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 文档编号:5826734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1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doc》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教案
    资源描述:

    1、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人教版必修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和元朝的中书省等权力机构的设置,理解封建皇帝加强君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2)通过汉至元各朝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3)通过对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的剖析与归纳,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从剖析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发展

    2、变化特点;通过学生制表或画示意图,促使学生动脑、动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既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具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乡镇一级机构改革。大家知道乡镇机构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吗?生1:目前我国乡镇行政机构队伍庞大,干部职务过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生2:我国进行乡镇行政机构改革,就是要改革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和办事效率不高的局面,通过精简、整合等办法,进一步发挥

    3、乡镇行政机构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师:看来大家还是挺关心国家大事的。我国目前对乡镇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庞大的乡镇行政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财政的巨大负担,不利于我国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我国古代,许多朝代也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在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中,就谈到这一问题。(板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进新课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想想议议:师:大家看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后,知道汉武帝刘彻在继位之后,就急于对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那么,西汉初期中央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怎样的呢?汉武帝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改革呢?改革后的西汉中央

    4、集权制度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议一议,想一想。生1:西汉初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汉承秦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实行皇帝制度,维护皇权,这一做法也为后来各王朝所沿用;二是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生2:但是西汉时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他集决策、司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这样导致丞相与皇帝之间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常发生矛盾。汉武帝认为丞相权力过大会削弱皇权,于是他于公元前124年任命儒生公孙弘做丞相,改变了原来由贵族做丞相的做法,从而加强了对丞相的控制。生3:汉武帝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的具体做法是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起用他身边的一些侍从等人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国家大事决策

    5、,而让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只管执行皇帝下达的诏书、旨意和手谕等。这样,就形成了由尚书令、侍中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和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执行机构。至此,丞相被夺去了决策权,权力受到限制。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现在对西汉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脉络就清楚了。到汉武帝时,“中朝”成为西汉重要的中央权力机构,三公九卿的权力被削弱。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由汉武帝时“中朝”演变而来的尚书台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师:(过渡)既然汉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相对于秦朝有很大变化,那么隋唐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示意图,想一想它相对于汉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有什么巨大的变

    6、化?这一变化是怎样逐步完成的?(幻灯片课件打出示意图)唐朝中央政府机构结构示意图生1: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其中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掌政令的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尚书省下面设立六部,分别主管六个方面的事务。生2:最大的变化是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主管都在行使宰相职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生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对于汉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也是逐步完成的。尚书省最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叫尚书台),魏晋南北朝时除了尚书省以外,又相继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正式形成。隋朝时期,进一步确立尚

    7、书省、内史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使之成为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唐朝时三省六部制更加完善,为唐朝政令的畅通起了重要作用。师:(小结)综合大家的意见,可以归纳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重要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值得同学们关注的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所沿用。师:(过渡)尽管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期是重要的权力机构,但到北宋时期就不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北宋的中央政府机构又是怎样构成的呢?请大家结合唐朝末年以来我国社会形势进行剖析。生1:唐朝末年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节度使拥

    8、兵自重,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当时后周一名掌握兵权的大将,他通过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做皇帝后,害怕武将发动兵变夺权的事在他当皇帝时重演,所以就想办法削夺大将兵权来加强皇权。生2:宋太祖认为影响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因素就是相权,因为北宋刚建立时,沿用唐朝三省六部制,由宰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军事和财政大权。宋太祖后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使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他的具体措施是让中书门下行使宰相的行政权,后来又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还把原来由宰相把持的军权和财政权分别交给枢密院的枢密使和三司使掌管。师:是呀,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进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力,使

    9、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但事情有利也有弊,北宋由于把宰相权力分割了,使得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密切,制定政策不切合实际,这是造成后来北宋贫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中央权力过于分散的情况,在元朝建立后有所改变。元朝以中书省行使宰相权力,统领六部掌管行政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管理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事务。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合作探究:师:(过渡)从汉朝至元朝,不但中央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且地方的政治制度也在随之而不断变化。下面,我就把汉朝至元朝地方上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特点讲一下,然后请同学们根据其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把汉朝、隋唐、北宋和元朝这四个时期我国古代地方政治

    10、制度的沿革情况,以表格或示意图的形式描绘出来。(方法归纳)(1)从继承的角度讲,首先是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州县两级制,元朝继承了宋朝的路、州、县的机构设置。这一点说明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地方上中层行政区划设置比较稳定,前后继承性比较强。(2)封建皇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监察区来监督和限制地方官吏的权力,这些派出机构后来又演变为地方高层行政区划。如西汉监察区到东汉时成为郡县之上的州,“刺史”变为“州牧”;唐朝设道和派出观察使监督州县两级官吏。(3)各个朝代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吸取前朝的教训,不断对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进行改革。东汉把秦朝郡县制改为州郡县三级;而隋朝因为地

    11、方机构重叠,撤郡改为州县两级;北宋从削减节度使权力出发,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疆域辽阔,同时也为改变北宋时地方无权的状态,设立行省制度,赋予行省以大权。师:下面,请大家完成刚才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我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列表或作示意图。生1:(演板)生2:(演板)朝代类别汉朝隋朝唐朝北宋元朝原因汉承秦制加强对地方监督机构重叠官多民少削夺地方节度使权力疆域辽阔,改变宋朝地方无权局面地方行政机构设置情况郡国并行郡县制东汉地方设州、郡、县三级行政区撤郡,地方变为州县二级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后来地方上分道、州、县三级。唐后期地方藩镇割据派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分为路、州、县三级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地方大权行省以下

    12、设路、府、州和县设宣慰司管理边远地区影响或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末年,统治崩溃离析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地方贫弱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师:(小结)大家看看刚才两位同学的演板结果。可以说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各有特点。一个同学用示意图把各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的结构描画出来了,另一个同学则用表格分栏目把各朝代行政机构设置情况进行了仔细的划分。不错,都很好。同学们,我们现在再来把从汉至元的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情况综合起来,归纳一下它们的实质、作用和影响。生1:汉朝至元朝的封建皇帝通过设置庞大的中央官僚机构和地方官僚机构,来加强对全国的封建统治,维持他的封建专制皇权。生2:在封建王

    13、朝的中央行政机构和庞大的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割据之争,封建皇帝为了维持皇权的绝对统治,不断地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生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沿革的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日益分散,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加强。这样有利也有弊,有利是指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国家统一;有弊则是指地方没有自治权,人浮于事,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生4:如果单从设置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看,我们不要忽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深远影响,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师:同学们对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

    14、治制度的变化过程、实质、作用与影响进行了全面归纳,很正确,我就不再重复了。延伸新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过程。请回答:(1)从汉至元,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对矛盾的?(3)该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何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答案要点:(1)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2)北宋处理办法:北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在地方,北宋削夺节度使

    15、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将地方军事、财政和司法等权收归中央。(3)双重影响:一方面它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抵御了外来侵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加强了对人们的封建奴役和盘剥。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主题: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目的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出家乡位置,然后把它与元朝疆域图比较提供元朝的疆域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1.培养学生识别古今地图2.向学生说明学科间知识是相互渗透的道理的能力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自己家乡行政区划变化历史介绍一些地方资料3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方法点评习题详解第一题

    16、: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1.解析思路:以朝代先后为顺序,分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谈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答案要点: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在从汉至元各朝代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汉朝中央形成“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在隋唐时形成和完善;北宋通过“二府”“三司使”削弱了相权;元朝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加强了皇权。地方政治制度:西汉由郡国并行到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实行州县制;唐在此基础上增设道;宋朝削夺地方军政财大权,派文官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第二题: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1.解析思路:从发展过程总结皇权与中央

    17、政权机构、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2.答案要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不断变化,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地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独立行政体系存在,地方要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备课资料1.唐朝中央的官僚机构唐初,沿袭隋制。高祖武德三年,改纳言为侍中,改内史令为中书令。因唐太宗即位前做过尚书令,此后臣下不敢居此职。遂以左右自封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并为宰相。唐太宗时,因侍中、中书令品位较高,不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加“参议朝政

    18、”“参预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如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高宗以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行宰相事。尚书仆射如没有加衔,反而不是宰相唐前期,担任宰相职务的,通常为四五人,最多达十七人,为集体宰相制。宰相议事地点称为“政事堂”,“政事堂”先在门下省,高宗时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政事堂随之迁到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年间,将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肃宗以后,中书门下又简称“中书”。中书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为辅助宰相处理政务的机要秘书处。 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2.宋朝中央官僚机构宋朝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大体沿袭唐制。尚书、中

    19、书、门下三省机构亦仍设置,但三省长官仅为序进之位,亦无实权。宋史职官志说:“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纪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除常侍,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三省实际上处于废弛瘫痪状态。在三省之外,另设宰相办事机构,称为“政事堂”或“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宰相的办事机构设在禁中。神宗元丰年间改革官制,恢复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复、尚书省执行的制度,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3.元朝行中书省制度元朝设行中书省,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管理机构,凡一省军政大事,无不统领。行中书省以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为长官,丞相多由蒙古亲王充任,权力很大。属官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靠近大都的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直接由中书省管辖,称为“腹里”。吐蕃由宣政院直辖。其他地区为十一行省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路、府、州、县皆设达鲁花赤(蒙古管事官)一员,掌管并监察辖区行政。在边远或少数民族地区,有军或安抚使司、宣慰使司、军民总管府,军民万户府等地方机构的设置。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267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