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48541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7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 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优秀 教案
    资源描述: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遮”、“卷”、“散”;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2.通过朗读、品读、悟读,想象并描述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六月西湖骤雨的奇特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积极主动积累古诗句。【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想象并描述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

    2、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准备】1.工具: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互动课堂软件、PPT2.资源:古诗范读音频及朗诵背景音乐、雨景图片、“随课微写”练写单、苏轼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学生课前搜集)等。【教学过程】一、竞读诗题,导入新课1.读懂诗题通过竞赛的方式,读准、读通、读懂诗歌题目。学生准确朗读诗歌题目,注意停顿,说说题目的意思。生:六月二十七日(时间)/望湖楼(地点)/醉书(事件)2.设置悬念重点解读“醉”,设置悬念:“醉”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理解。生1:喝醉。生2:不仅是喝醉。过渡:这个“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从诗歌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读诗,首先就要读懂题目。本诗

    3、题目较长,学生读的时候,需要通过理解意思,准确断句。采用竞赛的方式,利用“互动课堂”软件中的随机抽人、光荣榜,激发学生学习诗歌兴趣。题目中的“醉”,既指诗人当时的状态,又指向诗歌表达的情感,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引出对诗歌内容的学习。)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1.读准诗歌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明确:“遮”是翘舌音,“卷”读“jun”,“散”读“sn”;PPT出示本诗节奏划分。)2.读通诗意借助注释,感知诗词大意。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合作学习:同桌互学;全班交流、明确。(设计意图:本诗为七言绝句,节奏的划分比较简单,生字也较少。

    4、但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西湖夏季雨景图,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可以为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打下基础。)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圈出景物,品读感悟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亦是如此。(1) 默读古诗,找一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快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2) 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呢?搭建支架:选择的诗句是 ,描写的景物是 ,作者用 (方法),写出了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四句诗歌中的一句,品读、批注。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全班交流,明确。组1:我们小组选择的诗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描写的景物是乌云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

    5、出了 下雨前,天上乌云翻滚的景象 。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小组还研究了“翻墨”这个词,它既写出了云的颜色,还写出了云的动态,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生2:我们小组选择的诗句是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景物是白雨 ,作者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下雨时,雨急、雨大的特点 。组内补充:我们还觉得本句中的“跳珠”写得好,写出了雨的形态,让我们感受到雨大的特点。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小组认为“乱”字也写得好,写出了雨的杂乱,也表现出雨急的特点,还让我们感受到雨的活泼。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小组还品析了“白”字,这个字写出了雨的颜色,雨本来应该是没有颜色的,诗人写雨是白色,也写出了雨下得很大。生3:我们小组选择的诗

    6、句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描写的景物是风 ,作者用“卷地”二字 ,写出了风的大 。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小组认为“忽”字也很有意思,“忽”就是“忽然”的意思,让我们感受到风来得突然,天气变化极快:前一秒还是大雨跳珠,后一刻就是风吹云散、雨停。生4:我们小组选择的诗句是望湖楼下水如天,描写的景物是水,作者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雨后西湖风平浪静的美。其他小组补充:我们小组解读了“水如天”这几个字,写出了雨大,西湖的水一下子就涨了起来,湖水与天相接,水天一色的静态美。其他小组补充:对,我们小组也感受到了。诗歌的前三句都在写一种动态美,而这一句还写出了静态美,可以说是动静结合。教师小结、过渡:本诗的每一

    7、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地描摹了一幅夏日骤雨图。请大家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结合生活实际和诗句内容想象画面。2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学生听老师范读古诗,想象画面;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3.随课微写,描述画面过渡: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句,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写在“随课微写”练习单上。再次提示学生结合单元交流平台明确方法:结合诗句内容和生活实际想象画面。4.汇报交流,评价提升利用“互动课堂”中的拍摄上传功能,拍摄上传学生作品,其他学生点评。生1:黑云翻墨图。不知

    8、是哪个调皮的仙女,把天上的墨水打翻了,那墨水流得真快呀,天上的白云跑得那么快,还是被染黑了。远处的山都还没来得及被墨水遮住,天空中一下子就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他生点评:她写得真生动呀,还想象出天上的仙女打翻了墨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翻墨”的迅速。师:她的联想既结合了诗句内容,又联系到了神话传说。生2:白雨跳珠图。不一会儿,雨就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那雨,如断了线的珠子,一个接一个地掉入水中,又如调皮的精灵,溜入船中玩耍。水面上的船,远处的山,都笼罩在雨雾中,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他生点评:我很喜欢他的描写,他不仅写出了诗句中“跳珠”的活泼,还写到了声音、颜色,真是“有声有色”呀!师:写得精彩

    9、,点评也抓住了重点。生3:风吹云散图。忽然,一阵狂风卷地而来,湖里的船,被吹得动摇西晃;湖边的树,被吹得东倒西歪。连那铺天盖地的大雨,都一下子被吹散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生点评:她的想象很丰富,不仅想到了风吹散了雨,还联想到了被风吹动的船和湖边的树。师:她的联想不仅源自诗歌内容,还联系到了生活实际。生4:水天相接图。天,恢复了蔚蓝;湖,恢复了平静。站在望湖楼上,向下一望,那蔚蓝的天与碧绿的水,融为一体。水天一色的美景,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他生点评:他想象的画面很美,描写了水天的颜色,写出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师:不仅描写了水天相接的美景,还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5.组内交流,修改完善请各小组,组

    10、内点评、修改。6.整体把握,感情朗读过渡:孩子们,在你们的笔下,这一幅幅的画面多美呀。请大家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西湖雨景的美。体会、交流朗读的语调、轻重缓急。生1:前三句,变化很快,可以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惊奇的感觉。生2: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学生再次齐读古诗:男女生合作,男生读前三句,女生读最后一句。(设计意图:根据诗句描写的内容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额重要方法。本诗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通过搭建支架的方式,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利用“随课微写”的方式,把想象到的画面描写出来。)四、结合背景,体会情感1 借助资料,解

    11、疑答惑诗题中“醉”的含义沉醉。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学生思考“醉”的含义,分析并明确。生:醉,一语双关:喝酒,似醉非醉;奇特景色,沉醉。2 讲述背景,体会情感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讲述写作背景: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师追问: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生:体会到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3.诵读古诗,读出情感PPT

    12、出示西湖雨景画面,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指名背诵古诗。(设计意图:结合本诗创作背景,抓住题目中的“醉”字,体会诗人情感。既回应了导入新课时设置的疑问,又降低了体会诗歌情感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人表达的情感。)五、拓展延伸,积累诗句任选其中的一组,积累古诗句。(1)写雨的古诗句。(2)写西湖的古诗句。(设计意图:积累古诗句,丰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小学高段古诗词“随课微写”教学实践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利用互动课堂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古诗词学习规律和单元人文、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品读语言、想象画面

    13、、感知意境、体悟情感。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并描写古诗画面的“随课微写”练习,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 激发兴趣,活跃氛围进入高段以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严重的惰性:懒于动口、懒于动手、懒于动脑,积极举手的人更是寥寥可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利用了互动课堂中的“随机抽人”、“光荣榜”,采用竞赛和积分两种形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导入阶段的竞读,初读阶段的朗读展示,品读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随课微写”的展示、评价,悟读阶段的背诵,甚至是课后的积累,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14、融洽,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尤其是“随课微写”,在对诗歌的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对诗歌描绘的画面更容易展开合理的联想。难度降低了,习作的兴趣就高了,提笔可写,提笔会写,还能写得精彩。二、 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本课的教学重点都是想象画面,为了帮助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内容,合理地想象画面,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就必不可少。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就利用背景音乐、范读音频和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抓住诗歌描绘的景物及特点展开想象,再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出来,实现品读、想象、“随课微写”三个教学目的,综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况、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随课微写”,主要指向的

    15、是想象并描述画面这一目标。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明确了联想的方法:一是练习生活实际,二是结合文本内容。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总结了这两种方法,本节课的“随课微写”就是方法的迁移。三、 品读诗句,体会情感经过五年的学习,孩子们对写景诗歌中表达的对美景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很容易把握,但对于更深层次的融情于景的表达,体会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本诗就是如此,对于诗歌描绘的夏日骤雨图,孩子们通过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描写画面,就能感受到苏轼对于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如果想要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还要结合诗人写作本诗的背景及品读关键词“醉”。因此,课堂上,利用互动课堂的拍摄、上传功能,将孩子们

    16、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共同研读,就会明白,苏轼是官场失利后到的杭州。但是他到达杭州后,并没有自暴自弃、碌碌无为,而是兢兢业业、一心为民,在西湖还修筑了为后人所称颂的“苏堤”。结合这段背景,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诗人沉醉于山水美景中的乐观豁达。“随课微写”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如,在描写到最后一幅图画时,有同学就写到了诗人的“心旷神怡”。四、 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学习诗歌,重点在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和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本诗寓情于景,因此,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训练。初读时的正音、断句,利用互动课堂的“随机抽人”指名朗读,同时又利用PP

    17、T,正音正字,提高效率;品读时,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悟读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诵读时,配上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读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是读准字音、节奏,还是创设情境、读出感情,学生的朗读贯穿始终,读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古诗词的“随课微写”与朗读并不冲突,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的表达;通过“随课微写”的表达,又能将对诗歌的理解具象化。古诗词的“随课微写”教学实践,不仅仅局限于对诗句描写画面的想象和描述,还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设置不同的练写点,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悟,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485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