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材料科学 中的 应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概论材料的分类 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分子、聚合物(塑料、橡胶、黏合剂、涂料、纤维)、高聚物 (非晶态、晶态、液晶、合金)生物活性材料:谷氨酸被颉氨酸取代导致镰刀型贫血症、DNA、基因组 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合金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从硅酸盐材料到功能材料、半导体 复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五十年代的二戊铁)材料研究的层次 材料工程:制备工艺与用途 材料科学:化学组成、性能、显微结构 材料化学:元素组成、分子结构、化学键 材料物理:电子结构、场力、能量计算机技术在材料中的应用 材料物理计算 材料化学计算 材料结构与性能计算 材料工艺设计 材料工艺控制 材料数据库
2、材料数据挖掘举例 陶瓷材料设计 金属材料设计 耐火材料设计 防腐蚀材料设计 功能材料设计 电池材料设计 材料性能预报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试验设计: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准确度与精确度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最小二乘与回归分析 数学规划与配方计算:规划的解法与配方实例 基于计算机的实验模拟:应用实例 材料性能的预报与评估:应用实例 材料化学的理论计算: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材料物理的理论研究:量子力学与量子化学 新材料的设计与开发:进展计算机辅助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之源起 20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
3、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19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使得试验设计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试验设计简史 60年代由华罗庚教授倡导与普及的“优选法”,即国外的斐波那契方法 70年代我国的数理统计学者在工业部门中普及的“正交设计”法都是人们熟悉的试验设计法 70年代末期由方开泰教授和王元教授倡导和推广的均匀设计也是一种常用的试验设计方
4、法。“优选法”是单变量的最优调试法,“正交设计”是基于拉丁方理论和群论的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均匀设计”则是基于数论方法的另一种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利益所在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了。好的试验设计方案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得到充分的信息,简化数据处理过程,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正确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使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显著提高。试验设计还可以为迅速寻求参数的优化数值和选择最佳工艺方案指明方向。材料科学与材料工业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试验设计问题,例如配方试验或称混料试验(Experiments with Mixtures),就是在材料科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基本概念 指标:在试
5、验设计中,人们把判断试验效果好坏所采用的标准称为试验指标,或简称为指标 因素:或称为因子,有可能影响试验指标的条件,称作因素。通常情况下固定的因素在试验方案中并不称为因素,只有变化的因素才称为因素 水平:或称为处理,能影响试验指标的因素,通常人为地给予控制、分组,在统计学上,统称其为因子的水平基本要求 进行不同处理的实验单元间,要有相同的系统 要有明确的试验目的、恰当的指标 要挑选因子,适当确定水平。使试验范围尽可能大一点,试验范围太小的缺点是不容易获得比已有条件有显著改善的结果。每一个因素的水平个数最好适当多一些,水平的间隔大小和生产控制精度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因素和水平的含意可以是广义的
6、处理实验数据要能配上相应的数理统计方法,以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 各因素的水平所对应的目标值称为主效应,各个因素除了对目标值有独立的影响外,还可能共同对目标值产生作用,即交互作用。交互作用通常表现为因素的乘积对指标的影响,其系数为正称为正交互作用,其系数为负称为负交互作用。试验设计方法的发展过程 全面试验法 将每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做同样数目的试验。一般说m个因子n个水平的全面试验需要做nm次试验。当因素的个数不多,每个因数的水平数也不多时,用全面试验的方法,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结果,结论也比较精确。当因素较多,水平数较大时,全面试验要求的试验数目可能
7、非常大,虽然最后能够早出最好的搭配方案,但费时费工,往往不可能实现,因此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情况外,一般不进行全面试验 简单对比法 又称孤立因素法,是将因子中只变化一个,其余的固定,然后逐步地得到好的搭配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也能得到一定的效果,而且比全面试验的次数少,但也有缺点,就是对待各因子和水平不是均等的。并且先固定那些因子,后变化那些因子,都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不是最好的,还不能充分肯定 随机试验法 完全随机试验法:是一种最基本的试验设计,即各因素的水平完全随机分配 随机区试验法:在划分区间后,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法来确定顺序的试验设计方案拉丁方试验法 将一定数的文字排成正方形,
8、每个文字在各行各列都出现一次而且只出现一次,这样的方格称为拉丁方。第一行与第一列相同的顺序排列的拉丁方称为标准型拉丁方。对于因子数多于3的实验,实验数将随着因子数的增加而快速地增加,采用拉丁方试验法,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数。组成拉丁方区的必要条件是,在拉丁方区内行数等于列数等于水平数。拉丁方是供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因子的实验设计用的。拉丁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单因素不同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拉丁方举例 3*3拉丁方 A B C B C A C A B 4*4拉丁方 A B C D B A D C C D A B D C B A正交拉丁方法 正交拉丁方是指两个或两个阶数相同的拉丁方之间呈正交关系而言的
9、正交拉丁方试验一般在5*5,7*7,8*8中进行 正交拉丁方的个数不超过拉丁方字母的个数减1 对于6*6的拉丁方,则不存在正交拉丁方法,拉丁方或正交拉丁方试验,可用随机法安排试验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及其数据分析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就是利用数理统计学与正交性原理,从大量的试验点挑选适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点,应用“正交表”合理安排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统计学家将正交设计通过一系列表格来实现,这些表格叫做正交表,记为Lt(me),其中L表示正交表,t表示总共做t次试验,m表示每个因素都有m个水平,e表示表中有e列,最多可以安排e个因素。常用正交表 二水平正交表:L4(23
10、),L8(27),L16(215),L32(231)三水平正交表:L9(34),L27(313)四水平正交表:L16(45)五水平正交表:L25(56)混合水平的表:L8(424),L12(2331),L16(4423),L16(4326),L16(4229),L16(41212),L18(8128),L18(2137)正交表L9(34)No.1 2 3 4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正交设计的特征 正交设计是利用数学上的正交性确定的设计方法,
11、本质上具有“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水平均匀性:每个因子和因子的每个水平都是均匀分配的 搭配的均匀性:每个因子的各个水平出现的次数都是相同的,任何两个因子的搭配也都以相同的次数出现 正交试验点的分布正交试验过程 就是在确定指标、因子和水平后,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它主要要求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分析因子与指标的关系,即当因子变化时,指标是怎样变化。找出这种变化的规律,可以利用它能动地指导生产 分析因子影响指标的主次,即分析哪个因子是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常常是生产中关键问题之一 寻找好的生产工艺,即找到每个因子各取什么水平,会得到最好的指标。也就是选
12、出最优方案,这是生产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正交表安排试验的步骤 根据因子数和水平数以及试验条件的限制,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将各因子放到表头的各列中 将各因子的水平安排到相应的表格中 形成试验方案 正交试验设计的评价 正交试验设计缺点在于它只适合于水平数不多的试验。通常情况每个因子有q个水平,用正交表安排试验,至少要作q2次试验,当q较多时,q2非常大,很多情况无法进行试验 正交试验设计只考虑全局平衡,只得到可能的优化方向 直观分析 利用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并分析结果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就是通过计算将各个因子、水平对试验结果质量指标影响的大小,用图形表示出来,通过直观分析,综
13、合比较,以确定最优化试验方案的方法。直观分析的目的 因子与指标的变化规律,从k1,k2,k3与因子的关系图来考察 因子影响指标的主次顺序,从极差R来考察,R越大,影响越大 选顶最优方案,看各个因子中哪些水平的平均指标最高,来获得最优方案 以实验验证最优方案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例题 研究温度、压力、配比及时间四个因子对某种材料质量指标的影响:温度取430、450、4700C,压力取10、20、30kg,配比取3%、5%、7%,时间取1、2、3小时,质量指标越大越好设计试验v 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可以安排四因子、三水平的正交表L9(34)v 将温度、压力、时间和配比随机安排在正交表的各个列上 v
14、 安排各因素的水平v 得到试验方案 试验试验号号 列列号号 A(温度)(温度)1 B(压力)(压力)2 C(配比)(配比)3 D(时间)(时间)4 试验方案试验方案 质量指标质量指标 1 1 1 1 1 A1B1C1D1 22 2 1 2 2 2 A1B2C2D2 52 3 1 3 3 3 A1B3C3D3 43 4 2 1 2 3 A2B1C2D3 58 5 2 2 3 1 A2B2C3D1 61 6 2 3 1 2 A2B3C1D2 61 7 3 1 3 2 A3B1C3D2 55 8 3 2 1 3 A3B2C1D3 70 9 3 3 2 1 A3B3C2D1 64 K1 117 135
15、 153 147 K2 180 183 174 168 K3 189 168 159 171 总和总和 486 k1 39 45 51 49 k2 60 61 58 56 k3 63 56 53 57 总平均总平均 54 R 24 16 7 8 直观分析对各个因子的每个水平所对应的质量指标求和得到K1,K2,K3在每一列中计算的K1,K2,K3平均值k1,k2,k3 在每一列中计算极差,即用每一列的k1,k2,k3中最大者减去最小者所得到的值,记为R用每一个因子的k值对该因子的水平作图,观察各个因子与指标的变化规律 分析结果 由极差R决定因子影响指标的主次顺序:温度压力时间配比 选择最优方案:
16、由各个因子中平均指标最高的水平组合而成试验方案:A3B2C2D3 实验验证优选方案 正交试验设计程序流程 程序说明 开始 控制读入数据 读入因子数、水平数、试验数、指标数 数组定维 读入正交设计因子、水平数字信息和指标信息 计算并打印K值 选择最大K值和最小K值 计算并打印因子极差R 打印直观分析图 结束多指标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 在实际问题中,用来衡量试验效果的指标往往不止一个,而是多个,这类试验叫做多指标试验,进行多指标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有综合评分法和综合平衡法:综合评分法:是将多指标化为一个评分指标来进行直观分析的方法 综合平衡法是先分别将各个指标按单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再将各指标的分析结
17、果进行综合平衡,以得到“最优”试验方案 综合评分法和综合平衡法所得到的结论,一般是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评分法用得较多,因为计算上比较方便综合评分法的程序设计 程序说明 开始 控制读入数据 读入因子数、水平数、试验数、指标数 数组定维 读入正交设计因子、水平数字信息和指标信息 综合评分 计算并打印k值和K值 选择最大K值和最小K值 计算并打印因子极差R 打印直观分析图 结束综合平衡法的程序设计 开始 程序说明 数据控制 进入循环 进行每个单指标的直观分析并打印相应图形 结束注 意 有些试验中有的因子可以取较多的水平,但是也有的因子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多选水平,这就遇到水平数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
18、水平数问题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不同水平混合型的正交表;也可以采用拟水平方法,即将水平一律补齐为相同水平再加以解决。对于因子间有相互作用,即存在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采用专门的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交互作用放在哪一列上,由二列间交互作用表决定。方差分析 直观分析方法,其优点是简单、直观、计算量较小。但是,直观分析不能给出误差大小的估计,也就不能知道结果的精度。方差分析可以弥补直观分析的不足之处。在一批实验数据中,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代表了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数据的集中性;而数据的方差,反映了数据的波动性,即数据的分散性,方差大小表明数据变化的显著程度,而数据变化的显著程度,又反映了因素对指标影响的大
19、小。T8钢淬火试验(四因素二水平)其中A和B有交互作用,而且需要考虑其误差,测试淬火硬度,硬度越大越好。正交表的选择 共计考虑7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因此选用L8(27)进行试验设计。首先进行表头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实验结果与方差分析计算过程 表中Ti=mi-(T/8)(i=1,2)以A因素为例,令硬度值分别为Y1,Y2,Y3,Y4,Y5,Y6,Y7,Y8,则 IA=Y1+Y2+Y3+Y4,IIA=Y5+Y6+Y7+Y8 T=Y1+Y2+Y3+Y4+Y5+Y6+Y7+Y8 SA=4(IA/4)-(T/8)2+(I IA/4)-(T/8)2=4(IA 2+I IA 2)/16-T(IA+I
20、IA)/16+T2/32=4(IA 2+I IA 2)/16-T2/32=(IA 2+I IA 2)/4 T2/8 即:S=(I2+II2)/4 T2/8 由此计算出:SA=121/8,SB=81/8,SA*B=361/8,SC=81/8,SD=81/8,SE=9/8+25/8=34/8 因素对指标影响 用F检验法检验各个因素对指标影响的显著性:F=(各因素方差/因素方差的自由度):(误差方差/误差方差自由度)即:F=(S/f)/(Se/fe)由此计算结果如下表:分析结果 查表可以得到F检验值:F0.25(1,2)=2.57,F0.05(1,2)=18.51,F0.01(1,2)=98.5 F
21、值大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大,F值小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小。由此可以得到,C和A*B对硬度指标的影响较显著,A和B、D的影响依次减小。筛选最优方案:C是最显著因素,先选C,C列的m2m1,故此选C2方案;A*B也是显著因素,A*B的m2m1,选二水平得到A、B的搭配A1B2或A2B1,A比B重要,先选A,A的m1m2,故选定A1B2;D不显著,可以选D2,因此最优方案是A1B2 C2D2。方差分析的程序流程 程序说明 开始 控制读入数据 J=P:Yes or No 读入Ai,Bi,Ci,Di和指标Yi(I=1,M)计算指标加和Y0=Y/O 计算各因子对指标的影响K(I,J)(I=1,2;J=1,N)
22、计算H(I,J)=K(I,J)*K(I,J);U(I,J)=K(I,J)/(O/M)T(I,J)=U(I,J)-Y0 计算S(J)=H(I,J)+H(I,J)/N-Y(0)*Y(0)/O 误差E=S(5)+S(6)计算各因子F值,并对显著性因子,打印“*”标记 结束均匀试验设计均匀设计的缘起 所有的试验设计方法本质上就是在试验的范围内给出挑选代表点的方法。正交设计是根据正交性准则来挑选代表点,使得这些点能反映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和试验指标间的关系。正交设计在挑选代表点时有两个特点:均匀分散,整齐可比。均匀分散时试验点有代表性;整齐可比便于试验数据的分析。为了保证整齐可比的特点,正交设计至少要求做q
23、2次试验。若要减少试验的数目,只有去掉整齐可比的要求。均匀设计就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均匀设计表每一个均匀设计表都有一个代号Un(qs)或Un*(qs),其中“U”表示均匀设计,“n”表示要做n次试验,q表示每个因素有q个水平,s表示该表有s列;U的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均匀设计表,通常加“*”的均匀设计表有更好的均匀性,应优先选用。但是不加“*”的均匀设计表表能安排更多的因素,所以当因素数s较大,且超过加“*”的均匀设计表的使用范围时,可使用不加“*”的均匀设计表每一个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个使用表,它指示我们如何从均匀设计表中选用适当的列,
24、以及由这些列所组成的试验方案的均匀度。使用表最后一列D表示刻划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偏差值越小,表示均匀度越好 均匀设计的特征均匀设计有其独特的布点方式,其特点表现在: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做一次且只做一次试验 任何两个因素的试验点点在平面的格子上,每行每列有且仅有一个试验点 均匀设计表的任何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一般并不等价,因此每个均匀设计表必须有一个使用表 当因素的水平数增加时,试验数按水平数的增加量在增加 均匀设计实验结果需要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处理,由于没有正交性,不能使用直观分析或方差分析性质(1)和(2)反映了试验安排的均衡性,即对各因素,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一视同仁;均匀
25、设计表U6*(64)及其使用表 均匀设计表U7(74)及其使用表 均匀设计表U7*(74)及其使用表 均匀设计举例 在阿魏酸的合成工艺考察中,为了提高产量,选取了原料配比(A)、吡啶量(B)和反应时间(C)三个因素,它们各取了7个水平如下:A:1.0,1.4,1.8,2.2,2.6,3.0,3.4 B(ml):10,13,16,19,22,25,28 C(h):0.5,1.0,1.5,2.0,2.5,3.0,3.5 试验方案的确定 根据3个因素和7个水平,我们可以选取均匀设计表U7*(74)或U7(74),由它们的使用表可以查到,当s=3时,两个表的偏差分别为0.2132和0.3721,故应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