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61210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6.1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与妻书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1.2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背诵文中名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及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本文语言浅近晓畅的特征,同时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修辞格的运用。 3.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媒体展示,合

    2、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语言浅近晓畅的特征,同时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修辞格的运用。 2.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学习课时】 7课时(文本阅读+拓展练习)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播放童安格歌曲诀别,学生品味歌词中蕴含的感情。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童安格的歌曲诀别 这是童安格为台湾华视“六壮士林觉民篇”写的主题曲,后

    3、收录在真爱是谁专辑。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觉民的与妻书,去感悟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个革命者抛却儿女情怀舍生取义的那种大无畏精神。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全文不到四十字,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在起义前三天,忙碌一

    4、天回到住处的林觉民无法入睡,想到自己归家当日未能实情告知家人,心中愧疚沉痛,又担心没有只言片语的解释和安慰,老父和妻子无法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于是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其中这封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成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而他的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也是遗书,被后人命名与妻书,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

    5、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献给人民政府,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文体: 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中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这就意味着早在春秋时期书信即已产生,而绵延两千多年之后,中国又形成了独特的书信文化传统。亲情、友情、爱情正是通过家书、情书等等

    6、得以传递和保存。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从文家书、傅雷的傅雷家书等等,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到国人的情感记忆之中。 写信时要特别注意书信的格式。既然书信属于应用文,就有它惯用和固定的格式: 1、称呼(收信人)2、问候3、正文4、祝辞5、署名(写信人)及日期4、评价 二作者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7、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三创作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

    8、。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

    9、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

    10、,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四补充资料 林觉民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陈意映 陈意映收到诀别书,立刻想到死,林觉民的父母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陈意映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一定要活下去。1911年5月19日,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 陈意映一直没有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郁郁而终。长子伯新不幸夭折,次子仲新献出与妻书手稿,现存福建省博物馆。 名家评文 当代诗人顾甫涛:这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

    11、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赵景云:全篇以质朴的语言,直抒心声,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1):说明与妻书的原因和心情:“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1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注释】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丈夫称呼妻子。如晤:r w,意思是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竟书:写完信。衷:内心。 【译文】 意映爱妻,见

    12、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13、。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注释】 至:极,最。彀(gu):同“够”。司马青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长诗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后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太上忘情”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

    14、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太上:圣人。忘情:不为情感所动。“仁者”两句: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前“老”字作动词用,尊敬之义,前“幼”字也作动词用,爱护之义。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充:扩充。 【译文】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

    15、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 3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

    16、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注释】 无宁:不如。禁:忍受得住。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疏梅筛月影: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树照进房间里,像被筛子筛过一样,变成散碎的影子。依稀掩映:指月光梅影朦胧相映,看不清楚。吾与并肩携手:按文意,应为“

    17、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小声说私话的样子。泣:小声哭着。有身:怀孕。寸管:毛笔的代称。 【译文】 你还记得吗?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

    18、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开不了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4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

    19、,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注释】 第:但。抑:还是。“眼成穿”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

    20、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骨化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破镜能重圆:南朝陈徐德言夫妻,国亡时,破镜各执一半为信,后得重聚。后世即以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又重新团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依新:林觉民长子。意洞:林觉民字。 【译文】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

    21、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

    22、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教育以他的父亲作为志向,那么我后继有人了。幸甚,幸甚!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第三课时 第三部分(58):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 5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注释】 哭: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心电感应有道:近代的一些唯心主义者认为人

    23、死后心灵尚有知觉,能和生人交相感应。依依:依恋的样子。旁,通“傍” 【译文】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6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

    24、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注释】 志:追求。的的:的确。偶我:以我为配偶。“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巾:指作者写这封信时所用的白布方巾。尽:写尽。模拟:琢磨,猜测。 【译文】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

    25、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顾全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此书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见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 7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8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注释】 辛未:应是“辛亥”,此书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即农历辛亥年三月廿六日深夜。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27日,与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辛亥革命乃后来之词,那时尚未有统

    26、一称呼,此处作“辛未”。四鼓:四更天。诸母:各位伯母、叔母。尽:领会尽,领会透; 【译文】 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一定要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探究】 1、作者在信中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答案】回忆了三件事。(1)回忆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2)回忆月下诉真情,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3 )回忆离家之前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这三件事都蕴含着对妻子的挚爱。 2、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7、? 【答案】因为“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以死”。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3、作者在信中对妻子、儿女有什么嘱托?写了自己的哪些愿望? 【答案】嘱咐后事:希望儿女以父志为志。三个愿望: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4、全文既写“情”又写“义”,这“情”是什么“情”?“义”又是什么“义”?二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答案】“情”是对妻子儿女的深切之情;“义”是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大义。对妻子儿女爱之越深,对国家民族爱也越沉,作者正是为了亲人,为了每一个刚果人,宁死不屈,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结合。 5.为什么说与妻书是

    28、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答案】(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 (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 的感情,而写遗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

    29、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它也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第四课时 【理清层次】 学生用对联形式,分层概括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第一部分,第1段。学生分享对联: 情真真挥笔与妻书 意切切洒泪诉衷情 笔墨随寸管泻 表情伴热泪抒 墨泪齐下欲搁笔 衷情尽吐想慰妻 第二部分,第2、3、4段。学生对联分享: 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全国受苦人永谋幸福 舍爱妻痴情一片情深意长 欲报国忠心一

    30、颗慷慨激昂 为中国视死如归英雄气壮 至爱妻忍悲言衷儿女情长 忆往事情真意切愿天下人爱其所爱 看如今浑天黑地除不平事死无余憾 第三部分,第5、6、7、8段。学生对联分享: 忧国志志凛凛志坚气正 爱妻情情切切情意缠绵 愿亡灵伴爱妻情意绵绵 幸为偶言吾志铁骨铮铮 世上人 泉下鬼 人鬼不尽缘 阳间汝 阴间吾 来生未了情 巾短情长未诉尽爱妻心 国兴家破以报全爱国情 4、品读全文 明确:“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和叙述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在书信中,林觉民将舍生取义、宁负一人不负天下人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书信字里行间看不出对死的恐惧,有的只

    31、是夫妻情深,是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学生对联分享: 钟情人舍其所爱精神百世传颂 英雄魂为国捐躯风范万古长存 抒爱国之深情缠绵悱恻 蕴为民之真心慷慨激昂 至爱妻 勇于就死 亲情难舍 更为国 乐于捐躯 浩气长存 情切切离妻别子诉肺腑之言 意悲悲洒泪泼墨抒壮烈之志 诉衷情 情意缠绵爱歌一曲 言壮志 慷慨激昂檄文一篇 儿女情缠绵悱恻今生伴我长唱爱情诗 报国心豪情满怀来世与汝永谱正气歌 【分析形象】 读此文,读出林觉民的双面形象。他不仅是个“伟丈夫”,同时还是个“小男人”。 1、伟丈夫-英雄本色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间一鬼。” (这是信的开

    32、篇,表明作者在写这封信之前,就已经下定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决心)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没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明知奔赴战场会与家人永别离,但为了同胞的永福牺自己的小家又有何不可呢 一句“为天下人谋永福”,将其凛然正义和大公无私表达得谢漓尽致。正是这种信念和信仰,使他义无反顾奔赴战场、英勇就义,留下老父、爱妻、幼儿和尚未出世的孩子在人间。这种纯粹的、无私的大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顶天立地的“伟丈夫”)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为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视死如归) 友人回忆林觉民 林觉民曾说:“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

    33、必不远矣。”他还说:“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他想以己之舍身家性命,感召国人。 (从中可知,林觉民对起义的态度并不乐观,他深知这一次恐怕是有去无回,“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但是,他仍义无反顾地迎上去,献身于革命) 林觉民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仅仅41字,却将其满腔革命豪情与对父亲的孝心抒发得淋漓尽致。林觉民清楚知道这样做会使家中老父白发人送黑发人,也会“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但更忧心国家和民族命运,且自我的牺牲将会“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故希望父亲“大罪

    34、乞恕之” 林觉民坚贞不屈 起义失败后,身负重伤的林觉民不幸被捕。在刑讯时,他慷慨陈词,痛斥清政府,浩然正气甚至感动了两广总督张鸣岐,他连连叹道:“惜哉,林觉民!”直至被处决。他仍从容就义、慷慨赴死。 (一个年仅25岁的青年,竟有如此为国捐躯之豪情,且能坦然面对生离死别,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2、小男人-儿女情长 “意映卿卿如晤。” (寥寥几字,对妻子的满心爱恋跃然纸上。“卿卿”一词最早)于情侣或夫妻间的甜言蜜语,是专属于夫妻间的爱称。“意映卿卿”这样的表达,使读者开篇即深感作者对妻子的满腔爱意)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一幅多么刺痛人心、

    35、催人泪下的景象!作者深知自己的离去会对爱妻造成怎样的伤害和痛苦,所以信中一再对妻表明心迹。林觉民告诉爱妻,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源于对她的深爱。世间最令人牵肠肚的莫过于生离死别。明知将要和深爱的人永别,再坚强的人也会痛不欲生、肝肠寸林觉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面对和妻子儿女生离死别,任是铁石肠。也不禁痛哭流涕,情不自已) 第3段“汝忆否” (这是夫妻间关于谁先死的争论。这种争论正是源于林觉民对妻子的深爱,正如信中所言:“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其中,“必”呈现了林觉民对妻子的了解,表现了夫妻情感的深厚真挚) 第4段“后街之屋空余泪痕”。 (这是回忆初婚时的甜蜜生活:

    36、“双栖之所”的布置,良辰美景的描绘“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通过阐述往昔耳鬓厮磨、举案齐眉的美好,表达内心深厚的情感) 第4段“又回忆六七年前” (回忆的是“逃家复归”之事。妻子“泣告我”“必以告妾”“愿随君行”,主要表现妻子对林觉民的关怀) 第4段“前十余日回家” (回忆在家呼酒买醉的情景。“惟日日呼酒买醉”,一“吾亦既许汝矣”,二是当时妻子已有身孕,担心妻子不能承受对自己的强烈担忧。矛盾之中,林觉民只能“呼酒买醉”,以求短暂的释然与慰藉)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除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外,林觉民还对现在和未来生活呢喃不休,对自己不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而感到这憾

    37、,这对一位父亲来说的确是很悲伤难过的事) 总结:“小男人”这一称号,看似不尊重,实则是对林觉民的全面肯定和褒奖。林觉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平凡的男人,他有妻儿老小,会时常回忆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会说温情话语,这样的男子,何尝不想与自己的爱人终其一生,又何尝不想亲眼看着儿女长大成人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男人! 与妻书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视死如归的“伟丈夫”形象,也处处流露出一个男人对妻子、儿女和父亲的浓浓不舍与依恋牵挂之情。他“小男人”的另一面,非但没有使其形象受损,反倒让这个“伟丈夫”更加丰满、更加有光泽。 老师以鲁迅诗答客诮总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

    38、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3、艰难抉择-舍家为国 研读林觉民双面形象的相互交融 林觉民的“伟丈夫”和“小男人”形象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存于一个共体内。作为一名英勇献身的革命者,林觉民内心所想绝非儿女情长和你侬我侬。信中篇表达了对妻子的浓浓爱意和不舍牵挂,但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命”的大爱情怀。正因此,作者才力劝爱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与此同时,作者更是将爱情放到时代大背景下考量,认为“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正因深感时代之不幸对个人幸福所造成的阻碍,所以才不忍也不能独善其身。为

    39、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为更多同胞幸福生活,更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作者毅然选择牺牲自我。 信中一字一句皆是作者志向和精神的写照,充分体现了作者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同时,作为百年前的爱国热血青年,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但因其认知和思想层面较高,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因此,身处国家危难、民族不幸时,虽经过纠结和无奈,最终做出舍己的选择。然而,正因这份质朴和真实,才写就了他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英雄形象,感动了后代的人。 可以说,美与真、柔与刚在信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和彰显。林觉民不仅是个“伟丈夫”,同时还是个“小男人”。称他“伟丈夫”,是因他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献身革命所表现出的浩

    40、然正气与对国家的忠诚之心;称其“小男人”,则因他对自己妻子的真挚爱情,与充满了温情的依依不舍。 第五课时: 主旨探究 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志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之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不顾一切地崇高革命精神,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是一篇大爱之文。 比较研读 依据文本,比较与妻书和材料中“爱”的多样 材料一:秋瑾诗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材料二:秋瑾词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

    41、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材料三: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选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42、提问:通过对文本中的字、词、句,品析你在每则材料里读到了哪些“爱” 与妻书中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表现了林觉民爱妻子,第2段中“为天下 人谋永福也”是爱国爱民。 对酒中“洒去犹能化碧涛”表现了爱国之情。通过对买宝刀换美酒的叙写表现作者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 满江红里“何处觅知音”有朋友之爱。通过对想要挣脱家庭束缚的抒写,表达作者寻觅知音、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吾党菁华,付之一炬”是对革命战士的爱惜之情;“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是爱国之情。这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热情赞颂了烈土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 2、比

    43、较整合,寻找“爱”的相同点 “爱”的相同点:爱国-爱国是不一般的爱,是民族大爱是家国情怀。 学生讨论家国情怀的内涵。 要爱国,要有责任,这是每个人的基本职责。 还要懂得奉献,关键时刻能为国家牺牲自我,也就是家国一体。 还需要“天下为公”。 这些革命者不是因为自己走投无路而革命,而是为了民众的福祉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舍“小爱”取“大爱”的意义所在,这才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板书:爱国、责任、奉献、家国一体、天下为公) 家国传承 1、老师出示专家学者关于“家国情怀”的定义。 说文解字中,“家”为“居”也,“国”为“邦”。中国有家国一体的传统。情有心境、胸怀之义。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或国家的维护和

    44、热爱,是对家风或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是家国情怀的核心。 2、爱国爱家、传承中国文化、担当责任的家国情怀,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家国情怀 任务一:了解叶嘉莹女士一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2016年3月,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写道:“从漂泊到归来,从传承到播种。有人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她替未来传承古典诗词命脉,她为世界养护中华文明根系。千年传灯,日月成诗。” 任务二:阅读下列关于家国情怀的书目,写下自己对家国的感悟。 杜甫集,作者杜甫,推荐理由:位卑未敢忘忧国 。 战争与和平,作者托尔斯泰,推荐理由:和平不易,家国难再。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推荐理由:在土地上坚韧地活着。 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推荐理由: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 第六课时:文言知识总结 一词多义 1、与 与妻书 动词,给,给予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介词,和,同, 吾与(汝)并肩携手 连词,表并列,和、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连词,表选择,与 2、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动词,完毕,终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与妻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612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