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12629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20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高 学期 期末 练习 生物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2021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含解析1在真核细胞中,合成下列物质都需要以RNA作为模板的是( )A.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胰岛素和细胞骨架C.胰蛋白酶和tRNAD.神经递质和磷脂分子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B.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在内膜上合成ATPC.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运输D.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上的载体不能接受激素分子的信号,A错误;线粒体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合成ATP不在叶绿体内膜上,而在类囊体

    2、膜上,B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右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使同源染色体联会B.过程由于细胞分化使细胞全能性丧失C.过程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死亡D.过程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过程为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作用,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A错误;个体发育过程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

    3、,细胞全能性没有丧失,B错误;个体发育过程存在细胞的衰老、凋亡和死亡,C错误;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由于该过程基因能重组,形成的配子组合具有多样性,而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B.曲

    4、线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曲线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曲线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考点: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5下列关于生

    5、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脂肪细胞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B.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主要观察液泡颜色深浅的变化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时,选择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比较D.观察吡罗红(派洛宁)甲基绿染色的细胞时,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别呈红色和蓝绿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暗,此时可以调节较大光圈或反光镜来增加视野亮度,A错误;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主要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清晰,所以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

    6、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C正确;由于甲基绿-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因此导致细胞核中的DNA呈绿色,细胞质中的RNA呈红色, 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与显微镜观察有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6右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 )A.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B.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C.含有3个染色体组D.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该图细胞质分配不均等,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的相

    7、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下图为一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5不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B.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C.-5的乙病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2D.-3与-6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仅为7/24 8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B.本实验分别研究了DNA和蛋白质在噬菌体增殖中的作用C.以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细菌裂解后, 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

    8、放射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用35S标记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DNA,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右图所示电子显微镜照片展示了真核细胞中的某种生命活动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为mRNA的合成过程B.各核糖体最终合成的产物不同C.这种机制提高了翻译的效率D.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上会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

    9、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因此翻译速度可以有效提高,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10科学家比较了人类与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动物染色体的差异,确认人类第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数相同。人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人类可能比黑猩猩等近缘灵长类少了一对染色体B.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C.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D.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类第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数相同,说明人类可能少了一对号染色体,A正确;人与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第4、5、12和17染色体上的倒位变异也存在一些差异,说明人类与近缘灵长类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排序的基因,B正确;因为人类的第号染色体是由古猿的两条染色体融合而来,其余染色体条数相同,可以说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与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切相关,C正确;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是否是导致各种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从题目中不能得出,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

    11、)、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 )A.50% B.60%C.40%D.10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P:BBEEbbeeF1:BbEe;F1:BbEe F2:9B_E_+3B_ee+3bbE_+1bbee,根据“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则F2中EE:Ee:ee=3:6:1,即EE=3/10,Ee=6/10,ee=1/102、根据利用基因型频率求解基因频率的方法: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

    12、/2杂合体频率,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EE+1/2Ee=3/10+1/26/10=6/10=60%。考点:本题考查了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的难度。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茎的伸长,B

    13、错误;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正确;用秋水仙素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主要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3下列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 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和氧气分子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A错误;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B错误;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

    14、生在核糖体中,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C错误;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考点: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14下表为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检测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A.体温比正常人低B.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促进新陈代谢,产热增多,正常情况下,人可以

    15、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稳定,A错误;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B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快速牵拉刺激了骨骼肌中的感受器B.刺激d处会引发图中骨骼肌收缩C.d可能与多个骨骼肌细

    16、胞形成突触D.牵拉和刺激b均可使c处出现神经递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故A正确;由于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d处,兴奋不能传导骨骼肌,故骨骼肌不收缩,B错误;d可能与多个骨骼肌细胞形成突触,C正确;牵拉和刺激b处,兴奋都能传导c处,出现神经递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当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增强B.皮肤血流量增加C.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D.

    17、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应是温觉感受器兴奋,A正确;人处于炎热环境时,皮肤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多,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的血浆渗透压维持稳定,C正确;处于炎热环境时,散热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掌握程度,比较简单考生要能够识记体温调节中枢;区分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以及区分识记寒冷调节和炎热条件下调节方式的区别。17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

    18、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该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题意分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B错误;效应T细胞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C错误;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从题中获取信息,能理解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识记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识记胰岛素的化学本质,结合自己所学知

    19、识解答,难度不大。18一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此相似的是( )A.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C.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接种的疫苗在机体内识别病原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巨噬细胞内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杀灭病原体,但对自身正常的结构没有分解作用,A正确;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属于免疫调节,B错误;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接种的疫苗没有识别

    20、作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限制酶的来源、特点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推断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分子的原因,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9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B.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C.以“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制约D.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近于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当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21、,当大于K/2时,增长速率逐步降低,B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0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前均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均要确保培养基中含有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均可用于鉴定菌种D.均需要放在恒温培养箱中通入氧气培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微生物接种前,要多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培养基中只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B错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均可用于鉴定菌种,C正确;有些微生物属于厌氧型,就不需要氧气,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2

    22、1自养型生物一定含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中心体 C.核糖体 D.线粒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自养型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藻,A错误;自养型生物不一定含有中心体,如高等植物,B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因此自养型生物一定含有核糖体,C正确;自养型生物不一定含有线粒体,如蓝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扁豆具有多种外皮性状,是由同一基因位点的多个不同基因控制的。将纯种不同性状的扁豆杂交得到F1,然后自交得到

    23、F2,结果如下表。 据表判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亲本)F1表现型及比例F2表现型及比例麻面A 麻面B全部麻面A麻面A:麻面B=3:1麻面B 斑点A(或B)全部麻面B麻面B:斑点A(或B)=3:1斑点A 斑点B斑点A、B混合斑点A:斑点A、B混合:斑点B=1:2:1斑点A(或B) 光面全部斑点A(或B)斑点A(或B):光面=3:1A.一株扁豆的外皮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B.光面扁豆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亲本麻面A和斑点B杂交后代全为麻面AD.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后代出现的性状比例都为3:1,说明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

    24、光面性状为隐性性状,故光面扁豆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麻面B的基因对斑点A(或B)的基因为显性,而麻面A对麻面B的基因为显性,因此亲本麻面A和斑点B杂交后代全为麻面A,C正确;斑点A 斑点B的后代为斑点A、B混合,说明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关系,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性染色体如右图所示。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的大小、形状不同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

    25、片段C.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蝇中概率高D.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雄蝇中表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Y的大小、形状不同,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片段互换,B正确;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要是隐性性状,则该性状在雄蝇中概率高,C错误;.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Y染色体上,因此性状只在雄蝇中表现,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24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取出根尖,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

    26、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甲所示B.第二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乙所示C.第三个细胞周期中1/4的染色体如丙所示D.图丙所示染色体仅出现在第三个细胞周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第一个细胞周期中,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一条链是3H,另一条链是1H,染色体均含有放射性,A正确;在第二次复制时,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NA中,一个DNA分子既含有3H又含有1H,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H,1条染色体上,一条染色单体含有反射性,另一条不含有,第二个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均如乙所示

    27、,B正确;第三个细胞周期中,由于含有反射性的染色体数不确定,因此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5有关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以DNA的两条链作为模板 B.均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C.均以氨基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D.催化生成的产物不相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时,以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合成mRNA时,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由于磷酸与五碳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所以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都

    28、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逐个连接上核苷酸,B正确;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的成分为蛋白质,都以氨基酸作为基本组成单位,C正确;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合成mRNA,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和转录及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6由于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异常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

    29、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女子体细胞中只有45条染色体但表现型可能正常B. 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这种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C.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可产生6种不同配子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没有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甲看出,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减少,该女子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5条,A正确;由题可知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这种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B正确;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

    30、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共6种生殖细胞,C正确;该女子可以产生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因此与正常男子婚配,有可能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后代,D错误。考点: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和精子形成过程图例的分析,考查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7右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A.a神经元的递质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B.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C.脑啡肽的释放会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

    31、少D.a、c神经元均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递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神经元的递质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A正确;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说明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B错误。脑啡肽的作用是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弱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阵痛的作用,C正确;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28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侵染过程需要经过特异性识别B.会降低细胞免疫但不影响体液免疫C.不会降低机体

    32、非特异性免疫水平D.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复制增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病毒侵入人体后,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A正确;埃博拉病毒破坏吞噬细胞,由于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抗原,再呈递给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因此吞噬细胞被埃博拉病毒破坏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受到影响,B错误;埃博拉病毒破坏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清理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会降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C错误;埃博拉病毒只能在生活在活细胞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29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

    33、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个体迁入和迁出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因此决定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该季节社鼠种群数量相对较少,C错误;由图可知,较高性比(:),种群密度更大,D正确。考点:本题结合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种群数

    34、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特征之间的关系。30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D.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正确;不同的植物之间具有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杂种植株,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打破了不同种植物间的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正确;动物细胞融合与

    35、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必须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需要添加植物激素,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便于构建知识网络。31线粒体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研究蛋白B对家蚕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1)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_阶段的生化反应。细胞受到凋亡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引起线粒体膜的_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_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或消失,使得

    36、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引发细胞凋亡。(2)用生物碱H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_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据图分析,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_检测到细胞色素c,由_判断,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3)为研究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导入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中,用_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

    37、的释放量减少,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显著增加,推测蛋白B_。【答案】(1)三 (离子)通透 离子(和质子)(2)相对稳定(且丰富) 检测方法没有(或“未能”) 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3)生物碱H 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解析】试题分析:(1)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细胞受到凋亡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引起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大,使得膜两者的离子分布不同。(2)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含量相对稳定,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检测方法都是一样,用电泳方法。由图可知,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

    38、,没有细胞色素c,由于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3)题目中表明生物碱H能使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溶胶中,从而能在细胞溶胶中检测到细胞色素c,使用抑制蛋白B基因,如果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减少,说明蛋白B基因表达的蛋白B能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为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过程中lac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1)在加入乳糖和去掉乳糖条件下,检测培养的大肠杆菌细胞中lac mRNA和-半乳糖苷酶的含量

    39、,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乳糖属于糖类中的_糖,细胞内的-半乳糖苷酶可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据图可知,加入乳糖时,lac基因启动_。去掉乳糖后,lac mRNA含量立即下降,推测其原因是_,同时-半乳糖苷酶含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稳定,其原因是-半乳糖苷酶_。(2)为了证实乳糖的作用是诱导新的-半乳糖苷酶合成而不是将细胞内已存在的酶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科研人员将大肠杆菌放入含35S标记的氨基酸但无乳糖的培养基中繁殖多代,之后将这些细菌转移到_培养基中培养,加入乳糖后,分离、检测新合成的-半乳糖苷酶,若这些酶_放射性,则证明是诱导合成的。(3)科研人员发现一种lac基因突变型大肠杆菌能产生-半乳糖

    40、苷酶,但不能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他们在野生型和突变型细菌培养基中添加放射性标记的乳糖,发现野生型在乳糖诱导后会摄取乳糖,而突变型菌几乎不能。据此推测乳糖还能够诱导野生型菌产生某种蛋白X,蛋白X的功能是_。(4)由上述实验推测,只有当乳糖存在时,_酶与lac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诱导lac基因表达,从而诱导_的合成。这种机制使微生物在有底物存在时才合成相关酶,从而减少了细胞内_的浪费。【答案】(1)二 转录 lac基因转录停止,lac mRNA很快被分解 合成后不会很快被分解(2)不含放射性物质的 没有(3)运输乳糖进入细胞(4)RNA聚合 -半乳糖苷酶和蛋白X 物质和能量【解析】试题分析

    41、:(1)细胞内的-半乳糖苷酶可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说明乳糖由2个单糖组成,因此乳糖为二糖。据图可知,加入乳糖时,lac mRNA增多,说明lac基因启动,转录成了mRNA。去掉乳糖后,lac基因转录停止,lac mRNA在减少,说明lac mRNA物质减少,被分解了。因为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半乳糖苷酶含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稳定,原因是-半乳糖苷酶合成后不会很快被分解。(2)亲代大肠杆菌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标记后,可以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加入乳糖后,如果是细胞内已存在的酶前体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则合成的-半乳糖苷酶有放射性,如果是乳糖诱导合成的,因为培养液中没有

    42、放射性,合成的-半乳糖苷酶也没有放射性,从而得出结论。(3)lac基因突变型大肠杆菌能产生-半乳糖苷酶,但不能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野生型在乳糖诱导后会摄取乳糖,而突变型菌几乎不能,说明突变型菌不能运输乳糖进入细胞,从而不能产生-半乳糖苷酶。(4)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半乳糖苷酶基因不表达,葡萄糖耗尽时基因被诱导表达,这种调节从进化而言使大肠杆菌很好地适应易变的环境,又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浪费。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3科研人员研究6-BA(一种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

    43、实验。(1)将拟南芥种植在含有不同浓度6-BA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主根、侧根长度,结果如右图。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浓度范围的6-BA对根生长的作用是_。(2)科研人员利用两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步研究6-BA对主根作用的机制。株系和中转入的表达载体上,GUS基因分别与拟南芥的M或N基因的启动子(启动基因表达的DNA序列)连接在一起,基因及相关描述见下表。株系转入的表达载体相关基因的描述株系GUS基因与M基因的启动子连接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后形成蓝色;M基因仅在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时表达;生长素可引起N基因的表达。株系GUS基因与N基因的启动子连接将两个株系分别培养在基本培养基

    44、和含6-BA的基本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主根根尖的染色结果如下图。株系的根尖细胞中,GUS基因功能是作为_的报告基因。据图分析,株系根尖上着色较深的部分为主根根尖的_区,B与A相比,说明6-BA对主根的作用为_。株系的GUS基因表达反映出根尖对_信号的响应状况, C、D的结果表明6-BA_。(3)为验证“6-BA对侧根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者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实验结果是_(填字母)。a. 株系 b. 株系 c. 基本培养基 d. 含6-BA的基本培养基e. 着色浅于对照组 f. 着色深于对照组 g.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由以上实验结果还可以对拟南芥组织培养时,_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45、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这一事实作出解释。【答案】(1)抑制主根和侧根生长(对侧根的抑制作用更明显)(2)细胞分裂 分生 抑制分生区细胞分裂 生长素 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或“与生长素相互拮抗”)(3)a、c、d、e(4)提高【解析】(1)由图可知,随着6-BA浓度增加,主根和侧根的长度更短,说明6-BA能抑制主根和侧根的生长。(2)株系的根尖细胞中,A图在基本培养基中,分生区细胞发生了分裂,而加了6-BA的培养基中,主根中的分生区细胞没有发生分裂,说明GUS基因是控制细胞分裂的基因,根尖上着色较深的部分为主根根尖的分生区细胞,B与A相比,说明6-BA对主根的作用为抑制分生区细胞分裂。GUS基因与N基因的启动子连接,生长素可引起N基因的表达,结果加了6-BA的培养基的主根弯曲生长跟没加6-BA的培养基刚好相反,说明GUS基因表达反映出根尖对生长素信号的响应状况,C、D的结果表明6-BA抑制生长素的作用。(3)6-BA对侧根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应该选择株系,对照组用基本培养基培养侧根,实验组用含6-BA的基本培养基处理,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1262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