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14 测绘 技术 总结
- 资源描述:
-
1、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14. 1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14.1.1测绘技术总结的分类 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方案实施*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成果(或产品)质量、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的客观描述和评价。测绘技术总结为用户(或下工序)对成果(或产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方便,为测绘单位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测绘技术设计、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定制提供资料。测绘技术总结是与测绘成果(或产品)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测绘技术总结分为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
2、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为项目总结。14. 1.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依据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的主要依据包括: (1)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市场的需求或期望. (2)测绘技术设计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 (4)以往测绘技术设计、测绘技术总结提供的信息以及现有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记录和有关数
3、据。 (5)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14. 1. 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1)项目总结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或组织编写;专业技术总结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具体的编写工作通常由单位的技术人员承担。 (2)内容真实、全面,重点突出。说明和评价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时,不应简单抄录设计书的有关技术要求;应重点说明作业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经验、教训和遗留问题等。 (3)文字应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4)测绘技术总结的幅面、封面格式、字体与字号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5)
4、技术总结编写完成后,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应对技术总结编写的客观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并签字,并对技术总结编写的质量负责。技术总结经审核、签字后,rm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成果(或产品)检查报告一并上交和归档。14. 1. 4测绘技术总结的组成 测绘技术总结(包括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通常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 1.概述 应概要说明测绘任务总的情况,例如:任务来源、目标、工作量等,任务的安排与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等。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需主要说明、评价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5、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所依据的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设计书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技术性更改情况,生产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应用情况,经验、教训、遗留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3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 需简要说明、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并说明其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及编号。 4.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 需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14.2项目技术总结的主
6、要内容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14. 2. 1概述 项目技术总结的概述部分需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量,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专业测绘任务的划分、内容和相应任务的承担单位,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项目执行情况:说明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统计有关的作业定额和作业率,经费执行情况等.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14. 2.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执行情况的主
7、要内容包括: (1)说明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项日设计书、项目所包括的全部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更改文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项目总结所依据的各专业技术总结。 (3)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说明项目设计书的技术更改情况(包括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4)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5)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障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6)当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
8、结其应用情况。 (7)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4. 2. 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项目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14. 2. 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主要包括: (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包括项目设计书及其
9、有关的设计更改文件、项目总结,质量检查报告,必要时也包括项目包含的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专业设计更改文件和专业技术总结,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4. 3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14. 3. 1专业技术总结的组成结构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 1.概述 本部分须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测绘项目的名称、专业测绘任务的来源,专业测绘任务的内容、任
10、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计划与设计完成的情况、作业率的统计.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专业活动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N包括: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必要时也包括本测绘项目的项目设计书及其更改文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和评价专业技术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并重点说明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更改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3)描述专业测绘生产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4)当作业过程中采用新
11、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 (5)总结专业测绘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 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说明上交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 (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专业技术设计文件、专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
12、,必要的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4. 3. 2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专业包括水平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重力测量、大地测量计算等。 1.水平控制测量 1)概述 概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锁、网、导线段(节)、基线(网)或起始边和天文点的名称与等级,分布密度,通视情况,边长(最大、最小、平均)和角度(最大、最小)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3、(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的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天文人仪差测定情况等。 (2)规标和标石的情况,施测方法,照准目标类型,观测权数与测回数,光段数,日夜比,重测数与重测率,记录方法,记录程序来源和审查意见,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和质量,概算情况与结果等。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
14、分析等。 (5)重合点及联测情况,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 (6)为测定国家级水平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水准联测与三角高程的施测情况,概算方法和结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测区点、线、锁、网的分布图。 (3)精度统计表。 (4)仪器、基线尺检验结果汇总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2.高程控制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情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沿线路面和土质植被情况,路坡度
15、(最大、最小、平均),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路线和网的名称、等级、长度,点位分布密度,标石类型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标尺、记录计算工具和尺承等的型号、规格、数量、检校情况其主要技术数据。 (2)埋石情况,施测方法,视线长度(最大、最小、平均)及其距地面和障碍物的距离,各分段中上、下午测站不对称数与总站数的比,重测测段和数量,记录和计算法,程序来
16、源,审查或验算结果。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实施方案,实测结果与精度等。 (5)联测和支线的施测情况。 (6)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测区点、线、网的水准路线图。 (3)仪器、标尺检验结果汇总表。 (4)精度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3.重力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
17、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路线的名称、等级,布点方案,分布密度,点距(最大、最小、平均)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与仪表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埋石情况,施测方法,施测路线与所用时间(最长、平均),测回数,重测数与重测率,概算公式与结果。 (3)联测点的联测
18、情况,平面坐标与高程的施测和计算情况。 (4)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重力点位和联测路线略图。 (3)平面坐标与高程施测图。 (4)仪器检验结果汇总表。 (5)精度统计表。 (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4.大地测量计算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
19、排情况。 (2)计算区域名称、等级、范围、行政隶属。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责料情况 (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来源和精度情况。 (3)重合点的质量分析。 (4)前工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计算中的处理方法和结果。 3)计算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作业过程简述,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2)使用计算工具的名称、型号、性能及其说明,采用程序的名称、来源、编制和审核单位、编制者,程序的基本功能及其检验情况。 (3)计算的原理、方法、基本公式,改正项及其公式,小数取位等。 (4)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20、(5)数据和信息的输人、输出情况,内容与符号说明。 (6)计算结果的验算,精度统计分析与说明。 (7)计算过程*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结果等。 4)计算结论 (1)对本计算区成果质量、计算方案、计算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计算区域的线、锁、网图。 (3)计算机源程序目录(含编制单位、编者、审核单位及其时间等)。(4)精度检验分析统计表。(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14. 3. 3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专业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图、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库区淹没测量等。 1.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