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61463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6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回延安 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延安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回延安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探究信天游形式特点,理解其作用。 3.分析延安母亲形象,体会诗人深情。 4.了解信天游的发展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教学工具:教案,ppt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师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民歌就是具有陕西风情的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是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全曲用西北人民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革命历史史实。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贺敬之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诗歌回延安。(板书:回延安)看看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温暖记忆。 作者介

    2、绍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y)县(今枣庄市)人,诗人、剧作家。1940年,16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接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长为革命诗人,并与当地军民结下深厚情谊。1945年抗战胜利后离开延安。他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代表诗作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三、写作背景 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四、信天游让形式自由起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浏览诗歌,观察诗歌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

    3、:诗歌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两句为一节。 2.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 明确:节奏自由,形式活泼;节内押韵。 分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及韵律。 全读齐读诗歌。 小结: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五、信天游让内容直白起来 1.朗读诗歌,思考:本诗围绕“回延安”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描述延安城的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

    4、之情。 回延安忆延安说延安看延安祝延安(五角星形) 小结:同学们的概括迅速且准确。这首诗的内容难不难?为什么不难?因为它的语简单明了。是信天游这样的形式让诗歌的内容直白起来。 六、信天游让情感浓烈起来 1.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同学们,你们从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1)有的地方直接抒情,如大江奔流,张扬恣肆、直截了当地宣泄情感。如: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直接抒发自己离开延安后的思念之情。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把延安比作母亲,不断呼唤,用称呼揭示延安和“我”的关系,直接抒发对延安的思念之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表达对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

    5、人,能看到延安大发展的热切盼望。 (2)有的地方间接抒情,如小桥流水,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如: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心理描写,通过两个“莫”,表达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动作描写,“抓”“贴”,极写感情的深挚,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写出诗人见到亲人时无以言表的激动,大幅度、有力度的动词“扑”传神地将这种心情表现了出来。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语言描写,“真”字传达出美梦成真的欢喜和对延安亲人的热切盼望与感

    6、激之情。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语言描写,表现以老人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的深情。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场景描写,写出了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场景描写,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师小结: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人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

    7、难分的惜别之情。 这种情感是淡淡的吗?哦,是强烈的,是喷涌而出的,是信天游这样的形式让情感浓烈。 七、以情入声 作者回到延安,“极度欢乐”的情感洋溢于字里行间。那么我们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更好地传达出来呢? 1.把握全诗基调 (同桌间、小组内朗读,交流体会。教师或优秀学生分节范读,讲解朗读技法。) 第一部分:基调跳荡、激烈;速度较快,突出心中的激动。 (1)“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富有力度的动词表达了诗人激动的心情。如“搂”,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与近义词“抱”相比,“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更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而“扑”则能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 (2)应重读最能表

    8、现出作者激动心情的“抓”“贴”“搂”“扑”等动词。 第二部分:基调深沉;速度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直接表现过去生活,要读出怀念与感激。 (2)“妈”“小米饭”“糜子”“谷”“红旗”“书”“手把手儿”“母亲”等词语,最能表明延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以及延安亲人哺育自己长大成人的恩情,应重读。 第三部分:基调真挚、亲切;用轻快的节奏,突出亲切和热烈。 (1)“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白窗纸”“红窗花”等从特定环境、典型形象

    9、方面表现延安亲人相聚情景的词语,应重读。 (2)“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要读出宾主双方相聚畅谈的热闹气氛。 第四部分:基调热情、明快;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 (1)“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要读出喜悦与赞美。其中“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换新衣”等最能表现延安新貌,宜重读。 (2)“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可读升调来加以突出。 第五部分:基调激越、昂扬;朗读时须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 (1)重读表示地名的词语“杨家岭”“宝塔山”“枣园”

    10、以及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红旗”“脚印”和“灯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连在一起,体现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使读者在这些形象中感受到巨大的革命力量。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与标题和开头部分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以夸张的手法强调情感,用呼告方式“喊”出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师小结:全诗基调直白、热烈、欢快、亲切、昂扬、豪迈。 八、信天游让形象立体起来 1.同学们,诗中集中写延安母亲对我的影响的是哪一章? 第二章 2.好,让我们仔细研读第二章,圈点勾画,仔细分析,延安母亲对我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11、 亲情的滋养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身体的养育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理想的引领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ppt9)小结:贺敬之16岁到延安,从当年的放羊娃成长为了意志坚定的革命者,那是因为啊延安母亲给了他身体的养育、亲情的滋养、理想的引领,是这方水土养育了贺敬之,而贺敬之又把这份真情怀于内心,流于笔下,写下了传唱于中国大地的白毛女南泥湾以及我们面前的这首回延安,这何尝不是诗人对延安母亲的反哺呢?信天游,原本的乡野民歌打上了文人创作的烙印。 九、总结存储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

    12、后诗人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延安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朗读时只有准确把握诗意,才能较好地拿捏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的“度”,才能真正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第2课时 一、背诵回延安,导入新课 要求:诵出作者回到延安时激动喜悦、浓烈深切的情感。 二、美点探究 回延安采用民歌体形式,我们从中除了能感受到诗人对“母亲延安”永不泯灭的真情外,还能从具有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中领略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你认为本诗中哪些地方具有这种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请从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修辞手法和形式等方面去品味。 1.词语的运

    13、用 了解诗中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生交流,师补充) 预设 (1)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 表事物的有:树根根、羊羔羔等。表数量的有: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等。表情态的有: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表颜色的有:白生生等。 (2)陕北方言词汇的运用。 地方口语词汇如“登时”“莫要”,带有延安色彩的词语如“枣园”“宝塔山”“糜子”,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窗纸”“红窗花”等等。这些地方事物和地方特色口语入诗,使诗歌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师补充小结: 诗句 陕北的生活气息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二

    14、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陕北的自然景观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陕北的人文景观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陕北的生活方式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语言等 红旗飘飘把手招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安的革命象征 2.修辞的运用 (1)了解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明确概念。 比,就是“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就是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教师举例。 a.运用比

    15、的诗句。“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将延安的蓝天比作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b.运用兴的诗句。“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表达作者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学生勾画运用比兴手法的其他诗句,交流汇报其表达效果。 预设 a.运用“比”的诗句: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 “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像江河的浪花一样没有尽头。 b.运用“兴”的诗句。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16、: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比兴兼用)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前后两句道出的都是浑然一体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与延安亲如一家的关系,抒发诗人对延安养育自己的感激之情。(此句亦是比兴兼用)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2)结合教材P14“积累拓展”四,品味诗句。 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

    17、看!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生品读、交流,师生分享) 预设 “千声万声”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千”“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呼唤声之多,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母亲延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把延安称作母亲,把“我”和延安的关系揭示了出来。 “唱”“笑”“招”是写动作和表情的。这里拟人手法的连用,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延安发生变化说成“换新衣”。十分亲切,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

    18、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3.体会作者对“信天游”这一形式的创造性运用 (1)明确概念。 信天游 信天游在陕北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歌词是以七字格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形式灵活,调子自由,简单易唱;押韵,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其内容主要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主题;既唱生活的快乐、个人的忧愁,又浪漫与现实并重。信天游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其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

    19、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2)学生讨论、交流回延安的诗歌形式与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关系。 预设 回延安是一首创造性地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一旧形式写成的表现新时代内容的现代诗。 回延安与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异同 回延安运用“信天游”的形式产生的艺术效果: a.抒情性强。 b.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 c.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 回延安的创作在“信天游”基础上的创新: a.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 b.用普通话,减少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 c.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天游也在发生着变化,延

    20、安精神所孕育出的,以革命斗争为内容的信天游显然已成为信天游的新流派,成为了人民群众传唱的经典,红色信天游已然成为了我们的新民歌。 三、总结存储 1.教师小结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2.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P15“积累拓展”六。 (2)记录家乡的特色并仿写。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文化特色?问问你的祖辈、父辈,试搜集、记录几个具有家乡地方特色的语言、民俗、景或物的例子,并尝试运用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写几行诗表达对家乡、对家人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146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