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教材教法表格式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5858709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8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教材教法表格式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教材教法表格式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 语文 第三 单元 教材 教法 表格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整体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教材教法表格式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9.桃花源记 总课时 3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 燕 授课时间 第1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词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品味语言,积累迁移,感受桃花源的美。 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 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 2.诵读中感受桃花源的美。 教学 难点 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课 文 讲 解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在艺术创作上也堪称经典。文章虽篇幅短小,但

    2、其文笔简洁至极而文采飞扬。陶渊明在归隐田园的第16年写作此文。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连年混战,赋役繁重,这些状况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产生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无力改变,也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 教法建议: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可采用: 吟诵法: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领略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 情景联想法: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

    3、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价值问题提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悟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 重难点突破方法: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发现体会桃源的“美”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可采用以下教学基本流程: 1

    4、.教师导:诵读感知 疏通文意 联想想象 质疑探究 2.学生学: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反思“美” 课外阅读推荐: 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桃源行(王安石),感受桃源风情。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1.作业识记课文中的词语,掌握读音、意思;归纳文言词语;2.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0.小石潭记 总课时 3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 燕 授课时间 第2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5、教学 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永州八记”。 3.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教学 重点 1.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及感情变化原因。 课 文 讲 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它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

    6、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作者对景物的描绘肖其貌,传其神,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1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

    7、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游记散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游记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

    8、标: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乐、尤、以、为、参差、可、斗折蛇行、凄神寒骨、居。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永州八记”,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重点:学习积累文

    9、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4、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 因此,我选择了老师启发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

    10、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积累品读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学法分析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 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难以把握,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文中的词语,掌握读音、意思(预计用时10分钟) 必做题 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 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文言

    11、词语;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1.核舟记 总课时 3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 燕 授课时间 第2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领会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 2.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抓住文本特点,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 教学 难点 掌握“握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 文 讲 解 一、教材内

    12、容及重点分析 核舟记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见解生动严密。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

    13、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二教法、学法建议分析 1.朗读法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

    14、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这方面实施朗读训练。读出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对某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等,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2.表演法 核舟记一课详细地描绘了核舟上五个人物的造型。在通读了这篇文言文后,给学生制定出分析对象,自学范围。然后让学生分男女生两

    15、组用形体演示其造型。学生为了准确地重现核舟上的五个人物,团结起来,主动地查字典,解词、翻译课文,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之后,他们自己找来了白胡子,精心制作了“峨冠”、“手卷”装扮东坡;为了表现佛印的大肚子,(佛印“绝类弥勒”)他们在毛衣里塞满运动服,还身披窗帘,腰间系上跳绳,以表现佛印身批袈裟,“袒胸露乳”;演舟子的同学用纸作了椎髻,脱了鞋和袜子,以更好地表现“右手攀右趾”;他们用水桶倒置做炉,茶缸做壶,还特别声明没有找到蒲葵扇,只能用折扇代替;最后,他们还把课桌摆成了船的形状,在上面演示。 3.动手做或者画核舟。 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须遵从学生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整、生动地呈现事物

    16、或事理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艺术美和解决文字障碍之后,通过动手做“核舟”、改写评点“解说词” ,使学生在动手做、动手改、动口说中,理清课文层次和说明顺序。 4.实践法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做到“口到、心到、手也到”,通过训练,通过实践,以真正完成教学目标。教法既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 三、课时安排 大约需要4课时 教具 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1)作业识记课文中的词语,掌握读音、意思(预计用时10分钟) (2)按照文言现象,

    17、归纳文言词语; (3)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12.诗经二首 总课时 3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 燕 授课时间 第2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女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 重点 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教学 难点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课 文 讲 解

    18、 一、教材分析: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描写。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法建议: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

    19、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重难点突破方法: 1.分析关雎 关雎的语言美。 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这样反复咏唱,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关雎的人物美。 采荇菜的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文中的“君子”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关雎的情感美。 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

    20、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2.分析 蒹葭 诗中通过写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种

    21、清虚寂寥而又略带凄凉哀婉的境界,对诗中所抒写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爱情,和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的执着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有若无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课外阅读推荐:诗经中的静女硕鼠等经典篇目。 作 业 设 计 必做题(1)字词、作者、词语识记;按照文言现象,归纳文言词语;(估计用时15分钟) (3)完成配套练习册自主预习、能力提升1-8题(预计用时10分钟)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4道小题,预计用时10分钟)城关中学课时

    22、教案 课 题 第二次写作学写读后感 总课时 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燕 授课时间 第1-5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作。 3.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第 一 单 元 教 学 关 键 点 简 析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指引着我们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

    23、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二、整体解说领会方法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一)、写作要点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

    24、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 第三,适当引述。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 第四,抒发感受。是在引述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

    25、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第五,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 (二)、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 2.叙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的感触颇为丰富,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2.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

    26、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认同。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例文引路感受特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

    27、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她出生后19个月就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幼小的生命不知道如何排遣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营养。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

    28、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作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获得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

    29、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保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

    30、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的确,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我一定抓紧一分一秒,不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发奋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彰显生命的价值! 【点评】这篇读后感构思巧妙,从海伦凯勒的身世谈起,告诉读者海伦凯勒一生艰辛,但她敢于向命运挑战,对生活无比地热爱。接着,作者谈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

    31、有的,发奋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彰显生命的价值! 四、练习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城关中学课时教案 课 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总体备写 总课时 15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备写人 王灵文 张燕 授课时间 第1-5周 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 教学 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 3、理清游记线索,品味语言,把握事物特点及描写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

    32、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第 一 单 元 教 学 关 键 点 简 析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在艺术创作上也堪称经典。文章虽篇幅短小,但其文笔简洁至极而文采飞扬。陶渊明在归隐田园的第16年写作此文。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连年混战,赋役繁重,这些状况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产生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无力改变,也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何在准确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巧妙诱发学生思维,

    33、解作品的浪漫色彩和理想寄托,就成为本课教学的成败关键。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诵读中感受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它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作者对景物的描绘肖其貌,传其神,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1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

    34、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核舟记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见解生动严密。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诗经两

    35、首是初中语文教材8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思想感情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二、教法建议 桃花源记:1吟诵法: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领略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2情景联想法: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3价值问题提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

    36、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自悟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建议3-4课时。 小石潭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1启发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2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

    37、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3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积累品读悟情.建议2课时。 核舟记: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

    38、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1-2课时。 诗经二首: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根据诗歌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2、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3、比较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两首诗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诗的内容及其艺术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善教人者,应教人方法,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利用课件,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设置讨论题,在讨论中理清文章线索。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形成运用、鉴赏能力。1-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三单元 教材教法表格式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大单元整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5870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