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专题复习6课内文言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850664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224.3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专题复习6课内文言文阅读.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专题六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一)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_(2)落英缤纷:_(3)渔人甚异之:_(4)欲穷其林:_(5)仿佛若有光:_(6)才通人:_(7)豁然开朗:_(8)屋舍俨然:_沿着,顺着。沿着,顺着。繁多的样子。繁多的样子。惊异,诧异。对惊异,诧异。对感到惊异。感到惊异。尽。尽。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仅仅、只。仅仅、只。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整齐的样子。整齐的样子。(9)具答之:_(10)便扶向路: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详细。详细。先前的。先前的。(只见)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只见)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植物。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植物。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都外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都外面的人一样。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3、外人间隔。_(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必说魏、

    4、晋两朝了。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B.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暗示了桃花源的和平宁静,用笔简净,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D.作者艺术地展现了桃源美好的社会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A A(二)小石潭记(二)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心乐之:_(2)水尤清

    5、冽:_(3)卷石底以出:_(4)潭中鱼可百许头:_(5)佁然不动:_(6)俶尔远逝:_(7)往来翕忽:_(8)凄神寒骨:_(9)悄怆幽邃:_(10)以其境过清:_以以为乐。为乐。格外。格外。弯曲,翻卷。弯曲,翻卷。大约。大约。静止不动的样子。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轻快敏捷的样子。感到心情凄凉。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忧伤。凄清。凄清。(11)不可久居:_(12)隶而从者: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停留。停留。跟随,跟从。跟随,跟从。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

    6、,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_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

    7、的石头上。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林和树林环绕合抱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林和树林环绕合抱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于是(我)记下了这里的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于是(我)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情景就离开了。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

    8、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自然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概貌,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B.文章第2自然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C.文章第3自然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使得读者身临其境。D.文章第4自然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内心感受,后写外景环境,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D D(三)核舟记(三)核舟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_(2)尝贻余核舟一:_(3)约八分有奇:

    9、_(4)高可二黍许:_(5)中峨冠而多髯者:_(6)如有所语:_(7)佛印绝类弥勒:_(8)其两膝相比者:_(9)左手倚一衡木:_(10)其人视端容寂:_顺着、就着。顺着、就着。赠。赠。零数、余数。零数、余数。大约。大约。高高的帽子。高高的帽子。说话。说话。像。像。靠近。靠近。同同“横横”。竟然。竟然。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_(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3)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_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10、)。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相类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似。左臂挂着佛珠靠在左膝上,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左臂挂着佛珠靠在左膝上,佛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_(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_(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笔画细得像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色。笔画细得像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

    11、楚,字的颜色是黑色。可是量度核舟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可是量度核舟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这原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C.文章最后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的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突出雕刻家技艺之高超。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

    12、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A A(四)北冥有鱼(四)北冥有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怒而飞:_(2)志怪者也:_(3)抟扶摇而上者:_(4)去以六月息者也:_(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6)其正色邪:_(7)其视下也:_(8)亦若是则已矣:_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记载。记载。盘旋飞翔。盘旋飞翔。气息,这里指风。气息,这里指风。吹拂。吹拂。真正。真正。代大鹏。代大鹏。这样。这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_(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4)齐

    13、谐者,志怪者也。_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高飞的时候,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高飞的时候,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方的大海。这只鹏鸟呀,随着海水运动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_大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水花,乘着旋风盘旋飞至大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14、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水花,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九万里的高空。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恣肆奔放,博喻连篇,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便出于这篇文章,其比喻义分别是比喻前途远大和兴旺的景象。B.庄子的作品往往借

    15、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C.本文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句子是:其翼若垂天之云。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一句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A A(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是鱼之乐也:_(2)安知鱼之乐:_(3)子非我:_(4)固不知子矣:_(5)全矣:_(6)请循其本:_这。这。怎么。怎么。你。你。固然,本来。固然,本来。完全,肯定(是这样)。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追溯。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_(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_(3)

    16、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4)庄子曰:“请循其本。”_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庄子说:“让我们追溯话题本原。让我们追溯话题本原。”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B.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瞰鲦鱼自由自在

    17、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C.文中的庄子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子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子的快乐。D.文章严肃凝重,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在辩论中反映出人物的敏捷和睿智。D D(六)虽有嘉肴(六)虽有嘉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虽有嘉肴:_(2)不知其旨也:_(3)虽有至道:_(4)不知其善也:_(5)教然后知困:_(6)然后能自反也:_(7)然后能自强也:_(8)教学相长:_即使。即使。味美。味美。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好处。好处。困惑。困惑。自我反思。

    18、自我反思。自我勉励。自我勉励。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_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知道了自

    19、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省。(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6)故曰:教学相长也。_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勉励自己。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七)大道之行也(七)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大道之行也:_(2)天下为公:_(3)选贤与能:_(4)讲信修睦:_(5)故人不独亲其亲:_(6)男有分:_(7)女有归:_(8)盗窃乱贼而不作:_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公共的。公共的。同同“举举

    20、”,推举。,推举。培养。培养。以以为亲。为亲。职分,职守。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女子出嫁。兴起。兴起。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21、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_(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所以大门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

    22、的事情不会兴起,所以大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叫作大同社会。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叫作大同社会。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一文主要描绘了大同社会的自然美和人文美。B.文中“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阐述的是同一现象。C.“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D.文章认为用人的标准应该是“贤”和“能”。A A(八)马说(八)马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_(2)是马也:_(3)虽有千里之能:_(4)才美不外见:_(5

    23、)策之不以其道:_(6)食之不能尽其材:_(7)执策而临之:_(8)其真无马邪:_有时。有时。这,这样的。这,这样的。即使。即使。同同“现现”,表现。,表现。用马鞭驱赶。用马鞭驱赶。同同“才才”,才能、才干。,才能、才干。面对。面对。同同“耶耶”,吗。,吗。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千里称也。_(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不以千里马而著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握着马鞭面对它,说:握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天下没有千里马!”难道(这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难道(这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专题复习6课内文言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50664.html
    ziliao2023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