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61624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古诗 秋夜 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出自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故国山河、同情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通过诗文的声调、韵律、节奏等体

    2、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本节课我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本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语,结合想象和多种方式的诵读,感受诗中的情境。 3、体会诗中独特的写法,了解陆游诗词的特点。 4、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想象并感受诗中的情境。 2.体会诗中独特的写法,了解陆游诗词的特点。走进作者的心灵,体悟诗人忧

    3、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渲染气氛 1、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学生谈发现:这些诗句都是爱国诗句,这些诗人都是爱国诗人。 2、引出诗人,回顾所学。 过渡:古往今来,许多爱国志士在诗词中表达自己对国家至死不渝的爱。说到爱国诗人,有一人不得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说:“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人就是陆游。 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谈对陆游的了解,师补充并出示陆游简介。 回顾上学期所学的陆游的诗示儿,一起背诵。引出今天要

    4、学的陆游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学生展示朗读,学生互评,提醒正确划分题目和诗句节奏,要根据意思断句。练读,齐读。 三、走入诗境,体会诗情 (一)品读后两句:体会遗民生活之“悲” 1、了解历史,明确遗民生活区域。 对比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有一个词都出现过,这个词就是“王师”。 追问:什么是王师?进而引出南宋与北宋的概念。师借助地图简介南宋和北宋的都城和版图的变化。(宋朝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国土面积比较大,都城在汴州,史称北宋;后来金军南下入侵了北宋,占领了他们大面积的北方领土,他们的国土面积

    5、变小了,都城也从汴州迁到了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这一时期成为南宋。) 在陆游这首诗中,谁在向南盼着王师呢? 引导学生结合南宋地图认识遗民是在金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质疑思考:都是老百姓,把遗民改成人民行不行?这些人是不是金国的子民?金国的军队会不会保护他们?南宋的军队能不能保护他们?引导学生体会出遗民是被宋朝廷遗弃的人民,虽然宋朝并没有灭亡,但遗民却在金兵统治的地区沦为了亡国奴。遗民一词,包含了无尽的血和泪!指导读出心酸、无奈、叹息的感觉。 2、品读词语,想象遗民悲惨生活。 阅读诗句并思考:遗民过着的是怎样的生活?从哪个词看出他们生活的怎么样? 预设一:泪尽 质疑思考:泪尽能不能换成泪流?明确

    6、:“泪尽”是一次次地流泪,眼泪流干了,痛苦程度更深。读出这种痛苦的感情。 预设二:胡尘 结合注释明确“胡尘”的含义。你从马蹄扬起的风沙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描述你能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 预设:金军的暴政。我仿佛看到北宋遗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常常遭受到金人的毒打,被抓去当奴隶、做苦力;我仿佛看到金人到老百姓家抢东西,如果遇到反抗,金人就会把那些老百姓活活打死;我仿佛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卖儿卖女,小孩子们面黄肌瘦,不停地啼哭,大人们穿着破衣烂衫,除了哭泣想不出一点办法。 出示金军入侵次数和受害百姓无家可归、死亡人数的数据资料。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7、? 学生谈,教师总结并指导朗读:那些在金军统治地区的百姓沦为亡国奴,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叫做“遗民泪尽胡尘里”,带着情感读好这句诗。 3、对比体会,感受遗民的盼望与失望 同学们,你们可知,在金人未入侵前的北宋是怎样的吗? 北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北宋都城汴京去看一看。 (出示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动画并配画外音介绍)据史书记载,汴京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大家看街道纵横,交通便利,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

    8、一刻起,百姓平静安乐的生活就不复存在了,从此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 遗民生活在这样的水深火热当中,他们只有一个盼望,就是王师能来解救他们。但是他们盼到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又”。这个“又”字在古诗中非常常见,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找我还”,那里的又是对家乡的思念。再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里的又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颂,那么从这个“又”字,你能品味出什么? 遗民一年又一年的盼望、失望、绝望后又燃起了新的希望。读出这种千回百转的心情。 补充资料: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你觉得遗民能盼来

    9、王师吗? 结合学过的题临安邸这首诗,体会南宋统治者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进而体会作者对于这样的南宋统治者,既热切盼望又满腔愤怒的复杂感情。 小结:这两句写出了金军统治下遗民的痛苦和陆游对北方同胞的挂念,读出诗句中饱含的情感。 (二)品读前两句感受山河气势之“壮” 1、想象画面,体会夸张豪放的写法 读前两句,明确“河”指的是黄河,“岳”指的是华山。想象:你从“三万里河”看到了怎样的黄河?从“五千仞岳”又看到了怎样的华山? 提示“仞”是长度单位,一仞大约有七八尺。通过“三万里”“五千仞”这些数量词可以体会出黄河弯弯曲曲,绵延万里;华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10、 出示其他诗人写黄河和华山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进行对比阅读,思考:作者是用了怎样的方法展现黄河和华山的雄伟气势呢? 明确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夸张,这样的气势,很容易让你们联想到另一位诗人,他是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陆游的诗雄奇奔放似李白,他被称为“小李白”。 黄河和华山都是静景,作者为了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还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动词,你发现了吗?“入”和“摩”。“摩”是触碰的意思,透过这两个词,描述你脑海中动态的景象。 学生描述师总结:这两个词的运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黄河波涛

    11、汹涌,咆哮着奔入大海、华山高耸入云,山峰好像要刺破云霄,非常壮观。读出山河的奇伟壮美和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结合背景,体会山河沦陷的悲痛 宋朝有这么多景,作者为什么写黄河和华山呢?结合地图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绵延万里的黄河,这直插云霄的华山,一横一竖代表的就是中国北方的山河啊!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人民的坚强不屈。然而这大好河山,如今都在金军的控制下。想到这,作者内心感到无比悲痛与惋惜。 进一步思考:作者极力描绘山河的壮丽,目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写法上的又一特点:用歌颂山河的奇伟壮丽来衬托山河沦陷的悲痛,唤起南宋军队夺回失地的决心!和陆游同时期的

    12、抗金英雄岳飞曾写下:还我河山!再读这两句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解读题目,联系背景,聚焦情感 1、解读题目:黄河 华山 遗民,这些景物是陆游亲眼看到的吗?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谈,明确时间:秋夜黎明,地点:篱门外,事情:乘凉 引发思考:陆游为什么会在深秋的黎明出去乘凉呢?是什么事情让他睡不着?结合全诗让学生体会出是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思念,对受苦同胞的同情,是这些事情压在这位老人心中,让他在深秋的凌晨整夜整夜睡不着。这些痛苦积压在他心中,他必须出去吹吹凉风。 2、联系背景:此时陆游已经68岁了,他已经罢官退居山阴故里整整四年了,但是乡村的平静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这天凌晨他拄着

    13、拐杖走出篱门,他向北极目远眺,他想起了滚滚黄河,他念到;他又想起高耸的华山,他念到;他想到受苦的同胞,他念到。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抗金报国是陆游一生的志向,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想法。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军入侵,全家被迫逃难,受家庭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很小就树立了报国壮志。青年时的他读书练剑,渴望有朝一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然而他仕途坎坷,直到40多岁,他才有机会亲历战场,那时的他豪情满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可朝廷畏战求和,他失落地写道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他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自号“放翁”,僵卧孤村,收复中原只能在梦中实现罢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 这个秋夜他写的诗,以山河壮衬遗民悲、在遗民悲中蕴含对朝廷的愤。有人说陆游有一颗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心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北望中原又一年,一年又一年,直至生命的终结,依然嘱托儿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世,只愿家国太平,百姓安宁。 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陆游:“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现存诗作有9300多首,其中十分之九的诗作是抒发战斗豪情的,从古至今能称得上男子汉大丈夫的只有陆游一人。) 陆游在他们心中是个堂堂真男儿!在你心中,陆游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谈教师小结:陆游一生忧国忧民,有着深沉隽永的家国情怀。在陆游身上,爱国已

    15、经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爱国思想已经沁入了他的骨血,和他融为一体。他的赤子之心,犹如朗朗星空里的明月,永远照耀在华夏儿女的心田。陆游的诗作雄奇奔放似李白,沉郁悲凉似杜甫,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和他的人,永远不会被中国人遗忘。 3、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一个个爱国志士站起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出示南宋中兴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出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爱国将领。随着电影的播出,岳飞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被更多人吟诵,这位抗金英雄为救国发出的怒吼,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最后让我们在满江红的朗诵声中结

    16、束这节课。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背诵并默写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搜集整理陆游及南宋其他诗人的爱国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了,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本节课课堂效果较好,经过细细反思,下面就整堂课的设计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整合多种资源,实现丰读厚教 通过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获取语文能力,得到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整合不同的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认识“遗民”时,我引入了北宋与南宋的地图进行对比,明确遗民生活在敌军统治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在引导学生

    17、想象山河壮美景象时,我引入了王之涣、寇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不同的观察点和表达方式。在引导学生体会遗民生活之悲时,介绍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入数字资料和清明上河图。在感受朝廷对广大民众的漠视时,引入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诗句。在感受世人对陆游的评价时,引入了朱自清和梁启超的评价。同时,我还利用了媒体动画、音乐等手段服务于教学,直观形象,渲染氛围。 二、发挥合理想象,体会深沉情感 想像是思维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本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抓住文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充分体会诗人蕴含在诗句中的赞美、同情、无奈、悲愤的情感。一是结合一二句诗,想象诗人描绘了

    18、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后出示王之涣、寇准的诗句,引导学生体会其他诗人描写黄河、华山的不同,进一步体会陆游运用夸张对“一横一纵”鲜明突兀、苍莽无垠的奇伟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二是在体会三四句诗时,引导学生在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想象北方的遗民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感受遗民们生活的悲惨,体会遗民对朝廷的企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通过诗句延伸、背景介入,一步步地深入体会陆游的思想情感,把学生的诗文学习也不断引向深入。 三、引发对比关照,激起情感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区别,最要紧的还在多对比、多归纳”运用适当的对比探究性教

    19、学,可以使学生深入地走进课文,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结合诗句,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体会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和诗人的情感。一是在学生通过理解一二句诗所描绘的雄浑气势后,通过指名读、齐读诗句,体会诗人对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接着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到大好河山已沦落于敌寇手中,对比感受诗人内心的悲痛,体会到了诗人在这里以“壮”衬“悲”的情感蕴含。二是为进一步体会当时中原遗民的凄惨生活,我先是引入清明上河图视频,让学生感受国泰民安的北宋人民的生活图景,接着出示金军入侵后的图片,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感受时局的动荡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感受到诗人对北宋遗民的

    20、深深同情。通过设立两处对比性阅读体会,学生跨越近千年,与诗人产生共鸣,不仅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还深切体会到了诗人对故国山河的怀念和对广大遗民的同情。 四、回归个性评价,弘扬传统文化 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主体认识,反映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这节课中,我将学生始终放在主体地位,处处体现着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课堂结尾处,通过引读陆游的各阶段诗词,串联起陆游一生的经历,进一步深切感受诗人收复中原、定国安民的家国情怀,升华着学生的认知。然后,出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体会诗人是一位堂堂的真男儿。接着,顺势引导学生也来说一说此刻陆游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这样,由诗文回到个性表达,学生纷纷诉说着自己的感受。另外,引导学生课后搜集陆游及南宋其他诗人的爱国诗歌,这是课堂的延伸,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教学总是有遗憾的。如果在“读悟”这个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交流,深入体会字词之间的情感联系,一定会生成更多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1624.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