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原创《4.4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aben
  • 文档编号:58311
  • 上传时间:2018-09-19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9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原创《4.4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教案.doc》由用户(abe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浙教版七 年级 上册 科学 原创 4.4 物质 比热 教学 设计 教案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浙教版_科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 1 物质的比热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

    2、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 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 导。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 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3、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 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 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树立比热概念时能明确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比热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无关,将三个影响因素(即物体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结合,放在一个问题下进行讨论。并通过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大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种类影响热量多少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验中体会比较比热大小的方法。 通

    4、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假设和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 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 近寒潮来袭,走在路上都感觉到阵阵寒意。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寒冷的身体尽快暖和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取暖利器吧。 2 老师也有冬日三宝:暖宝宝、热水袋和足浴盆。我们共同使用的这些利器,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到传 递热,可提到温度较高) 活动 2【讲授】新授课 热量的概念 在身体和这些物品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热传递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小烧杯里装着约 40 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 100 克冷水。 1、分别测出 热水和冷

    5、水的温度(初始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 30 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 30 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重复几次,并记录。 实验中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配合老师做这个实验,帮老师读数,其他同学注意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试验单上。 时间(分) 0 0.5 1 1.5 2 .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我们读出了几组数据,由于时 间原因,我们先把实验停在这里。根据实验和我们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两杯水之间有没有热的传递,从哪里看出来?在热传递中哪杯水放热,哪杯水吸

    6、热,为什么?根据你的推测,这种热的传递会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观察是否有热的传递,高温物 体放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热的传递存在条件,即存在温度差。当二者温度相同时,这种热的传递就会停止。 我们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提到热量,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在热量 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英国科学家焦耳。为了纪念他, 我们把热量的单位规定为焦耳,简称焦。我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过程中的热量大小来了解一下这个单位。通过图表,我们发现其实焦耳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单位,因此还有另一个常用的更大的热量单 位,即千焦( ki). (板书: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大

    7、小 -热量 -焦耳 千焦) 影响物质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 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提到低温的物体吸收了热量。那它到底吸收了多少的热量?它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其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完成了。那 接下来就应该这么做了?很好,建立假设,同学们认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并不是胡乱猜想,假设一般都有依据,那同学们建立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呢?一般我们会从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建立猜想,如果同学们没有思路,可 以想一想我们最常见的吸收热量的 情况,在家里煮东西。大家可以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一下,建立假设并提出 你们建立假设的依据是什么。(小组

    8、讨论) 三个假设的提出: 好,前两个假设同学们都相对熟悉,那我们先针对第三个假设来进行实验设计。先讨论一个3 关键的问题,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怎么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 多少呢?(联系生活,生活中,你怎么判断水吸收了更多的热量?) 同一热源(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则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 注意:使用两盏酒精灯时,尽量控制两者火焰大小相同 关注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为了便于没有带手表的同学定性地比较加热的时间长短,我们设计利用两盏酒精灯同步实验。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控制两盏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才能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老师在实

    9、验之前先强调一下使用酒精灯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我们来设计 实验方案,我们 提到有多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当实验中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这么做呢?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 哪些量相同,哪个量不同? 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实验效果更明显,老师规定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 50 克),使它们 升高相同温度( 20),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有手表的同学可以计时,如果没有手表的话,我们只要定性记录所需时间长短就可以了。 实验前老师介绍一下实验仪器,两个铁架台是用来固定仪器的,烧杯加热时我们垫上石棉网,是为了让烧杯受热均匀。上面的装置可能会有 不同,但他们的用途都是为

    10、了固定温度计 。同学们安装整个实验装装置的时候,注意调整好高度,按从下到上的方法进行安装。开始实验前先记录初始温度(即初温)。实验完成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有问题也可以举手。 (学生实验时间)控制在 7 分钟以内,只需要一个达到末温就可以了。 实验一、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 _有关 物质种类 物体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升高温度 () 所需时间(快 /慢) 水 50 20 砂石 50 20 实验结论: _ 请一组同学展示实验成果。 可以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呢? 很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在课前针对另两个假设做了研究并进行记录。同学们能根据这两个实验表格,判断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假

    11、设是什么吗?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4 实验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 _有关 物质种类 物体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升高温度 () 所需时间 水 30 15 35 20 2 分 30 秒 水 50 15 35 20 4 分 12 秒 实验结论: _ (在 _相同时, _,物体吸收热量越多。 ) 实验三、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 _有关? 物质种类 物体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升高温度 () 所需时间 水 50 15 25 10 2 分钟 水 5 50 15 35 20 4 分 12 秒 实验结论: _ (在 _相同时, _,物体吸收热量越多。) 综合这三个实验,

    12、我们能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对概念进行拓展:我们已知以吸收热量为例,而事实上,物体除了吸收热量,也可能放出热量,那我们有关对我们的实验结论,进行怎样的拓展呢? 课堂小结与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位同学能来讲一讲吗? 基础练一练 1如图 4-39 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 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 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 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 热量,温度 _;牛奶 _ 热量,温度 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应用练一练: 早 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准备烧水泡方便面吃。 (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半壶水? ( 2) 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为什么?、 拓展练一练:实验中如何比较不同物质比热的大小? 你还能用 别的方法探究水和砂石的比热大小吗? -温馨提示:-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课件、试题、素材、教学计划 等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全套资料! 】 6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原创《4.4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311.html
    aben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