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课程背景下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doc

  •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 文档编号:5825661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5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课程背景下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doc》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程 背景 重建 现代 学校 教学管理 制度 研究
    资源描述:

    1、新课程背景下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论文摘要:反思当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新课改格格不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经过长期从事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结合新课改、新理念、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对现代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我拟有如下设想:第一,真正实施校长职权的一“收”一“放”;第二,在校园中营造崇尚学术研究的氛围,建立“科研兴教”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三,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真正做到依法治校;第四,建立激励、公平的、

    2、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评制度;第五,以人为本,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第六,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第七,由校内资源管理向校外资源管理转变;以上仅是我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重建方面的一些设想,当然重建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是相信随着更多教育管理者的加入,教学管理制度将更趋于民主化,科学化,更有利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关键词: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重建。论文正文: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教学改革无异于空中楼阁,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也摆在我们管理者面前。因此,新课

    3、程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从学校内部管理入手,引入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并把现代学校制度的重建看作基层学校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工作前提,以学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有关制度的改革研究为切入口,对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各项制度实施改造,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也自然成为我们管理者必须研究的一项首要任务。 现代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要紧紧围绕创新这一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土壤”和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教育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过程性、社会性、实践性是实施创新

    4、教育的基本策略。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开展教育创新,它是对教育全局性、整体性、功能性的根本变革,学校创新管理是创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学校管理在思想、方式、资源上都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必须革故鼎新,构建新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二、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行学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学校管理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家长型”管理者和经验型管理者的手中,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个人说了算”现象普遍突出;决策过程简单化、经验化,决策预案不充分,决策程序不民主,决策结果不透明;以个人人格力量、经

    5、验和自由意志等主导学校战略发展;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在管理层表现突出,直接制约管理者在学校战略发展中的视域,成为学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2、学校管理决策机制限制了学校有效运转。 以往的学校管理决策机制,使决策和执行分离,决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导力不强;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使学校组织机构运转处于低效状态,限制了学校持续有效地进步。 3、责权不分,任务不明,影响了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 岗位与岗位交叉,职能与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如学校行政和业务不分,教导处成了万能部门,工作繁杂,职责不明,很多应该有教导处决策的行政性的工作都

    6、推到了校长室,使校长整日忙碌于各种行政事务和日常杂事之中,分身无术,即影响了校长的专业化成长,也影响了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要走出学校管理体制中长期存在的“高耗能,低产出”的困境,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思路,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为我们改革提供了方法论的引领,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根据现代学校发展的理念,我们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上,切入点是构建新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三、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一、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功利性强,只强调分数管理。 我们都知道,分数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分数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悲的是,在现行学

    7、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成为“控制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异化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已被异化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 二、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只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大搞形式主义。 目前,不少学校以“章”本,形式主义泛滥,变本加厉地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大章”“小章”上满墙,齐动用,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成

    8、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教师和学生没有一点自主性,学校俨然成了程序化管理,学校管理层只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管理层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课堂检测检查最为典型),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只搞形式主义。 三、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盛行“权威”主义,权力至上。 学校管理者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现行学校教学管理以“权”为本,权威至上,崇尚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科书是权威、教参是权威,权威主义风行。对

    9、此,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部分学校管理者最为缺乏的就是思想。学校成了权力至上和崇尚权威的温床。这种崇尚权威的风气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斥退了教师的个性。依照管理理论:从校长角度来说,管理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试想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不崇尚学术的校园里,怎麽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四、 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设想。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新课改相背而行,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因此,一方面,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坚决

    10、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 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经过长期的学校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结合新课改、新理念、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对现代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我有如下设想:第一、真正实施校长职权的一“收”一“放”。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中,校长只是把授予教师要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之一,校长一个人下达学校教育教学的任务,无论这所学校的教师有多少,实质上只是一所只有校长一个人的学校。现在,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管理者,重要的是要学会“授予”,把责任和权力授予教师,让教师针对自己的责权范围,给自己下达任务。“谁下达任务和权能,它实际上就可

    11、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因为他调动和利用了员工的潜力。”(阿若尔特魏斯曼,2001)实现这种管理学校权力再分配的目的有三点:最短的决策途径;个人的责任和权能;带有个人发展目标的时间表。它的意义在于用教师个人的责任和权能替代学校的等级制度所带来的“肠梗阻”问题。学校内部民主管理改革中,学校民管会作为责权分配最大的获益者,也成为学校调动和利用教师潜力的最直接的推动者。通过学校民管会制定的中层干部选拔制度并实施了决策和监督权力之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层干部选拔制度,在制度上改变了落后的中层干部选拔机制,在学校内部构建了绩效为特征的人才选拔制度,使德才兼备、擅长管理、群众信任的人才能够脱

    12、颖而出。他们组织自己的团队,与自己团队的教师共同制定团队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时间表,缩短了决策途径,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定位、职权、任务和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途径与结果。这样,纵向的各个年级组、横向的现代课程整合以及跨学科的教学研究项目和课题等都能依靠高效能的团队成员之间整体配合,发挥集体智能,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团队组织中教师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深入,由竞争转为合作。 校长职权的“收”与“放”。“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应该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并在校内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推动和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灵魂人物”(褚宏启,2005)

    13、那么,校长的“首要负责人”“主导作用”和“灵魂人物”如何发挥?我们从职权的“收”“放”两个方面来进行解决。 “收”就是要收去校长以往付诸个人人格力量、经验和自由意志等“主观能动性”“个人化”管理学校的权责;“放”就是赋予校长在科学规范管理的“客观管理”中管理学校的权责。校长的职权限定了作为校长角色关注的焦点和权责是什么,有哪些应该有团队领导者或教师个人应该关注的,在校长、团队领导者和教师个人之间划分了清晰的权责界限,即校长要关注明天,团队领导者关注今天,教师要关注此刻。通过“收”与“放”,解放了校长,解决了校长“家长制管理”中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的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学管理中应给教师更大的空间。

    14、人事制度一直是学校非常敏感的问题。学校在人事制度上,严格划分了校长和学校民主委员会的权责范围。以往学校人事变动大多是由校长或少数几个校级领导班子决定;现在,人事变动权力,交与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校长只占有委员会的一票权力。 校长职权的一“收”一“放”,实质上要解决长期以来学校中人治大于法治,法治实际是人治产物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问题,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体制的改革,形成稳定的规范,使学校在发展中不至于因为校长的个人因素或校长的更换,导致学校面貌大变,人际关系发生波动,实现校依规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尽其责,使学校的人力,教学资源达到科学合理的配置。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

    15、面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管理创新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二、在校园中营造崇尚学术研究的氛围,建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教学研究制度。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是在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同样,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当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这是当前学

    16、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使教学研究在学校取得“合法”的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真正使科研兴教、科研制度成为一项制度,并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校园内在机制,使学校形成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化,要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校人力和物力资源,可以成立

    17、以下专业机构:学术专业委员会-学校专业发展委员会和各学科专业发展分会。 宗旨:促进学校学术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专业发展委员会的组成应保持学科、专业方向的平衡和会员的代表性。 职责:全面负责课程的管理和评估;教师专业化的指导、管理和评估;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校本教学研究、学科校本培训等学术业务工作;审议学校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战略、学科教学科研改革的规划与措施;审议学校的教育教学、重大科研计划方案;评价教学、科研成果、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各学科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竞赛。学科科研,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论文、科研及科研成果上;学科建设,包括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辅材料的开发;学科培训,尽量给全体教师创造

    18、参加各级学术研究培训的机会;加强学校论坛工作,定期召开教师论坛;积极倡导教学风格自由多样,鼓励教育教学创新,服务于学校长期发展战略;根据工作需要,学校专业发展委员会有权向学校申请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专家组成工作组,就有关教育教学进行独立调查、研讨,为学校专业发展委员会决策提出合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营造研究氛围。 第三、建立、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学校必须改变以往“权威论”、“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以及完善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建立“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广大教师有一种法定的形

    19、式和正常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质量管理技术和制度,它起源于世纪年代英美等西方国家。近些年来,人们把这一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开始构建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的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

    20、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对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永不满足,以零缺陷为目标。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学校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力量要通力合作,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以及学校各种非行政系统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区公众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

    21、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校长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发扬学校特色。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第四、建立激励、公平的、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评制度。首先,在考评内容和考评的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制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

    22、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内容。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求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成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

    23、成长的考评制度。 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量化管理关注细节,强调数字化和可操作性,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在量化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使之更能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

    24、性与主动性,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关注和面对的现实问题量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借助一些可检视的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控与督察的一种手段。受量化管理在操作层面上的简易、明晰以及可比度比较高等特点的影响,在学校管理特别是班级管理中,量化管理正被广泛地采用。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量化管理无孔不入,什么班级日常行为量化管理、学校德育量化管理、班级卫生量化管理、学生寝室量化管理条例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可以说,量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因此,现代学校管理者要积极研究、创新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五、以人为本,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

    25、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时、空、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人的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

    26、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 1、信任就是力量。 在学校掀起“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 2、无情决策,有情操作。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

    27、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任人上的“晕轮”效应。首先摸清管理对象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于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育对象,然后对工作岗位进行招标并公示,最后将教师的分担安排、目标及研究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指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考核的方式是提高分减去过去的基础分,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3、活动融情。 传

    28、统的教学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这些管理手段仍有很大的价值,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味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校长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教学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学校的学生特色活动就不会稳定长久,因此,我认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特色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

    29、职工的纽带。第六、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 经调查表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占校长群体中的大多数。前者,倚重权力行政,后者倚重经验行政。都缺乏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与崇尚创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相去甚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学术型管理倚重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学术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课程开发。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

    30、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来统整,教育哲学的统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整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建立开发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对于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

    31、上来。校长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校长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校长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再次,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第七、由校内资源管理向校外资源管理转变。 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

    32、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学校管理重校内的资源管理,忽视了对校外的资源管理,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 1、开发利用教育信息。科研成果是别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利用开发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借脑”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一个有抱负的校长,是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关键是校长要有这种管理意识,尤其是要注重对信息发展态势的管理。因为,所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有理

    33、论都不是具体的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必须融入学校的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拿来”。重视发展态势的管理,是校长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自主学习管理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都有自己的风格,对成果的报道、呈现都经过了编著者“个人价值”的过滤,校长要深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要有自己的学术观。 2、与社区形成活力。社区蕴藏着重要的物质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既是“借脑”也是“借物”。创新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传统教育条件下社区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却储而藏之;社区有重多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却闲而处之;社区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却

    34、流而逝之,这些都是创新教育求之不得的重要资源。我们何不开展一些类似于“走近名流,走进社会,融入自然”的活动,让名流健康的主旋律思想催发学生奋发向上,让真实可感的自主探究历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的能力,让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再有能力的校长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条件再好的学校也是有缺陷的,“自用而不用人(用物)”既是封闭的观念,也是落后的行为,与创新教育的开放性相悖。 3、与教育实体联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也是一个关于管理视角的问题。学校管理、科研的方向、层次、潜力需要专家的指导、参与、评价。与科研机构联姻

    35、,就是借科研的舞台,实践、展示、反思自己的科研成果,以便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科研人员能够结合学校的研究能力,指导制定合理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通过中期管理及时解决教研教改中的实际问题。另外与教科研单位联姻还可以创造许多与教育大师对话的机会,便于教师醒脑、换脑,学习专家的思维方式。 4、与学校联姻,意在寻求合作与发展的伙伴,是“借竞争力”。古训云:“鸟兽尽,良弓藏”,成就感是人的本能需要,失去了竞争对手,没有优患意识和危机感的群体终究会被时代淘汰。联姻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办学层次相近,教育哲学互融,教育质量互进,教师互访、互学,教育资源共享等。联姻的目的不是搞质量竞赛,而是

    36、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并激励学校永创新高。 主要参考文献:1、刘文平,甘喜英:新课程背景下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想,小学数学专业网,2004,12,2.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3、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金建芳:构建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新模式,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2005年10月6日 。 4、雅闻:第二届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会综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杂志,2006年1月5日。 5、湖北省襄樊市三十九中学梁培军:创新校务公开的探索及思考,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教育论坛,2006年1

    37、月19日。 6、蔡德华 :学校创新管理的三点尝试,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2006年10月13日。 7、钟能文:量化管理不能与冰冷数字相伴,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2006年11月8日 。 8、张天雪:首要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和管理效能,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7日第3版。 9、安徽省舒城师范学校,李霞、徐吉志: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2007年3月29日。 10、安恒华:开展现代学校制度研究 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2007年3月29日。 11、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课程背景下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研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2566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