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广东版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课标广东版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广东 必修 信息系统 社会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走进信息社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了解信息社会概念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1. 信息社会概念 2. 信息社会的特征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1.1.1 信息社会【探究活动】调查:通过国家信息中心网站的“站内检索”,查询、下载“信息社会发展”的相关资料【讨论】课本 p7 内容【观察】课本 p8 内容1.1.2 信息社会的特征【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社会概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数字生活现实空间、虚拟空间2、信息经济人力资源知识化、以创新核心技术应用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水平发达3、网络社会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现实
2、与虚拟并存4、在线政府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课堂小结】总结信息社会概念及信息社会的特征。【课后作业】P27 1、单选题【教学反思】高一学生来自各校,对信息的掌握参差不齐,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方式,结对子的学习方式。第一章走进信息社1.2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1.2.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探究活动】 p12 表 1-3【讨论】课本 p12 内容【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脉络1.2.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1.
3、以计算机为核心1946 ENIAC 电子管微处理器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有机结合2.以互联网为核心互联网是由许多计算机组成,实现网络中计算机的数据传输。3.以数据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发现数据价值,实现数据“增值”1.2.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1.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角度(1) 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2)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3)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2.从计算机用户界面发展的角度(1) 体感技术(2) 虚拟现实技术(3) 增强现实技术3.从典型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的角度(1)虚拟计算(2)通讯技术(3) 传感技术(4) 微电子和纳米技术(5)3
4、D 技术(6) 信息安全【实践】课本 P15【课堂小结】1.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课后作业】P273.情境题【教学反思】本节理论较多,适合采用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方式第一章走进信息社1.3 信息技术的影响1、了解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2、了解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3、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1、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2、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3、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1.3.1 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教师活动】1、基础学科理论领域2、量子通讯3、人工智能系统传
5、感(感受信息)、通信(传递信息)、计算(处理信息)、控制(执行信息)【探究活动】p18 交流;分析1.3.2 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调查】课本 p19 内容【教师活动】1、提升社会建设水平2、促进工农业生产变革3、提升电子商务可靠性4、加强数字世界的治理1.3.3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1.改变人们的生产与工作方式(1) 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脑力劳动投入比例不断增加(2) 互联网促成了一种人人参与、人人互动的社会化格局,这个交互形态使得社会生产方式有了深刻的变革,产生了社会化、个性化的制造平台2. 改变人们的生生活与交往方式(1) 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分享信息(2) 数字
6、化生活信息交流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漏安全隐患3.促进人们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 培养人们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5. 提升人们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感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课堂小结】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信息技术社会变革与发展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与创新力【课后作业】课本P27 2.思考题【教学反思】本节理论较多,适合采用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方式第二章的组成与功能2.1 信息系统及其组成了解信息系统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1. 信息系统 2. 信息系统的组成教师准备
7、: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2.1.1 分析典型信息系统【探究活动】体验:课本 P33-P35【分析】课本 p35 内容,案例一案例三1.1.2 信息系统的组成【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1.用户用户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管理者和设计者。2.硬件和软件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平台。软件是帮助终端用户使用硬件、将数据资源转化成各类信息产品的资源,用于完成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控制以及输出等信息系统的活动。软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3. 网络网络是指将各个独立的设备进行物理连接,实现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
8、息交换的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讯的目的。4. 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信息。【课堂小结】1. 信息系统2. 信息系统的组成【课后作业】P55 1、单选题【教学反思】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信息系统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第二章的组成与功能2.2 信息系统功能了解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了解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了解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了解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了解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1. 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2. 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3. 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4. 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5. 信
9、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探究活动】分析:课本 P392.2.1 信息系统输入功能【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系统输入功能是指把系统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信息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作为信息系统的数据。2.2.2 信息系统处理功能【教师活动】信息系统处理功能是指对输入或条件做出的系统响应或者转换,包括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和存储。【学生活动】调查:课本P402.2.3 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教师活动】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是指获得的或加工后的信息和数据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数据存储安全是指采取措施防止信息被
10、窃取、篡改或破坏,通常的安全方式有加密与认证、数字备份和灾难恢复等。【讨论】课本P402.2.4 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是指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的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实践】课本P412.2.5 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是指经过信息处理生成的有用信息进行传递,并以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体验】课本P42【课堂小结】1. 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2. 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3. 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4. 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5. 信息系统的传输与输出功能【课后作业】P55 2、思考题【教学反思】本课应通过学生身
11、边感兴趣的信息系统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第二章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3 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移动终端工作原理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 移动终端工作原理教师准备:打开微机,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探究活动】分析:课本 P43【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2.3.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计算机:用于数据存储、加工、计算、分类和整理,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和对各种设备的实时控制。移动终端:主要实现人机交互,其移动性主要体现为移动通信能力和便携化体积。信息系统输入功能是
12、指把系统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收集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信息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作为信息系统的数据。2.3.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实验】P44 组建计算机系统【教师活动】 1.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2. 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阅读】P463. 计算机的系统架构(1) 硬件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装置,即电子线路、元器件和机械部件等构成的具体装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2) 软件软件是指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4.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2.3.3 移动终端工作原理【
13、教师活动】硬件和软件具有通信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设备。【学生活动】【调查】课本P50【交流】P51 2.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构:应用层、网络层、终端层3.云计算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将计算资源提供纷给用户。【课堂小结】1. 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作用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 移动终端工作原理【课后作业】P55 2、情景题【教学反思】本课应通过实物展示与学生动手实践来进行教学,通过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第三章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3.1 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了解信息系统与物联网了解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2. 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教师准备:打开微机
14、,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课本提前预习。3.1.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探究活动】体验:课本 P62【教师活动】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解信息系统的组成 1.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连接方式演变第一阶段:人和计算机第二阶段:计算机和计算机第二阶段:计算机与“物”(物联网) 2.物联网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和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物联网三个技术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讨论】p653.1.2 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1.物联
15、网中的结构(1) 感知层(2) 网络层(3) 应用层2. 物联网技术(1) 传感技术光敏、声敏、气敏、化学敏感器、压敏、温敏、湿敏(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阅读器、天线、标签(3) 嵌入式系统技术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课堂小结】1. 信息系统与物联网2. 物联网中传感与控制机制【课后作业】P86 1、单选题【教学反思】本课应通过学生身边熟知的案例进行剖析,能够有效加深对本课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三章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3.2 计算机网络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系统中作用了解数据如何传输了解资源如何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