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汇编)(DOC 16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版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汇编)(DOC 16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汇编DOC 16页 最新版 医疗机构 感染 预防 控制 基本 制度 汇编 DOC 16
- 资源描述:
-
1、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 做好感控工作对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等要求. 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感控工作. 提高感控水平. 制定感控基本制度。本制度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的基本要求. 具有“底线性” 、“强制性”。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一)涵义。是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 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 以及
2、感控专(兼)职人员等。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 . 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 . 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二)基本要求。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 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 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 . 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
3、(兼)职感控管理岗位。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 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5规范预检分诊工作. 落实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防控措施。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 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二、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一)涵义。是医疗机构根据感控工作需要. 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发生
4、、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信息开展收集、分析、反馈. 以及依法依规上报等活动的规范性要求。(二)基本要求。1制订并实施可行的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管理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的类型、指标、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反馈等;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参与主体及其各自职责;强化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履行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2为开展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提供物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化监测工作. 并将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监测质量、结果评价及数据利用等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体系。3加强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 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及效果评价。4
5、完善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多主体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反馈机制. 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监测结果能够有效应用于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的实践。三、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一)涵义。是医疗机构中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范地执行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规范性要求。(二)基本内容。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 / 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 . 以保障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 挤占、削减费用 . 影响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1手卫生。.(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据标准预防的规定和诊疗活动的需要.合理配置
6、手卫生设施、持续推动和优化手卫生实践的规范性要求。( 2)基本要求。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制订符合本机构实际的手卫生制度. 全面推动手卫生的实施。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实施、监测和考核等工作;定期开展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 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临床科室是手卫生执行的主体部门. 日常实施自查与监督管理。根据不同部门和专业实施手卫生的需要. 为其配备设置规范、数量足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设备设施. 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液. 以及手卫生流程图等。重点部门、区域和部位应当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建立并
7、实施科学规范的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 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2隔离。(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播风险 . 依法、规范地设立有效屏障的规范性要求。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明确或可能的感染传播能力的人员. 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具有获得感染可能的高风险目标人员. 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 隔离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隔为基本手段 . 行为屏障以规范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防为重点。( 2)基本要求。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 制订并实施本机构的隔离措施管理规定。 对需要
8、实施隔离措施的患者 . 应当采取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隔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加强隔离技术培训;为隔离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隔离患者所用诊疗物品应当专人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在严格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 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控级别实施针对性隔离措施。.加强对隔离患者的探视、陪护人员的感控知识宣教与管理. 指导和监督探视、陪护人员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对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反馈. 并加以持续质量改进。3环境清洁消毒。( 1)涵义。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诊疗区域的空气、环境和物体(包括诊疗器械、医疗设备、床单元等)表面. 以及地面等实施清洁消毒
9、或新风管理.以防控与环境相关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的规范性要求。( 2)基本要求。确定实施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主体部门及监管部门 . 明确各部门及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确定不同风险区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基本规范、标准操作流程和监督检查的规定 . 并开展相关培训。规范开展针对诊疗环境物表清洁消毒过程及效果的监测。制订并严格执行感染暴发(疑似暴发)后的环境清洁消毒规定与床单元终末处置流程。明确对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与医疗用水实施清洁消毒、新风管理和进行监管的主体部门及其职责. 制订并执行操作规程及监测程序。4诊疗器械/ 物品清洗消毒和/ 或灭菌。(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对临床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正确
10、地实施清洁消毒和 / 或灭菌处置的规范性要求。( 2)基本要求。根据所使用可复用诊疗器械/ 物品的感染风险分级. 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再处理方式. 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清洁、低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和 / 或灭菌等;相关操作人员应当做好职业防护。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当对污染的器械/ 物品进行彻底清洗。但针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在灭菌处置前应当先消毒。建立针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规范和相应标准操作规程 . 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和反馈。. 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 物品符合使用管理规定. 在有
11、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灭菌产品应当符合相应生产与使用管理规定. 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器械 / 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做好过程和结果监测 . 建立并执行质量追溯机制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对经清洗消毒灭菌的器械 / 物品应当采取集中供应的管理方式。5安全注射。(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 为有效防范因注射导致的感染风险所采取的.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 . 以及注射后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的临床注射活动的规范性要求。( 2)基本要求。制订并实施安全注射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