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黄甫全小学教育学原理浓缩背诵笔记.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黄甫全小学教育学原理浓缩背诵笔记.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黄甫全 小学 教育学 原理 浓缩 背诵 笔记
- 资源描述:
-
1、(完整版)黄甫全小学教育学原理浓缩背诵笔记小学教育源流教育起源生物起源说:英国的雷徒诺和法国沛西能-扎根本能,生物的冲动是动力心理模仿说:美国孟禄-无意识模仿是最初动因,模仿过程变为有意识地过程就产生教育 劳动决定说:马克思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类和社会生活也是教育产生的原始动因生活需要说:我国杨贤江-根源实际生活的需要,帮助营造社会生活的手段,这里的生活是衣食住行的获得, 知识才能的发展,是集体社会的。学校教育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相当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生产力进步是经济基础文字的发展文化基础文字为人类知识经验以物化的形式保存和相互传递提供载体,扩大文化财富
2、积累的可能性阶级的分化政治基础加速作用阶级分化后,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把本阶级的自己集中,设立专门的机构, 派遣专门人员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和条规。小学教育的萌芽(2)生活学校的小学教育教育时空生活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生活化(2)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内容系统:精心编排与组织的典籍为主,我国四书五经,西方七艺方法刻板性:典籍的识记背诵,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为主教育权利等级性:统治阶级掌握教育权,形成严格等级制度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近代)(一)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
3、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二)运行法制化随着资产阶级世俗国家政府的确立,小学教育的举办权也从教会的手中逐渐转移到世俗政府手中,小学教育成为一项公共事业.这种公立化,主要通过小学教育运行的法制化来强力推进。世界各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三)对象普及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学教育对象迅速扩大到所有适龄儿童,不分出生的等级和男女的性别。教育对象普及化,成为近代西方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它极大地满足了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确立了受教育机会和权利
4、平等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公立化和法制化(国家法律)实现的。(四)内容世俗化早期教育内容是宗教观念和行为规范,举办权转移到世俗政府,宗教和政党不得干预,因此基本的读写算技能与基本的科学与世俗知识,开始超越宗教知识的地位,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五)课程学科化传统的小学教育课程是一种艺术化的课程,但是,随着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课程出现了学科化的趋势. 具体来说,那时取得的课程成就主要有:第一,编写出教材。第二,形成了以“分科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近代小学的发端兴起:我国近代正式成立的小学,当以 1878 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为最早。1897 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
5、,分为四院,其“外院”就是小学。这可视为中国公立小学的开端。推广:清政府晚期规定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奖励破格私人兴学;维新运动前后各地开始兴办小学(二)小学教育制度的初创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建立:“癸卯学制”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我国近代学制的基础,第一次系统构筑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学时较长,自此,我国近代小学在学校教育制度中得以确立。学制运行:以美国学制为蓝图,1922 年颁布壬戌学制,即新学制。其中,初等教育 6 年,分为初级小学 4 年; 高级小
6、学 2 年。缩短了教育年限,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三)新中国小学教育体系的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制定颁布一系列新的关于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计划. 1986 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学制五年制和六年制朝六三制靠拢。六年制是基本学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照六三制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四)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 6 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五)建国之后的小学教育1、普及小学教育自 1986 年起开始推行九年义
7、务教育。2、学制改革试验六年制五年一贯制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3、教学改革试验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六)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1、逐渐开始向小班化方向发展。2、逐渐开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网络教育。3、逐渐开始开展微型课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4、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是应试能力.我国小学教育制度的创建历程(一)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1、官学教育系统:我国古代的官学教育系统萌芽于商朝和西周时期,兴盛于汉,完备于唐,宋以后基本沿用唐制,元时开始衰落,明清时期则基本沦为科举的附庸。2、私学教育系统:私学的出现比官学要稍晚一些,
8、先秦时期,私学兴起,百家争鸣。秦废私学,汉时复兴, 此后,私学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景观。3、书院教育系统,书院始于唐代,原为藏书、校书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组织。兴于宋朝,南宋以后出现官学化倾向,沦为科举附庸,1901 年,清政府改书院为学堂.(二)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1904 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近代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学西用”的产物,教育年限长。第一次系统地筑建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系统,分三段七级。初等教育, 初小 5 年;高小 4 年;蒙养院年限不定。3、1913 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初等教育,初小 4 年高
9、小 3 年共 7 年.4、以美国学制为蓝图,1922 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其中,初等教育6 年,分为初级小学 4 年;高级小学 2 年。缩短了教育年限,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5、1951 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建立了新学制,我国学制从单轨制逐渐向分支型学制。我国小学教育普及化,国家强制力量保障推行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6 年我国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 9 年义务教育。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按照“六三制”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10、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现代小学教育走向(一)学习共同体设计学习共同体,是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学习者与他人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征: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学习者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学习者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两个关键特点,即分布式专长和相互欣赏。一种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有四大构成要素: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为了促进知识的协作性建构,必须注意如下四个原则:有一个集体的和真实的共同体目标,以促进共同体成员的协作和投入;运用合作小组的方式提供社会性协商,激励多种观点的产生
11、;个人选择学习材料,小组决策,鼓励学习中的自主意识/主人翁感;选择一系列相关技术工具作为活动平台二、学校走向学习共同体(1) 学校成为共同体1、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目标是促进学习2、教师成为领导者: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是导师,有足够时间和资源更新能力;以激励方式指导工作3、家长成为合作者(2) 连贯的课程:1. 以语言为中心:形成基本的文化素养-学习的基本工具2. 形成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多领域知识以“核心共性”为框架,按主题组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8 类主题:生命周期;符号的使用;个体与群体;时空意识;审美观;人与自然;生产与消费;有目的的生活3. 测量结果:各方面定制学业标准,监测成就的
12、基本指标,教师会对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观察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3) 促进学习的环境1. 达成目的的教学方式:小班规模、灵活的教学计划和多样小组活动2. 丰富的学习资源3. 为孩子提供的各种服务:社交、学习、情感,健康与咨询,为家庭提供参考意见(4) 品格的塑造:培育学生养成核心美德,让学生有理想地生活。三、创建理想的小学 小学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成功经验,1、是课堂教育要实现“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2、是以学习作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废除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3、是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4、是在教学案例研究时,可组织日常公开教学;5、是废除家长“参观学习”的活动方
13、式,引入家长、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实践的“参与学习”的活动方式.小学教育的特性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因为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作为教育分化的小学教育自然也是文化,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小学教育是运用专门的文化方式,采用专门的文化内容, 满足着适龄儿童的学习需要,有需要的推动者儿童的茁壮成长。从地域分布来看,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存在文化差异的不同地域,小学教育也是不同的(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
14、“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知识传授”、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真知灼见:世界初等教育之父,以家庭教育的优点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 特别是人际关系淡化等问题。知识和能力的价值+抚养的价值=养育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我国家庭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养育价值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规范化的制度将孩子生命成长的时空移位到小学,必然要承担家庭教育养育孩子的使命注意:养育不仅是关心照料、呵护与爱,还要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我养育的意识和能力。例如:灰 姑娘的故事带领儿童理解课程主要内容,而且巧妙引导学生生成爱护自己生命的人生智慧小学教育的功能
15、特性(一)社会规定性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1、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制约1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2 社会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3 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都对教育结构产生影响。2、教育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 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稳定2 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发展通过教育结构的选拔和再生产的功能,完善社会不合理现象,促进社会平等与公正如:教育的普及,改变教育为少数人享有的特权;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基础层次地位,有相应的教育制度加以规
16、范,整个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紧密相关 ,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实体性要素和制度化存在,也内涵者社会规定性.(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小学教育功能-奠定基础,由教育结构组成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赋予,主要表现1、 为教育发展奠基:基础教育或启蒙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第一阶段,成为国民教育体系基础环节,发挥奠基功能,当代教育体系连续性和连贯性,奠定基础功能增强。2、 为社会发展奠基: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发展,小学教育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阶段,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要经过小学教育奠定一生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活动特性(一) 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开展活动内在逻辑:无逻辑;知识逻辑;心理逻辑心理逻辑优势:面
17、对的是各方面能力尚未成熟、未来发展尚未确定的小学生,教育活动需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如何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二)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1、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1)关注小学生的心理,一方面是关注小学生的注意、记忆以及思维等认知领域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关注小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兴趣、意志、情感等方面的特点.特别需要关注认知规律(2)顺应小学生的心理.教师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利于学生能动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识的意义。例子 1 思维感性,抽象思维不发达
18、,但能凭借具体材料进行逻辑运算,教师要提供充分感性材料,让他们经历“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编码长时记忆的认知过程,获得相应知识和方法,并建构起相应理解。例子 2 思维概括能力弱,学习抽象概念,提供众多、广泛具体材料丰富感性认识;提供变式材料,提高概念的概括程度,同时适时提供反例材料,以反击正,提高辨别程度。例 3 具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新的个性心理倾向。创造生动活泼的活动,喜闻乐见的游戏,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比赛,运用多姿多彩的故事、悬念、谜语等(3)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活动在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还应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心理的有效发展。彰显教育活动发展心理的价值2、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
19、动方法:开展教育活动需要灵感点燃,需要想象驰骋,需要创新追求,同时,灵感, 信心也来自于不断的模仿和持续的思考。采用超市买铅笔的情境引入十进一的数学问题,通过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领悟出来。狐假虎威分角色朗读基础上引入模拟表演的形式。小学教育的特征(1)儿童化.应该善于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善于将教育的内容儿童化,采取儿童化的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化为儿童的自我教育。(2) 自动化。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当辅导员的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自动化,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理解。(3) 个性化.培养与发个性特长,现按照现代教育观点,要鼓励学生冒尖,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让孩子们学会表现自我,就是鼓励
20、他们把四肢五官调动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地点、条件充分表现。强调个性化,要注重“创造”,要创造性地工作,进行创造性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创造。(4) 艺术化。一是语言的运用。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地传达给孩子,根据不同的场合组织自己的语言,说话注意语气、语调等等.二是气氛的组织。鲜红的旗帜,响亮的鼓号,整齐的队伍,庄严的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艺术,有了好的气氛能增强教育效果。三是情景的利用。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 教育模式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未脱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仍没有得到大多数的人所认可。(2)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差异导致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东部沿海和西部教育差异较大.(
21、3)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4)社会发展变化导致的许多不良习惯和作风,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教育平等定义: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 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国际化所谓的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
22、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模式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即教育模式是由一定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和课程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组合方式。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育观念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指国际组织或国家政府提出的对儿童应有的观念,通常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表达
23、。国际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四条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观,代表人物,高尔顿,认为教育不能改变儿童天生的遗传素质,只能加速或延缓儿童的遗传素质的实现,发现固有优秀素质,保证充分发展.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观,代表人物:华生,代表观点:不否认儿童的发展需要依赖一些遗传素质,但坚决否认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确信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结果是肯定发展可塑性的同时,将儿童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动塑造地位上.3、 辐合论的儿童观,代表人物,吴伟士,代表观点:儿童发展是先天遗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