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docx

  •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 文档编号:5811177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6.9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高考 语文 必备 三年 古代 文化 常识 集锦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1、与进士、科举、选拔人才相关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三甲,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连中三元,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普通读书人通过县试成为童生。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第一名叫:案首。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古代的各级考试:县试(府试)人 第一名叫:解元。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 第一名叫:会元。贡士通过殿试,成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会试

    2、,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童子科,中国古代主要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童子科萌芽于汉代,但尚未形成正式的科举考试制度,选拔方式以荐举为主。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贡、举,“贡”,指贡士;“举”指

    3、乡举里选。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孝廉,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举孝廉,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之秀异者,是一种泛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与科举制中的“秀才”不是一个概念。2. 六部职能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户部,掌管土

    4、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典礼、学校、科举、宴飨等事宜。吏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宜。工部,主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六部长官,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或称右侍郎。3. 几个常见的中央官职名称三公九卿,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高级官职,它的设立始于秦朝。因这这是中央最高官职,权力很大,所以在东汉初期,开国皇帝刘秀限制三公的权力,大权独揽,三公的实际地位开始下降。魏晋以后,随着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建立,三公和九卿的权力逐渐被替代和分割。到了隋统一后,三公九卿制让位于三省六部制。三公,两汉尤其是西汉的官制延续了秦朝官职,也就是

    5、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尤为突出,是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从秦朝开始监察官员,并且御史台的长官应为御史大夫。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中国的宰相在历代王朝有不同的称谓。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首相的意思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是大致相同的。如:王安石是北宋神宗时的首相。鸿胪寺,官署名。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

    6、节之意,鸿胪寺的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 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4.与古代皇位继承相关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并不是简单地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太子的别称,皇嗣、皇

    7、储、帝储、储皇、储胤、储君、储嫡、储嗣、储贰、储副、储两、元储、储元、东储、储闱、储宫、副主、副君东宫、青宫(注:太子所居的宫殿在东面,故称东宫,东面对应的颜色是青色,故称青宫)。(补: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5. 与古代统治者、皇帝相关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先帝,一般先帝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前皇帝,如如康熙驾崩前为皇帝,驾崩后成为先帝;或者指远古帝王,如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郑玄 注:“先帝,大皥之属。”崩,本义是山的

    8、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指皇帝的诏书。受禅,指接受禅让。禅让是指古代帝王把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有主动禅让与被动禅让之别。跸 b,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移跸,指帝王出行。有时“移跸”指迁都。禁军,是封建时代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羽林军等。北狩,有三个意思:一是到北方狩猎。二是借指向北进军。三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如:宋徽宗、宋钦宗都被掳到北方去,成为阶下囚,南宋称之为“二帝北狩”,所谓北狩只不过是为了

    9、顾及皇家体面的婉约说法,徽钦二宗由此开始了阶下囚生涯,终生未回宋朝。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11 阙,外大门的一种形式,种类按其所在位置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等,又借指宫廷。12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13 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1

    10、4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注:结构相似,但无“登临皇位”的意思的词有:“践政、践莅、践袭、践事”。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15 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16 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17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18 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19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

    11、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20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21 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22 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23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24 改元,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25 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6. 与 臣 子 进 言 、 进 谏

    12、 相 关 诣 阙 、 赴 阙 : 既 可 指 到 朝 廷 也 可 指 到 京 都 。 伏 阙 , 古 代 一 种 礼 仪 本 指 官 员 拜 伏 在 宫 阙 之 下 多 指 直 接 向 皇 帝 上 书 奏 事 。 伏 閤 g , 唐 朝 大 明 宫 中 的 紫 宸 殿 称 閤 , 是 天 子 朔 望 日 接 见 群 臣 的 便 殿 , 后 因 以“ 伏 閤 ” 指 朝 臣 俯伏 閤 下 向 天 子 奏 事 。 疏 , 文 中 指 古 代 的 一 类 文 书 是 封 建 社 会 大 臣 向 帝 王 进 言 使 用 文 书 的 统 称 , 属 于 上 行 公 文 表 , 是 古 代 臣 下 吴 给

    13、 帝 王 的 一 种 文 书 , 如 晋 武 帝 时 , 李 密 给 皇 帝 上 了 陈 情 表 。7. 对 百 姓 的 称 呼 布 衣 , 是 指 平 民 , 非 读 书 之 人 , 且 平 民 穿 麻 、 葛 织 物 。 “ 臣 本 布 衣 , 躬 耕 于 南 阳 , 苟 全 性 命 于乱世 , 不 求 闻 达 于 诸 侯 。 ” 黎 民 , 即 众 民 之 意 , 即 是 平 民 。 还 有 一 种 说 法 即 是 : “ 黎 , 黑 也 , 民 首 皆 黑 , 故 曰 黎 民 。 ” 黔 首 , 是 战 国 时 的 秦 国 以 及 后 来 统 一 六 国 的 秦 朝 对 治 下 平 民

    14、 的 称 呼 。 黔 本 指 黑 色 的 意 思 , 黔 首即是 黑 头 。 秦 朝 衣 服 旄 旌 节 旗 皆 尚 黑 , 且 平 民 也 以 黑 巾 裹 头 , 故 而 称 其 为 黔 首 。 相 类 似 的 有 : 黎 首、黔 首 、 黎 民 。 庶 人 , 又 称 为 庶 民 。 西 周 以 后 多 将 此 词 用 于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者 。 当 时 的 庶 人 地 位 比 奴 隶 高 , 可 以接受 周 天 子 的 赏 赐 。 到 了 春 秋 时 代 , 庶 人 的 地 位 大 约 在 士 以 下 , 工 商 奴 隶 之 上 。 秦 汉 以 后 , 即 是 泛指为 做 官 的

    15、 平 头 百 姓 。 流 民 , 指 因 自 然 灾 害 或 战 乱 而 流 亡 在 外 , 生 活 没 有 着 落 的 人 。8. 古 人 的 名 、 字 、 号 名 与 字 , 古 代 男 子 有 名 有 字 , 名 是 出 生 后 不 久 父 亲 起 的 , 字 是 2 0 岁 举 行 冠 礼 后 才 起 的 。 古 人 一出 生 就 会 取 名 , 成 年 后 ( 行 冠 礼 后 ) 则 会 有 字 。 如 , 岳 飞 , 名 飞 , 字 鹏 举 。 号, 除了名、 字, 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 是一种固定的别名, 又称别号。 类似今天的笔名、 艺名。古代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

    16、取号( 包括斋名、 室名等) 。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 甫的少陵野老、宋 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 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 代郑燮的板桥等, 都是后人熟知的; 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 如苏东坡、 郑板桥等) 。 以字行, 是“ 以字行于世” 的简称。 即仅称呼此人的“ 字” , 代替其名。 例: “ 弘微本名密, 犯所继内讳, 故以字行。” ( 译: 谢弘微本名叫谢密, 因犯了继母的名讳, 所以以字行世。) “ 叶味道, 初讳贺孙, 以字行, 更字知道, 温州人。” ( 译: 叶味道, 最初名叫贺孙, 以字行世, 又改字为知道, 是温州人。) 表字, 字, 又称作“ 表字” 。 古时孩子

    17、成年时取字。 孔丘字仲尼, 秋瑾字卿。9. 庙 号 、 谥 号 、 年 号 庙 号 , 是 皇 帝 死 后 , 在 太 庙 立 室 奉 祀 时 特 起 的 名 号 , 如 高 祖 、 太 宗 、 钦 宗 。 谥 号 , 皇 帝 的 是 古 代帝 王 死 后 , 据 其 生 平 事 迹 评 定 的 称 号 , 如 武 帝 、 哀 帝 , 炀 帝 。 谥 号 , 是 人 死之 后 给 予 的 称 号 , 有 官 谥 、 私 谥 之 分 , 有 褒 有 贬 。例 : 汉 高 祖 是 刘 邦 的 庙 号 , 谥 号 为 高 皇 帝 , 按 照 唐 朝 以 前 的 习 惯 用 谥 号 称 呼 皇 帝 ,

    18、 应 该 称 汉 高 帝,汉 高 祖 是 司 马 迁 有 史 记 中 的 提 法 。 年 号 , 是 中 国 封 建 王 朝 用 来 纪 年 的 一 种 名 号 ( 亦 可 以 作 为 表 示 年 份 ) 。 一 般 由 皇 帝 发 起 。 先 秦至汉 初 无 年 号 , 汉 武 帝 即 位 后 首 创 年 号 。始 创 年 号 为 元 狩 , 并 追 称“ 元 狩 ” 以 前 年 号 为“ 建 元 ” 、“ 元光 ” 、 “ 元 朔 ” 。 此 后 形 成 制 度 。 历 代 帝 王 凡 遇 到 “ 天 降 祥 瑞 ” 或 内 讧 外 忧 等 大 事 、 要 事 , 都 要更改 年 号 。一

    19、个 皇 帝 所 用 年 号 少 则 一 个 ,多则 十 几 个 。如唐 高 宗 有 1 4 个 ;明清 皇 帝 大 多 一 人 一 个 年 号 , 故 后 世 即 以 年 号 作 为 皇 帝 的 称 呼 , 如 永 乐 皇 帝 、 康 熙 皇 帝 等 。1 0. 与 死 亡 相 关 殁 : 古 人 用 沉 没 比 喻 死 亡 , “ 没 ” 是 死 的 委 婉 说 法 , 如 : 曹 操 加 枣 祗 子 处 中 封 爵 并 祀 祗 令 : “ 不 幸 早 没 。 ” 后 来 易 水 旁 为 歹 旁 , 亦 作 “ 殁 ” , 如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 其 身 未 殁 , 诸

    20、侯倍 叛 。 ” 崩 , 本 义 是 山 的 倒 塌 , 古 代 把 天 子 的 死 看 得 很 重 , 常 用 山 塌 下 来 比 喻 , 由 此 从 周 代 开 始 对 帝 王的死 称 “ 崩 ” 。 薨( h ng) , 指 成 群 的 昆 虫 一 起 飞 的 声 音 ; 古 代 称 诸 侯 或 有 爵 位 的 大 官 死 去 , 也 可 以 用 于 皇 帝 的高 等 级 妃 嫔 和 所 生 育 的 皇 子 公 主 , 或 者 封 王 的 贵 族 。 卒 , 古 代 指 大 夫 死 亡 , 后 为 死 亡 的 通 称 。 东 园 秘 器 , 古 代 的 高 级 葬 具 , 起 初 仅 指

    21、 皇 帝 的 棺 木 , 后 也 可 作 为 一 种 荣 耀 赐 予 大 臣 和 外 戚 。 山 陵 , 指 山 岳 , 旧 指 皇 帝 或 皇 后 的 陵 墓 。 山 陵 崩 是 帝 王 或 皇 后 死 亡 的 委 婉 语 。 一 些 称 呼 : 称 死 去 的 父 亲 为“ 先 考 ” 、“ 先 父 ” ; 称 死 去 的 母 亲 为“ 先 妣 ” “ 先 母 ” ; 称 死 去 的有 才 德 的 人 为 “ 先 贤 ” 。 弑 : 封 建 时 代 称 子 杀 父 、 臣 杀 君 为 “ 弑 ” 。11. 与守丧相关 丁忧, 当儒家思想主导意识形态后,“ 以孝治天下”就 成了中国历代正统王

    22、朝的基本国策。孝道最重丧礼, 父母任何一方去世, 儿子需要守孝三年, 这叫“ 丁忧” ,也叫“ 丁艰 ” 。 父亲去世, 叫“ 丁父忧” , 母亲去世, 叫“ 丁母忧” 、“ 丁内忧” 。 服阕,“ 阕” 的意思是“ 终了”,“ 服阕” 即“ 穿丧服的时间终了, 守丧期满”,( 服除) 守丧期满除服。 旧制, 父母死后, 子女要守丧, 三年内不做官, 不婚娶, 不赴宴, 不应考。 亦称为“ 终制” “ 终丧” 。 居丧,又称守丧或丁忧。在居丧期间, 死者的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一般要遵守某些特定的规范。 夺情: 又叫“ 夺情起复” , 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 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 可不

    23、必去职( 离开公职) , 以素服办公, 不参加吉礼。 夺哀: 犹“ 夺服” , 也叫“ 夺情” , 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历史上关于“ 夺情 ” 最有名的例子是张居正。 万历五年, 张居正 19 年未相见的父亲去世了, 这时正值张居正掌权不久, 各项改革事业刚刚铺开, 他当然不愿意此时离职。 恰逢小皇帝这时也对他崇拜得不得了, 两边一拍即合, 夺情! 但是明代的舆论力量非常强大, 无数官员上书谴责张首辅的不孝行为, 结果小皇帝生气了, 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 有人甚至被打成残疾。 反对张居正“ 夺情” 的斗争终于被镇压下去了, 但张居正在士林中的声望却从此一落千丈。 期、功: 期

    24、, 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 指穿大功服( 九个月)、小功服( 五个月) 的亲族。12. 古人的行为礼节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和不同的拜礼 。“ 拜” 可指给官职, “ 拜官” 为旧时常用语。 再拜 ,拜 两次为再拜, 表示礼节之隆重 。过 去书信末尾也常 用“ 再拜 ”以 表示敬意。 稽首, 稽首是“ 九拜” 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 推手 : 古人作揖是推手, 根据对象的不同, 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 没有亲属关系, 推手时稍微往下; 对异性, 是指有婚姻关系的, 则是平推手; 对同性, 同一个族的, 就用天揖, 推手时稍微举高。13. 与古人年

    25、龄相关 总角, 古时少儿男未冠, 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 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豆蔻年华, 指少女十三四岁。 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 j】 , 亦作“ 既笄” 。 古代女子满 15 岁结发, 用笄贯之, 因称女子满 15 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如“ 年已及笄” 。 弱冠,男 子 20 岁称弱冠。这 时行冠礼,即 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 示成年,但 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 故称“ 弱” 。冠, 帽子, 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不能用于女子。 而立, 年至三十, 学有成就。 后来用“ 而立” 指人 30 岁。 不惑, 意思是遇事能明辨

    26、不疑。出自 论语为 政“ 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 不惑” 作 40 岁的代称。 耄耋, ( 读音 mo di ) 泛指老年男性八九十岁。14.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如: “ 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 如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 琵琶行“ 元和十年” 等。 干支纪年法, 如 五人墓碑记: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丁卯三月之望。”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 干支列后。 核舟记“ 天启壬戌秋日” ,“ 天启” 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15. 与少数民族政权相关 匈奴 ,中 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公

    27、 元前 215 年, 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 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 屡次进犯边境, 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 ,并 控制西域 ,后 为汉武帝所败 ,退 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契丹, 是古国名, 后来改国号为辽, 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吐蕃, 公元七至九世纪, 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此吐蕃与唐朝经济、 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西夏, ( 1038 年 1227 年) , 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西夏曾与北宋对峙,苏轼词里“ 西北望,射天狼”, “ 天狼” 指的就是西夏。 单

    28、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 为广大之貌。此 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 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阏 氏:匈 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 如同王后。 可汗, 最初, 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 史书称“ 可寒” , 原意是“ 国王” 。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 突厥、 吐谷浑、 铁勒、 高昌回鹘、 铁勒、 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 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后流传到中亚、 西亚的突厥系国家。 四夷, 即东夷、 南蛮、 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百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桂、 浙、 闽、 粤等地,16. 与古代首都相关 京师 ,通 常指古

    29、代帝王所在的都城, 如秦时的咸阳 ,汉 时的长安 ,唐 时的长安, 北宋时的汴梁, 南宋时的临安等。 对首都的称谓: 京城、 京都、 京师。 京畿, “ 京” 指国都,“ 京畿” 指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也作“ 京圻( q) ” 。 京兆, 是西安的古称, 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 是周朝王畿、 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17. 与古代官职任免、 离退相关 补, 在古代, 补充缺职或候补而非正式任命, 称作“ 补” 。 权, 指临时代职。 赠 , 追赠, 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致仕, 古代官员 正常退休叫作“ 致仕” ,古 人还常用致事、致 政、休 致等

    30、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 汉以后形成制度。“ 解职” 与“ 致仕” 词义相近。“ 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 致仕”或“ 致事” 。 古代官员一般在 70 岁时退休, 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乞骸骨, 自请退职, 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回老家安度晚年。 如: 后汉书张 衡传中有“ 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 也可以表达为“ 自请以归” 。 削秩, 秩, 既指官吏的俸禄, 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 品级。“ 削秩” , 是指削除官职。 擢, 一般表示升官, , “ 徙” 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迁、 左迁: “ 左迁” 是降职的委婉说法“ 出”字含意丰富

    31、,指 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琵琶行中 的“ 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中的“ 出官” 也是这个意思。10 黜: 指罢免官职, 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 夺、 免、 去、 废等。11 摄, 古有“ 代理” 之意, “ 摄政” 指代国君处理国政。12 转, 是关于职务调动的, 张衡传 中有“ 再转复为太史令” 。13 视事。 指官吏到职办公, “ 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14 解褐 , 谓脱去布衣, 担任官职。15 拜, 古代举行仪式, 授予官职称作“ 拜” 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 拜相如为上大夫” 。16 其他: “ 兼” 、“ 领” 均表示兼任官职, “

    32、 行” 、“ 守” 均表示代理官职, “ 署” “ 权” 则表示暂代官职。17 责授: 降级授予官职, 贬谪官员, 不限降低几级, 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 迁谪等。18. 与古代典籍相关 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 诗经 书经( 即 尚书) 礼经 易经( 即 周易) 乐经 春秋。 注意啦! ! ! 论语 不是“ 六经” 里面的啊! ! 坟典, “ 三坟五典” 的并称, 后转为古代典籍的统称。 三坟, 即伏羲、神农、 黄帝之书, 五典 指少昊、 颛顼、 高辛、 唐、 虞之书。 散文: 古代, 为了区别韵文、 骈文, 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

    33、体文章( 包括经、 传、 史在内) 一律称为散文。 司马迁的 史记 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谶纬, 是古代汉族民间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 。 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 谶纬出于神学迷信, 谶是方士们造作的图录隐语, 纬是相对于经学而言、 即以神学迷信附会和解释儒家经书的。 经史子集,是 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 :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 史: 史书, 即正史; 子: 先秦百家著作, 宗教; 集: 文集, 即诗词汇编。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五部经书。19. 与天文地理相关 朔、 晦: 每月的初一称为“ 朔” ,

    34、 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 晦” 。 望、 既望: 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 望日” , 农历每月十六叫做“ 既望” 。 闰月, 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在古代, 闰月特指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每2 至 3 年置 1 闰 ,古 代曾采用 19 年置 7 闰的闰周 。闰 月加在某月之后 ,称 为“ 闰某月” 。 日中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 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 中是十二时之一,又 名日正、中 午等:( 上午 11 时正至下午1 时正),不 是中午 12 点。 关中, 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 因为西有大散关, 东有函谷关, 南有武关, 北有萧关, 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舍,

    35、 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如退避三舍; 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 从中原看, 地处长江之外, 故称江表。 路,是宋代的最高行政区划名, 略似唐代的“ 道”, 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如“ 烽火扬州路” 。 十二时辰制,西 周时就已使用。汉 代命名为夜半、鸡 鸣、平 旦、日 出、食 时、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10 阡陌: 阡, 南北向的小路; 陌, 东西向田间小路。11 暮春: 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 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 仲表示第二个月, 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 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12 阴阳: 山南水北为阳。“

    36、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 河内: 黄河以北的地方。 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14 八荒: 八方最偏远的地方, 也代指天下。15 六合: 天地四方。16 九州: 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 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代指中国。17 右: 秦汉以前, 以前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18 东隅、桑榆: 东隅, 日出的地方, 表示时间早; 桑榆, 日落的地方, 表示时间晚。20. 与古代祭祀相关 俎豆, 指俎和豆, 古代祭祀、 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也指祭祀、奉祀。 祖帐, 是指在道路旁设帐践行。“ 祖” 意为“ 临行祭路神” , 如 荆轲刺秦王 中有“ 既祖,

    37、取道” , 后引申为“ 饯行和送别” 。 礼部, 掌管礼仪、 祭祀典礼、 学校、 科举、 宴飨等事宜。 封禅, 封为“ 祭天” , 禅为“ 祭地” , 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 已有封禅的传说。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 为“ 天下第一山” , 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 才算受命于天。 郊祭, 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 南郊祭天, 北郊祭地, 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 祭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 地衹、 人鬼。( 注: 天地只能由统治者去祭祀) 谒庙, 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 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

    38、屋, 如太庙。 社稷, 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 五谷丰登, 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后来人们就用“ 社稷” 来代表国家。 城隍, 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卜筮 , 古时预测吉凶,用 龟甲称卜,用 蓍草称筮,合 称卜筮。古 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10 家庙, 是为祖先立的庙, 庙中供奉神位等, 依时祭祀, 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上古叫宗庙, 唐朝为私庙, 宋改为家庙。11 禊, 古代春、 秋两季为消除不祥而在水边举行的祭祀。12 社日, 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有春社和秋社, 汉以前只有春社, 汉以后始有秋社

    39、。 自宋代起, 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13 后土: 地神, 相对皇天而言。14 告庙: 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称“ 告庙” 。15 尚飨 : 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多21. 与赏赐、 刑罚相关 黥,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黥窜” , 就是刺配, 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方。 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东园秘器 , 古代 的高级葬具 , 起初仅指皇帝的棺木, 后也 可作为一种荣耀赐予大臣和外戚 。 赠, 又叫“ 追赠” , 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40、赐姓: 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22. 称呼相关 夫人:汉代以用,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 即官在“ 执政” 以上) 之妻称夫人, 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妻妾的称呼。 足下, 对对方的尊称。译 为“ 您”。是 旧时交际用语,下 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战国策燕 策一 苏代谓燕昭王:“ 足下以为足。 如大将军足下, 出自 史记项 羽本纪。在 荆轲刺秦王中, 燕太子称荆轲为足下, 则是谦虚的说法。 从弟, 在古代指同曾祖父、 不同父亲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从兄, 在古代指同曾祖父

    41、、 不同父亲且年长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兄。 女弟、 女兄: 女弟指妹妹, 女兄指姐姐。 从叔: 从叔即祖父亲兄弟( 即从祖祖父)的 比父亲年幼的儿子,即 父亲的堂弟( 即从父弟) 。 参、商: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 彼出此没, 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 不和睦。 季父: 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 仲、 叔、 季。 亚父: 对对方的敬称, 意为仅次于父亲。23. 与战争相关 符, 是朝廷封官、传 达命令和调兵遣将的凭证,剖 分为二,相 关人员各执一方,只有合二为一时, 方能生效。 衔枚, 古代军队在秘密行动时, 兵士横衔“ 枚” 于口中,

    42、以禁喧哗。 行伍 , 我国古代兵制, 五人为伍, 五伍为行即 25 人为行,后 用“ 行伍” 泛指军队。 屯田, 指政府组织、利 用戍卒或农民、商 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 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缮甲兵 ,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 修缮铠甲兵器, 准备作战。 勤王 , 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 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干戈, 古代常用武器, 具体“ 干” 指盾牌,“ 戈” 指进攻的类似矛的武器, 以“ 干戈” 用作兵器的通称。 六军 : 周制, 天子有六军, 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俯首系颈: 意思是愿意服从、 投降。 系颈, 颈上系

    43、绳, 表示投降。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 后世以“ 万乘” 称天子。吴钩 :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 以青铜铸成,是 冷兵器里的典范,充 满传奇色彩, 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 成为驰骋疆场, 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24. 史书相关 左传, 全称 春秋左氏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粱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 列为“ 二十四史”之 首,共 130 篇,分 为“ 八书”“ 十表”“ 十

    44、二本纪” “ 三十世家” “ 七十二列传” 。 史记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本纪, 或简称纪, 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 始于司马迁的 史记。在该书中, 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 XX 本纪” , 不过也有例外, 如吕雉不是皇帝, 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二十四史 : 二十四史, 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由于 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 将和 史记一 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 正史”。它 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约前 2550 年),止 于明朝崇祯十七年( 1644年) , 计 3213 卷, 约 4000 万字, 用统一的有本纪、

    45、 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前四史, 史记 和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并称“ 前四史” 。25. 教育相关 太学、国 子监: 汉魏设太学,西 晋改称国子学,隋 又称国子监,从 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 国子监” 。“ 国子” 即国子监,是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 、唐 、宋 、元 、清 ,称 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 齐称国子寺。清 末改革学制,自 光绪三十三年起设学部,国 子临并入学部。 经筵, 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 为元、 明、 清历代所沿袭。 经筵制度是与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密切相关的一

    46、项教育制度。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 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 逢单日入侍, 轮流讲读。 元、 明、 清三代沿袭此制, 而明代尤为重视。 除皇帝外, 太子出阁后, 亦有讲筵之设。 庠序, 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 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教授, 学官名。 始于宋代, 为讲解经义、 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博士, 古为官名。秦 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 晓史事的官职,后 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26. 与经济活动相关 盐引 ,指 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 ,发 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屯田 , 指政府组织、利 用戍卒或农民、商 人垦殖荒地的农业生产形式,有 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末作 , 指工商业,与 本业农业相对,文 中窦轨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贾 谊 论积贮疏 中的“ 末技游食之民, 转而缘南亩” 已表达出重农抑商思想。 循吏 , 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 奉公守法、 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111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