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专用)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浙江 专用 高考 语文 选读 单元测试 解析 苏教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专题规范练第45页一、(2013杭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
2、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对他很不屑。解析:第一段写孔子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而第二段写孟子的观点则绕了点弯子,需要仔细体会。孟子喜欢用比方,当公孙丑问孟子对管仲的评价时,孟子也是用打比方来回答的。假借曾西的话批评管仲“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结合朱熹的注释,便可理解孟子对管仲是不认可的。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参考答案: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维护华夏统一,是大节大信。孟子认
3、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行霸术却不知王道。解析:所谓分析,就是要从材料出发,看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出发点、标准。孔子是从对老百姓是否有益,对整个国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而孟子则是从是实行霸道还是实行王道来说的。二、(2013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1.孟子认为“孔子不做过头的事情”,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文字简要回答。参考答案:“君子之于天下也,
4、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或君子没有固定的亲疏厚薄,是将义作为与人交往的依据。解析:这道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搜选相关信息。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均可。2.请对孔子提出的“乡原,德之贼也”这一观点作阐述。参考答案:孔子虽主张中庸之道,但强调“义与之比”“以礼节之”,反对知和而和。而“乡原”做事不讲原则,没有是非观念,有违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而“乡原”则是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有悖于仁,因此孔子称他们是“德之贼”。(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解析:作“阐述”,就是解说,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原文的话,不需要自己作评价。要从原文找相关信息,看孔子是在什么前提下提出这个观点的,他
5、为什么提这个观点,他这个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三、(2013学军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曾子交友观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孔子侧重忠告劝导,子贡侧重交流辅仁。解析:他两人的说话出发点不同,也就是对“交友”这件事理解的角度不同,虽然都是讲的怎么做,但孔子讲的是对朋友的责任与行事原则,曾子讲的是朋友间的平等互助。2.简析孔子的交友观及其意义。参考答案:孔子提出了交友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孔子认为劝善规过,是作为朋友的道义责任,义不容辞;二是如果别人不听,也就作罢,这是对
6、别人作为个人主体的认可和尊重。(意思基本正确即可)解析:先说这个原则,分析出这个原则的两个方面,指出这两个方面的理由。这个理由字面上没有反映出来,需要考生借助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四、(2013嘉兴模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两则材料中都表现出孔子“仁”道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爱人、恭敬。解析:这两则文字,一是讲行为,一是写观点。对“仁”的呈现一隐一显。从孔子的行为中看出不管是对什么人,都怀有怜悯之心。说的
7、那几句话的意思强调的是对待人、做事情要认真对待,恭敬处事。2.谈谈你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种仁道精神的看法。参考答案:接见贵宾和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谨慎恭敬。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见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谨慎,也就是说要敬。敬是出于爱心的,爱与敬既是仁的外在表现,也是仁的核心内容。与人交往,我们提倡发自内心的爱与敬;管理和领导百姓,我们更提倡爱护和尊重百姓,真诚地为人民服务。解析:先要分析一下这两句话的内涵,再结合生活现实从一定角度(如为人处事)谈自己的看法。谈看法时观点要鲜明。五、(2013金华十校模拟)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12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
8、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陈述。参考答案:“一”指的是先生是否有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三”指的是:学诗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礼对于立身的重要性,指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解析:“三”的含义很明确,即“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而“一”则需要分析。表面上问的是“子亦有异闻乎”,这便是
9、“一”,但这句话有潜台词,就是老师对自己的儿子教了哪些不同的东西呢,也就是先生对自己的儿子是否有偏私。2.本段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请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参考答案:有教无类。人的身份地位先天条件是有差别的,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孔子的教育理念认为,大家都应该接受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而不应该对不同的对象有歧视或偏私。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渗透着仁爱和中庸的思想,因为孔子的仁政是要通过教育这一手段来实现的。解析:这个题目理解有一点难度。要能够从“儿子”“其他学生”的角度想到这也是“类”问题,于是才能想到“有教无类”,孔子对儿子对别的学生都是一视
10、同仁的。谈认识可以从各个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陈亢向伯鱼问道:“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独自立在堂上,我恭敬地从堂下庭中快步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道:没有。他便说:不学诗,无法讲话。我退下后便学起诗来。另有一天,他又独自立在堂上,我恭敬地从堂下庭中快步走过。他又问:学礼了吗?我回答道:没有。他便说:不学礼,无法立身。我退下后便学起礼来。我就听到这两点。”陈亢退下后很高兴地说:“问一件事得知三件事,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爱。”六、(2013金华十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