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季氏将伐颛臾》教案(附导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48206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季氏将伐颛臾》教案(附导学案).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 附导学案
    资源描述:

    1、季氏将伐颛臾教案(附导学案)课题季氏将伐颛臾 (一)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了解孔子及其作品。2.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课文并能背诵。难点:对文中重要文言现象的掌握。授课方法朗诵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导入: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循循善诱,是一个翩翩君子的“圣人”形象,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因为这一次孔子发怒了,而对象就是他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二解题:季氏将“将”字说明什么?“将”字说明这个战争还没开始,即将发生,可以通过劝阻得到制止,如果不去劝说,那么这场战争就有可能变

    2、成现实。伐颛臾“伐”字怎么解释?解释为明目张胆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动用“武”力。三了解背景: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1. 简介孔子: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2.了解论语:

    3、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论:编录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五经:诗书 礼 易春秋(乐)教学过程设计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正字音2.齐读纠错。3.生分角色读课文,予以评价。五梳理文中文言现象:实词翻译: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固而近于费(坚固) 相夫子(辅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厌恶)一词多义:是:无乃尔是过与(提宾的标志)是社稷之臣也(这,代词)是谁之过与(这,代词)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且尔言过矣(错,犯错)是谁之过与?(错误)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古今异义:有国有

    4、家者(古:诸侯领地为国,卿大夫领地为家。今:国指国家,家指家庭。)东盟主:(古: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今:东道主)特殊句式: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固定句式:无乃与,表推测语气,“恐怕吧。”六课堂小结3.朗读课文:放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加入情感,分角色朗读。4.梳理文中文言现象5.熟读并背诵课文。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介词不译。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虎兕出于柙,

    5、龟玉毁于椟中(从;在)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课外作业1.完成学案 2.熟读并背诵课文教 学 小 结课题季氏将伐颛臾(二)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2. 通过文本分析了解对话体议论文表达形式。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难点:了解孔子政治主张,体会对话体议论文的艺术特色。授课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 课前提问:二 文本分析:(1)朗读第一段,思考:“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话是谁说的?是冉有?是季路?还是两人一起说的?课文中有证据吗?明确:是冉有说的。孔子的责备针对冉有,这就是明证。冉有为何不直接

    6、说季氏将伐颛臾?而要拐弯抹角的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提示:冉有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客观的陈述事情吗?明确:冉有是来试探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的,只宜含蓄的表示,岂能露骨的表白?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反对的理由?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孔子反对攻伐颛臾,证明了他哲学思想中哪两个重要范畴(两个字)?仁、礼(用仁的方法实现礼)。(2)朗读第二段思考:“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推卸责任(开脱自己)。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1.以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上节课的知识要点。2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3.讨

    7、论问题:2. 着季氏,还是事先已征得季氏同意,或者干脆就是季氏授意他们来的?明确:家臣的一举一动都须秉承主子的旨意,不可能自作主张,因此,很可能是季氏授意他们来的。也不能完全排除冉有自作主张的可能,他有这毛病。试看他推卸责任那句话,就不可能是季氏的授意,很可能是他自己“灵机一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明确: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谋其政。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辞其咎。(3)阅读第三段思考: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真的“不欲”。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说明冉有口是心非。

    8、小结:冉有三句话各有特点:或闪烁其辞,或言不由衷,或编造借口。第一句闪烁其辞,试探孔子;第二句言不由衷,推卸责任;第三句编造借口,掩盖本意。(学生朗读)对于冉有编造借口,孔子为什么只批评了一句,就转换话题,谈论“文德”?这表明孔子的谈话艺术具有什么特点?明确:编造借口属于冉有的个人品质问题,文德属于治国之本,前轻后重,孔子当然要避轻就重。表明孔子谈话善于撇开枝叶,紧抓主干。(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三 问题探讨:1.那么孔子治国安邦的主张到底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到明确的语句。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

    9、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里说明孔子主张对内使人人和平稳定、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要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以德服人。(为政以德)2冉有、季路告诉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是瞒3.在三段对话中,季路一言不发,这是为什么?请从季路的性格或者心态方面探讨一下原因。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可能二:季路城府极深,有意让冉有出头露面,自己躲在幕后,可进可退。可能三:对于攻伐颛臾,季路并非冉有那样的铁杆儿支持者,但驳不掉季氏和冉有的面子,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尬处境或矛盾心境。4.课堂小结课外作业1.背

    10、诵季氏将伐颛臾2.预习寡人之於国也教 学 小 结课题季氏将伐颛臾(三)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教学重难点用习题的形式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授课方法练习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练习巩固:二重难点点拨:1.对字音的考察:解析:选D。A.“脚”应读jio;B.“搜”应读su;C.“葸”应读x。2.本题是对重点实词的考察:解析:选B。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3.对一词多义的考察:解析:选D。见,拜见;看见。患,忧虑,担忧;得病。4.对古今异义的考察:解析:选D。A.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B.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D.古今意义相同

    11、,战争。5.对文中熟语的考察:解析:选B。“陈力就列”是展现才能担任职务的意思,这里应用“各就各位”。6-8是对课内语段的综合练习:1.学生当堂闭卷做习题。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6. C7. 解析:选D。文句中的“来”,使来,而A、B、C三项的理解不正确。8.是对重点句子翻译的考察:(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三课外延伸:阅读课外文言文并做相关练习。9.对诗词的考察:解析:选B。宠:使荣耀。10.对人物性格分析:解析:选B。是说不可常用严刑峻法;是说王祎在修元史的过程中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是说王祎奉召晓

    12、谕梁王归降。11.对文章情节的分析:解析:选C。“奉命讲授国史”有误。12.对翻译的考察:答案:(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三课堂小结:2课外跟踪练习课外作业教 学 小 结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一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孔子及其作品。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现象。二、预习指导:1.简介孔子: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2.了解论语: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13、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五经:诗书 礼 易春秋(乐)3.解题:将:伐:4. 背景介绍: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5.成语积累: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萧墙是

    14、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矮墙,又称“塞门”;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辨析:分崩离析和“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分崩离析偏重于“分裂”;强调人心涣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垮台。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三、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2.掌握下列字音:颛臾( )( ) 冉( )有 虎兕( )出于柙( )3.翻译下列实词:冉有季路见于

    15、孔子曰( ) 固而近于费( )相夫子(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一词多义:是:无乃尔是过与( ) 是社稷之臣也( ) 是谁之过与( )无乃与”( )过:无乃尔是过与( ) 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 )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 )6古今异义:有国有家者(古: 今: )东盟主: (古: 今: )7.特殊句式:是社稷之臣也(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16、8.固定句式:四、整体把握课文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熟读课文,要求背诵。五课后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翻译:2无乃尔是过与?翻译:3何以伐为?翻译: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力,不能者止。”翻译: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翻译:8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翻译:五、学习小结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二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2.通过文本分析了解对话体议论文表达形式。二、预习指导:课前知识

    17、回顾。三、教学过程:(一)文本分析:(1)朗读第一段,思考: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话是谁说的?是冉有?是季路?还是两人一起说的?课文中有证据吗?2冉有为何不直接说季氏将伐颛臾?而要拐弯抹角的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提示:冉有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客观的陈述事情吗?)3.孔子反对攻伐颛臾,证明了他哲学思想中哪两个重要范畴(两个字)?(2)朗读第二段思考:4.“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5.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3)阅读第三段思考:6.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7.对于冉

    18、有编造借口,孔子为什么只批评了一句,就转换话题,谈论“文德”?这表明孔子的谈话艺术具有什么特点?(二)问题探讨:1.那么孔子治国安邦的主张到底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到明确的语句。2冉有、季路告诉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是瞒着季氏,还是事先已征得季氏同意,或者干脆就是季氏授意他们来的?3.在三段对话中,季路一言不发,这是为什么?请从季路的性格或者心态方面探讨一下原因。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三一、学习目标:通过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二、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论语(ln) 虎兕(s) 下脚料(ju) 排山倒海(do)B买椟还珠(d) 搜罗(shu) 撒

    19、手锏(jin) 啼饥号寒(ho)C颛臾(zhun) 社稷(j) 落不是(lo) 畏葸不前(s)D冉有(rn) 独处(ch) 乐陶陶(to) 荦荦大端(lu)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B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C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定 D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覆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子见夫子乎不患寡而患不均 时有患疟疾者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20、东蒙主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21、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6“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7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A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前来归附。D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文:_(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文:_三课外文言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

    23、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

    24、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

    25、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译文: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季氏将伐颛臾》教案(附导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482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