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59065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古诗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课时
    资源描述:

    1、9 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致的意思是: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按照古代的习俗,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会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挂在门上,用来辟邪和祈求平安;全家还要喝屠苏酒,有的地方还会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希望能

    2、驱邪和躲避瘟疫。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元日。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默写元日。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 同学们,寒假的时候我们庆祝了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谁知道是什么节日?指名说。出示春节图片。 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贴窗花,放鞭炮,高兴极了。

    3、除了春节,我们还有好多传统节日,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的传统节日吗?老师找同学来说一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指名说。 刚刚这几位同学记得很清楚,大家给他们鼓鼓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诗歌。出示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假期、节日导入,给学生轻松愉悦的感觉,同时提到原来学过的课文,既进行了复习,又引起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大家把这三首诗自己读一遍,注意读准生字。自由读,齐读。 2.认读生字: (1)读完古诗啦,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这些生字从古诗中拿出来你们能不能认识。先自己读一下,一会儿老师

    4、找一列小火车读。(带拼音开火车读) t s hn ji 屠 苏 断魂 喝酒 m xing bi 牧童 兄弟 加倍 (2)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们还能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多种方式结合。 (3)识字方法。 你们认字真厉害,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指名说。 师明确:我们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口+儿=兄 ,云+鬼=魂,还可以用字理识字,如酒字,是会意字。用水和粮食酿造的酒精饮品。 还有一个牧字,我们在上学期不只一次在古诗中见过它,它的偏旁是“牛”,经常用于词语“牧童”,由此我们得知“牧童”就是“放牛的孩子”,通过偏旁我们也能学习生字。 3.生字识记。

    5、f y hn ji ji 符 欲 魂 借 酒 h m xin d y ji 何 牧 兄 独 异 佳 自由读,带拼音开火车读。 无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课部分生字书写要点。 欲: 书写指导:谷+欠=欲,注意右边的“欠”第二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钩”。 牧: 书写指导:“牛字旁”最后一笔“横”变“提”。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识字、写字,加深学生的印象,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4.学习第一首古诗。 (1)诵读古诗。 生字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首古诗。(播放情境课文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

    6、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来看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元日,“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指名答。 开始的,第一。为首。主要、根本。元素。构成一个整体的。货币单位。 师明确:我们知道这首诗讲的是春节,由此可知,“元日”是指春节(节日),所以应该选第种解释,“元”是“开始的,第一”,“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 (2)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3)朗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 请大家跟着朗读录音一起读一

    7、遍这首古诗,注意断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谁说一说“一岁”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师明确:我们的年龄一年长一岁,这里的“一岁”就是指“一年”。除是去,“一岁除”指“一年过去了”。 谁知道屠苏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了,学习古诗和古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现在不常用的字词,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根据注释进行理解,“屠苏”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根据注释我们知道了“曈曈、新桃、旧符”的意思,同时对古代中国春节的风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读诗句,想一想: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情景?指名答。 师小结:放鞭炮、喝屠苏酒、

    8、换桃符。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一下本诗。 (4)句意解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前两句讲了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开门迎新。 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大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

    9、过去了,新的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说一说: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指名答。 师明确: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看图背古诗。 元日我们基本讲解了,下面谁来根据图片背诵一下对应的诗句?指名背。 三、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元日是一首与( A )有关的诗。 A.春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二)判断对错。 1“桃符”的“符”读f ,不读h。() 2“倍”的拼音是bi。()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10、爆竹声中 曈曈日 春风送暖 一岁除 千门万户 入屠苏 总把新桃 换旧符 【设计意图】随堂练习,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书写,正确率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内容,理清学生头绪。 主题概括 元日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开门迎新,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2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受和心情。大致的意思是: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

    11、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上坟祭扫人的心情。诗句中的“魂”指的是情绪、心情等,“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哀伤。后两句写“断魂”的行人,想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因为他想歇歇脚,避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也借酒浇愁,暂时除去一些心中的烦忧。那么他是向谁“借问”的?能不能找到酒家呢?“牧童遥指杏花村”揭示了答案,原来他是在向牧童问路。句中的“遥”是“遥远”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远远地就能看见”,意思是行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远处的林梢,有酒旗招展。清明这首诗用十分平白的语言,流畅自如

    12、地描绘出生动、感人的情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忆”是想念的意思。重阳节那天,王维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思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前两句中“异乡”指的是他乡,“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倍”是“加倍、更加”的意思,用得非常巧妙,表达出他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重阳佳节,加倍地思念亲人。诗人一开头就直接表达了

    13、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后两句,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个人,他们该有多么遗憾啊!好像他自己的孤单寂寞不值得一提,亲人们的遗憾更需要去关心。这种通过想象别人的感受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默写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

    14、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情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看看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提到孩子们喜欢的节假日,引起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学习第二首古诗。 1.播放情境视频清明。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我们先来读清明这首诗,大家把这首诗自己读一遍。自由读,齐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

    15、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节日介绍。 我们在二十四节气歌中接触过清明,在公历的4月5日或4日。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翠,雨水较多。 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4.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诗、赋、古文均擅长,书面亦精。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5.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 师明确:欲:将要。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2)大声朗读古诗清明,小组交流后指名答。 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用“ ”画出此

    16、时的天气。 用“ ”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心情的词。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师明确:从第一句我们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此时的天气是“雨纷纷”,正在下雨。从第二句我们的“欲断魂”我们知道了当时人的心情是伤心欲绝,非常惆怅的。 理解诗意: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断魂:指心情惆怅。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根据前两句,说一说:清明一诗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举手答。 师明确: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读诗的前两句,读出细雨纷纷而下的凄凉感。

    17、自由读,举手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诗人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指:指向远方。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读诗的后两句,要注意“借问”轻声读,“遥指”重读,“杏花村”读清晰。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感知大意。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赶路的人心里更加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说一说: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交流后指名答。 师明确:这首

    18、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6.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和情景,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感受和心情。 (二)学习第三首古诗。 1.播放情境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节日介绍。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4.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

    19、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朗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 5.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 请大家跟着朗读录音一起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断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根据我们原来学习其他古诗的经验,大家找一找红色字词的意思。自由交流,举手答。 师明确: 忆: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佳节:美好的节日。 我们可以根据注释、上下文、生活经验、查字典等多种方法学习古诗文的意思。 (2)句意解析。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20、弟: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组交流后举手答。 师明确: 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是“孤身一人”,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是“每当”,“逢”是“遇到”,“倍”是“加倍,格外”。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第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第四句“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3)全诗大意。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

    21、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4)说一说: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指名答。 师明确: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 (5)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思乡之情。 6.主题概括。 本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想起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拓展延伸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卢道悦迎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其他描写节日的诗句,让

    22、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加强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勤奋感,扩大知识面。 课堂演练 (一)根据古诗内容填空(填写节日)。 元日写的是 春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重阳节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 清明节 的景象。 (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下面诗句的画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天气又阴又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设计意图】随堂练习,回忆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完成了本课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 课下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并用表格记录下来。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设计意图】本次作业为课后活动提示内容,学生学习了3首古诗,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此作业把学生引向了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590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