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58779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汇总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5.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常见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引用等。 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自主探究 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

    2、”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本文讲了哪些内容?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分析讨论 阅读第一部分(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说明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叫物候,什么

    3、叫物候学。 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阅读第二部分第4段,说一说中“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什么。 “这里”具体指代物候观测的手段复杂灵敏,物候观测的数据综合性强,应用到农事活动中简单而易掌握。 3.阅读第三部分(610),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6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 (2)第710段说明的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纬度 经度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4、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 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差异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条理清晰。 阅读第四部分(1112),概括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分析说明方法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

    5、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 作比较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作比较,突出了通过生物观测物候的特点灵活多变,复杂多样。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花期与1

    6、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5.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例子 作比较 将济南的苹果开花时间与烟台的进行比较,准

    7、确具体地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记录,并进行比较,直观生动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赏析。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生动形象 “沉睡”

    8、“苏醒”两个词将大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状态。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 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生动形象 采用拟人手法,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准确严密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课文主旨 本文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醒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作者 阿西莫夫( 19201992) ,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机器人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自主探究 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 板块构造学说 表面上 实际上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

    10、正确。 分析讨论 说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肯定”一词,说明作者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的支持。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地球由若干个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不停地缓慢地移动,造成一些板块被拉开,另一些板块被挤压在一起。 4.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的“板块构造”理论的推断思路。 恐龙的化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 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 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

    11、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 由此可知,这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泛大陆”加以解释。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

    12、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作比较 将南极生物的命运同其他同类作比较,生动地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南极生物的厄运,突出表现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巨大变迁。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打比方 列数字 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冰雪覆盖的特点。“十分之九”说明南极洲冰的储量十分丰富。 品味语言 1.“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 不能互换。“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这里是说大陆漂浮在水面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适合于动物。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其意,

    13、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中“大约”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定的数字,如果去掉,就是一个很确切的数字了,与事实不符,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文主旨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 自主探究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撞击说 火山说 本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面上 被压扁的沙子 实际上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分析讨论 文

    14、章开头为什么要提9年来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用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问题的争论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第2、3段内容,介绍一下“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进入平流层的尘埃使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 火山说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致使地球生物大量灭绝。 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是怎样证明的? (1)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

    15、。 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2)有力的事实证明 在某些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撞击的地区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陨石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分析说明方法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16、。 举例子 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作比较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列数字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品味语言 (1)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

    17、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说明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似乎”和“肯定”连用,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似乎”表示一种猜测语气,“肯定”表示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用“似乎”一词是因为无法确定地壳深处有没有斯石英,用“肯定”是因为根据客观条件可以推测地壳深处有斯石英的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课文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得出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星撞击

    18、地球的结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括号里的内容为补充说明性文字,是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吻合的,以此证明它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可能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

    19、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即非常纯的沙子。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破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7.大雁归来 作者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主要著作沙

    20、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观,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自主探究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三月春暖北飞 飞行路线很直 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孤雁时常哀鸣 雁过群体生活 分析讨论 结合全文,简要说说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将燕子与大雁比较,说明大雁才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用生动的语言、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2段中的“赌注”一词有什么特殊意味? “赌注”原义为赌博时所押的财物。此处

    21、形象地说明了大雁迁徙的成本很高,且不能轻易撤回,说明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3.阅读课文,你能猜到第3段所说的“法规”的内容吗?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威斯康星的法规可能是: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4.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3月的大雁”有何不同。 大雁面临的环境不像冬天那样危险。 大雁的飞行路线是弯曲的,不像冬天那样笔直。 大雁们不再是“一声不响”,而是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5.文中有许多将大雁人格化的语句,试从1-7段中找出示例并分析其作用。 (1)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

    22、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赋予大雁以人的思想和行为,突出大雁是真正的报春使者,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2)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目空一切”原来形容骄傲自大,这里贬词褒用,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大雁飞行时的专注,表现了雁群飞过时不可阻挡的气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低语”“问好”赋予大雁以人的行为,生动

    23、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的热情活泼。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喧嚷”“发出邀请”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雁的热情,显示了大雁之间深厚的友谊。 (5)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喧闹”“辩论”“争论”赋予大雁以人的行为,写出了大雁活泼的特点,渲染了环境的热闹。 (6)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把孤雁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情感,体现了作者

    24、对大雁的尊重,同时,引出下文对孤雁的说明。 6.如何理解第8段中“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 “单调枯燥的数字”指“我”和“我”的学生记录的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这些数字虽然单调枯燥,但从中可以发现,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作为爱鸟者的感伤,表达了对猎杀大雁的行为的愤怒。 7.第9段中作者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声音有何作用 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声音都比较小,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做铺垫,也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大雁叫声的特点。 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运用打比方的

    25、说明方法,把3月天空中迁徙的大雁的鸣叫比作一首野性的诗歌,突出了大雁迁徙给整个大陆带来的欢乐和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利奥波德这位生态学家用心观察研究大雁,这样多情地感受大雁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 作者在与大雁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有家庭结构,有亲情。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善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的一个平等成员,可以克服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灵上获得提升。这就是本文的思想价值。 10.本文在介绍大雁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1)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26、,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作比较 赋予主红雀、花鼠及大雁以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把主红雀、花鼠和大雁作比较,突出大雁才是真正的报春使者,说明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 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列数字 记录下停留的大雁的具体数目,并把停留大雁的数目看作衡量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足见大雁对春天的重要意义,

    27、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珍爱之情。 (3)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作比较 将各国之间联合的不可预期与大雁的联合观念进行比较,突出了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4)自更新世以来,每年3月,从中国海到西伯利亚,从幼发拉底河到伏尔加河,从尼罗河到摩尔曼斯克,从林肯郡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 作比较 将各国之间联合的不可预期与大雁的联合观念进行比较,突出了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8、课文主旨 本文主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尊重生命,保护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谐相处。 积累拓展 古诗词中的“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8.时间的脚印 作者 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

    29、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自主探究 “时间的脚印”指什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 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而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与阅读兴趣。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高士其的诗? 引用诗句作题记,把时间拟人化,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 2.人类和大自然分别是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的? 人类:钟表和日历;铜壶滴漏 大自然:岩石 第4

    30、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为什么? 示例一:没有偏离。从写作思路看,由前面写岩石能记录时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之后再从比较的角度,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所以没有偏离主题。 示例二:偏离了主题。上文介绍人们已经想到许多办法记录时间,发明了钟表、日历等,那么,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应该放在上文,不必插在“岩石能记录时间”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之间,删除这个内容后,行文上也很自然紧凑。 品味第二部分 阅读第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 被搬运、堆积 重新生成岩石 阅读第718段,说说岩石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岩石 破碎 小石

    31、子 分裂 沙砾泥土 沉淀、重压、胶结 新岩石 文章讲岩石的破坏,提出了哪些因素? 炎热的阳光 严寒的霜雪 风雨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 人为因素 4.为什么地壳下沉,使得有些砾岩的组成成分是外层细、内层粗? 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5.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记录了地壳的活动。 说明了地球的变化。 记录了古代生物的状况。 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6.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 寒武纪 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 石炭纪 气候温暖潮湿

    32、长毛兽化石 第四纪 气候寒冷 品味第三部分 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重大意义?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宝藏”。 整体归纳探究 (1)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打比方 把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之大。 (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举例子 举修兰新铁路的例子,具体说明人类对岩石的巨大破坏作用。 (3)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

    33、,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淀下来的结果。 举例子 举黄河水变浑浊、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的例子,具体说明水在岩石移动中的作用。 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 举例子 通过举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等例子,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被保存下来,有着丰富的记录。 (5)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举例子 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的例

    34、子,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作者在行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使说明更生动形象。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排比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三个句子构成排比,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势不可当的威力。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拟人 笨重的石块“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趣地写出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比喻 拟人 “像书页一样”,把岩石最初生成的状态比作书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形成之初的状态。“躺”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说明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 课文主旨 本文以生动、准确、严密的语言,说明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各种方式以及人类读懂大自然的这种记录的重要意义,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587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