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讲义教案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 原理 讲义 教案 教育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时间安排:2 课时、教学目标: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 确认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及指导思想;3、 说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的书名、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著作名称、写作年代、作者及国籍;4、 对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做出说明;对学习教育学产生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产生。、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
2、卡连柯曾经告诉人们:“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教师资格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事实说明,教育学对于教师来说,就好比是学医的人的一门“临床医学”,不学好教育学而从教,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适应过程,且不能准确、全面、高效、优质地履行 教师的职责。对于教师来说,在求职之初,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的一门课程,到后来,教育学就是实施自主劳动的必备工具。我们通过几个实例,体会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能。案例 1:陈景润“失业”记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中曾记录了青年陈景润鲜为人知的一件
3、事。陈景润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是全国著名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四年大学课程,他仅学三年,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至北京市一所中学任数学课教师。按说,陈景润的专业成绩是无可挑剔的,当一个数学老师绰绰有余。但实际上,他并不能胜任。工作刚开始,就显露出诸多不适应。他讲的课不能符合教学常规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功,稍不注意,就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数论的内容讲了出来,学生们意见很大。学校领导从中学教学质量及升学前途考虑,多次提醒其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12再加上陈景润潜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积劳成疾,请假住院,故误课较多。没有办法,在试用期满后,学校领导委婉的劝其回到母校去实际上是
4、将其退回院毕业学校。陈景润感到无颜见家乡父老,便在福州市街头摆了一个“小人书”摊,借以谋生。没有工商许可证,他就将大学毕业证摆了出来,但此时仍不忘研究他的“猜想”。“名牌大学毕业生在街头摆书摊”的新闻不胫而走,最后传至母校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校长是一位研 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学者,他深知陈景润作为数学人才的价值,认为原想对他的分配是一个失误,是对未来数学家的埋没。于是他将陈景润安排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数学资料室工作,专门为其提供科研条件。从此,陈景润如鱼得水,畅游在数学王国的海洋里。有人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学不学教育学、心理学,上不上师范,照样能当老师。此言差矣!陈景润作为数学奇才,其专业功底极其深厚
5、,但是在数学上却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不能胜任数学教学工作。其原因就是他非师范毕业,没有经过教师职业专门培养,不了解教育规律,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案例 2: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 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
6、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案例 3:有一位校长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校长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 地接过糖果。随后,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他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
7、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说:“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校长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 块糖果,我的糖完了,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王友怀揣着校长给的糖果离开校长室,此刻他的心情不难想像。这两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和校长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可见,教师具有了教育理论知识,就能用教育的专业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教育现象,并能够提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工作主张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今天许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到, 其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理论素养问题。教育学课程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教师获得
8、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2、教育学将会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位好教师案例 1:校园的花房里,开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喜,每天都有许多学生去观看、赞美。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他看到幼儿园的一个 4 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走到小女孩跟前,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同学,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把这朵花摘下来送给她,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
9、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以教育家的敏锐眼光,在一件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捕捉到了人类最温馨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善良和爱心,对人的同情和慈悲与怜悯。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育者:“低头抚爱身边的孩子,抬头望着祖国的未来。”案例 2:有一次,孙敬修老师在校园里散步,笑容可掬地回应着从他身边经过的孩子们的问好。突然,他看见几个小学生正在摇晃新栽的一棵小树,一位街道老大妈正用高声训斥的方法进行“镇压”,孩子做着鬼脸还在摇,孙老看在眼
10、里,迈不动腿了。他有教育家的独特方法:走过去,把耳朵郑重其事地贴在小树上,装作在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头。摇树的孩子们和在周围正玩耍的孩子们都感到莫名其妙,纷纷围拢过来问“您听什么呢?”“我听小树说话呢!”“他说什么啦?”孙老说:“你们听,小树正在哭呢,你们几个把它的根都快摇断了。它难受极了,它让我告诉你们别摇了。等它长大了好给人们遮阴凉。行吗?”摇树的几个孩子顿然醒悟,“行!”,然后高高兴兴地走了。老大妈直冲素老师伸大拇指:“孙老师您真有办法!”然后,孙老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摇晃树的孩子了。而那几个摇晃小树的孩子,竟自觉地成了小树的“卫士”。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行
11、为上的差别,也都表现为对教育规律性认识上的差异,每个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最初形成或确定,也都体现了他对教育事实和问题及规律理解和认识的程度。案例 3:在小学的教材里,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苏珊的帽子。文章的主人公小女孩苏珊,因为得了癌症,经过三个月的化疗,她的头发全掉光了,为此,她不敢到学校去上学,害怕同学们笑话她。可当她三个月后戴着一顶帽子出现在她所熟悉的教室时,她惊呆了:因为班里的同学每人都戴着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根本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她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平静地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新的生活。原来,在苏珊返校上课前
12、,苏珊的班主任一个年轻的女教师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起,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来学校上课, 越新奇越好!孩子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只是听老师的话而已。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没有人注意到苏珊的帽子,所以也没人注意苏珊的还没有长出头发的头。这位细心的教师关注到了孩子幼小的生命情感,费尽心力巧妙地去保护一个孩子脆弱的心灵,让孩子获得了一种自尊、自信,从而为她扬起远航的风帆。这是什么?这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真谛,是教育的基础。总之,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
13、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第一节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的尽心上“父母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之前人们很少把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 。思想家和普通百姓在论及教育问题时, 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这两个词。而且,两者比较起来又以“学”为多。学记、大学、进学解、劝学篇。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词源。在我国“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左边代表受教育者,即孝字,
14、孝被规定为社会道德准则,也是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认为对青年进行教育,第一个就是先进性“孝”的教育,认为只有遵守“孝”道才是一切道德最基本的方面。右边表示手持木棒的教育者。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在棍棒体罚的威胁下,教下一代尽孝。(人拿着器械督促孩子学习的行为)。“学”的甲骨文写法表示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因此,从词源上看,“教” 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同一事物,同一种活动。甲午战争后,去日本留学的一些学者就开始了翻译日文教育学书籍的工作,由于日文中有“教育”和“教育学”一词,所以翻译过来的有关“兴学”活动和理论就称为“教育”和“教育学”。在学术界的影响下,朝廷大臣呈递的奏折中
15、也渐渐地出现了“学”与“教育”交互使用,如整个教育事业称为“学务”,国家教育机关成为“学部”,下设“劝学司”,“劝学所”,学部中有“学臣”,劝学所中有“劝学员”。“育”,是指妇女养育儿童之事。造字人特意用小儿头冲下的形象来表示妇女的分娩。除生育外,育还有养与长的含义。综上所述,“教育”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包括精神上的和肌体上的,是一种外塑的行为,如灌输、说教、训示、教化等。西文的“教育”,education 等全源于拉丁文“educare”,其义是“引出”、“使其显出”、 “使其发挥出”,是一种内发的活动,其强调人生来就有特定的潜能,教育的过程就如助产, 强调顺其自然,
16、把自然人身上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二、教育的日常用法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如“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经常说我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我没有受过应有的教育。”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如,“你的孩子这么好,你是怎么教育的。”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教育学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的日常理解提升到理论水平,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三、教育的概念关于“教育”,我们不可能形成一种标准的定义,我们只能试图通过语言的、历史的和理论的分析来把握“教育”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即对人的存
17、在的积极关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引导和对人性或人格境界提升的热情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确实应是“以人为本”的,从事教育工作就是在从事一项高尚的人道主义事业。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做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关于教育的外延,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分类。如,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依据教育的实施机构,可以把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其他人员。学习者:不仅仅是儿童,而且包括
18、全民。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方法等。作为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影响。1、 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由于“教育”定义的不同,人们对教育者外延的理解也不相同。根据我们上面对“教育”的定义,可以说,教育者是指在一 个教育组织中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者有责任来教育好学生,他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他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规律,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19、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 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2、 教育对象(学习者)。教育对象指的是受教育者或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正规教育中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非正 规教育中的学生。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与教育者相比,教育对象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不 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就是两个人再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同样的理由;第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和风格;第三,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
20、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 要想促使教育对象的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教育对象共性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它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3、教育影响。教育应像是实现教育目的而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全部资源,既包括了资源的内容,也包括了资源的形式。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环境。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教育对象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教育对象,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也都无法实现。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