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三下乡”调研报告.docx

  • 上传人(卖家):吉庆会
  • 文档编号:5850647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2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三下乡”调研报告.docx》由用户(吉庆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下乡 调研 报告
    资源描述:

    1、2016年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肢体障碍者社会支持支持网络”调研团调研报告. 学校 青岛科技大学 课题名称 肢体障碍者社会支持网络 指导老师 陈为智 副教授 团队成员 王玮玮徐黎王美霞高媛媛于佳铭杨欣慧李小芳李润锦秦玉龙李永奇苑健 日期 2016年7月27日一 前言1. %2. 肢体障碍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肢体障碍者在狭义上指四肢身体有运动上的障碍以及不健康不健全的人群。广义上也更多被用在头脑精神感官之中出现问题,比正常人的精神智力触觉明显弱化的人群。该名词一般不指因年老体衰产生疾病并因此出现出行障碍,或是头脑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群,是一个比较概念,更多的是指在青壮年人

    2、群,出现严重疾病(天生或后天)或车祸而致使出现身体障碍的残疾人士。社会支持网络则是指对社会中的某些弱势群体或是某些人群的弱势方面运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对之进行增能帮助弥补的体系。例如社会政策,福利机构,爱心人群等。这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各种各样各种形式的方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所面对的人群也是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综上所述,肢体障碍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涵义便是对四肢身体感官精神上的青壮年残疾群体进行帮助增能恢复而建立的社会体系。这是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工作高度相关的一项事业,所以具有高度的社会性。所谓的支持网络,无论是从适用的人群还是所采用的体系与方法,所以又具有广泛性。又因人群与方法的类型较为多样,

    3、所以又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又具有特殊性。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与社会学学科及其实用科学社会工作专业的高度相关性,相应的又有科学性,学科性。2.肢体障碍者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意义.对肢体障碍者的意义随着经济与时代的高速发展,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疾病或是因其他意外产生的肢体残疾情况越来越多,他们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肢体健全的状态,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也是高度的相通。但突然的意外使之生活的轨道发生了严重的偏离,与社会迅速发生了脱离,因而会产生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会导致他们个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而且大部分人还处在中青年的时期,正是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出现这种问题他们可能无法依靠自

    4、己自食其力,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手段,可能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也会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增能,帮助,让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根据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的让他们找到符合自己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恢复以往,尽可能地融入社会,使自己重新获得社会认可,达到自食其力的生活状态。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我国还处在社会发展的加速时期,但已经显露出转型的状态以及社会建成的基本形态,所以保持社会稳定,消除社会问题是极为重要极为迫切的需求。一个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稳定的惠及大部分人的社会福利体系也是一个现代社会所必要的因素。所以,对肢体障碍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既能够消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还

    5、能够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必要部分。也能够尽可能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让这些肢体残障人士再度在自己擅长的,可以的,领域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展添新的动力。3. 3对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的意义 前文中已经论述,这项事业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有高度相关性的,它的实践和发展能够探索社会学学科社会工作专业在实际运用领域的范例,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其中所蕴含的“增强权能”“天赋权利”专业思想能够为更多的一般人所接受,能够理解社会学社会工作的意义,能够为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提供现成的,“人”的宝贵经验。4. 本次调研问题的提

    6、出 我国是典型的“重点化”福利国家,对亟需要社会保障与福利的弱势人群进行重点帮扶与照顾,这也是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程度不均衡的现实所决定的。这种福利模式的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让最需要保障与福利的人得到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可就目前可以看到的情况是,很多已经得到社会福利与保障的肢体残障人士并未高质量地享受到社会福利服务,而且整个社会也尚未形成一个保护帮助残障人士,提供社会服务的高度思想共识。而且就目前来说,肢体障碍人士基数不算小,但在很多诸如设立的“盲道”“无障碍厕所”等公共残障设施中却少见残疾人的使用,并且目前在肢体残障人士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没有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还有在目前来说,资

    7、源紧张的愿意固然是“人多肉少”的总体情况,但“要从根本寻生死,莫向支流问浊清”,在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的情况下,任何的长期存在的基本情况问题都不会是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探求导致社会资源仍旧不足的根本性原因。调研团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事先的了解和阅读,提出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的假设,“目前因社会观念残疾人士的身体情况等问题,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就目前很多的资源设施短缺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管理出现问题,很多肢体健康人士挤占了对残疾人的资源设施,这两个原因导致了紧张与无人使用,基数众多但无法可见的矛盾问题”。二 ,三 调研内容1.调研基本信息1. 1调研团队 本次“肢体障碍者

    8、社会支持网络”调研团人员构成全是由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在校学生构成,全部是14级15级在校学生,以14级学生为主体,成员涵盖了法学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可以说算是专业对口的一次调研,对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研活动仍是2016年山东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之一的具体活动。调研区域概况 调研区域主要选择了青岛市崂山区,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坐落于青岛市崂山区,选择青岛市崂山区也有就近选择就近调研的意思,崂山区作为一个新兴的青岛市城区,有作为城市的基本设施,同时又有大量的乡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所以选择此地调研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观察,既

    9、可以农村,又可以进行城市调研,而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过程减速的背景下进行进行调研也具有不一样的意义。调研的主要方法 调研团主要采用的方式主要依靠实地走访与具体服务,根据具体任务具体事情的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我们在探究公共设施时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的方式,探究公共设施主要在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海水浴场附近,还有崂山城区的大拇指商场,青岛汽车东站等地区,具体实施的方法是沿道路行走,对道路上行走的路人进行访问,访问的内容包括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对我国残疾人政策的了解,是否愿意帮助残疾人等(具体访问内容详见附录)。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涵盖了整个崂山城区的重要公共场所,行走距离达到20公里以上,

    10、对崂山区诸如盲道,无障碍厕所,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的公交车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对将近30人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访问,年龄有老中青不等,缺少对儿童的访问了解,初步掌握了他们对残疾人政策以及对残疾人的看法和公共资源利用的建议。 在后期的几天,我们进入了青岛市崂山区残疾人联合会进行了具体服务,在一个专业的肢体残障人士服务机构“锦云村”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实际服务。服务对象多是30-55岁的残疾人士,多是肢体残疾,少部分是智力精神出现问题,我们通过爱心陪护,沟通,观察,做简单游戏,模拟等进行具体性的服务,也对陪护他们的陪护人员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与沟通,从多方面了解机构内残疾人士的其他状况。指导老师 陈为智

    11、,男,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社会学,法学博士,有社会视角下的慈善群体结构及其行为分析()新城市社会学视域下我国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等系列有关于社会慈善,社区建设等社会学研究成果,是青岛市社会工作领域的真正专家。2. ?3. 调研结果对青岛市崂山区无障碍设施的实地走访 在实地走访的第一天调研团去往了石老人海水浴场及其附近的沿海公路进行走访,对沿线所有无障碍厕所以及盲道进行了拍照考察,一共走了约2公里的盲道,进入了至少6个公共厕所。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在景区附近的盲道建设比较好,比较完整,而且在每条路口中也都用了不同的文路进行了区别,可以有效地帮助盲人区别路口寻找拐弯的方向,也有利于盲人提

    12、高警惕注意安全。在一些单位门口的行车处,路断掉的地方也都有路障对盲人进行提示。在沿线的路中,盲道可以说是完整的,功能齐备的。但尽管如此,依旧出现了很多私家车车主将车的前轮直接轧到盲道之中,如此停车,所以,从此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心中还没有一个保护残疾人设施的意识,可能更多的人没有恶意,但这么一个不小心,不细心,不了解会为残疾人的健康出行带来很大很大的隐患。此种情况不在少数,在一路的走访中,至少有三辆私家车是如此靠边停车的,而且多集中于酒店等重要单位的门前,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对残疾人知识的了解,没有树立一个根本的为残障人士方便的意识。调研团在景区附近的至少6个公共厕所已进行了调研考察,对公测中的负责保

    13、洁人员也进行了沟通。在旅游旺盛季节,靠近旅游景区附近的公共厕所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上厕所确实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很多肢体健全的人就“优先”利用了无障碍厕所,而且现象也比较普遍,这样做的确有生理上的需求,但也增大了管理保洁人员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更多的残障人士无法及时使用。更严重的问题是,在与保洁管理人员的沟通中(访谈内容详见附录),我们发现更多的健康人士在使用无障碍厕所时,对内部设施进行了破坏,导致管理人员被迫对无障碍厕所进行了关闭处理,除非在遇到肢体残障人士请求使用之时,才会拿钥匙重新打开。崂山区内公共厕所的情况大体如此,都配备了适合残疾人士的无障碍厕所,也在门口都配备了无障碍通道,所

    14、以说,在具体设施配备方面也是可以打个及格分的,但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被非肢体残障人士的占用。在之后的几天中,调研团在崂山区一些大型商场(丽达广场,大拇指等)进行了实地地走访,在这些以年轻人健康人士大量聚集的消费娱乐场所为残障人士配置的公共设施也就更加的不容乐观,拥挤的通道,高高的楼梯,电梯,没有一条为残障人士专门设立的通道,而且,在很多的购物架购物区内也缺少为残疾人服务的导购人员。即便是表明了的无障碍厕所,但进入厕所之后也没有明显的标识,只能人为的一个个推开门之后才能看到是否是无障碍设施,而没有表明的无障碍厕所也给了很多肢体健康人士偷偷使用的借口和机会。这种基本忽视残疾人的做法,实质上也是

    15、对残疾人生活的一种歧视,表明了这个区域肢体残障人士是不能来,来不了的,是不欢迎的。这里固然有市场的逐利性的自发作用,但更根本的还是社会思想的转变,“将正常人原本侵占的资源归还给肢体残障人士”。我们也随机对路人以及所探访单位的人员进行了访问。其中男性女性各占一半,共30人左右,35-55岁的中年人占总人数的50%以上,作为社会的主要成员,这是我们访谈访问的主要目标,其余部分多是18-30岁的青年和55岁以上的老年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因为他们涉世未深,我们没有涉及。访谈的问题包括对残疾人政策的了解,以及看法,得到的反馈是,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觉得残疾人的生活距离正常人很遥远,不需要了解,生活中

    16、也没有很多的残疾人,甚至在他们隐讳的回答中也能简单得到残疾人资源分享并不是很有必要因为在一般的生活中,尤其是健康的生活圈子中,肢体残疾人士屈指可数,无关紧要。在向丽达购物广场的一个导购人员问及问题时他回答说“不需要,不需要什么的,一,他们很少来这种地方;二,我觉得即便来了怎么不得有家属陪护啊,那我们还用做啥,不需要了”从这段具有代表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和态度,但同样更深入地提问时,问他是否愿意在看到残障人士形成严重问题的时候分享自己的社会资源比如在排队的时候开出一个道路来让残障人士专门通过,很多人也是抱有了有条件的同意态度,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这个条件也非常的具有中国特

    17、色,也很符合我们这次调研的主题,“必须保证这条通道不能被某些正常人滥用,不能长时间保持废弃状态”。答案惊人的相似。对青岛市崂山区残联的具体服务 在后几天的社会实践中,调研团分组前往了青岛市崂山区残联进行了具体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了对残疾人的服务,对残疾人的观察,与护理人员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的沟通 对残联残疾人的服务 在机构人士的了解指导和帮助下调研团先对残障人士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包括生活习惯,生活状态,一些病情特征,避讳的了解。然后调研团先进行了关系的构建这一过程,有简单了解,简单认识,简单交流这些行为,先聊天与肢体残障人士进行简单的沟通与交流,然后陪他们一起玩,聊天解闷,帮他们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

    18、,做一些简单的卫生活动,与他们熟络,并且了解。主要是聊天与陪同活动,聊些开心的事情,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陪他们看看电视,溜溜弯,在天气合适的情况下陪他们出去透透气,晒晒阳光,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服务,为他们排解,解闷,也做些简单的娱乐性游戏耐心对他们进行疏导,使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加强自己对生活健康康复的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很多残疾人士更加配合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恢复了笑容,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对残联残疾人士的观察 因为在机构内许多残疾人士并不单纯的肢体上有残障情况,更多的是精神上智力上有问题,说不出话来,智力也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之上,所以调研团选用了更

    19、多是观察的方法进行调研了解。观察他们的神态,动作,从中了解他们的习性与内心想法。调研团们也分时段进行观察,比如他们从起床,上午的作息,平常的娱乐,休息,午间的用餐,直到晚饭之前,分时间段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系列的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他们是有些不安的情绪的,也是有一种恐惧失常的心理的,他们不敢多说,多做,最多的只能随性而为,而且所有行动也都被认为是“不正常”,所以他们一般处于忧惧失常的状态,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某位精神失常的残疾老人曾拉住笔者的手不让笔者离开,说让笔者“去家里吃饭”,并且笔者在略有拒绝的状态出现时,就显得极为恐惧,手愈发抓得紧,不让笔者离开,这足以看得出很多残疾人士需要一个承认认同的

    20、状态。生活的单调化,程序化也导致他们的需求处于一种长期被抑制的状态,机械化的“同类而居”对他们的精神复健实际上造成了及其不好的影响,而且构成来说,几乎所有的肢体残疾人士全是单身男性,这难免会产生许多隐患因素,对服务工作者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机构工作人员的访谈 调研团在对机构内人员的访谈中主要从机构工作,残障人士具体信息,与残障人士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访谈了解。机构内有社工师一名,后勤服务人员若干,两名护理人员(男性,两班倒),年轻人占有相当的比重,都是接受过相关的护理专业,老年人服务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但尽管如此,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与残障人士的关系仍然是“赡养”的关系,并非“

    21、服务”关系,知晓“重在精神服务”的观点,但限于条件的问题,几乎全部的工作几乎都是仍然满足基本的吃喝拉撒睡的初级需求服务,管理职能远大于服务职能,期望“不出乱子”如此而已。因为床位的有限,人数太少,很冷清,由于两层的工作楼中只有一名专业社工,人手极度缺乏,也不能做出适合残疾人士的小组活动,生活极为单调。在此绝不批判这些年轻奉献者的工作,恰恰相反,为他们的高尚出色工作而鼓掌,他们迫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将自己全部的才能知识展示出来,应用出来,笔者希望以此文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群出色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力量进入到这片火热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大妈们”的工作。4. 调研观点论述肢体残障人士的需求一直处于被抑

    22、制的状态是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陷入悖论的主要原因 肢体残障人士因其身体原因抑制需求 在目前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中,没有把残疾人当作一个需要关注平等对待的群体就在于他们之于正常人的生活太过于遥远,而他们太过于遥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上的严重缺陷。因其身体上的问题,他们没有办法和其他健康人一样去做更多的工作,得到更多的报酬,经济上最根本的问题限制。最主要的还是更多的人陷入了精神上的自我否定与希望丧失,经过长时间的身体残疾折磨,没有人的精神意志不受打击而变化,很多很多的人通过长时间的复健看不到希望,甚至受到了原本家庭朋友的抛弃,心理变得敏感与脆弱,主动与社会相脱离,不敢再提出除基本生活之外的其他要求

    23、,自己对自己有了“寄生虫”的标签,陷入了“资源少,但够用”的悖论之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锦云村”残疾机构内一些身体复健良好的人,他们即便是在残疾机构内,也是精神焕发,与社会相接触想交流,心态积极乐观,追求生活的质量,带动着其他的人,所以可以看出,肢体障碍者的健康程度是抑制其需求的最主要原因。 需求抑制与悖论关系 就目前来说,我国社会的福利资源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使用“重点型”福利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就残疾人士的公共资源来说,似乎很多的公共设施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似乎“够用了”,所以,整个社会保障网的建设处于一个“停滞”状态,没有需求,不用发展,而且,大部分残障人士依靠家庭关

    24、系来进行保障支持,尤其是在机构内的肢体残障人士,他们的社会保障网已经建立完成,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已经使他们生活习惯早就养成了,保障网已经建立完成,处于“坚不可摧”的状态了,从而彻底陷入了“紧张与无人使用,基数特大但无人问津”的状态,甚至留给了很多人以可乘之机,然很多并不需要的健康人士占用了很多的公共资源。 对家庭关系的过度依赖导致其他社会关系的帮助缺乏“机会” 我国一直是个重人情的社会,从最基本的养老福利,从文化上来讲就是与伦理关系有着高度的契合的。而残障人士的照料则更是依赖于亲属关系的关注,并不重视政府政策的影响,比如残疾人的出行,一般会是家属不间断地陪同,那么则会有这种情况“在没有家属的

    25、陪同情况下,残疾人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么一来,其他社会资源社会关系的保障与帮助事实上处于了“靠边站”的状态,残疾人的需求也处于依赖他人的状态,本质上也不利于残疾人自身的需求的产生。残疾人公共资源的紧张主要原因还是非关系人士的不正当占用 就目前来说,社会所适配的无障碍公共设施不谈质,但是量绝对不算少,以盲道和公厕为例,无论是区域密度还是数量,都是够用的,但更多的肢体健全的人,他们挤占盲道,使用破坏无障碍厕所,使得很多的公共资源受到损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政策和经济,包括残疾人的补助等很多因素,如果不加以严格的审核与复准,那么必然掺入很多“冒领”的人,而或许更多的残疾人他们不了解,不使用这些

    26、资源政策,所以人为导致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更多的所谓正常人聚集的场所也没有专门地留出残疾人专用通道等,把通道都用给了正常人,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占用。三 肢体障碍人士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具体做法马克思说:“重要的不是认识世界而是改造世界。”本次调研活动展开一次深入的观察,研究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找到一个适合我国情况,尽可能地利于每个残疾人增能发展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方法。这就决定了这个方法必须具有以下的特性:科学化,本土化,个性化性。总而言之是一个深入于我国具体情况,可以施之每个人,又因人而异的科学方法。 科学化,这是这一方法存在的最基础性的因素。社会支持网络深入于社会学学科与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高度源

    27、于理论科学的事物。所以,区别于以往的一般“赡养”,“抚养”这些不具有高度科学性的支持状态,必定要赋予其高度的科学性与知识性。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使整个事业迸发出专业科学的活力,避免走很多前人所走过的弯路,节约发展的成本与时间,用最新的理论指导当下的实践。 本土化,这是这一方法在中国存在的必要因素。社会支持网络建设方法是一个“本源性”的状态,必须找到所有问题所存在的共性因素, 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解决办法。大体适用于中国每个地区的,大体适用于中国每个残障人士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西学中用”利用西方理论科学的同时须知很多理论科学是源自于西方的实践,有适用的范围,必须以中国文化,中国思想

    28、,中国感情,中国情况为根本,这样利用科学的知识与理论,才能使方法在中国社会中,有共鸣,有存在下去的基础,找到我们的理论。个性化,这是这一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人是复杂的,是独特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人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变因时而变,这样这个方法才能具有活力,不断变化,也不断增强,“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没有穷尽一切的人类认知”,这样理论才能不断发展,弥补疏漏,有更广泛的使用。1. 医疗优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仍将长时间以政府主导的机构福利为主要方式,而机构的对肢体残障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和增能必须要以身体医治,医疗增能为第一。各个

    29、重点医院,如青岛市人民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要以各个福利机构为定点服务对象,推广医生社工,规定每时期内固定的服务时间,用专业知识帮助残疾人进行身体复健,更重点是心理精神的恢复,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恢复计划,用案例鼓励残疾人。可以对服务医生进行适当补贴,补贴费用由医院或地方财政负担,以此凸显社会公共资源的“再平衡”,让本该留出给予残疾人的资源重新还给残疾人。2. 注重家庭 我国一直是个重视人情的社会,社会的基调就是人情重于法治。那就决定了社会关系网络建设的工作必须更加的以人为本,充满人性化,注重家庭关怀。推广在福利机构的社工组织建设,对每位残疾人的情况做根本的了解,尤其是“难言之隐”的了解,

    30、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最好的人情关怀方案。在陪伴的同时,多做残障人士家属的工作,监督残障人士家属是否能够按时定期陪伴,是否能够尽到家庭的义务,以鼓励为主,最关键是让残障人士身体精神的恢复,给家属足够的希望。让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工作,配合肢体残障人士的复健工作,重点让精神智力出现的问题残障人士的家属恢复信息,家庭恢复功能。3. ?4. 社会恢复 必须要让肢体残障人士重新恢复他的社会功能,这样才能根本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需求,让他们在做到以上程度增强权能的基础上,开展一些适宜他们做的劳动与工作,甚至在机构内倡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督导,让他们积极的参与社会,不要简单地进行“同类管理”,仅仅是按病理的相似性进行分

    31、类,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情况,混住,不能用医院的情况对福利机构进行相似的约束,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氛围。5. 资源平衡如1相似,倡导在公共场所留出适合残疾人的设施与资源,主要方式还是健康人的“自我奉献”,如入口通道出留出一条的“无障碍通道”等。提升公共资源的质量,不能单纯的重视数量,严格核准本市本区内的残疾人人数以及其综合情况,禁止一般人的占用,冒领等,希望通过资源平衡的做法,利用市场,让整个社会营造出残疾人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将心比心”的思维。四 结束语 长达一周的火热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笔者感受到了社会工作,残疾人工作这份事业的火热与高尚!也让笔者再次感觉到了作为一个新时代大学生和一位共青团员的崇高的责任感。调研让笔者知道,这份事业一直在改变,一直在进步,他不是默默无闻,而是厚积薄发,正是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操守着职业道德与规范,怀着一颗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感努力工作,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自己的华章。有他们,不管时间多长,前途多远,这份火热的情怀,让这份事业永远年轻,向他们学习与致敬。最后,再次感谢带队的王玮玮师姐和其他学姐学长,还有指导老师陈为智副教授,他们的专业与指导让我在这次实践中有了长足的进步,让我在大学生活的第一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尾!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三下乡”调研报告.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506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