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不定项选择题专练含解析打包12套.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不定项选择题专练含解析打包12套.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定项 选择题 专练含 解析 打包 12
- 资源描述:
-
1、不定项选择题专练(1)(本练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氧化铅(PbO)是黄色固体。实验室用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分解制备CO,其原理为H2C2O4COCO2H2O。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CO还原氧化铅并检验氧化产物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CO通入银氨溶液产生黑色银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银氨溶液、澄清石灰水B实验时,先点燃处酒精灯,等装置中有明显现象且有连续气泡后再点燃处酒精灯C实验完毕时,先熄灭处酒精灯,再熄灭处酒精灯D尾气处理装置可选用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2我
2、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与电化学无关的是()A环氧烷烃被有机金属材料吸附与CO2生成碳酸酯B研发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C研发出“可呼吸”NaCO2电池D常温常压下用电解法制备高纯H23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3、和W为同主族元素,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W,其中甲是元素X的氢化物,其稀溶液可用于伤口消毒,乙为一种二元化合物,常温下0.1 molL1丙溶液的pH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和Y、W均至少能形成两种化合物B乙和丙均为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C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中Z的最小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c(OH)BNa2A溶液中:c(A2)c(HA)CH2A的第一步电离常数为107.2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c(HA)2c(A2)6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
4、(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的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中分离操作的名称为过滤,该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B溶液A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ZnSO4C上述流程中加入的物质B为锌,物质D为盐酸D. 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7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锑的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2Sb2S33O26Fe=Sb4O66FeSSb4O66C=4Sb6CO关于反应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每1
5、 mol Sb2S3参加反应时,共转移6 mol电子B反应中的氧化剂是Sb2S3和O2,中的氧化剂是Sb4O6C反应说明高温下C的还原性比Sb弱D每生成4 mol Sb时,反应与反应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不定项选择题专练(1)1解析:CO加热时还原PbO得到Pb,CO的氧化产物为CO2;根据制备CO的原理,装置制得的CO中混有CO2、H2O(g),CO在加热时会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CO2且空气中含有少量CO2,这些CO2都会干扰CO氧化产物的检验,则CO与PbO反应之前必须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O通入PbO之前必须除去其中的CO2和H2O(g)。根据上述分析,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NaOH溶
6、液(除去CO中混有的CO2)、碱石灰(干燥CO)、澄清石灰水(检验CO的氧化产物)、银氨溶液(检验CO,确认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A项错误;为防止CO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的CO2和空气中少量CO2干扰CO氧化产物的检验,在CO与PbO加热反应前必须先通CO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时先点燃处酒精灯,当观察到装置中产生黑色固体颗粒且有连续气泡产生时表明装置中空气已经完全排尽,再点燃处酒精灯,B项正确;实验完毕,为防止产生倒吸,应先熄灭处酒精灯,再熄灭处酒精灯,C项错误;由于CO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NaOH溶液不能吸收CO,尾气处理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D项错误。答案:B2答案:A3解析:图甲表明,
7、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A错误;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B错误;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0.1 molL1 NaOH溶液中H2O2的分解速率最快,C错误。答案:D4解析:由题意知Z应为铝,则W为硫,X为氧,结合0.1 molL1丙溶液的pH为13和题意可推出丙为NaOH,即Y为钠,甲为H2O2,乙为Na2S。选项A.氧和钠、硫至少能形成Na2O、Na2O2及SO2、SO3两种化合物,正确;选项B.Na2S和NaOH均含离子键,NaOH含有共价键,但Na2S没有共价键,错误;选项C.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中Al3的最小,正确;选项
8、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错误。答案:BD5解析:根据图像中吸收液的pH随n(HA)/n(A2)变化的关系可知,随着HA的浓度的增大,溶液酸性增强,说明NaHA溶液显酸性,即c(H)c(OH),故A正确;Na2A溶液中,A2在溶液中水解程度较小,是c(A2)c(HA),故B正确;H2A的第二步电离常数为Kc(H)107.2 molL1,不是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故C错误;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c(H)c(Na)c(HA)2c(A2)c(OH),c(H)c(OH),即:c(Na)c(HA)2c(A2),故D正确;故选C。答案:C6解析:通过分析转化流程可知,含Cu、Zn的铜帽
9、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依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过滤的方法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过程中为了分离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A正确;通过题中的反应流程可知,铜、氧气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铜,硫酸和锌会生成硫酸锌,硫酸一般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的溶质有:H2SO4、CuSO4、ZnSO4,故B正确;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故C错
10、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溶液A是硫酸、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物,固体C是铜和锌的混合物,所以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故D正确;故选C。答案:C7答案:BC不定项选择题专练(2)(本练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呋喃()和吡咯()是较常见的杂环化合物,呋喃通过下列反应可转化为吡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呋喃和吡咯所含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氧,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氮B呋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C氨气分子是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D1 mol吡咯分子中含10 mol 键2在某种光电池中,当光照
11、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发生反应:AgCl(s)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发生反应:Cl(AgCl)e=Cl(aq)AgCl(s)。如图为用该光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电池工作时,Ag极为电流流出极,发生氧化反应B制氢装置溶液中K移向A极C光电池工作时,Ag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D制氢装置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N26H2O3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反应积碳反应CH4(g)=
12、C(s)2H2(g)消碳反应CO2(g)C(s)=2CO(g)H/(kJmol1)75172活化能/(kJmol1)催化剂X3391催化剂Y4372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的是()AK积、K消均增加Bv积减小、v消增加CK积减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4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A和D同主族,B和C相邻,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E与B可组成化
13、合物E3B2,且该物质遇水发生水解反应。已知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以制备E3B2,装置用于制备B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与B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简单离子半径Bc(HSO)c(H)c(SO)c(OH)Dc(HSO)5.49 molL1时,c(SO)c(OH)6甲、乙、丙、丁、戊五种元素,其中甲元素原子核外L层上s轨道和p轨道电子个数相同;乙元素原子3p轨道上只有1对成对电子;丙和丁元素原子N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但其中丙元素原子各内层均已充满,而丁元素原子次外层的电子充满在2个不同类型的轨道上;戊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轨道表示是,它的单质常温时为气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戊元素形成氢化物
14、的沸点高于元素乙的氢化物沸点B丙的硝酸盐溶液跟乙的气态氢化物能发生反应C甲和乙元素能写出二元的化合物D丙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4s17Pd/Al2O3催化H2还原CO2的机理示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H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B,CO2发生取代反应C中,CO被氧化为CH4D生成CH4的总反应方程式是CO24H2CH42H2O不定项选择题专练(2)1答案:C2解析:由B极生成氢气,A极生成氮气知,B极为阴极,A极为阳极,则铂极为负极,银极为正极。光电池工作时,Ag极为电流流出极,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制氢装置溶液中K移向B极,B错误;光电池工作时,Ag电极上AgCl得电子生成Ag,C错误。
15、答案:D3解析:由表格可知积碳反应、消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K积、K消均增加,反应速率均增大,从图像上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是先增大后减小的,所以v消增加的倍数要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答案:AD4解析: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A为H元素,B为N元素;A和D同主族,则D为Na元素;B和C相邻,C为O元素;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则F为Cl元素。E与B可组成化合物E3B2,且该物质遇水发生水解反应,E为2价金属,为Mg元素;根据装置图,在装置中制备Mg3N2,装置用于制
16、备N2,装置为安全瓶,用于除去氮气中的杂质并干燥,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据此答题。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Mg与N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半径BE,A错误;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氮气中的杂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能够与镁反应,需要除去,用NaOH溶液不能除去,B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错误;Mg3N26H2O=2NH33Mg(OH)2,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正确。答案:D5解析:根据电荷守恒,NaHSO3溶液中c(Na)c(H)2c
17、(SO)c(OH)c(HSO),A错误;根据物料守恒,NaHSO3溶液中c(Na)c(HSO)c(SO)c(H2SO3),B正确;根据图示,室温下NaHSO3浓度小于5.49105 mol/L时,c(OH)c(SO),C错误;根据图示,室温下NaHSO3浓度等于5.49105 mol/L时,c(SO)c(OH),D错误。答案:B6解析:甲元素原子核外L层上s轨道和p轨道电子个数相同,甲是碳元素;乙元素原子3p轨道上只有1对成对电子为硫元素;丙元素原子N层上只有1个电子,丙元素原子各内层均已充满为铜元素,丁元素原子N层上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电子充满在2个不同类型的轨道上,应为钾元素;戊是氧元素
18、。水的熔沸点高于H2S,A正确;根据Cu2H2S=CuS2H,B正确;甲和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S2,C正确;丙元素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D错误。答案:D7解析:拆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HH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A正确;,CO2中碳氧双键断裂,与羟基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中,CO被还原为CH4,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生成CH4的总反应方程式是CO24H2CH42H2O,D正确。答案:BC不定项选择题专练(3)(本练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顺1,2二甲基环丙烷(g)和反1,2二甲基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