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aben
  • 文档编号:58313
  • 上传时间:2018-09-19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3.9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doc》由用户(abe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上册 浙教版 科学 3.6 地球表面 板块 教学 设计 教案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浙教版_科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学设计 一 、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浙教 版科学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是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壳变动和 火山地震 之后对地球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地壳变动的最 根本 原因,也 为后面的地形 学习提供 支持 , 是 本章 内容 的基本。 要更 深层次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板块,就必须从人类的最初认识开始,而人类认识 的历史 就是一个 科学 发现的历史,其中融合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整个 链条 就是以科学史为主 干, 在真实地呈现科学史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领会,培养科学素养。 恰当处理科学史是本节课 的关键 ,要呈现科学真实一面,使学生认

    2、识到科学来之不易,但又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研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付出并不一定就会有成果, 还与思考方向和整 体 人类的科技水平有关 。同 时要注意 将科学史与知识要点有 机地 结合,做 到讲完科学史就 完成 知识的落实, 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对知识建构更顺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怎样建立假说及假说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二 、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为 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本节的内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在 日 常生活中又无法感触到, 造成学生的感性认知不足,对 相关学说缺乏认同感 。学生对 于 假

    3、说、学 说、 规律和理论不 能很好地 区分, 会建立假说,但对于假说的意义、什么是假说等不清楚 。对 科学的认识较为固化,呈现一 种 理想化的模式,很少认识到是一 个 逐步提升的过程 , 对于证据、科 技水平 对科学的影响无体会。 另外,学生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这个阶段的学生 虽已 具有一 定 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但 还要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得以加强,提高其 逻辑 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严谨性 , 提高其解 决 问题的能力。 三 、 教学目标: 1 知 识 与 技能 (1)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 ; (2)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4、 ; (3)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依据和论点 。 2.过程 与方法 (1)通过对 证据 的 甄别, 培养 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 对 插 图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 提取信息能力 ; (3)通过 对发展史的融入, 培养 学生正确的问题思考方向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以 “ 大陆漂移说 ” 的 形成为 载体 , 体验 科学发展的过程 ,敬重 科学 ; (2)了解 “ 大陆漂移说 ” 、 “ 海底扩张说 ” 和 “ 板块构造理论 ” 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 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 (3)通过 对 知识 的批判性接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体验逻辑思

    5、维之美 。 四 、 教学重点和 难点 : (1)重点 :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2)难点 :通过 板块构造 理论的形成 过程 ,感受科学 的 逻辑性和严谨性 ;山脉、岛弧、海沟、裂 谷 的成因。 五 、 教学过程 : 1.导入 新课,提出问题 ( 1)出示 世界地图 ( 图 1) ,问:你 看到 了什么? ( 2) 1910 年的一天,魏格纳正卧病在床,他望者墙上的地图,突然眼睛一亮,他发现了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 轮廓是相对应的。你有 什么想法? ( 3)魏格纳想 到: 是 偶然的 巧合 ,还是原 来 曾经是一个整体,后来破裂漂移分开的? 他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 说 -大陆

    6、 是漂移的。 【设计 意图】学生体验到 与 自己相比, 科学 家 对 事物的敏锐性和 对 问题 思考 的方式 是 不同 的 , 从而 认识到科学发现需要一定的科学品质。 2.大陆漂 移学说的确立 ( 1)教师 提问:大陆漂移学说你相信吗? 为 什么? 学生 以 可 拼合性 确认 了 大陆漂移学说。 教师 出示图 2,让 学生否定原先的想法。 可拼合 并不能说明原来 就 是一个整体,只是有这个可能性。 思考:要寻找 那些证据才能证明原先 是 一个整体? ( 2)出示 图 3 的证据,并对图进行解释(只 讲 岩石 和山脉 走向 )。 教师提问 : 有这 样的证据能说服大家相信大陆原先是一个整体吗?

    7、 图 2 中除 基本轮廓 吻合 外, 眼睛鼻子 耳朵等位置也吻合, 但 不能说明原来是一个整体 。以 此来进行反驳,说明 仅 凭一个证据就得出 结论 会造成偏差的。 ( 3)出示舌羊齿的植物化石证据( 教材中) 。 以思考 与讨论形式呈现 ,学生 从大陆漂移的角度进行解释 。 教师提出 疑问: 是 否存在这种可能, 不 是大陆漂移,而 全 球有段时间气候变化异常,种子通过风等形式进行传播 ? 学 生 经 过思考 后 ,教师解释: 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 能漂移过海。 教师提出还 可以从那个角度来排除这个疑问? 研究 当时的气候是否真 有 发生 异常 变化的

    8、证据。 ( 4)出示证据图 并进行分析: 图 4: 大西洋两岸都 出现 了驼鸟和 海 牛 图 5:剪嘴鸥,指 出 非洲、美洲都发现了剪嘴鸥。 图 6: 在 炎 热的 南非 和印度 发 现了古代冰川。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学生对 证据进行讨论,得出 图 5 因 剪嘴鸥具 有飞翔 能力 , 可 以远涉 大 洋,不足以作为证据 ; 图 4 和 图 6都 能证明大陆原来是一个整体。 ( 5) 大陆 漂移 直接 证据 美国宇宙航天局和太空管理署于 1984 年 5 月 21 日宣布:科学家们用地球物理卫星成 功地测量到地球上的大陆随板块缓慢地漂移的速度和方向。已获得如下测量成果:夏威夷与南北

    9、美洲每年约以 5.1 厘米的速度靠近;澳大利亚与北美洲每年约以 1 厘米的速度分离;大西洋每年约以 1.5 厘米的速度扩张。 ( 6)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展现。学生 提出,教师进行补充,提出当时 认 为是 较轻 的 硅 铝层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 教师提 问: 通过以 上 大量 的证据你相信了大陆漂移说了吗?你 知道 当时科学 界 是如何看待它的吗? 教师 讲述: 大陆漂移说对当时地质学界来说是非常叛经离道的,因为早在 1847 年,美国地质学家丹纳就已从地壳冷缩的理论出发,提 出了大陆固定论。他认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状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已经基本固定了。此后的地壳只可能有升降运动,不可能有水

    10、平运动。由于大陆固定论能够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当时已被地质学家们所信奉。所以,大陆漂移说从提出开始,在长达几十年时间内,一直受到许多坚持大陆固定论者,尤其是地质学界一些学术权威的责难和质疑。他们认为,魏格纳只是气象学家而不是地理学或地质学家,因而只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大陆漂移说不过是“玩弄儿童七巧板的发明”。 有人质疑:动力来自哪里? 魏格纳:“大陆移动的牛顿尚未出现。”但他 对此仍持乐观态度“不用担心他不出现”。 当然 , 魏格纳也 不是 等待 它的出现,自己也在积极地去寻找证明。 最后定格 在 1930 年 11 月 2 日,魏格纳在第 4 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

    11、茫茫的雪原上。直至第二年 4 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图 7 为“ 1912 年 -1913 年冬天在格陵兰岛”拍摄的照片) 【设计 意图】 以 一张原先非整体 的图 更能引起学生思考寻找相应的证 据 。 通过层 层递进 , 使学生认识到 科学 研究要讲究证据链,一个事实 ( 结论)的确立,必须有大量的证据支持才行,而不能是 孤证, 只有这样才具有说 服力,才 经 得起 推敲 。 同 时学会对证据进行简单的甄别 ,意识 到对于证据的考虑要全面。 3.海底扩张 学说 的 出现 ( 1)海底的 新发现 图 5 图 6 图 5 图 6 图 7 出示图 8, 教师 提问:

    12、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 疑问:相对地球的 46 亿 年的年龄,海底太年经了,老的 岩石 那里去了?新 的 岩石怎么产生的? 为 什么如此对称? 现象解释:先 学生 尝试 解释,再教师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 补充 。 ( 2)海底扩张说的 提出 和应用 在 前面的基础上,给整个的理论一个名称 -海底 扩张说,以 此理论为基础,结合教材中 “ 大西洋 ” 形成的图,来描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 3)为大陆漂移说提供证 据 教师 提出 :海 底扩张说的出现,使原来不被当时科学界所接受的大陆漂移说 得 到了空前的重视,为什么? 学生根据 海底扩张说及大陆漂移说的不足之处,可以得出是因为 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

    13、最 大 不足, 动力问题。 教师 讲述 动力 的来源地幔对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并 可以以自己已有的水平进行解释,建立假说。 4.板块构造 学说 的形成 (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 。 大陆 漂移学说 给 我们展示了大陆的可移动性,海底扩张学说则展示了海底 岩层 的可移动性 ,我 们综合一下 ,可知道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是具有可移动性的。 为了 说明这个问 题, 在 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 出现 一个新的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 ( 2)板块 构造学说的 阐述。 从全球的岩石圈如何 进行划分 ,为 何移动,移动会产生什么 样 后果的顺序来呈现板块构造学说 ,

    14、并通过教材上的学生活动来体验板块运动后产生的现象。 第 二 个 活动 的 板最好要有个拉手,如图 9。同时赋予上面的 物体 一个具体的形象,如学校的教学楼 等 。 在 前面的基础上 师生 共同分析解释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所形成的 地形。 ( 3) 两大学说的区别。 教师 提出: 都是 陆地的移动, 板块 构造学说与大陆漂移 学 说 有何 区别。 教师在 学生 认识 的基础 上 ,主要从 移 动 对象一个是陆 地 一个是板块来进行解释。 ( 4)板块 构造学说的应用。 读 教材中的图 10, 共同分析解释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 以及在这些边界上会形成的地型及 会 产生的现象,如火山和地震 等 。 思考题: 图 8 图 9 图 10 ? 有人说:几千万年以后我们有没有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去美国,这会是真的吗? ? 你能预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未来吗? 【设计 意图】 理 清三个学说的关系,并 通过 比较大陆漂移学说 和 板块构造学说的不同之处 认识 到板块构造学说提出的 必要 性。 5.课堂练习 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3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