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习题-(含答案)(DOC 20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眼睛和眼镜-习题-(含答案)(DOC 20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眼睛和眼镜-习题-含答案DOC 20页 眼睛 眼镜 习题 答案 DOC 20
- 资源描述:
-
1、眼睛和眼镜 习题 (含答案)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一架显微镜的目标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8”使用该显微镜时像扩大的倍数是A10倍 B8倍 C18倍 D80倍【答案】D【解析】【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8”,其放大倍数是108=80,是80倍故选:D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D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答案】A【解析】【详解】显微镜的物镜和
2、目镜都是凸透镜,都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如图是刘老师看物体时眼睛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用的透镜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成像情况图需用的透镜”可知本题考查眼病及矫正,根据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
3、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得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锥码是光源B二维码上的白色部分能反射各种色光C手机上的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答案】B【解析】【分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2)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的光;(3)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4)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2倍焦距之外。【详解】A.车牌上的二锥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4、,故A错误;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因此,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B正确;CD.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的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解析】【分析】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基本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一定都是倒立的,虚像一定都是正立的,幻灯机
5、是放大实像的应用,照相机是缩小实像的应用,据此解答。【详解】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B、幻灯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6对于正常的眼睛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A正立、等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
6、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详解】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7变焦照相机可实现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和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B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答案】B【解析】【分析】变焦的照相机
7、,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所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也变大,像也变大【详解】照相机和被拍照的物体保持不变时,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物距相对减小,像距要增大,像会变大;照相机的焦距减小时,物距相对增大,像距要减小,像会变小。故选B.8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C笑脸抓拍
8、D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答案】B【解析】【分析】和“B超”的原理类似,“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被景物反射的超声波再被吸收,据此形成影像,完成拍摄【详解】A 用手机控制相机,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与声呐功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底部声呐”向下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自动测量出相机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以便相机悬浮停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拍摄;故B符合题意;C拍摄笑脸属于光现象,与声呐功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无人相机”是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与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功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对下列的描述中,正
9、确的是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小孔成像、照相机照相、岸边看水中鱼的像、投影仪成像A所成像是虚像的有B所成像是实像的有C应用光的折射定律的是D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答案】A【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放大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岸边看水中的鱼是利用光的折射,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投影仪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详解】A平面镜,放大镜和岸边看谁中的鱼成的像都是虚像,故A正确。B小孔成像、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实像,而岸边水中的像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C放大镜
10、、照相机、岸边看水中鱼的像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而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D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而放大镜成像、投影仪成像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10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 D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答案】C【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详解】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人的距
11、离较大,即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所以选项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7年9月29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幕,如图所示为拍摄的园博会一景点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倒影看起来比较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物体的距离要大于2f【答案】C【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2、塔在水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
12、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4、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5、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详解】A、塔在水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倒影看起来比塔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塔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近视眼应该利用凹透镜矫正,故C错误,符合题意;D、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
13、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塔的距离要大于2f,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
14、大的虚像.【详解】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就是一个放大镜。故选:D。13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详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
15、,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答案】D【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2)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也能成正立的虚像
16、;(3)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5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导致看远处物体时感到非常模糊。这种视力缺陷类型以及矫正示意图是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的厚度变大,弹性变小,使物体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详解】由物理知识可知: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
17、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选A.二、多选题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答案】A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可知,本题考查凸透镜、凹透镜的对光线特点。根据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规律,及近
18、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进行分析。【详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D正确。故选AD.17用如图所示看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A光屏在“”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区域内移动,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