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板书.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板书.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将相和 教学 设计 板书
- 资源描述:
-
1、将相和教学设计及板书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5.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6.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质疑探究。学生:读、议、辩、演有机结合。教学准备师:准备史记中的其他精彩故事|,多媒体课件。生:了
2、解和本文相关的历史背景|,预习课文。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质疑探究。学生:读、议、辩、演有机结合。教学准备师:准备史记中的其他精彩故事|,多媒体课件。生:了解和本文相关的历史背景|,预习课文。教学设计: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
3、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4、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
5、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