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随堂检测.doc

  •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 文档编号:5827752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5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随堂检测.doc》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金版新学案 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随堂检测 新学 2011 历史 一轮 复习 隋朝 唐朝 政治 隋唐 制度 革新 检测
    资源描述:

    1、第6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话说长江的解说陈铎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这两项工程是()A长城、都江堰 B秦兵马俑、都江堰C长城、京杭大运河 D长城、隋朝大运河【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象征阳刚,水象征阴柔,故可以排除秦兵马俑,故B项错。结合材料中“巨大的中国人字”可知阴柔的一捺是京杭大运河,因为隋朝大运河呈现“”形,而不是“一捺”。【答案】C2下图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中连接山阳与江都的是()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解析】隋朝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

    2、沟及江南河四段。其中邗沟连接了山阳和江都,将江淮连接在一起。【答案】C3(2009年徐州一模)中央电视台热播大型历史题材剧贞观长歌,其剧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下列剧情符合历史的是()A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重用狄仁杰B民族政策开明,册封怀仁可汗C革新政治制度,明确三省职权D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解析】A项史实发生在武则天统治时期;B、D两项史实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只有C项史实符合题意。【答案】C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请问图中两处应为()A唐高宗统治与唐玄宗统治B武则天统治与“开元盛世”C“开元盛世”与唐高宗统治D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解析】本题是对唐朝历史

    3、发展阶段特征的考查。是唐朝鼎盛时期,很明显属于“开元盛世”,是继“贞观之治”,开启“开元盛世”,应是武则天统治。 【答案】B5(2009年宿迁模拟)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A BC 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从三省之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答案】B6(2009年石家庄一模)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有()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任用贤臣

    4、,善于纳谏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A BC D【解析】都是唐太宗在吸取隋亡教训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以史为镜”;善于纳谏体现了“以人为镜”。【答案】D7(2009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测试)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解析】相对于图一、图二中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制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答案】B8新唐书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

    5、,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此材料所表达的中心问题是()A府兵制与均田制的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B府兵制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C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均田制的破坏使府兵制失去了推行的经济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府兵制的重要特点“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说明兵将平时不在一起。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因此有利于中央控制军权和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答案】C9(2009年秦皇岛模拟)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社会变化的是()A均田制 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 D募兵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平常百姓也能功成名就,富贵加身,在唐朝只有科举制才能够起到如此效果。【答案】C10(2009年湖北百校联考)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书,武周时出现了“括户逃使”和“括户采访使”等新职衔,其职责是调查登记逃离本土的农户情况。这说明下列哪些制度已受到破坏()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已经提及到了“武周”时代的背景,从两税法(唐末)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的时间即可判断出时代不符合。【答案】

    7、A11(2009年河南示范性高中联考)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这一变化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因为()A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B中央政府掌握了选任官员的权力C科举制不再按门第选官D地方世家大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解析】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B12(2009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统考)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税为主的征税标准是重大变革。【答案】B二、非选择题

    8、13(2009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才学出众)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材料二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

    9、通史材料四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二十五史之宋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分析其积极作用。(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解析】第(1)问,

    10、依材料一可直接找出答案。第(2)问,可结合材料二的相关知识综合判断。第(3)问,依材料中的“进士科尤为重要”可以判断唐朝选官实行科举制,然后依所学知识总结其影响。第(4)问依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改革等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品行、才学。(2)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或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政治腐败(或封建国家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或声望影响被官僚家庭所支配)。(3)设科考试(科举制)。抑制门阀势力,扩大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

    11、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旧唐书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材料三“(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同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新唐书请回答:(1)三则材料各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材料一所述的制度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何意思?有什

    12、么作用?(3)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三中“以贫富为差”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和局限性?【解析】本题围绕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选取材料,解答时应注意这三种制度的实施及作用。【答案】(1)材料一是唐初的均田制;材料二是唐初的租庸调制;材料三是唐后期的两税法。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农民可以“纳绢代役”。作用:保证了农民生产劳动的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的收入减少。(4)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意义: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开始实行时,唐政府的收入增多了一些。局限性:土地兼并和大地主隐瞒财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增加苛捐杂税,农民受地主和封建国家的剥削更加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6讲隋朝、唐朝的政治和隋唐制度的革新随堂检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277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