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47134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编教育学 新编 教育学 复习资料
    资源描述:

    1、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

    2、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至于、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人格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是指凝结在教师身上的带有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体修养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的人格素质是促进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关键因素。理想的教师人格素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归结为“三心”,即:爱教之心、爱生之心、爱学之心。6、学生: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学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重要一方7、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3、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8、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定数目范围的集合体,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9、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作用表现在他是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班上各个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苦干力量。10、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学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她链接教师与学生,既是老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根据。教育影响的具体因素包括: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核心因素)、教育手

    4、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11、课程:(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狭义)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12、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13:潜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是指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内容14、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15、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文件,他从整体上规定者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可是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课程管理办法16、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

    5、的社会、一定的时代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以道德影响,使一定的社会意识和带的规划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1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缩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18、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9、教学(教育过程)的概念: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能力和体力,促

    6、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20、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1、备课的方法:(1)做好三项工作: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2)制定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单元/课题计划 3课时计划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必须具备的条件: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恰当 4语言清晰 5组织严密 6积极性高23、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作业与辅导 教学工作的检查环节学习成绩的测评24、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

    7、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25、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6、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并发现知识,发展能力。2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所示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叫法与学法的统一。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演示法 5实验法 6参观法 7实习作业法 8读书指导法 9练习法等

    8、29、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授、讲解、讲读”三种。30、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通过相互对话,是学生获得、巩固、检查知识的方法。31、教学策略: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织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论述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成阶段(3)教育学的不断发展阶段2、教育的起源:(一)生

    9、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家庭起源论 (四)劳动起源论3、教育的发展:(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现代教育4、教育的特点:(一)永恒性 (二)社会性(三)阶级性(四)发展性 (五)长期性(六)长效性(七)前瞻性5、教育的主旨:(一)教育要解放人的身心(二)教育要发展人的潜力(三)教育要提升人的素质6、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史劳动力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三)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四)教育还是生产心动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7、人的发展的概述及规律:人的发展:指人在生命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

    10、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8、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一)人的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 1先天因素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2先天因素为个体提供来自主题的足够的条件 3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而言呈减弱趋势(二)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产生可能性影响 1环境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基于、条件、对象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个人的作用方式不同而不同9、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教育

    11、促进人社会化 1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 2教育促进人的能力社会化 3教育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二)教育促进人个性化 1教育具有开发人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10、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有生产劳动方面的意义,而且也应该包括意识、精神,道德、个性等方面的意义,具体来讲,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3)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11、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

    12、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2、素质教育:(1)素质

    13、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充分弘扬人的本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精神分别风貌和精神力量,注重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的教育(3)素质教育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它要为学生打下素质基础以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性13、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一,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和方向;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张教育的具体落实和进一步深化,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三,素质教育选定的目标是想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看齐的,具有超前性,它是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教育

    14、的组成部分14、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个体性与群体性(4)示范性(5)长期性15、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1现代人才观 2现代学生观 3终身教育观 4素质教育观 5教育民主观 6教育科研观(二)全面的文化知识 1任教学科知识 2任教学科相关知识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过硬的教师基本功 1语言表达能力 2板书技术 3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4说课技术(四)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材处理能力 2获取信息能力 3课堂设计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5课堂把我能力 6开导感化能力 7教育创新能力 8社会交往能力 9教育科研能力 10心理调适能力16、学生的本质属性

    15、:(一)学生是人 1学生是一个能动体 2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青少年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青少年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青少年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独特的人(四)学生是债权主体 1学生是权力的主体 正确认识学生的权力和责任17、构成班集体的必备条件: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系统,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传统与作风。18、建设与培养班集体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组织(2)指导帮助班级学生确立奋斗目标(3)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4)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5)形成和

    16、谐的人际关系18、教师应当注重个别学生的教育:(1)认真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因人施教(2)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应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3)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要增强信心(4)对个别学生的教育要抓住转变时机,当个别学生内心发生矛盾,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也往往是促使其转变的有力时机(5)发挥集体力量,形成教育优势(6)班主任还经常要和任课老师、家庭、校外各种教育机构保持联系,互通情报,共同研究制定“后进生”的教育方案,采取一致措施,共同做好个别生的转化工作。19、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1)为增强国力而强调理科课程。(2)为做好生活准备而强调实用

    17、性课程。(3)为培养现代公民而加强人文、社会课程。(4)强调课程改革为培养个性和创新精神服务20、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

    18、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1、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1)心态与心理准备(2)形成道德信念(3)培育道德情感(4)锤炼道德意志(5)养成道德行为习惯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综合培养过程;(2)思想品德的形成以

    19、活动和交往为基础,活动与交往时激发道德情感和意志,促进知行转化的最有效途径;(3)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要进行不断地塑造和教育23、德育原则:(1)方向性与现实性原则(2)发扬积极因素原则(3)集体教育原则(4)严与爱相结合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6)正面教育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一致性原则24、德育工作方法:(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榜样示范法(4)实践锻炼法(5)自我修养法(6)品德评定法(7)心理咨询法25、教学工作的作用与地位(学校为何以教育工作为主?):(1)它是决绝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的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教学是把社会与个人,也别是新

    20、生一代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和继承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并在前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这种创新的内容有可以加入到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去,称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组成部分。(2)它是个体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严格意义上的教学主要作用就是传授知识和学习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而知识和经验是个体诸方面发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个体的发展之间既有同一性,有存在着差异性,教学的功能就在于使这两方面在同一的教学过程中彼此协调一致,相互促进。26、教学过程(结构/环节/步骤/智育过程):(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2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

    21、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2)简洁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学生的认识应该以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必须以直接经验为主。(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优势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在教学组织得合理的条件下,两者是统一的,互相促进的。(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学生的认识发展必须借助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作用。(5)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1思想品德的提高

    22、要以知识为基础;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8、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29、课外活动的基本特征:(1)自愿性(2)自主性(3)广泛性(4)灵活性(5)实践性(6)评价标准的多样化30、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1)社会活动(2)思想品德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学科活动(6)体育活动(7)公益活动31、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活动(2)小组活动(3)个别活动必背基本常识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教育学的教育专著是学记2、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捷克著

    23、名教育家夸美纽斯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4、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思想家卢梭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806年首次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其在普通教育学中强调哲学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6、美国教育家杜威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其代表作为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7、杜威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 从做中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8、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学过程,他主张“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9、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出版了

    24、教学与发展一书。10、“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11、“七艺”指:“文学、修辞、辩证法(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12、“四科”指“文、法、医、神”(文是基础学科)13、“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4、“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简称15、“四有新人”: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16、2000年,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17、联合国大会于1989年11月20日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体现学生是主体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8、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19、小学阶段一综合课程为主20、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反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简称“一个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编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471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