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石潭记》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47419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1.3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石潭记》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石潭记 同步 配套 练习 答案
    资源描述:

    1、小石潭记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句子积累-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的相应语句。(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2. 解释一词多义。(1)全石以为底_为坻,为屿_(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_以其境过清_(3)潭西南而望_隶而从者_(4)参差披拂_其岸势犬牙差互_。3.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心乐之_(2)斗折蛇行_(3)潭中鱼可百许头_(4)隶而从者_(5)以其境过清_(6)其岸势犬牙差互_。4.

    2、填空。(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_。(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_。(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_。(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_。5. 文学常识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分)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135.0分)7. 【甲】小石潭记原文略。【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

    3、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释】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边界,尽头。睥睨(pn):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欐(l):屋的正梁。堡坞(b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

    4、城堡,用以守卫。箭:小竹子。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其岸势犬牙差互_以其境过清_益奇而坚_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A投以小石全石以为底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吾疑造物者之

    5、有无久矣乃记之而去D及是,愈以为诚有是二者,余未信之( 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的不平之气。8.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

    6、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_。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余孥一小舟_见余大喜_及下船_客此_(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9. 阅读下面文

    7、言文,回答问题。钴铒潭记柳宗元 钴铒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注释】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因潭形如熨斗,故名。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啮:这里是侵蚀的

    8、意思。轮:喻水的漩涡。亟:屡次,时常。款:敲打。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芟:除草。贸财:换取钱财。迥:辽远。(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

    9、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释】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雉堞(zhdi):城墙上矮而短的墙。榛莽: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市西。平挹(y)江濑(li):意思是平视沙滩可以尽览江流。挹,舀。濑,沙滩上的流水。阒(q):静。夐(xin):远。状:描述。丁丁(zhnzhn):棋子敲击声。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水尤清冽_雉堞圮毁_(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B茶

    10、烟歇晓雾将歇C潭西南而望烟云竹树而已D不可具状潭中鱼可百许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4)文段理解。【甲】文第二段共有两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一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上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下联: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11.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

    11、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

    12、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 (小石潭记)下面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岁赋其二 B 向吾不为斯役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便扶向路C岂 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若为佣耕 以其境过清下面加横线字的用法与“君将哀而生之乎?”的“生”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 坚执锐 B心 乐之C而乡邻之生 日蹙 D 忿恚尉赏析甲文第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甲乙两文都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是否具有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之心”?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12.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14、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 代和 代文学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两篇短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13.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4. 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5.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

    16、)答案和解析1.【答案】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注意“缀”的书写)。(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注意“翕”的书写)。(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题考查的是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

    17、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2.【答案】作为;成为;清澈;凄清;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长短不一;交错【解析】(1)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成为了坻。屿。 为:作为/成为(2)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清:清澈/凄清(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跟着同去的;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4)参差不齐,随风飘拂;/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差:长短不一/交错答案:(1)作为 成为(2)清澈 凄清(3)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接(4)长短不一 交错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做好

    18、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3.【答案】以为乐;像北斗星那样;大约;跟随;因为;像狗牙那样【解析】(1)句意为:心里很是高兴。(2)句意为: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3)句意为: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条。(4)句意为:跟着同去的。(5)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6)句意为: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相互交错着。答案:(1)以为乐(2)像北斗星那样(3)大约(4)跟随(5)因为(6)像狗牙那样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19、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4.【答案】如鸣珮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解析】(1)如鸣珮环(注意“珮”的书写)(2)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注意“翕”的书写)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

    20、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5.【答案】抒情议论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这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学生还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本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即可。6.【答案】柳宗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回答此类题,熟悉课本内容即可。这项内容在教材中出现过,属于应该识记的内容。学生还

    21、要注意在平时勤于背诵文学常识,分册整理归类,便于记忆。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7.【答案】像狗牙那样;凄清;更加;有的人;D;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故断句为: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22、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牙那样。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清:凄清。句意为: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益:更加。句意为: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或:有的人。(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的词有:可,大

    23、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句意为: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句中重点的词有:自:从;径:一直;逾:越过。句意为: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以”,把;第二个“以”,用。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B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修饰。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C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它。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D两个“是”都指这。选

    24、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故选:D。(5)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借”,因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答案:(1)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2)像狗牙那样;凄清;更加;有的人。(3)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4)D(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

    25、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26、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

    27、,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

    28、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8.【答案】B;通“桡”驾,拿;非常;等到;客居;C【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要注意词语的用法,A绝,都是消失;B代词这/判断动词,不相同。C都是代词他。D都是顺承关系,然后。只有B项不同,因此选B项。(2)此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学生需要学会积累运用。“孥

    29、”是通假字,通“桡”,驾,拿;“大”,非常;“及”,等到,都是副词;“客”,客居,是词类活用。(3)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本句中“惟”,只有,是关键词语。另外需要注意本题还需对句子展开想象,加以补充,符合原文意境。(4)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是对文意的理解与文章主旨的把握。湖心亭看雪中主要抒发作者家园故国之思,本无可乐之处,因此“与民同乐”是不正确的。因此选C项。答案(1)B(2)通“桡”(携,带。拿)非常,十分等到客居,寓居(3)湖上映出的影

    30、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4)C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

    31、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词类活用: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2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此地客居。3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一芥: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古今异义:1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2白:名词,酒杯。今义:白色。9.【答案】(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疏通文意,了解段落的大致内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本文的第一段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钻鉧潭四周的景色。(2)

    3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比较。文中的“颠委势峻”表现了水流的湍急,“其清而平者”表现了水的清澈;小石潭记中,“水尤清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通过正侧面的描写,表现了水的清澈。由此可见二者的不同在于:钴鉧潭水速较快;二者的共同点都表现为水的清澈。(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文章第二段由写景过渡到叙事,叙述得潭经过时带出一个社会问题:钴鉧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作者面对这样的问题“予乐而如其言”,

    33、表面看起来很快乐,实则由这个现实的问题,表现了作者心中的苦闷,帮得了这一家人,其他家人又如何?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造成的这种社会现状表示不满与忧思。答案:(1)钻鉧潭的景色。(2)前者流急,清澈;后者平缓,清澈。(3)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控诉。【解析】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

    34、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文章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

    35、慨作结,余味无穷。10.【答案】格外;坍塌;B;远吞山光,平挹江濑;谪;消遣世虑之情【解析】(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句意为:城墙已经坍塌。具:倒塌。(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代词/结构助词,的;B消散;C表修饰/“而已”一起表“罢了”;D可以/大约;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36、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重点词语有而已:罢了;句意为: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答案:(1)格外倒塌(2)B(3)江流山峰以外,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罢了。(4)文段理解。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谪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文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

    37、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

    38、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乙】子城的西北角上,城墙已经坍塌,杂树荒草丛生,一片荒芜。于是我就地建造了两间竹楼,和月波楼相连远眺可以遍观山色,平视可以尽览江流,幽静辽阔的景象无法具体描述。夏天适合下大雨,可以听到像瀑布一样的声音;冬天适合下大雪,可以听到像击碎玉石一样的声音。(在这里)适合弹琴,琴声和缓舒畅;适合吟诗,

    39、诗韵清雅绝妙;适合下棋,棋声清脆悦耳;适合比赛投壶,箭矢声铿锵动听: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办完公务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毛外套,戴着华阳巾,手中拿一卷周易,燃香静坐,能排除世俗杂念。江水山峰以外,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罢了。等到酒醒时,茶炉的烟火已经消散,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贬谪生活中的乐事。词义积累: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11.【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乡邻“十室九空”的悲惨遭遇和自己的以捕蛇独存作对比,突出赋的不幸远远超过役的不幸。从而有力的表

    40、现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社会现实。【小题4】言之成理即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结合两文内容进行适当剖析。【解析】【小题1】A每年,年。这两个表意是不一样的。B意思相同,都译为“原来,以前”。C像;假如。D用来;因为。【小题2】例句中的“生”是使动用法。D项相同。A项是形容词作名词。B可视为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小题3】要求学生能够翻译这句话,然后根据意思,能够判断出运用了对比,将乡邻“十室九空”的悲惨遭遇和自己的以捕蛇独存作对比,突出赋的不幸远远超过役的不幸。从而有力的表现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社会现实。 【小题4】言之成理即可,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结合两文内容进行适当剖析。古

    41、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2.【答案】【小题1】唐宋【小题2】(1)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2)“躺着休息”或“睡觉”【小题3】水清。(或:水的空明澄澈。)【小题4】示例: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水中”还有“藻”“荇”等水草纵横交错,恍如仙境。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此题要求描绘月下美丽景色,回答时注意与翻译语句区别开来。)【小题5】示例:小石潭记表达了柳宗元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苏轼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交加的复杂心情。【解析】【小题1】这两个人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42、重要的古代作家。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小题2】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1)“悄怆”在句中是说作者坐在小石潭上的感受,所以是“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的意思。(2)“寝”的本义是“睡觉”。古今意思相同。【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水的澄澈

    43、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回答时围绕“水清”回答即可。【小题4】此题要求描绘月下美丽景色,回答时注意与翻译语句区别开来。【小题5】柳宗元的心情围绕“忧”回答即可,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因此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13.【答案】(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44、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写作特色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分析它写的是什么内容,采用这种语言起到了什么效果。示例: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4.【答案】(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应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考虑。当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又没有一个好友,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4741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