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61371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9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离骚节选 离骚 节选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同步 备课 系列 统编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2 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1.2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 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把握“楚辞体”的特点。 2.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鉴赏比喻、对偶、象征等手法,概括艺术特色; 4.分析、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感悟并学习

    2、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不死不渝的精神。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情景导入 屈原是诗歌王国里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他出现在中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且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来领略离骚的美吧!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拓展: 古人的名、字、号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是在幼年的时候是由父母来命名的。 字是名的解释

    3、和补充。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在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 屈原在艺术上的成就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

    4、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 一类是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篇抒情诗。全诗370多句,近2500字 。 屈原在政治上的成就 屈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

    5、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以明其忠君爱国之志。 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拓展: 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入内参与议论国政,发布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要负责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被放之前,他的最后官职就是“三闾大夫”。 2.相关背景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

    6、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就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 区别“楚辞”和楚辞 “楚辞” 楚辞 区别 诗体名 总集名 内涵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汉代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编成楚辞。“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特点 “楚辞”以优美

    7、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语言: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多见楚地风物 结构: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 风格: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4.解题 离忧也。离,犹罹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 (东汉 班固) “离”同“罹”,遭遇。 “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回顾屈原列传: 写作缘由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

    8、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作品特点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古体诗 四、五、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诗经 楚辞 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

    9、律诗、排律(12句)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词 宋词 按照字数分 小令、中调、长调 按照风格分 豪放、婉约 曲 元曲 散曲 小令、套数 杂剧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陬(zu)庚寅(gng yn)揆(ku)肇(zho) 锡(c)扈(h)纫(rn)搴(qin)鞿(j) 谇(su)纕(xing)忳(tn)侘傺(ch ch) 溘(k)攘诟(rng gu)芰(j)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

    10、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诵读时注意: (1) 注意节拍。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注意延长。“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九死”“体解”。 (4)注意感情。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 思考: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增强韵律感和音乐性? 明确隔句押韵。“不抚

    11、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中,“度”“路”是韵脚。 大量使用语助词“兮”。在诗中,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字用在上下句之间,增加了语句间的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大量使用对偶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等,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情文并茂。 任务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

    12、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思考: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第一段 述家世。先天禀赋加之后天重之以修能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第二段 绘品质。诗人叙述自己注重修身,以提高自己的品德、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 第三段 抒情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第四段 省自身。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活动:整体性鉴赏与分享 整体性鉴赏 艺术手法(修辞、表现手法等) 表达方式 语言(词、句、韵、节奏等) 风格 情感主旨

    13、任务活动二 品读内涵,把握主题 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主题则是指文艺作品中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把握主题要结合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情节等内容,加以总结。 鉴赏一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阳 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 苗裔 远代子孙。 朕 第一人称代词,我。 “古者尊卑共之,至秦天子独以为称。”

    14、皇考 对已故父亲的美称。皇,大;考,称已故的父亲。 摄提 寅年的别称 贞 当,正当。 孟陬 孟春正月,是寅月,正月是陬。 惟 句首语气词 览揆 观察衡量 初度 出生时的情况 肇 开始 锡 赐给。 名、字 名作动,取名、取字。 译文: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先父名为伯庸。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先亲观察衡量我降生时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起表字叫灵均。 拓展: 三皇五帝 通常称伏羲、燧su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活动二:内容探究 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开篇自叙身世,强调自

    15、己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离开楚国埋下了伏笔。“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这里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这起始的一段,为诗人一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定下了感情基调。 鉴赏二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纷 盛多 美 形作名,美好的品质。 重 加 修能 美好的容态。一说优秀的才能。 扈 楚地方言,披 辟 通“僻”,僻静、幽静。 纫 连缀、链接

    16、以为 把.作为。 汩 水流快,比喻时间快 与 等待 搴 拔取 阰 土坡。 揽 采摘 宿莽 一种香草。 译文:我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再加上美好的容态。肩披江离与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佩饰。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心忧岁月不等待我。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忽 迅速 淹 久留。 美人 代指有才德的人、有作为的人。 代序 时序更替。 惟 动词,想 壮 形作名,壮盛之年。 秽 形作名,污秽的东西 度 法度,准则。 骐骥 骏马,比喻贤臣 道 同

    17、“导”,引导。 夫 句中,舒缓语气 先路 先驱 译文: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替代。想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美人也会衰老。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何不改变这种法度?乘着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请概括文意: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己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活动二:内容探究 思考1:第二段接连出现两个“恐”字,作者“恐”什么 明确 “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 “恐美人之迟暮”: 美人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 (1)美人指自己,担忧的是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 (2)美人指楚王,担忧的是楚王衰老不

    18、堪大任,更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 思考2:离骚中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作“移情法”,试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思考3:诗歌前两段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括。 明确 本文塑造了一位出身高贵,

    19、既注重内美修洁,又注意外美修饰,集众美于一身,情操才华卓然出众,志向抱负远大宏伟,敢为天下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首先交代了自己高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好的名字等上天与先人赐予的“内美”,进而描述了自己“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揽“宿莽”等对“外美”的修饰,写出自己品格修养、才能的卓尔不群。而“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美人之迟暮”“来吾道夫先路”等抒情性诗句则表明了诗人迫不及待的报国之心与敢为天下先的无所畏惧之情等。 鉴赏三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20、悔。 太息 叹息 涕 名作动,流泪。 哀 为动用法,为悲伤 民生 人生。 好 爱慕、崇尚 修姱 美好。 鞿羁 名作动,喻指束缚、约束 谇 谏诤。 替 废弃 以 因为。 申 重复、加上 揽茝 采集白芷。 亦 句首语气词 所善 所崇尚的美德。 虽 即使 译文:我长声一声而掩面流泪,哀伤人生多么艰难。我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但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黜。既因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又因我采摘白芷为饰而给我加上罪名。这本是我心中所崇尚的美德,即使为之死多次我也不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灵修 楚怀王

    21、 浩荡 荒唐。 察 体察 众女 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 高尚德行 谣诼 造谣、诽谤。 淫 淫邪的事,形作名 工巧 善于取巧。 偭 违背 错 通“措”,措施,举措 绳墨 准绳、准则 追曲 追随邪佞 竞 竞相 周容 迎合讨好。 译文:怨恨君王行事荒唐,始终不能体察我的苦心。众多小人嫉妒我的美好品德,造谣诽谤说我好做淫邪之事。世俗本来是善于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正常的措施。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忳 忧闷 郁邑 通“郁悒”,忧愁苦闷。 侘傺 失意的样子 穷困 走投无路。 溘 突然

    22、,忽然 流亡 随流水而消逝 不忍 不甘心,不情愿 此态 迎合讨好的丑态 鸷鸟 凶猛的鸟 群 合群 前世 古时候 固然 本来这样。 译文: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我也不肯做出这些世俗小人的种种行径!猛禽不与凡鸟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方 方枘ru,比喻正直端方的人 ; 圜 通“圆”,圆凿,形作名,比喻,世故圆滑的人 。 周 合 孰 何,怎么。 异道 不同道 相安 相互安处。 屈 动词使动,使受委屈 抑 压抑。 尤 责骂 攘 忍受。 诟 侮辱 伏 通“服”,保持。 死

    23、为动,为而死 厚 推重,赞许。形容词作动词 译文: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哪有道不同能够相互安处的?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备和辱骂。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请概括段意:诗人追忆往昔,自述遭贬原因,表达正道直行的决心。 活动二:内容探究 思考:诗人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却又“謇朝谇而夕替”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原因一:君王荒唐、昏庸(“浩荡”“不察”); 原因二:小人诽谤、嫉妒(“众女”“谣诼”); 原因三: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宁溘死”“伏清白”)。 诗人因面对污浊、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爆发出的痛苦而无奈的浩叹。然而即便如此,诗人依

    24、旧发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感叹。 鉴赏四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相 观察 延伫 久立。 反 通“返” ,返回 回 使返回,掉转。 朕 我 复路 回原路。 及 趁着 行迷 走入迷途。 步 缓行,动词使动用法,使缓行 兰皋 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 驰 骑马快跑、疾驰 焉 相当于“于彼”,在那里。 译文:后悔选择道路时没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要返回。想掉转我的车返回原路,趁着迷途还不算远的时候,让我的马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缓行,驱马行驶在长着椒树的山丘上,暂时在那里休息

    25、。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 通“罹”,遭受 复修 重新整理。 初服 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制 裁剪。 芰荷 菱叶和荷叶 芙蓉 荷花。 亦已 也就罢了 苟 只要。 信 确实 芳 美好,名词作形容词。 译文: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裁剪荷叶做上衣,收集荷花花瓣做下裳。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本心确是美好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高 使高,形容词使动用法 岌岌 高耸的样子。 长 使长,形容词使动

    26、用法 陆离 修长的样子。 芳 芳香 泽 润泽,光泽。 昭质 光明纯洁的本质 亏 亏损。 反顾 回头看 游目 放眼观看。 四荒 辽阔大地。 译文: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亏损。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缤纷 繁多 繁饰 众多装饰品。 芳菲菲 芳香浓烈 弥 更加 章 通“彰”,明显、显著 所乐 爱好喜欢的东西。 修 美好 以为常 把当作常规。 虽 即使 体解 被肢解。 岂 难道 惩 受创而停止。 译文:佩戴的饰物

    27、缤纷多彩,浓烈的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爱好,我独爱美好并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仍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因受到惩罚而停止(爱美好、从正道)吗? 请概括段意: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情操,抒发了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活动二:内容探究 思考1:找出三四段中表现屈原品格的句子,并指出其品格特点。 明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渝。 思考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中的“悔”字怎样理解

    28、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 第一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受多方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段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而并不矛盾。 综合探究 思考1:屈原最终怀石沉江,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举动? 明确 (观点一)不赞同他的这一举动。屈原虽遭楚王流放,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有希望。这样投江而死,毫无意义。 (观点二)屈

    29、原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时,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观点三)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被攻陷的情况,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小人。 总结 文本叙述诗人的身世,表明心

    30、志,回顾自己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小人的猜疑、造谣、中伤,处于被君主疏远的困厄处境。诗人一方面表明誓死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另一方面设想自己退隐后将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己的美好德行。 任务活动三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思考1:诗人描写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1)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

    31、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弃的原因以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爱好芬芳的香蕙、白芷来比喻自己德行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2)在描述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合群来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3)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茝”“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

    32、的色和香,更能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引到奇丽的幻想世界中。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 思考2:分析并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高度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离骚作为一首宏伟瑰丽、令人回肠荡气的政治抒情诗,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生动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斗争,表现作者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广忧愤和精神上的追求。 语言特色。以六字句为基本句式,加上虚字“兮”,参差变化,舒展自如;双句押韵,节奏铿锵而活泼变化,抒情淋漓酣畅,声情并茂;间以楚地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赋的运用。本篇的赋既用于

    33、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比兴手法。 屈原比兴手法的运用,较诗经亦发展了一大步。(重点分析“比”)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评离骚:其行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3:离骚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这一点在本文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明确 从本文来看,诗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诗人对自己身世、诞辰、名字的交代反映了历史事实,而他立志改变楚国法度,将自己出众的才华贡献给楚国的思想情感也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的。但表现这些内容却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诗

    34、人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将“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与诗中的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并以纵横恣肆的浪漫主义语言表达强烈而激荡的情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任务活动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对比阅读第一组: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35、,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

    36、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

    37、列传) 思考:离骚和怀沙是屈原各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明确 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骚。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 对比阅读第二组: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38、,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思考:屈原作离骚与司马迁著史记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请依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屈平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司马迁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希望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屈平与司马迁都处于极度困厄之中,都为了抒发内心的忧愁愤懑。 环节四:思考延伸 材料一: 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中,以忧患感为基调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所体现的主要是对于自己及亲友的命运而引起的忧患感,如宋玉九辩。第二类则是内涵更为深广的忧世之作,例如诗经中的载驰正月。这后一种

    39、倾向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 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关于离骚诚如司马迁所云,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关于九章,从首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忧患之感与离骚完全相同。屈赋对读者的强烈感染力主要来自它所蕴涵的忧患感,这种忧患感当然包含着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美人迟暮”的惆怅,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于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危机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那么,在屈原的时代,楚国是不是已经岌岌可危了呢?据史书记载

    40、,它当时还是一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强国。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濒于灭亡的危险。屈原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实际形势,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诗人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忧患意识正来源于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 屈原曾经被楚怀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连串的诬陷、疏远、放逐。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情愿在“乃猿狄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泽畔,仍然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的命运放在心上,仍然强烈地感到自己对于国家、人民的责任:“岂余身

    41、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甚至当他要想以身殉国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贤臣作为自己的榜样:“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虽然屈原的忧世预言与历史的实际进程相符合的程度不一致,但是,他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关切,具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这种对于历史演变的深刻预感和忧患感是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谏始终不被楚王采纳。这样,他在当时就处于一种非常孤独的境地。屈原反复悲叹:“国无人莫我知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种深沉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说言不为朝廷所接受。只有对国家、人

    42、民的命运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事业、理想的正义性怀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产生足以抗拒这种孤独感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程千帆莫砺锋忧患感和责任感) 材料二: 离骚全诗可分为三段:正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乱曰”是全诗的尾声与总结。 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是写“骚”,写“忧”,写诗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斗争、矛盾、幽愤和痛苦。 在前半部分中,诗人抒写着“灵修浩荡”“皇舆败绩”“众女谣诼”“芳泽杂糅”的政治乱象,又强烈地感受到“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人生忧愁。政治斗争的严重挫败,现实与理想的悬殊背离,给屈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深巨的忧愤。他抑止不住满腔的愤懑,反复诉说着自

    43、己无比失望、孤独、幽怨、狐疑的情绪,重重的忧郁、怨望、苦闷、彷徨,重重地压在心头。 前半部分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就是一个“骚”字,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忧愁幽思”。那么,出路在哪里?诗人将如何“离”开这无边的“忧”愁?于是,便进入了后半部的描写。 从“女婆之婵媛兮”至“蜷局顾而不行”为后半部分。诗人紧承前半之“骚”之“忧”而写“离”,写为“离”开忧愁、解脱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奋斗,写为实现“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经历。 当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世界“无路可走”之时,矢志不渝的诗人将他不屈的目光、深邃的思绪,投向了幻想的天际。诗人不顾“女婆”的劝说,否定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满怀虔诚的期冀,踏上上下求索的征程。但是“求帝”“求女”的不遇,不仅宣告了实现“美政”理想的无望,同时也宣告了“离骚”的失败。欲“离骚”而“骚”难“离”,忧患犹在,痛苦依然。 接下去,诗人又幻想着向灵氛、巫咸求助,灵氛、巫咸劝诗人去国远游,而诗人准备离去之时,远远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离骚(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1371.html
    一起向未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要点速记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要点速记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