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集及答案(DOC 45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集及答案(DOC 45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集及答案DOC 45页 汽车发动机 技术 习题集 答案 DOC 45
- 资源描述:
-
1、仅供个人参考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习题一、填空题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英文表示为_,怠速控制系统用英文表示为_。1.EFI、ISC2.目前,应用在发动机上的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_2.电控点火系统_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3.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除喷油量控制外,还包括喷油正时控制、_和_控制。3.断油控制、燃油泵控制4.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_。此外,该系统还具有_控制和_控制功能。4.点火提前角控制、通电时间控制、爆燃控制5.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氧传感器和_、_控制等。5.空燃比闭环控制、二次空气喷射控制6.传感器的功用是_。6.
2、采集控制系统所需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路输送给ECU7.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为_控制和_控制的主控制信号。7.喷油正时;点火正时8.爆燃传感器是作为_控制的修正信号。8.点火正时9.电子控制单元主要是根据_确定基本的喷油量。9.进气量10.执行元件受_控制,其作用是_。10.ECU、具体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11.电控系统由 、 、 三大部分组成。11.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元件12.电控系统有 、 两种基本类型。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13.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技术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 、 、 、进气控制系统、增压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警告提示、自诊断与报警
3、系统、失效保护系统、应急备用系统。.电控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进气控制系统14._ _是采集并向ECU输送信息的装置。14.传感器15._是发动机控制系统核心。15.16.汽车电控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有 、 、 、 、_元件。16.喷油器、点火器、怠速控制阀、巡航控制电磁阀、节气门控制电动机17.STA信号主要作用是_。.用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处在起动状18.STA信号和起动机的电源连在一起,由_控制。.空挡起动开关 19.动力转向开关信号表示_的信息。动力转向开关闭合将使发动机负荷增加的信息 20.空挡起动开关信号的作用是_。 20. ECU利用这个信号区别变速器是处于处于“P”或
4、“N”,还是处于“L”、“2”、“D”或“R”状态二、判断题1.现代汽车广泛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它是将多种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单元上。( )2.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控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内容。( )3.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输入装置是各种传感器。( )4.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比开环控制系统要简单。( )5.开环控制的控制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对其控制的过程没有影响。( )6.空气流量计可应用在L型和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 )7.空气流量计与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相比,检测的进气量精度更高一些。( )8.曲轴位置传感器只作为喷油正时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9.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
5、,一个传感器信号输入ECU 可以作为几个子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 )10.点火控制系统还具有通电时间控制和爆燃控制功能。( )11.ECU收不到点火控制器返回的点火确认信号时,失效保护系统会停止燃油喷射。( )12.在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同一传感器信号可应用于不同子控制系统中。( )13.空气流量计是作为燃油喷射和点火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14.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各子控制系统所需要的信息是不相同的。 ( )15.随着控制功能的增加,执行元件将会适当的减少。( )16.后备系统是在发动机控制模块内,由自诊断系统控制开启。( ) 17.后备系统是简易控制,既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又能保持发动机
6、正常运行的最佳性能。( )18.NSW信号主要用于怠速系统的控制。( ) 19.当点火开关在ST位置时,NSW端与蓄电池正极相连。( ) 20.可以使用汽车专用万用表或示波器对空挡起动开关信号电路进行测试。( ) 21.动力转向开关是在动力转向系统的低压回路中安装的一个压力开关。( ) 三、问答题1.怠速控制系统的功用?答1.:怠速控制系统是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其功能是在发动机怠速工况下,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2.自诊断系统的功用是什么?答2.: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都具
7、设有自诊断系统,对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当ECU检测到来自传感器或输送给执行元件的故障信号时,立即点亮仪表盘上的“CHECK ENGINE ”灯,以提示驾驶员发动机有故障;同时,系统将故障信息以设定的故障码形式储存在存储器中,以便帮助维修人员确定故障类型和范围。3.车电子技术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3.:()世纪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主要是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世纪年代末期到年代中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安全、污染和节能三大问题;()世纪年代中期以后,电子技术应用到发动机以外的领域。4.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有何影响?答: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提高发动机的
8、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污染;()改善发动机的加速和减速性能;()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5.传感器的功用?答:5.采集控制系统所需的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路输送给。6.什么叫开环控制系统?什么叫闭环控制系统?答:6.开环控制系统ECU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但不去检测控制结果。闭环控制系统也叫反馈控制,在开环的基础上,它对控制结果进行检测,并反馈给ECU。7.电子控制单元的功能是什么?答:7.(1)给传感器提供电压,接受传感器和其他装置的输入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2)储存该车型的特征参数和运算所需的有关数据信号;(3)确定计算输出指令所需的程序,并根据输入信号和相关程序计
9、算输出指令数值;(4)将输入信号和输出指令信号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并存储故障信息。(5)向执行元件输出指令,或根据指令输出自身已储存的信息;(6)自我修正功能(学习功能)第二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习题一、填空题1. “KE ”型汽油喷射系统与 “K ”型相比,增加了一个由电脑控制的_电液式压差调节器_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简称为“”,是由该系统的英文“”简化而来的。2.EFI;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喷射方式不同可分为_和_两种方式。.连续喷射方式;间歇喷射方式4.在目前应用广泛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多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按各缸喷油器的喷射
10、顺序又可分为_、_、_。4.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5.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进气量的计算方式不同可分为_ 和_型两种。5.D 型;L型。6.单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又称_,是在每个气缸_开始的时候喷油,采用的是_方式。 6.独立喷射方式;进气行程;顺序喷射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反馈信号可分为_系统和_系统。7.开环控制;闭环控制8.一般在_ 、 _ 、 _ 、 _满负荷等特殊工况需采用开环控制。8.起动、暖机、加速、怠速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是对_、_、_及燃油泵进行控制。9.喷射正时、喷油量、燃油停供10.燃油停供控制主要包括_和_。10.减速断油控制;限速断油控制11.电控燃油喷射
11、系统由_ 、 _ 、 _组成。11.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12.燃油供给系统的功用是_。12.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喷油器则根据电脑指令喷油13.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装用的空气滤清器一般都是_式。13.干式纸质滤心14.节气门体主要由_ 和 _等组成。节气门;怠速空气道15.有些车型的节气门体上设有加热水管,其目的是。15.防止寒冷季节空气中的水分在节气门体上冻结16.各种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基本相同,都是由_、 _ 、_ 、 _及油管等组成16.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脉动阻尼器17.电动燃油泵按其结构不同,有_ 、 _ 、 _和侧槽式。涡轮式、滚柱式、转子式
12、18.燃油泵的控制电路主要有_ 、 _ 、 _三种类型。18.ECU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开关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的燃油泵控制电路19.脉动阻尼器的功用是_。.衰减喷油器喷油时引起的燃油压力脉动,使燃油系统压力保持稳定20.热式空气流量计的主要元件是_,可分为_ 和 _。20.热线电阻;热线式、热膜式21.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按其检测方式可分为_和 _。21.光学检测方式;超声波检测方式2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 、 _和综合式三种。22.电位计式、触电式2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可分为_、 _和光电式三种类型。23. 电磁式、霍尔式24.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 _或 _
13、上;有_和_两种类型。24.组合仪表内、变速器输出轴上;舌簧开关式、光电式25.常用的信号开关有_、_、_、_和动力转向开关等25.起动开关、空调开关、档位开关、制动灯开关26.对于喷油器一般要进行_、 _、 _三方面检查。26.喷油器电阻检查、喷油器滴漏检查、喷油器喷油量检查27.单点喷射又称为_喷射或_喷射。27.节气门体、中央28.顺序喷射正时控制其特点是_。28.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29.在采用顺序喷射方式的发动机上 ,ECU根据_、 _ 和_确定各缸工作位置。29.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发动机的作功顺序30.同时喷射喷油正时的控制是以发动机最先进入_行程
14、的缸为基准。30.作功31.当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差一定时,喷油量的多少就取决于_。31.喷油时间32.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的控制是通过对.喷油器喷油时间_的控制来实现的。 33.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CU根据_和_确定基本喷油时间33.发动机转速信号、空气流量计 34.发动机起动后,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之前,ECU根据_冷却液温度_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35.节气门之后进气管容积越大,怠速时发动机转速_。35.越低36.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时,喷油器停止喷油,防止_。36.超速37.在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流经怠速控制阀的空气首先经过_测量。37.空气流量计38.怠速控
15、制阀是由_直接控制的。38.ECU 39.流入进气室的空气量取决于_、 _。39.节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40.节气门体的作用是_。40.用以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行工况下的进气量41.进气系统漏气对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影响比对化油器式发动机的影响要_41.大42.内置式燃油泵具有_等优点。42.噪声小、不易产生气阻、不易泄漏、安装管路较简单43.燃油流经燃油泵内腔,对燃油泵电动机起到_、 _的作用。43.冷却和润滑44.燃油泵工作只能使燃油在其内部循环,其目的是_。44.防止输油压力过高45.滚柱式电动燃油泵的输油压力波动较大,在出油端必须安装_。45.阻尼减振器46.燃油滤清器的作用是_。46.滤
16、除燃油中的杂质和水分,防止燃油系统堵塞47.更换燃油滤清器时,应首先释放_压力。47.燃油系统48.在部分车型上,燃油压力调节器与进气管连接的真空软管中装有一个真空开关阀)燃油压力控制阀49.测试燃油系统压力时需使用_和 _。49.专用油压表、管接头50.若测试燃油系统时,油压表指示压力过高,应检查_。50.回油管路是否堵塞51.在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由_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51.空气流量计52.叶片式空气流量计基于_原理对发动机进气量进行测量。52.力学53.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主空气道与旁通气道之间用_隔开。53.一活动板54.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缓冲器的作用是_。54.减小发动机进气量急剧
17、变化时引起的测量叶片脉动55.在部分车型上的叶片式空气流量计,装有_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燃油泵电路。燃油泵56.当ECU供电电压一般降到_以下,ECU将无法工作。.10V 57.EFI主继电器的作用是_,其功能是_。57.接通ECU和其电源间的连线,防止ECU电路的电压下降58.单点喷射系统是利用_和_来控制空燃比的。58.节气门开启角度、发动机转速59.多点燃油喷射系统根据喷油器的安装位置又可分为_ 和_两种。59.进气道喷射、缸内喷射60.缸内喷射是指_60.高压燃油直接喷到气缸内61.进气系统的作用是 _。61.测量和控制燃油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量 62.油泵转速控制方式一般有_、 _两种控
18、制方式。 62.利用串联电阻器、利用油泵控制模块 63.大多数燃油导轨上都有_,可用于检查和释放油压。63.燃油压力测试口 6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_ 和_两种形式。64.线性输出、开关量输出 65.多数车型使用_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5.线性输出 66.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子VTA与E2端子之间的电阻值应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而_。 66.增大 67.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类型对喷油正时的要求是_。67.各不相同的68.同时喷射方式的缺点是_。68.由于各缸对应的喷射时间不可能最佳,造成各缸的混合气形成不均匀69.采用顺序燃油喷射方式的发动机必须具备_信号。判缸 70.发动机冷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