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等奖创新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课时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 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 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习课 外古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又可以对学生进 行精神层面的教育,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 双重功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
2、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读诗、赏诗、品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诗歌激趣 新课导入】 PPT 展示王维的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做相关积累 和拓展: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确王维诗歌特点: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第二板块 【资料简介 了解背景】 1.走近作者 王维 (701761)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 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 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 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 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存诗 400 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 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2.写作背景 竹里馆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 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 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 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此诗写山林 幽居情趣,是对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色的绝佳表达。 第三板块 【情感朗诵 诗作分析】 1.听读课文,明确字音和节奏。 竹里馆 王维 独坐/ 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注意生字:篁(hung) 2.细读诗歌。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 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 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理解诗句的意思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 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 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分析诗歌 前两句 (叙事) :孤独郁闷 后两句 (抒情) :明月相伴 3.整体把握。 弹琴长啸 宁静淡
5、泊 (1) 小组互相交流,展开联想与想象,用 自己的 话描述诗歌内容。 (2) 反复诵读诗歌,说说诗歌的情感基调。 4.诗歌整体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 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 之情,所以长啸一声。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 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 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 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 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 后两句进一步渲染孤寂的情绪和气氛。明月相照, 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 唯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 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
6、中,也像诗人一样。深林幽 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 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 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 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 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 (幽静之 景、幽独之情) 、有声有色 (琴啸之声、林月之色) 、 有静有动 (独坐弹啸) 、有实有虚 (前两句实写其景, 后两句虚写其情) ,对立统一,相映成趣,全诗优美 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5.诗句解读。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人巧妙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
7、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该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 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 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诗人的心境与自 然的景致自然融为一体。 6.主题思想探究。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与及情趣的诗,描绘 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 静、淡泊的心境。 第四板块 【堂上朗诵 当堂训练】 1.竹里馆的作者是 ,诗中主要描 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 、 、 与 相伴的情景。 明确:王维;弹琴;长啸;明月 2.根据要求填空。 (1) 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 是: (2) 诗中充
8、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 美句子是: 明确: (1)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3.对这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 A.“相照”与“独坐”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 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B.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 绝。 C.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 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D.“人不知”,有明月相伴,诗人感到无比孤独。 明确:D 4.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 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 自在放旷的形 象,表现诗人醉
9、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5.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明确:“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长啸” 指 的是长声呼啸。 6.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7.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 明确: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 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 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 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 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 生活情趣。 第五板块 【介绍作者 了解背景】 1.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
10、甫 合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 象丰富,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 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2.写作背景。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洛城,即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被称为 东都。这首诗是李白游洛阳时所作,诗中写到一首用 笛子吹奏的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代乐府古曲,内 容多叙离别之情。古代人离别时,往往从路边折柳枝 相送,杨柳依依,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第六板块 【品析诗歌 体味情感】 朗读指导: 1. 自由朗读,注意多音字。 散(sn) 折(zh) 2.听读诗歌,明确朗读节奏。 3.全班齐读,读出情感: 节奏要轻缓
11、 语调要轻扬 语气要沉郁 教师播放音频,PPT 展示诗歌,学会划分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给人黯淡之感。 散:遍布,思念无处不在。 满:夸张,被思念笼罩。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 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明确诗歌大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诗歌主旨 此诗抒发了
12、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 引起的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诗歌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 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韵,令人 回味无穷。 1.谁家玉笛暗飞声 “暗”字运用巧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笛声, 飘渺旷远,烘托了夜的寂静,也撩拨了心绪,表达了 诗人闻笛的孤寂,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 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全句表现出一 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2.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散入、遍布的意思,准确地表现了笛声 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引发旅人的情思。 “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
13、这是作者主观的 夸张,写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表现了诗人思乡 之浓。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 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 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 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 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拓展积累:小组相互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思 乡的诗句? 示例: (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14、 (唐) 次北固山下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唐) 春望 (4)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唐) 渡荆门送别 (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唐)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分析诗歌 前两句 (叙事) :客居洛城,春夜闻笛。 后两句 (抒情) :夜闻折柳,触景思乡。 小结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 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 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 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 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 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艺术特色 全诗扣
15、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 浓的思乡之情。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 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第七板块 【课堂小测 巩固知识】 1.这首诗是从写 入手,诗意是由 转 , 以 衬 。 明确:景;欢;悲;乐;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 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 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 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
16、,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 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 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明确:C 4.根据要求写出诗句。 (1) 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是: 明确: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是: 明确: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 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明确:“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 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 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听到“折柳”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