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夯实法治基石 夯实 法治 基石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课题:夯实法治基石学科:道德与法治执教教师:唐良和执教班级:901、902、903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依法律己意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法治权威。能力目标:提高和增强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及意义,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教学方法讲授法、列举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法律
2、和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实行法治既需要实行良法之治,也需要实行善治。我们要夯实法治之基,凝聚法治共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学习新课(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一:名言赏析【多媒体呈现】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问
3、题:(1)以上材料共同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2)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法治能够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对实现强国富民,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呈现】1、法治的含义2、法治的作用活动二: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闭幕,本届人大常委会共完成立法规划中的6
4、2件立法项目,包括已通过的50件以及正在审议的12件。材料二:“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治本身不仅是规则之治,而且必须是良法之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的精神不仅在于依“法”而治,而且在于依“良法”而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法而治是无法实现善治的。要实现善治,除了具备规则、逻辑体系的一致性、完整性的“形”之外,法律的价值基础还应当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神”,也就是说,“神”“形”兼具的法才是良法,才能真正实现善治。问题:(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观点?(2)材料二说明法治与良法之治和善治之间的关系如何?(3)两则材料对我们实行法治有哪些启示?要
5、求:邀请两位同学依次朗读材料,小组内讨论问题,交流分享并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实行法治就要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的。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仅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更要提高立法的质量,是实现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多媒体呈现】3、法治的要求(1)实行良法之治。(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活动三: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
6、爱国主义救亡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二:问题:(1)中国近代以来的一次变法求强运动是什么?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求:邀请学生依次朗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内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