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48564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教学设计-.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 利用 图形 等比数列 之和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1、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108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数与形)【设计意图】直奔主题|,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清楚

    2、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向。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一)教师与学生比赛算题1.教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教师:那等于多少呢?(学生计算需要时间)教师紧接着说:我已经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2.只要按照这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扩大2倍的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我都能立马算出结果。有的同学不相信是吗?咱们试试就知道。为了方便|,我请我们班计算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结果是否相同。谁来出题?学生出题。预设:在学生出题后|,老师都能立刻算出结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奇。3.知道我为什么算得那么快吗?因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宝|,你们也想知道吗?【设计意图】一方面|,教

    3、师通过与学生比赛计算速度|,且每次老师胜利|,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再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例题做好铺垫。(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计算方法1.这件法宝就是(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我们来把它变一变|,聪明的同学们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2.进行演示讲解。(1)演示: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红)|,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黄)。想一想:正方形中表示的涂色部分与空白部分和整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涂色部分等于“1”减去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那么涂色部分还可以怎

    4、么算呢?()|,也就是说。(2)继续演示|,谁知道除了通分|,还可以怎么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演示:那么计算就可以得到?()。3.看到这儿|,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4.小结:按照这样的规律往下加|,不管加到几分之一|,只要用1减去这个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了。5.这个法宝怎么样?谁来说说它好在哪里?你学会了吗?6.尝试练习:【设计意图】将复杂的数量运算转化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转繁为简|,转难为易|,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图形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知识提升|,探索发现1.感受极限。(1)刚才我们已经从一直加到了|,如果我继续加|,加到|,得数等于?(

    5、)再接着加|,一直加到|,得数等于?()随着不断继续加|,你发现得数越来越?(大)无数个这样的数相加|,和会是多少呢?(2)这时候你心中有没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学生猜想:这样一直加下去|,得数会不会就等于1了。)(3)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刚才加的过程中在正方形上不断涂色|,那空白部分的面积就越来越?(小)而涂色部分的面积越来越接近?(1)也就是求和的得数越来越接近?(1)最终得数是1吗?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得数就是1?(学情预设:学生提出书本的圆形图和线段图|,若没有学生提出|,教师自己提出。)2.利用线段图直观感受相加之和等于“1”。(1)书本上有两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一幅是

    6、圆形图|,一幅是线段图|,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请你想一想|,然后告诉大家你的想法。(2)学生看书思考。(3)全班交流|,课件演示|,得出结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设计意图】利用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直观体会极限数学思想|,并让学生经历猜想得数等于“1”|,到数形结合证明得数等于“1”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3.课堂小结。对于这种借用图形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是的|,“数”与“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你会发现许多难题的解决变得很简单。4.举一反三。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

    7、|,我们也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我们解题|,你能想到些例子吗?(如学生有困难|,教师举例:一年级加法|,分数的认识|,复杂的路程问题线段图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三、练习巩固1.基础练习。(1)学生独立计算。(2)全班交流反馈。【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回顾新知|,巩固新知|,使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更扎实。2.小林、小强、小芳、小兵和小刚5人进行象棋比赛|,每2人之间都要下一盘。小林已经下了4盘|,小强下了3盘|,小芳下了2盘|,小兵下了1盘。请问:小刚一共下了几盘?分别和谁下的?解决问题:(1)全班读题|,学生独立思考。(2)指名回答。(3)根据学生

    8、回答情况|,连线(课件演示)。(4)结合连线图得出:小刚一共下了2盘|,分别和小林、小强下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性和变难为易的特点。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

    9、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四、课堂总结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快下课了|,请你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485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