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慢 扬州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同步 备课 系列 统编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4.2 扬州慢(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通过鉴赏理解黍离之悲。 情景导入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
2、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
3、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2.相关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15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13年,但扬州城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
4、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对战后荒城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 3.解题 “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因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般篇幅都比较长。 扬州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 慢: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4.了解慢词 慢词。慢词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
5、古书上写作“曼”,就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长调”就属于慢词,“扬州慢”中的“慢”就是慢词之意。 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 古体诗 四、五、七言古诗 杂言古诗 诗经 楚辞 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12句)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词 宋词 按照字数分 小令、中调、长调 按照风格分 豪放、婉约 曲 元曲 散曲 小令、套数 杂剧 词 定义 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特点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
6、,字有定声。 词牌 每首词的曲词名称,决定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标题 词的主要内容 分类 按照字数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按照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荠(j) 戍(sh) 窥(ku) 蔻(ku) 2.解释下列词语 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7、驻:稍作停留 春风十里: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道上。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 渐:向,到。 杜郎:即杜牧。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3.诗歌释义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
8、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1:诵读课文,用“/”划分朗读节奏,并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
9、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指导: 扬州慢韵脚为 ing/eng: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深沉、感伤的情感。 任务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
10、”,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活动:小序解读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至日:冬至 霁:雪止天晴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度:谱写,作曲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思考1:概括序文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他人评价 千岩老人以
11、为有黍离之悲也 主题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感情基调 低沉哀惋 作用: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丙申、维扬,当时的情景四顾萧条,诗人的心境怆然、感慨,词的主题黍离之悲。 拓展: 何谓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诗经王风黍离序 思考2:作者在这首词中的“黍离之悲”由何产生? 明确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
12、其间。及宋南渡,与金隔淮相守,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思考3:扬州这座繁华之城在词人眼中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体现在哪?(找出相关词句) 明确 空城。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思考4: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明确 上阕:纪行写景
13、 下阕:伤今怀古 思考5:“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明确 内容上:由“空”引出“惊”,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 结构上:连缀全词,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活动:整体性鉴赏与分享 整体性鉴赏 艺术手法(修辞、表现手法等) 表达方式 语言(词、句、韵、节奏等) 风格 情感主旨 任务活动二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
14、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思考1: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明确 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现昔日的繁华。虚实结合:“过春风十里”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荠麦青青”,为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拓展: 赠别(其一)杜牧 娉娉png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5、杜牧用描写、比喻,特别是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那个少女的娇美迷人,也写出了扬州令人为之陶醉不已之处。“春风十里”是繁华的代名词。 思考2:鉴赏“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从侧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 拓展: 1127年,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1129年,金兵南侵,攻破扬州, 1161年,金人铁骑,再破扬州, 1176年,诗人姜夔,途经扬州。 思考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