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 版中职 语文 基础 模块 下册 教案
- 资源描述:
-
1、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目录第一单元1一、合欢树1二、善良3三、人生的境界7第二单元13五、科学是美丽的13六、南州六月荔枝丹14七、飞向太空的航程17第三单元19九、边城19十、林黛玉进贾府25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33第四单元36十三、荷塘月色36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41十五、画里阴晴45第五单元50十七、现代诗二首50我爱这土地50雨巷53十八、雷雨57十九、窦娥冤60第六单元64二十一、唐诗二首64二十二、宋词二首70念奴娇 赤壁怀古70雨霖铃74二十三、师说79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 (基础模块) 下册 教学设计-一、合欢树第一单元 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 体会无私的母爱
2、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 织的感情。2.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 课时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导语: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 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
3、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二、 课文分析(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明确: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2/87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 (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二)分
4、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 2、3 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 写作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 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句子(略)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 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儿子对母亲1、对这样一位
5、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 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 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 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 铁生的母亲在 49 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 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 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 作者从内疚中解
6、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 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2、句子理解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 “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 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 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 (基础模块) 下册 教学设计-二、善良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
7、寄托着母亲 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 作者的成长。(出示课件)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 作者的笑脸。(出示课件)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 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
8、事, 抒写自己的真性情。四、质疑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六、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 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二、善良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把握善良的含义, 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教学课时:1 课时3/87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 (基础模块) 下册 教学设计-二
9、、善良教学过程:一、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 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坚守善良,幸福之花将处处开放。 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自我流放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他就是王蒙。”二、 王蒙及其作品的介绍三、 整体感知1、 学生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2、 字词积累: 字音:不足恃(sh) 滥(ln)恶圭(gu)臬(ni) 稚(zh)弱 字形:恃才傲物对峙凄厉励精图治弘扬一泓深潭参透渗透迷彩服兴高采烈负隅抵
10、抗喁喁私语3、理清文章思路:(请学生归纳,教师点拨)第一部分(14) 针对社会生活中善良似乎过时,善良被看作愚蠢的情况,提6/87出自己的思考。第二部分(511)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与认识,并把善良与凶恶 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和作用。第三部分(12)总结强调自己喜欢善良,并且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四、重点探究,分析理解(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1、本文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深入挖掘两个寓言故事?明确:作者从两个有关善良的传统故事切入话题,这样不仅能获得读 者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这样切入,使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突兀,有说 服力,这也恰恰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从逆向的角度使人们认识到施 与善良的必要性,
11、为下文的论述做了准备。2、第 6 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明确:排比喜欢欢迎向往表现迫切之情。“才(有) 能”充分展示善良的功能作用,表示善良是必要的条件,强调了善良对于幸福和平、天下太平的重要性。3、在文中找出“善良”和“凶恶”作对比的段落。 第 5 自然段:凶恶善良强大稚弱毫不犹豫不设防无所不为有所不为武器多武器少作用:取材于生活,让人产生共鸣。第 8 自然段阐述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 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见解独到,醒人耳目。 这是作者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4、小结
12、主旨:本文围绕善良这一话题,通过对比论证,阐明了善良 的重要意义、作用、属性和本质,暗示了新形势下人们应该学会善良 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时代感。五、联系现实,发散思维1、说说课文中你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2、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请说说在你周围发生过有关善良的故事。 你曾经有过“好心没好报”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对待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 (基础模块) 下册 教学设计-三、人生的境界(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加以情感上的引导)3、思维的诗意拓展:善良是什么颜色?(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朗读有关善良的名言。六、教师提出希望:从今天起坚持做一
13、个善良的人!三、人生的境界教学目的:1.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2. 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3.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4. 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 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
14、,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 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 年任清12/87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 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 常委。30 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
15、值。40 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 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 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 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 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中国哲学总是 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A.程度 严肃 趋向 B.程度 严格 倾向C.水平 严肃 倾向 D.水平 严格 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 达到道德
16、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 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 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四、文意概括:(板书)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 生的不同境界,
17、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 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第二部分(第 27 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第一层(第 2 自然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第二层(第 36 自然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第三层(第 7 自然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第三部分(第 812 自然段):照应第 1 自然段。第一层(第 8、9 自然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
18、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别是达到天地境界。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回答哲学任务的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第二层(第 1012 自然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展望。这样看来,本文的行文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先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阐述什么是人 生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加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 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于是顺理成章弛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 方法的问题,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得出了中国哲学既出 世又人世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
19、的发展。因此,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深入的,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文章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 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五、语句研读: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 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 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
20、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 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觉解” 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觉解,就是觉悟, 了解。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3. 为什么生
21、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 人”?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 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 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4.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 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 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 何解释呢?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
22、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 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5.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人是生 活在社会之中的,难道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会的存在,而功利 境界中人连社会的存在也不了解吗?所谓“了解社会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的,那就是了解 社会的整体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意识 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自己也应该为 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6. 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