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61447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7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燕歌行并序 古诗词 诵读 歌行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同步 备课 系列 统编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大漠深秋,钲鼓声声,旌旗逶迤,羽檄飞大漠,战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故城落日,寒夜巡更的刁斗,鲜血染红的白刃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燕歌行写了这样一场边关战事。气势雄浑悲壮,惊天动地。战士拼死力战,将军轻敌骄逸,对比鲜明,力透纸背。 诗歌接着又写后方思妇断肠,征人回首,遍地动荡,绝域苍茫,呈现出宏阔视野,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此诗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诵读时须细加体会。 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 3

    2、.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5.背诵全诗。 鉴赏并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了解其现实批判意义。 情景导入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诗歌成就 边塞诗 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3、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民生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4、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2.了解诗歌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3.诗歌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

    5、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功夫研究。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陁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4.解题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钟一支曲调的名

    6、称,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 “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5.了解“边塞诗” 边塞诗 发展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背景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

    7、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内容 描写边塞奇丽壮阔的风光、异域风情。 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情。 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意象 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玉门关等。 手法 借景抒情、衬托、虚实、比喻、夸张、用典。 形式 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 风格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诗人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摐(chung) 腓(fi) 旌旆(jng pi) 逶迤(wi y) 玉箸

    8、(zh) 蓟北(j)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并分析押韵特点。 明确 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任务2:自由诵读,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讲了什么内容? 出师失利(战败)

    9、被围死斗 1-8句 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 9-16句 写战败:力尽关山,轻敌战败 17-24句 写征人思妇:征人怀乡,思妇断肠。 25-28句 写死斗:国需良将,兵要体恤。 主要内容 人:将帅、士卒、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品读内涵,把握真谛 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把语句拿来细细揣摩,品味,才能够更加真切的理解作者的内心。 研读小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10、补充: 此诗是有感而发。其所感之事,则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思考1:试分析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明确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研读第一层(1-8句)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翻译 汉家:指代唐朝。 烟尘:烽烟尘土,指代战争。 非常:不一般。 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

    11、脸,意指格外器重优待。 摐:撞击。 旌旆:军中各种旗帜。 逶迤: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绵长。 译文: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将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天子又破格赐予他们特别的荣耀。 鸣金击鼓军容威整大军同出榆关,一路旌旗招展曲折行进在碣石间。 传送羽檄的校尉紧急飞奔于沙海,敌酋狩猎所举之火已照到我狼山。 (二)鉴赏诗句 思考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此一句交代了什么? 明确 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 思考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写出了什么? 明确 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

    12、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思考3:鉴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明确 这两句通过炼字,交代了战争的紧迫激越。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 思考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这中间有个什么顺序,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顺序是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 研读第二层(9-16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一)解释下列词语

    13、的含义并翻译 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 半死生:死一半,生一半。 腓:变黄,意即枯萎。 当:就是身受。 恒:常常。 译文: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二)鉴赏诗句 思考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概括。 明确 “萧条”自然条件恶劣;“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 “杂风雨”天气恶劣。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思考2:“大漠”“

    14、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士兵们的心境怎样? 明确 营造了荒芜、衰败的意境,烘托出士兵心境的凄凉。 思考3: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明确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作者的爱憎情感更鲜明。 思考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 环境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研读第三层(17-24句)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15、,寒声一夜传刁斗。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翻译 玉箸:玉做的筷子,形容女人流泪,泪如玉著。 飘飖: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那可度:过不下去,没法生活。 苍茫:形容荒凉。 杀气:战争气氛。 刁斗:是古代军队煮饭的铜锅。 译文: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二)鉴赏诗句 思考1: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写士兵的痛苦:辛勤久,空回首。边疆的

    16、荒凉:飘飖那可度,苍茫更何有!战争的酷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思考2:这一部分主要与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 思考3:试赏析“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中“久”字的妙处。 明确 “久”是“长久”的意思。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研读第四层(25-28句)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7、并翻译 纷纷:表示多。 死节从来岂顾勋:为报效国家而死,哪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功名奖励。 译文: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二)鉴赏诗句 思考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 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思考2: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呢? 明确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 思考3:诗的最后四句暗含哪两层对比?这四句的作用如何? 明确 (1)暗含两层对比:一是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

    18、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 作用:最后四句总结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悲壮啊!升华了全诗的主旨。 补充: (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

    19、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史记 任务活动二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思考1: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明确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

    20、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情感:抒出征之豪情;惜战士之辛苦;怜思妇之断肠;赞战士之死国;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思考2:概括诗歌的艺术特色 明确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

    21、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 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句式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 总结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沉痛语不堪多读” 任务活动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

    22、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对比阅读第一组: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思考:后世认为高适的燕歌行远比此诗深刻,有着此诗没有表达的情感,请简要概括(至少两条),并写出相关诗句。 明确 表达对边关严峻形势的担忧(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表达

    23、了对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的愤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表达了对底层士卒艰苦战争生活的无限同情(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对比阅读第二组: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思考:这首诗所抒发

    24、的思想感情与高适的燕歌行有什么异同 请简要概括。 明确 (1)相同:两首诗都抒发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土的赞颂之情。(2)不同:高诗还表达了对将帅无能的批判和对征夫思妇的同情,本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友人的祝愿。 环节四:思考延伸 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安史之乱前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这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

    25、活道路千差万别的曲折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而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

    26、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的样式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在这类诗篇中,诗人们塑造了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他们希望保卫祖国,建立功勋,却并不无原则地项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同时控诉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富悲凉慷慨、缠绵宛

    27、转之情。 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描写的题材如此狭窄。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道教徒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 但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却不能不推李白。自从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为诗仙,这就构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事实上,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病苦或欢欣来摇

    28、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既毫不掩盖他那为富贵利禄所吸引的颇为庸俗的一面,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履。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报之以轻蔑,以平衡内心的矛盾。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也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安史之乱是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活动于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人,大都死于乱后。在战前,他们当中

    29、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却丧失了过那种生活所凭依的许多条件,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烈高昂或优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己有预感,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希望,使他们终于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高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极的入世情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我国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节选自唐诗鉴赏辞典序言程千帆,有删改) 思考:为什么说盛唐诗是中国诗歌“高峰的顶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明确 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反映了盛唐气象。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取得最高成就。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达到顶峰。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资源的课后巩固 收获 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1447.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