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语文 必备 三年 古代 文化 常识 集锦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高考语文必备近三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集锦1、与进士、科举、选拔人才相关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三甲,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连中三元,主要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普通读书人通过县试成为童生。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第一名叫:案首。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古代的各级考试:县试(府试)人 第一名叫:解元。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 第一名叫:会元。贡士通过殿试,成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会试
2、,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童子科,中国古代主要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童子科萌芽于汉代,但尚未形成正式的科举考试制度,选拔方式以荐举为主。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贡、举,“贡”,指贡士;“举”指
3、乡举里选。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孝廉,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举孝廉,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之秀异者,是一种泛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与科举制中的“秀才”不是一个概念。2. 六部职能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户部,掌管土
4、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典礼、学校、科举、宴飨等事宜。吏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宜。工部,主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六部长官,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或称右侍郎。3. 几个常见的中央官职名称三公九卿,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高级官职,它的设立始于秦朝。因这这是中央最高官职,权力很大,所以在东汉初期,开国皇帝刘秀限制三公的权力,大权独揽,三公的实际地位开始下降。魏晋以后,随着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建立,三公和九卿的权力逐渐被替代和分割。到了隋统一后,三公九卿制让位于三省六部制。三公,两汉尤其是西汉的官制延续了秦朝官职,也就是
5、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尤为突出,是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从秦朝开始监察官员,并且御史台的长官应为御史大夫。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中国的宰相在历代王朝有不同的称谓。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首相的意思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是大致相同的。如:王安石是北宋神宗时的首相。鸿胪寺,官署名。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
6、节之意,鸿胪寺的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本文的“中官”指宦官, 又称阉人、内官、内臣等。4.与古代皇位继承相关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并不是简单地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太子的别称,皇嗣、皇
7、储、帝储、储皇、储胤、储君、储嫡、储嗣、储贰、储副、储两、元储、储元、东储、储闱、储宫、副主、副君东宫、青宫(注:太子所居的宫殿在东面,故称东宫,东面对应的颜色是青色,故称青宫)。(补: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5. 与古代统治者、皇帝相关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先帝,一般先帝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前皇帝,如如康熙驾崩前为皇帝,驾崩后成为先帝;或者指远古帝王,如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郑玄 注:“先帝,大皥之属。”崩,本义是山的
8、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指皇帝的诏书。受禅,指接受禅让。禅让是指古代帝王把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有主动禅让与被动禅让之别。跸 b,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移跸,指帝王出行。有时“移跸”指迁都。禁军,是封建时代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羽林军等。北狩,有三个意思:一是到北方狩猎。二是借指向北进军。三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如:宋徽宗、宋钦宗都被掳到北方去,成为阶下囚,南宋称之为“二帝北狩”,所谓北狩只不过是为了
9、顾及皇家体面的婉约说法,徽钦二宗由此开始了阶下囚生涯,终生未回宋朝。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11 阙,外大门的一种形式,种类按其所在位置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等,又借指宫廷。12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13 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1
10、4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注:结构相似,但无“登临皇位”的意思的词有:“践政、践莅、践袭、践事”。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15 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16 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17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18 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19 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
11、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20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21 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22 禁中,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23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24 改元,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25 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6. 与 臣 子 进 言 、 进 谏
12、 相 关 诣 阙 、 赴 阙 : 既 可 指 到 朝 廷 也 可 指 到 京 都 。 伏 阙 , 古 代 一 种 礼 仪 本 指 官 员 拜 伏 在 宫 阙 之 下 多 指 直 接 向 皇 帝 上 书 奏 事 。 伏 閤 g , 唐 朝 大 明 宫 中 的 紫 宸 殿 称 閤 , 是 天 子 朔 望 日 接 见 群 臣 的 便 殿 , 后 因 以“ 伏 閤 ” 指 朝 臣 俯伏 閤 下 向 天 子 奏 事 。 疏 , 文 中 指 古 代 的 一 类 文 书 是 封 建 社 会 大 臣 向 帝 王 进 言 使 用 文 书 的 统 称 , 属 于 上 行 公 文 表 , 是 古 代 臣 下 吴 给
13、 帝 王 的 一 种 文 书 , 如 晋 武 帝 时 , 李 密 给 皇 帝 上 了 陈 情 表 。7. 对 百 姓 的 称 呼 布 衣 , 是 指 平 民 , 非 读 书 之 人 , 且 平 民 穿 麻 、 葛 织 物 。 “ 臣 本 布 衣 , 躬 耕 于 南 阳 , 苟 全 性 命 于乱世 , 不 求 闻 达 于 诸 侯 。 ” 黎 民 , 即 众 民 之 意 , 即 是 平 民 。 还 有 一 种 说 法 即 是 : “ 黎 , 黑 也 , 民 首 皆 黑 , 故 曰 黎 民 。 ” 黔 首 , 是 战 国 时 的 秦 国 以 及 后 来 统 一 六 国 的 秦 朝 对 治 下 平 民
14、 的 称 呼 。 黔 本 指 黑 色 的 意 思 , 黔 首即是 黑 头 。 秦 朝 衣 服 旄 旌 节 旗 皆 尚 黑 , 且 平 民 也 以 黑 巾 裹 头 , 故 而 称 其 为 黔 首 。 相 类 似 的 有 : 黎 首、黔 首 、 黎 民 。 庶 人 , 又 称 为 庶 民 。 西 周 以 后 多 将 此 词 用 于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者 。 当 时 的 庶 人 地 位 比 奴 隶 高 , 可 以接受 周 天 子 的 赏 赐 。 到 了 春 秋 时 代 , 庶 人 的 地 位 大 约 在 士 以 下 , 工 商 奴 隶 之 上 。 秦 汉 以 后 , 即 是 泛指为 做 官 的
15、 平 头 百 姓 。 流 民 , 指 因 自 然 灾 害 或 战 乱 而 流 亡 在 外 , 生 活 没 有 着 落 的 人 。8. 古 人 的 名 、 字 、 号 名 与 字 , 古 代 男 子 有 名 有 字 , 名 是 出 生 后 不 久 父 亲 起 的 , 字 是 2 0 岁 举 行 冠 礼 后 才 起 的 。 古 人 一出 生 就 会 取 名 , 成 年 后 ( 行 冠 礼 后 ) 则 会 有 字 。 如 , 岳 飞 , 名 飞 , 字 鹏 举 。 号, 除了名、 字, 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 是一种固定的别名, 又称别号。 类似今天的笔名、 艺名。古代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
16、取号( 包括斋名、 室名等) 。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 甫的少陵野老、宋 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 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 代郑燮的板桥等, 都是后人熟知的; 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 如苏东坡、 郑板桥等) 。 以字行, 是“ 以字行于世” 的简称。 即仅称呼此人的“ 字” , 代替其名。 例: “ 弘微本名密, 犯所继内讳, 故以字行。” ( 译: 谢弘微本名叫谢密, 因犯了继母的名讳, 所以以字行世。) “ 叶味道, 初讳贺孙, 以字行, 更字知道, 温州人。” ( 译: 叶味道, 最初名叫贺孙, 以字行世, 又改字为知道, 是温州人。) 表字, 字, 又称作“ 表字” 。 古时孩子
17、成年时取字。 孔丘字仲尼, 秋瑾字卿。9. 庙 号 、 谥 号 、 年 号 庙 号 , 是 皇 帝 死 后 , 在 太 庙 立 室 奉 祀 时 特 起 的 名 号 , 如 高 祖 、 太 宗 、 钦 宗 。 谥 号 , 皇 帝 的 是 古 代帝 王 死 后 , 据 其 生 平 事 迹 评 定 的 称 号 , 如 武 帝 、 哀 帝 , 炀 帝 。 谥 号 , 是 人 死之 后 给 予 的 称 号 , 有 官 谥 、 私 谥 之 分 , 有 褒 有 贬 。例 : 汉 高 祖 是 刘 邦 的 庙 号 , 谥 号 为 高 皇 帝 , 按 照 唐 朝 以 前 的 习 惯 用 谥 号 称 呼 皇 帝 ,
18、 应 该 称 汉 高 帝,汉 高 祖 是 司 马 迁 有 史 记 中 的 提 法 。 年 号 , 是 中 国 封 建 王 朝 用 来 纪 年 的 一 种 名 号 ( 亦 可 以 作 为 表 示 年 份 ) 。 一 般 由 皇 帝 发 起 。 先 秦至汉 初 无 年 号 , 汉 武 帝 即 位 后 首 创 年 号 。始 创 年 号 为 元 狩 , 并 追 称“ 元 狩 ” 以 前 年 号 为“ 建 元 ” 、“ 元光 ” 、 “ 元 朔 ” 。 此 后 形 成 制 度 。 历 代 帝 王 凡 遇 到 “ 天 降 祥 瑞 ” 或 内 讧 外 忧 等 大 事 、 要 事 , 都 要更改 年 号 。一
19、个 皇 帝 所 用 年 号 少 则 一 个 ,多则 十 几 个 。如唐 高 宗 有 1 4 个 ;明清 皇 帝 大 多 一 人 一 个 年 号 , 故 后 世 即 以 年 号 作 为 皇 帝 的 称 呼 , 如 永 乐 皇 帝 、 康 熙 皇 帝 等 。1 0. 与 死 亡 相 关 殁 : 古 人 用 沉 没 比 喻 死 亡 , “ 没 ” 是 死 的 委 婉 说 法 , 如 : 曹 操 加 枣 祗 子 处 中 封 爵 并 祀 祗 令 : “ 不 幸 早 没 。 ” 后 来 易 水 旁 为 歹 旁 , 亦 作 “ 殁 ” , 如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 其 身 未 殁 , 诸
20、侯倍 叛 。 ” 崩 , 本 义 是 山 的 倒 塌 , 古 代 把 天 子 的 死 看 得 很 重 , 常 用 山 塌 下 来 比 喻 , 由 此 从 周 代 开 始 对 帝 王的死 称 “ 崩 ” 。 薨( h ng) , 指 成 群 的 昆 虫 一 起 飞 的 声 音 ; 古 代 称 诸 侯 或 有 爵 位 的 大 官 死 去 , 也 可 以 用 于 皇 帝 的高 等 级 妃 嫔 和 所 生 育 的 皇 子 公 主 , 或 者 封 王 的 贵 族 。 卒 , 古 代 指 大 夫 死 亡 , 后 为 死 亡 的 通 称 。 东 园 秘 器 , 古 代 的 高 级 葬 具 , 起 初 仅 指
21、 皇 帝 的 棺 木 , 后 也 可 作 为 一 种 荣 耀 赐 予 大 臣 和 外 戚 。 山 陵 , 指 山 岳 , 旧 指 皇 帝 或 皇 后 的 陵 墓 。 山 陵 崩 是 帝 王 或 皇 后 死 亡 的 委 婉 语 。 一 些 称 呼 : 称 死 去 的 父 亲 为“ 先 考 ” 、“ 先 父 ” ; 称 死 去 的 母 亲 为“ 先 妣 ” “ 先 母 ” ; 称 死 去 的有 才 德 的 人 为 “ 先 贤 ” 。 弑 : 封 建 时 代 称 子 杀 父 、 臣 杀 君 为 “ 弑 ” 。11. 与守丧相关 丁忧, 当儒家思想主导意识形态后,“ 以孝治天下”就 成了中国历代正统王
22、朝的基本国策。孝道最重丧礼, 父母任何一方去世, 儿子需要守孝三年, 这叫“ 丁忧” ,也叫“ 丁艰 ” 。 父亲去世, 叫“ 丁父忧” , 母亲去世, 叫“ 丁母忧” 、“ 丁内忧” 。 服阕,“ 阕” 的意思是“ 终了”,“ 服阕” 即“ 穿丧服的时间终了, 守丧期满”,( 服除) 守丧期满除服。 旧制, 父母死后, 子女要守丧, 三年内不做官, 不婚娶, 不赴宴, 不应考。 亦称为“ 终制” “ 终丧” 。 居丧,又称守丧或丁忧。在居丧期间, 死者的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一般要遵守某些特定的规范。 夺情: 又叫“ 夺情起复” , 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 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 可不
23、必去职( 离开公职) , 以素服办公, 不参加吉礼。 夺哀: 犹“ 夺服” , 也叫“ 夺情” , 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历史上关于“ 夺情 ” 最有名的例子是张居正。 万历五年, 张居正 19 年未相见的父亲去世了, 这时正值张居正掌权不久, 各项改革事业刚刚铺开, 他当然不愿意此时离职。 恰逢小皇帝这时也对他崇拜得不得了, 两边一拍即合, 夺情! 但是明代的舆论力量非常强大, 无数官员上书谴责张首辅的不孝行为, 结果小皇帝生气了, 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 有人甚至被打成残疾。 反对张居正“ 夺情” 的斗争终于被镇压下去了, 但张居正在士林中的声望却从此一落千丈。 期、功: 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