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汇总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5.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常见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引用等。 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自主探究 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
2、”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本文讲了哪些内容?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分析讨论 阅读第一部分(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说明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叫物候,什么
3、叫物候学。 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阅读第二部分第4段,说一说中“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什么。 “这里”具体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中简单而易掌握。 3.阅读第三部分(610),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 (2)第710段说明的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4、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 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差异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条理清晰。 阅读第四部分(1112),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分析说明方法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
5、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 作比较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花期与1
6、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例子 作比较 将济南的苹果开花时间与烟台的进行比较,准
7、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记录,并进行比较,直观生动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赏析。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生动形象 “沉睡”
8、“苏醒”两个词将大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状态。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 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生动形象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准确严密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课文主旨 本文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醒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作者 阿西莫夫( 19201992)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机器人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自主探究 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 板块构造学说 表面上 实际上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
10、正确。 分析讨论 说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肯定”一词,说明作者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的支持。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地球由若干个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不停地缓慢地移动,造成一些板块被拉开,另一些板块被挤压在一起。 4.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的“板块构造”理论的推断思路。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
11、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由此可知,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
12、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作比较 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的厄运,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迁。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打比方 列数字 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十分之九”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品味语言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这里是说大陆漂浮在水面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合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
13、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定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文主旨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 自主探究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撞击说 火山说 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面上 被压扁的沙子 实际上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分析讨论 文
14、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用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第2、3段内容,介绍一下“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入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 火山说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致使地球生物大量灭绝。 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是怎样证明的? (1)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
15、。 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2)有力的事实证明 在某些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撞击的地区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陨石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分析说明方法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16、。 举例子 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作比较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列数字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品味语言 (1)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
17、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似乎”和“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似乎”表示一种猜测语气,“肯定”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用“肯定”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课文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得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星撞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