车加油站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尘、防毒基本卫生要求防尘、防毒基本卫生要求对粉尘、毒物,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应采取有效的密闭,通风和净化。设移动式防
10、尘和排毒设备。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应设冲洗设施;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设计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设计:a)全面通风换气量累加。或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b)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考虑管道水雾凝结、积尘,混合后引爆、燃烧等因素,应设单独通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c)采用热风采暖、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进气和排气装置应避免气流短路。d)确定密闭罩进风口的位置、结构和风速时,应使罩内负压均匀,防止粉尘外逸并不
11、致把物料带走。e)不宜采用循环空气:易燃易爆的粉尘、纤维;对于通风净化后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f)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排气罩的设计应遵循“形式适宜、位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g)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有适当夹角。管道应设置清扫孔。h)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k)有毒有害气体应净化处理后排出;直接排入大气的,应根据稀释浓度计算排放高度。1)含
12、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应排至建筑物外适当位置。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a)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m。b)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c)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d)事故排风装置排风口的设置应设在
13、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GBZ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程防护措施规范卫生工程防护措施(hygienic engineeringmeasures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职业危害的一切技术措施。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管理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管理职业危害卫生防护
14、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禁止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人承揽此类工程设计与施工。用人单位办公室应备有本单位使用的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特性的MSDS。防毒设备及措施一般规定一般规定采用新工艺,采用无毒、低毒的物料,采取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工艺流程。应将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过程与其他无毒无害的工艺过程隔开。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密闭,在密闭不严或不能密闭之处,应安装通风徘毒设施维持负压操作。采用通风排毒设施,应同时设计净化、回收设施,使有毒有害物质达标排放。工作场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混合后具有协同作用时,应隔开进行生产,分别单独设置排风系统,不得将两者的排风系统联在一起。通过工作场所的排风
15、管道必须保持负压。集中空调系统换气量应满足稀释有毒有害气体需要量,新风量应足够,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12次。毒物源控制毒物源控制密闭毒物发生源,合理采用局部排风设施就地排出毒物,防止毒物的逸出和扩散。在生产规模较大或有剧毒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排风系统。低浓度或散发点较分散的,宜采用全面通风换气。排毒罩口与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源之间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并加设围挡;排毒罩口的形状和大小应与发生源的逸散区域和范围相适应;罩口应迎着有毒有害物质气流的方向;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尽量采用密闭排毒柜,热压场所可采用局部自然排风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排毒罩口前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排毒要
16、求的控制风速在0.253m/s之间,常用风速为0.51.5m/S。管道风速采用8m/s12m/s。柜形排风罩内有热源存在时,应在排风罩上部排风。产生剧毒物质车间的排风系统和一般车间的排风系统应分开。输送含有剧毒物质的正压风管,不得通过其他房间。挥发性有毒溶剂应用管道输送。毒物排放控制毒物排放控制通过天窗排放的,车间屋顶应避免设置进风口。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事故排风装置,由一般排风和事故排风共同保证。事故排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12次。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开关。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毒有害物质散发量可能最大的地点,密度大的气体和蒸汽,设在地面以
17、上0.3m1.0m处;密度小的气体和蒸汽,设在上部地带;可燃气体和蒸汽,应尽量紧贴顶棚布置。事故排风的排风口,应布置在无人员停留或通行的地点。排风口应高于2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的屋顶3m以上,当其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小于20m时,应高于进风口6m以上。散发有毒有害物质设备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排入大气时,应引至屋顶以上3m高处放空,若邻近建筑物高于本车间时,应加高排放口高度。石棉作业卫生管理规范石棉作业卫生管理规范石棉作业工作场所防尘技术措施石棉作业工作场所防尘技术措施一般要求一般要求石棉作业工作场所宜呈负压状态,尽量密闭围挡,或采用适当密闭形式。石棉或含石棉材
18、料进出料、输送、碾压、粉碎、筛分、混合和包装,石棉纺织品的梳棉、纺织、编织、缝纫和裁剪,石棉水泥、摩擦材料的切片、冲孔、钻孔、锯、打磨和切削等应采用局部通风防尘技术措施。局部通风除尘系统中排放的尾气必须经除尘净化处理,并符合GB16297规定,不得回送工作场所。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必须由专业机构设计。应针对作业特点进行局部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主要几类石棉加工企业工作场所防尘技术措施见附录A。l通风除尘设备通风除尘设备l吸尘罩吸尘罩的形式和尺寸、罩口位置、方向。宜采用密闭吸尘罩;密闭罩需要有开口的,应尽量减小开口尺寸。l风管风管应采用圆形截面,直径不得小于100mm。风管与水平线夹角小于60“布置的
19、,风管应设有清灰装置。每套通风除尘系统的吸尘点不宜过多,一般取56个。风管气流速度应适当,垂直风管风速8m/s12m/s;水平风管风速宜l6im/s22m/s。风管材料应坚固、耐用、内表面光滑、不漏气;应采用薄钢板或镀锌钢板,其厚度宜0.51mm1.00mm。风管与风管之间的法兰连接处应放置3mm5mm厚的橡胶板作为密封垫。l除尘装置 通风除尘系统尾气净化宜选用袋式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等高效除尘装置。初始浓度较高的通风除尘系统,应采用两级除尘装置。沉降室、旋风除尘器等仅可用作第一级除尘装置;袋式除尘器或静电除尘器等高效除尘器应作为第二级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应定期清灰。l风机应根据通风除尘系统的计算
20、总风量、总阻力和安全系数选用离心风机。安全系数宜取1.101.15。风机应采取减振、隔声和消声技术措施,与工作场所隔开设置,宜放置在单独机房内。与风管连接的风机入口处应设置软连接管,长度不得少于300mm。卫生工程基础卫生工程基础 卫 生 危害性分析 理念 工 程 控制措施结合卫生工程卫生工程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l工业与民用建筑通风l采暖和空气调节技术l室内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l物理环境因素控制技术l给水与污水处理技术l固体废物无害化和综合利用技术l人机工程学在卫生领域的应用卫生工程也可分为:卫生工程也可分为:环境卫生工程: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
21、卫生、家用化学品卫生。医疗垃圾、粪便无害化,饮水卫生工程(自来水工程)、排水卫生工程(下水道工程,又称污水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学校卫生工程食品卫生工程治理、评价、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最根本的措施是改进工艺,改进生产过程或采用一些工程技术措施,使劳动者不接触或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而实现一级预防应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理论及实践来解决劳动者在生产中所面临的不利于人类健康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人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职业卫生工程职业卫生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学科体系职业卫生工程学科体系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体系及代码是:624020包含如下三级学科:防尘(6204010);防毒工程(
22、6204020);通风与空调工程(5605520);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6204030);辐射防护技术(49075);个体防护(6204040);职业卫生工程其他学科(6204099)运用通风、除尘、排毒、气体净化等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工作环境中含毒、含尘气体和废气防暑降温、建筑物通风(新鲜空气)、采暖和空气调节工作场所有采光和照明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个人防护其他职业卫生工程的内容职业卫生工程的内容工业通风与防尘防毒工业通风与防尘防毒基本物理参数基本物理参数 1、温度:t()T=273+t(K)2、湿度:(%)相对湿度、空气干湿程度、空气中含 湿量大小 3、压强:大气压;绝对压力、相对压力(表
23、)4、风速:空气单位时间流动的距离(m/s)5、空气密度:单位容积空气的质量(kg/m3)6、动压、静压、全压(Pa)7、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局部阻力工业通风种类工业通风种类全面通风:置换通风、事故通风局部通风:局部送风、局部排风从有无动力分: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全面通风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换气量置换通风事故通风作用 用于有害物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场合,或是有害物质发源地的位置不能固定的场合。用新鲜空气稀释有害物,使其达到卫生标准 式中:L换气量,m3/h;M有害物产生量,mg/h;Ys卫生标准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Yo=0;K 安全系数,对于生产车间,一
24、般取K=6。换气量: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hmyyKMLos/3,新风量的由来新风量的由来根据全面通风消除有害物质原理,计算式:m3/人 h 式中:Mco2:每人每小时呼出CO2 量 (成人轻微活动18L/人 h);(儿童轻微活动6-9L/儿童.h);Ys:CO2室内卫生标准(0.1%=1.0 l/m3);Yo:外界大气CO2含量(0.04%=0.4 l/m3)成分吸入气()呼出气()O220.9616.4CO20.044.1N279.0079.5YoYsMcoQ2成人:儿童:.h人/30m3330.4l/m1.0l/mh18l/人Qh人/15m103330.4l/m1.0l
25、/mh69l/人Q根据根据CO2计算的新风量计算的新风量【例】某车间同时散发几种有机溶剂的蒸气,散发量分别为:苯1.2kg/h,乙酸乙酯1.5kg/h,异丙醇0.5kg/h,乙醇0.5kg/h。求该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解】上述化学物质的短时间容许浓度:苯10mg/m3,乙酸乙酯300mg/m3,异丙醇700mg/m3,乙醇未做规定。进风为洁净空气,各有害物质浓度为零。取安全系数6。苯乙酸乙酯28.3m3/s异丙醇31.2m3/s乙醇40 几种溶剂同时散发对人体有危害的蒸气,所需风量为各自风量的和。1 2 3 4209.5m3/ssmL/200103600102.16361根据化学毒物计算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