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名著 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 作品 阅读 公开 教学 设计 新人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统编 教材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重点)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难点)3.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素养)教学重点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
2、收殓,归葬南京。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老残游记2.背景简介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
3、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3.文学常识(1)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2)讽刺文学赏析方法阅读这些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
4、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如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如写范进中举后惊喜过度而发疯这一情节时,作者运用的夸张的讽刺艺术可
5、谓达到了极致,对当时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的社会现实加以夸张和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b.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c.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时
6、,作者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现世宝”“穷鬼”“尖嘴猴腮”,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他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对比,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世人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逢迎的画面。这些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7、。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如学习变色龙一课后,我们会感觉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二、整体感知1.阅读方法指导(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3)做读书笔记。概括大意划出关键字词入情入景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读书心得(4)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2.内容简介全书共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
8、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3.结构简介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第三部分(4655)“市井奇人”的发现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4.人物介绍(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4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