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812348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
  • 页数:65
  • 大小:11.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统编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单元 教学 设计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预测”之后出现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核心内容是“提问”。单元语文要素一个指向阅读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个指向习作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从编排上看,提问策略单元体例和阅读单元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单元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三篇精读和一篇略读课文虽文体不同,但内在之间的目标训练具有层级递进性:“针对全文与局部提问”“从不同角度(内容、写法、启示等)提问”“借助问题理解课文”“能对问题分类,并筛选出有助于理解和引发思考的问题”。之所以编排“提问”策略,旨在唤醒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敢于提问的

    2、勇气,改变被动的阅读状态,借助“提出问题”理解文章,从而提升阅读能力,最终成为积极的阅读者。本单元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整体把握、梯度落实;二、尊重学生,重视合作;三、梳理总结,用好支架(导读提示、课后练习、学习伙伴、对话泡泡);四、思维纵深,实践体验。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板块教学关注点语文要素分解教学策略设计课外拓展链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精读积极思考,针对文章的部分和整体提出问题。从学习范例到仿照范例,整理全班共同的问题,再通过对比分析,初步分辨出针对部分和全文两个角度提出的问题。安徒生的其他童话,如:拇指姑娘夜莺坚定的锡兵。儿童优秀读物中题目能够引发思考的单篇故事

    3、,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夜间飞行的秘密精读从不同角度(内容、写法、启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提问的三个角度,即“写法”“内容”和“启示”,从而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思考的能力。类文推荐:青蛙和电子蛙眼苍耳和尼龙搭扣科教纪录片:人与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精读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以课后问题清单为例,帮助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筛选出最能帮助理解文本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提问的质量。科普纪录片:走进科学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综合实践活动:“我身边的高科技”蝴蝶的家略读提出问题,筛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综合运用前三篇文本积累的学

    4、习体验,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解决。延伸阅读科普读物:森林里的秘密故宫里的博物学等习作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语文园地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2.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驻、钞”等12个字。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 认识4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3个字,正确读写46个词语。2. 能运用形声字的规律主动识

    5、字。3. 能体会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4. 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阅读:1. 阅读时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2. 能自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3. 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书面表达:1. 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2. 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体验表达的乐趣。3. 能修改不通顺的语句。【特别说明】策略单元设计中的“预设”仅为编者所在班级的学情,教师在借鉴使用的过程中,务必要基于自己学生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课堂,随机灵动地应对调整。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

    6、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同角度”,二是“提出问题”。作为单元开篇,本篇文本承载的任务是提问的切入视角,即“全文和部分”亦是“整体和局部”。关注文本特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共有24个自然段,1600余字,属于第二学段中的长文。正因如此,这篇童话故事不适合逐句逐段理解剖析,而应该从整体着手解决问题,十分符合用来训练学生对故事发展脉络以及某些具体情节进行提问的教学。关注策略衔接: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编排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相衔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自我阅读的意识和阅读的基本能力,是相对

    7、于“预测”一种更为理性、更高阶层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目标与课标第二学段“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一致。关注任务支架:课前导语“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是第一次在教科书中正式要求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课后练习一“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相较于导语提示,要求更高。课后练习二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小组提问清单,并要求仿照样子对问题进行整理,说说自己的发现。清单中的三个问题隐含了两个提问的角度,旁边的泡泡给予提示,正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针对“课文整体和某一部分内容”提问的方法。教材中的各类“支架”,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抓手。【教学目标】 1.认识“豌、

    8、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7个词语。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进行提问。【教学难点】 梳理问题的类别,知道哪些是针对局部提问,哪些是针对全文提问。【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4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7个词语。2.整体感知故事大意。3.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借助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1.谈话导入:

    9、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第二单元的学习,先来看看单元页,了解学习任务和主要内容。首先,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眼前,一起读读旁边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这句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出示课件1:预设:做学问最怕的是没有疑问和困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2.明确人文主题: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提问”。(板书:提问)3.关注语文要素,勾画关键词,了解目标任务。4.“交流平台”渗透学法。出示课件2:请同学们打开第31页,翻到语文园地,自读对话泡泡里面的四句话,然后说一说哪句话对你很有启发?预设1:我认为首先要敢于提问。预设2:提问时应该提出对理解文章有价值的,值得思考的问题。预设3:提问

    10、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师过渡: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单元第一课,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出示课件3:(设计意图:“提问”这一策略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先对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做以了解,并将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前置,旨在围绕提问策略,引导思考的方向,做好心理铺垫,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二、 初读课文,认字识词。教师引导:对于安徒生,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自传式童话丑小鸭以及海的女儿等作品可谓享誉全球,故事中曲折的情节,鲜活的形象令无数读者为之着迷。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出示课件4:1.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1、。2.检查字词,扫清障碍。出示课件5:(1)同桌互读,纠正错音。 kung jin强调: 框(四声) 笕(三声)(2) 指名朗读,交流记字方法。出示课件6、7: 预设1:“豌”的右半边“宛”表发音,左边的豆字旁表意思,说明这个字是和豆子有关,是豌豆的豌。点拨: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汉字是一种高效的记字方法。预设2:“囚”字非常形象,就像一个人被关进了牢房之中,很容易就能记住这是“囚犯”的“囚”。点拨:汉字家族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都可以采用这种直观想象的办法来记忆。“囚”是个会意字,能看出是把人圈禁在围墙或囚笼里,乃囚禁之意。(3) 认读词语,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出示课件8:预设1:遇到“水笕”

    12、这个词,我感到非常陌生,于是在“百度”中进行了搜索,了解到水笕是屋外用于收集雨水的竹管,旁边还配有插图,一目了然。点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搜索的方式来自主解决。预设2:“洋溢”这个词,两个字都是三点水,我推测它的本意跟水有关,但是根据词语所在的位置来判断,在这儿指小姑娘的脸上充满着健康的光彩。点拨: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十分重要!(4)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出示课件9、10、11: 强调:豌,豆字旁,横变提;右半边左下角是“夕”,里面只有一点;倒数第二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横钩。硬,左小右大,撇捺舒展。舒、耐,左短右长,比例要协调。

    13、曾,上半部分笔顺要正确,先写中间短竖,再写左右两边。三、再读课文,思考提问。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学习单上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出示课件12: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适时点拨。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1)通过读文,你了解到什么?预设1:简述故事大意。预设2:交流初读感受。(2)在读文的同时,你提出了哪些问题?指名提出自己的出问题,若是字词方面的,可相机指导。(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整体感知。在交流和梳理的过程中,随机识记生字,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四、组内合作,筛选问题清单。1.小组交流,汇总问题。出示课件13: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问题,有

    14、雷同的不再重复。2. 组内互助,解决部分问题。组内成员互相协作,尝试解决问题。3. 汇总整合,形成小组问题清单。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4.全班交流,合并重复问题,整理班级问题清单。(1)选派一组代表展示问题清单。(2)其余小组倾听,合并同类问题,补充不同的问题。(3)形成全班问题清单。(设计意图:在重视提问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善于讨论交流的习惯,从而筛选出困扰学生的“真问题”。)五、 布置作业1.本课生字,描二写二组两个词语。2.把这篇童话读给家人听,问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尝试回答,解决不了的可以拿到我们的课堂上继续研究。出示课件14:第二课时【教

    15、学目标】1.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局部和整体提问。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1.了解作业完成情况。出示课件15:(1)你的家人提出了哪些问题?(2)你为他/她解答了哪些问题?(3)产生了哪些新问题?补充到问题清单。2.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识记了生字词,也提出了自己不懂的问题。课后又和家人一起补充了新问题。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问题清单,看有什么发现和收获?出示课件16:二、依托课后习题,明晰提问角度。1.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出示课件17:(1)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小组问题清单和对话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预设1:对话泡泡提示我们,提问可以有不同

    16、的角度,既可以针对文章的某一部分,也可以针对全文提出。预设2:清单最下面有省略号,说明还能提出许多问题。(3)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同时板书。(板书:部分 全文)(4)追问:书上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提出来的?你是怎么判断的?预设1:第一个问的是第五粒豌豆生长,是针对“部分”提出的问题。预设2:第二个问的是母亲说的某一句话如何理解,也是针对“部分”提出的。预设3:第三个问题,需要把五粒豌豆进行对比思考,我认为是针对“全文”提出的。教师小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文章的部分提出问题,也可以从全文的角度提出问题。(板书:部分 全文)2.讨论如何判断提问的切入点,即针对部分和全文提问的区别

    17、。(1)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时点拨。(2)师生总结:针对部分提出的问题,往往关注的是某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或一处片段;读完整个故事,需要联系前情和下文提出的问题,则是从全文角度出发。(板书:字词、句段、片段 整体)3.梳理问题清单,区分问题类型。(1)结合班级问题清单,区分哪些问题是从部分提出的,哪些问题是从全文提出的。为什么?出示课件18:预设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针对“部分”的提问,因为读完1-3段就能知道,豌豆这样认为,是因为它们前期住在绿色的豌豆荚里,后来豆荚成熟了,变成黄色,自然以为周围的世界变黄了。点拨: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用读完全文,

    18、因此是针对部分提问。预设2:为什么随着第五粒小豌豆的成长,小女孩的病也慢慢好了起来?这是针对“全文”的提问,因为只有读完整个故事,将小姑娘的病情和豌豆的生长进行对比联系,才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从学习范例到仿照范例整理全班共同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初步分辨针对部分和全文两个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打下基础。)三、细读文章,研讨解决部分问题。1.师生筛选出几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问题一: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19:预设:从第12段这粒豌豆的话中,我能感受到它十分顽强,还是努力地生长。点拨:结合课文,想象最后

    19、一粒豌豆的表情和语气,朗读这句话:“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问题二: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这和小豌豆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20:(1) 默读1224自然段,女生关注并勾画出小女孩病情变化的词语,男生关注并勾画出第五粒豌豆生长变化的词语。出示课件21:(板书或贴图:豌豆 女孩)(2)分类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囚犯生长开花 躺坐健康)(3)对比观察,发现二者的内在联系。(5) 学生发言,组织讨论。预设1: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鼓舞了小姑娘,给了她“活”的希望和勇气。预设2:小姑娘看到像“囚犯”一样的豌豆苗都能茁壮成长,自己也变得坚强起来。点拨:教师抓住学生发言的关键点,结合插图,激发想象

    20、小姑娘每一次看到豌豆苗变化时的表情、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问题三:(5)教师小结: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我们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从而找到答案。2.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同伴讨论、请教他人等方式继续研究(设计意图:带着问题与文本对话,透过角色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性格,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回顾学习过程,谈谈收获和感受。思考回答:关于“提问”和阅读,你有哪些收获呢?出示课件22:预设1: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提问的角度可以不同,既可以针对部分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预设2: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

    21、,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五、课后作业。 用课上所学的提问方式,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或者你喜爱的有趣的小故事。 出示课件23:六、板书设计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豌豆:囚犯生长开花 鼓 励 部分(字词、句段、片段)提问 全文(整体)女孩: 躺 坐 健康【资料链接】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于圣库努德教堂受洗,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

    22、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17岁发表诗剧阿尔芙索尔,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教学反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

    23、角度提出问题、整理问题清单,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交流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很感兴趣,提问的角度更加广泛,并在对比阅读中,理清了五粒豌豆的愿望与命运,同时对第五粒豌豆的命运也更加感兴趣。学生们也能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女孩在小豌豆的鼓励下产生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她的病也渐渐好了。在阅读中,有一些关键语句的体会稍有难处,如“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等。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通过朗读来表现,通过揣摩心理活动来感悟语句的含义。6 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

    24、后的又一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提问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呈梯度式前进,逐步达成单元目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让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局部或整体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关注体裁特征: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它主要讲的是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科

    25、学小品文的学习更加注重内容的解析、说明方法的习得、语言的体会等方面,而本篇课文则更加注重在学生已有的大胆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深入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关注策略指导:提问策略单元在编排和教学中更加注重提问策略的教授和指导。学生经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初步具有了主动提问的意识,思维较为活跃,但提问还是较为零散,思维比较单一,提问策略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为此教师应在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热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关注学法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导语、批注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借助问题清单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同时,提问策略的学习要

    26、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让提问策略的学习和应用落到实处。【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屏软件、长纸条、马克笔、磁铁板书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课题导入1. 回忆复习本单元前一课的提问方法师:孩子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学到了什么提问方法?(贴板书:“疑”)生:可以针对

    27、课文的部分或全文提问。(贴板书: “部分”、“全文”)出示课件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用提问的方法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学生跟随书空)讲解“达”字:半包围结构,注意“大”的捺变成长点。2. 针对课题提问齐读课题,带着思考再读一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借助第一课中已经学到的提问方法,学习接下来的课文内容,并尝试着边读边思考提出对题目的疑问,学生提问有了抓手。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明确任务,提出问题带着对题目的疑问和思考,接着往下读文章。读之前,出示阅读任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出示课件3:提醒:书中有个学习伙伴也像你们

    28、一样,边读边思考,提出了他的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也可以像他一样记录在这里。【设计意图】:在学生边读边思的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问题记录下来。2、 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1)谁来说说你提了什么问题?(2)四人小组合作:出示课件4:3、 全班分享,解决问题出示课件5:小组分享问题,全班共同解决,在提问和思考中,通过再读课文,聚焦关键段落深入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共同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预设1:为什么用“清朗”不用“晴朗”?(贴板书)师:

    29、你们有没有听清楚这个问题,这也是老师疑惑的地方,我更感兴趣的是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疑惑?(生答)这是个好问题,你们谁能帮他解答?引导学生比较“清”和“晴”的两个偏旁,“清朗”强调清清爽爽。预设2:为什么题目是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开始却写飞机?(贴板书)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评价一下。生:好,从熟悉的事物引入让我们更有兴趣往下读。师:是的,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用通俗的事物来说明,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看来这也是个不错的问题。预设3:蝙蝠的眼睛看得到东西吗?(贴板书)师:你能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吗,在第几段?师:文章传达给我们的信息的确是它的眼睛不太好用,远不如嘴耳配合得好,老师补充小资料,

    30、蝙蝠不是全瞎,只是视力弱化了。预设4: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贴板书)老师带领学生找到文中相关自然段(七八段),交流讨论:(1)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无线电波?(2) 找出相关句子勾画出来。老师通过投屏,在屏幕上勾画。(3)男生读超声波部分,女生读无线电波部分。(4)说一说两者有什么不同?师:是的,超声波是蝙蝠这种生物发出的;无线电波是雷达这种机械发出的,发出者是不一样的。看来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作比较。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不仅让我们理解了七八段,还知道了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预设5: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应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贴板书)师: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生答)师:看来联

    31、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也能提出不错的问题。预设6: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贴板书)师:这是个好问题,但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一下解决,要想弄明白,必须深入去读课文,还要对蝙蝠和雷达作比较。出示课件6:(1)明确阅读任务:自读7-8自然段,思考蝙蝠是怎样做到夜里安全飞行的?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勾画出相关语句。出示课件7:通过投屏画笔将学生勾画的内容呈现在课件上。(2)老师通过幻灯片动画导图,引导学生明确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过程。出示课件8:(3) 学生仿照蝙蝠飞行原理的动画导图,对照雷达动画导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 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5) 明确:两者的原理使用是一样的,蝙蝠的嘴巴相当于雷达

    32、的天线,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荧光屏,雷达是受蝙蝠启发发明的。师:看来好的问题,是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设计意图】:聚焦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分享,真正解决学生的疑惑,并让学生知道提问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提问是很有用的,进而提高提问热情,唤醒提问的主动性。三、借助伙伴,梳理角度1、学生观察,提炼角度(1)老师整理黑板贴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书中学习伙伴的问题清单,说说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9:生: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有针对课文内容提的,有从写法角度提的,还有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是启示角度的问题。(2)聚焦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的问题都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学

    33、生依次观察判断,将相同角度的问题的板书张贴位置调整在一起。(分别贴板书:内容、写法、启示)2、回顾问题,分享交流 学生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如果受到启发想到了新的问题或者仍有问题想要与大家分享,用课件中的句式说一说。出示课件10:【设计意图】:学生从最开始的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到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清单发现提问可以是多角度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此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了的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呈现课后材料,运用课上所学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享交流。出示课件11:【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材料的呈现

    34、,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明确提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让方法的学习落到实处。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2:【设计意图】提问意识的培养和提问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此环节旨在让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到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提问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能提问,会提问,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老师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开展学习、渗透教学,长此以往,必然容易导致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学。基于对提问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课堂教学现状的认知,新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

    35、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渐减弱的问题意识,把一种不自觉、无意识的探究转化成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学习策略,指引学生真正积极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编排,以学习提问策略为核心,内容设置有层次、有梯度、互关联,自成训练体系。但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初步培养问题意识;二是学习提问策略,变无意提问为有意思考。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便是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基本做到了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有力“抓手”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关注教材中的“课文导语”、“旁批”以及“

    36、课后习题”等模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以趣开启,以思激趣,让学生有充足的兴趣去进一步的提问和思考。除此之外,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可能超出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内容,如让学生直接从“写法”角度提问,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便会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从内容角度提问作为起点,以教材中的问题范例为“支架”,通过对“写法”这一名词的通俗化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原来写法角度的问题就是作者写文章的角度,作者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可以是字词、句子、段落,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可以,来帮助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习层层递进。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还应加以调整,要更加注重发挥学

    37、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根在思、精于问、贵以真,把握这几点,提问策略的教与学才有了精髓。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一单元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本文是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阅读,积极思考。能从多个角度大胆提出问题,并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然后运用学到的策略从不同角度提问。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参照课后问题清单,整理问题,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最后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爱提问、会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关注表达方式

    38、: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课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通过简洁、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到一幅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美好画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关注相关词语: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原子核:简称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带正电,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核里,但它的直径还不到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只有10-1310-12厘米。【教学目标】1、 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2

    39、、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重点】1、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2、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学过的阅读策略多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卡纸【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唤、获”等11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

    40、解文章大意。3、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方法,揭示课题1、方法回顾导入: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提问”这种阅读策略。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两篇课文,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你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吗?出示课件1:回顾方法(板书:局部、整体、内容、写法、启示。)(设计意图:回顾前两节课掌握的阅读策略,再次强调提问的角度,继续开启阅读策略的学习。)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课件2: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1)、书写指导:唤 “唤”是我们这篇课

    41、文的生字,左边是“口”,右边是“美轮美奂”的“奂”。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形旁,右边是声旁。(2)、强调呼风唤雨 齐读课题 看题目,哪个词需要强调?我们在读的时候就需要重读,现在再来读一遍。(设计意图:引出课题,突出课题重点,与后面理解课文内容相呼应。)(二)自读提问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20世纪是个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纪?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疑问,先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己先来读一读。出示课件3:认读词语多种形式检查认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一条龙读。(3)认读生字出示课件4:

    42、认读生字注意“潜”的读音。qin,不要读成qin。出示课件5:潜的读音(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出示课件6、7:汉字书写提示字形,注意书写中容易错的地方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看来同学们都把课文读熟了。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课文的导语,老师来读,你仔细看。出示课件8:阅读任务一出示导语、阅读任务一:导语: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问题。 阅读任务一:请你再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会和批注的问题一样,如果你有新的问题也可以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学生读文,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再次读文,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并能运用前两节课学到的方法,大胆提出自己的

    43、问题。)(三) 借助学习伙伴,理解什么是有帮助的问题1、学生自由提问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谁来说一说你的问题?预设一:千里眼和顺风耳是什么意思?针对词语概念小结: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那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预设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针对文章中的诗句小结: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两句诗,真了不起。预设三:为什么以前的时代科学技术没有飞速发展?针对文章提出的思考小结:这个问题提的真有水平,我觉得你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你们可以把掌声送给他。(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引出课后学习小伙伴的问题,为筛选问题做铺垫。)2、出示课后问题。看来你们都是爱思考

    44、的问题小孩。可是,问题无好坏,价值有大小。那什么样的问题更有价值,对我们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大屏幕。我们的学习小伙伴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出示课件9: 过渡语屏幕出示问题伙伴。出示问题一。出示课件10: 课后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结:刚才,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像问题一这样的,问是什么的,概念性的问题。暂时不知道是什么,也可以继续阅读,不影响理解文章主要的意思,课下查资料就可以解决。像这样对理解课文影响不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放一放。出示课件11: 课后问题一出示问题二出示课件12: 课后问题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问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理解课文的内容。(1)解释诗句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谁知道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学生解释诗句我们看大屏幕,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漫天大雪,一夜之间好像春天来了,枝头上都挂满了梨花一样,变化特别快。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两句。出示诗歌。出示课件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那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用这两句诗来形容? 生读第四段 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1234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