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水冶工艺-42离子交换过程的物理化学、离子交换吸附铀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铀水冶工艺-42离子交换过程的物理化学、离子交换吸附铀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铀水冶 工艺 42 离子交换 过程 物理化学 吸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5.3 5.3 离子交换过程的物理化学离子交换过程的物理化学n5.3.15.3.1概述概述n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自然界中的某些天然物质对某些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这些天然的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状态的物质被人们称为天然的无机离子交换剂无机离子交换剂。n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人认为,离子交换平衡是固-液两相的平衡。为了描述离子交换平衡,不同研究者曾采用各种等温吸附经验方程式。n后来发现,这些经验方程式只能近似地解释某些结构致密的无机交换剂的交换过程。因而,这种理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n以后,又有人认为,离子交换剂是一种固体溶液,从这个概念出发,在解释许多离子交换问题时,
2、还是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n特别是在1935年,人工合成有机离子交换树脂之后,对离子交换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实验表明,干燥的离子交换树脂放在水或水溶液中浸泡,其体积会发生大幅度的溶胀,反过来,溶胀后的树脂一旦失去水分,其体积又会变小。n在深入研究了这些现象之后,有人提出,离子交换平衡属于聚合电解质水溶液与电解质水溶液之间的平衡问题。这种理论,虽然较前两者接近于实际情况,但是,它也忽视了树脂溶胀时所产生的溶胀压力这一重要因素。n据估计,这个压力甚至可高达数百atm,因此,它对化学位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考虑溶胀压力的存在,势必偏离实际情况,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将可能是不可靠的,以致在不少情
3、况下,该理论仍不能很好地解释离子交换规律。特别是对于不同交联度的树脂与离子选择性之间的关系,更显得无能为力。n在大量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格雷戈尔(H.P.Gregor)等人于1952年提出了树脂的“弹性理论模型”(见图5-7)。根据这个理论模型,人们认为,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之间是由一层半透膜隔开着。n树脂颗粒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伸缩的弹性容器,其内部含有“聚合电解质溶液”,其中有固定离子与可移动离子。固定离子固定在相当于树脂骨架的弹性模板上,因为它不能移动,所以它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可移动离子则可以自由地通过半透膜,并与溶液中的带同电荷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图图5-7 离子交换树脂的弹性体模型离子交换树脂
4、的弹性体模型n新树脂新树脂n饱和树脂或用过的树脂饱和树脂或用过的树脂5.3.25.3.2离子交换过程的热力学离子交换过程的热力学n根据格雷戈尔的弹性理论模型,可以想像,当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之间呈现平衡时,系统中将同时存在着三个平衡:溶剂的渗透平衡渗透平衡、溶质的渗透平衡渗透平衡以及离子交换平衡离子交换平衡,这三个平衡又是密切相关的。5.3.2.15.3.2.1溶剂的渗透平衡溶剂的渗透平衡n溶剂对离子交换树脂的渗透平衡,也可称为溶胀平衡溶胀平衡。当树脂与溶液的溶剂分子相接触时,溶剂分子就会向树脂相内部渗透,因此,树脂发生溶胀。又由于树脂相内部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深入到树脂的孔隙
5、内部后,在树脂内部会形成浓度很高的电解质溶液。n同时,溶剂分子渗透的结果,在半透膜的两侧造成很大的渗透压差。可以想像,如果不存在其它相反的因素,则水分子的渗透过程将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直到树脂颗粒不能承受如此不断增大的渗透压力而瓦解为止。n但是,因为离子交换树脂的高分子骨架中有“交联”存在,所以能把整个树脂交联成一个不致被渗透压撑裂的空间网状结构的颗粒,此“交联”即相当于格雷戈尔理论模型中的“弹簧弹簧”。n有了这些相当于“弹簧”的交联存在,溶剂分子向树脂内部的扩散,将会受到“弹簧”拉力的限制而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n水分子渗入树脂相的溶胀作用,使聚合体内的“交联交联”发生伸胀,从而产生一个与
6、渗透压力方向相反的拉力,这两个力相互对抗,它们之间的差称为渗透压差渗透压差。n随着溶胀过程的不断进行,半透膜两侧交换物质的浓度差愈来愈小,也就是“交联”拉力不断增大、渗透压差愈来愈小,终至“交联”力与渗透压力达到平衡。此时,树脂的溶胀即行停止。(1)(1)交联度的影响交联度的影响 n所谓交联度交联度是指在合成树脂时,加入交联剂的百分数。例如,对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型树脂来说,所加交联剂二乙烯苯的百分数,即为该树脂的交联度。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交联度大的树脂,其溶胀度小;反之,交联度小的树脂则溶胀度大。n按弹性理论模型,交联度大的树脂意味着其“弹簧”的数目多。由此可知,大交联度的树脂在溶胀度较小时,
7、所产生的拉力就可与渗透压相平衡。n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并不希望树脂发生过大的溶胀,因为过大的溶胀将会使树脂的体积发生激烈的变化,也会增加树脂颗粒之间的摩擦,从而造成树脂破裂损失。再者,过大的溶胀会降低单位体积树脂内交换基团的密度,从而使设备的生产强度减少。n交联度大的树脂,其溶胀度小,但也并不是交联度愈大愈好。因为,交联度过大会使被交换离子的扩散速度明显地变慢。n铀工业生产上所使用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一般都控制在710。(2)(2)树脂全容量的影响树脂全容量的影响 n树脂全容量愈大,即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内,交换基团的数目愈多。n当树脂与溶剂接触时,全容量大的树脂溶剂化趋势大,全容量小
8、的树脂,溶剂化趋势小。溶剂化趋势大,树脂的溶胀度就大,溶胀所造成的渗透压也就愈大;反之亦然。(3)可交换离子电荷多少的影响可交换离子电荷多少的影响n按交换过程的电中性原则,溶液中可交换离子电荷愈多(与树脂中可交换离子比),则交换后它们在树脂内所形成的可交换质点数目愈少,由它们带进树脂内部的溶剂分子的量亦少,因此,树脂的溶胀度就愈小。n由此可以推断,对铀工艺中所使用的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说,若在交换过程中,R+Cl-或R+NO3-的Cl-或NO3-被UO2(SO4)34-或UO2(SO4)22-所置换,树脂的体积应当发生收缩;而在饱和树脂淋洗时,情况则相反,这时吸附UO2(SO4)34-和
9、UO2(SO4)22-的饱和树脂被NO3-或Cl-所置换,树脂的体积将发生膨胀。(4)可交换离子半径大小的影响可交换离子半径大小的影响 n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离子均系水化离子。显然,水化离子的半径比未水化的裸离子半径要大。离子水化的一般规律是:裸离子的半径愈小,水化的趋势就愈大,则水化离子的半径也愈大;反之,裸离子半径愈大,则水化的趋势愈小,其水化离子的半径也愈小。n例如,未水化时,K+的裸离子半径比Li+的要大,而水化后,却是Li+的水化离子半径较K+的要大。吸附了大水化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其溶胀度也大;反之就小。(5)(5)溶液浓度的影响溶液浓度的影响n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接触的外部溶液的浓度愈低
10、,树脂相与溶液相之间的浓度差就愈低,溶剂分子向树脂内部扩散的趋势也就愈小,由此而产生的渗透压也就愈小,故树脂的溶胀度愈低;n反之,如果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接触的外部溶液的浓度愈高,按上述规律反推之,树脂的溶胀度也就愈大。5.3.2.25.3.2.2溶质的渗透平衡溶质的渗透平衡n当离子交换树脂浸泡在水溶液中时,除了存在上述的溶剂分子(即水分子)的渗透平衡之外,还有溶质的渗透平衡,即溶质与溶液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渗透到树脂内部的平衡。(1)(1)非电解质对树脂的渗透非电解质对树脂的渗透n非电解质对树脂的渗透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对它都有影响,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做出定量的解释。但是,从已经积
11、累的生产与实验资料可以总结出某些定性的规律。n电解质: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n离子交换树脂在酸性和碱性体系中容量相差5倍及以上?非电解质渗透过程的筛效应非电解质渗透过程的筛效应n溶液中的非电解质能否渗透到树脂相的先决条件是:非电解质分非电解质分子能否进入树脂的孔道内部,如果能够进入,就能发生渗透作用,子能否进入树脂的孔道内部,如果能够进入,就能发生渗透作用,反之,就不能。反之,就不能。n树脂孔道的平均直径随交联度大小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使用的交联度为610的苯乙烯型合成树脂,其孔道的平均直径约为0.63nm。这种直径范
12、围的孔道,对一般的无机分子或简单的苯系、萘系有机分子来说,它们是能较容易渗透进去的。n但是,它对于像酚酞、链霉素等较大的有机高分子来说,就显得狭小而难于渗透进去。要使这类大有机分子渗进树脂中,就必须使树脂的交联度变小。n交联度小,树脂的孔径就大交联度小,树脂的孔径就大。n离子交换树脂与分子筛不同,树脂孔道直径的大小没有明显的界限。n能渗入到树脂内部的分子的大小也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这也就是说,树脂的孔径只是一个范围,所以,分子的渗入量将随其直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致接近于零,突变点不明显;而分子筛由与其孔径大小一定,故其不同大小分子吸附量的突变点就非常明显。(2)(2)弱电解质对树脂的渗透弱电解
13、质对树脂的渗透n弱电解质,如H2SiO3分子渗入到树脂相中会引起树脂中毒。n另外,电中性的UOUO2 2SOSO4 4分子与其它杂质分子都有可能以非交换非交换的形式渗透到树脂相内部,这是离子交换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现象。n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大部分是以未解离的分子状态存在。因此,弱电解质对树脂相的渗透与上述非电解质的渗透规律相类似。(3)(3)强电解质对树脂的渗透强电解质对树脂的渗透 n强电解质的渗透是发生离子交换的必要条件。如果将树脂R+Y-,用一个具有可交换离子Y-的溶液饱和,随即将这个被Y-饱和了的阴离子交换树脂R+Y-,放到一个强电解质A+Y-的稀溶液中,此时,树脂相内部Y-的浓度大于溶液
14、相中Y-的浓度;而溶液中A+的浓度却大于树脂相中A+的浓度。n根据扩散规律,由于树脂相与溶液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浓度差,因此,Y-与A+均具有很大的扩散趋势。但由于离子是具有电性的,无论是阴离子Y-由树脂相扩散到溶液相,还是阳离子A+由溶液相扩散到树脂相,都会引起树脂内正电荷增高,以及溶液中负电荷增高。因此,在树脂相与溶液相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差。关于这一点,见图5-8。n电位差产生之后,将阻止扩散的进一步进行。这一现象是唐南(F.G.Donnan)首先发现的,故称为唐南电位唐南电位。由于唐南电位对强电解质的渗透具有抑制作用,所以也可以把这个作用称为唐南排斥作用。n随着Y-不断地从树脂相向溶液相
15、以及A+从溶液相向树脂相扩散,两相间交换离子的浓度差不断变小,而唐南电位却在逐渐增大。最后Y-与A+在两相间建立平衡,唐南电位也达到某一平衡值,此时,Y-和A+在两相中的活度积相等,这可用下式表示:图图5-8 交换离子在溶液和树脂内的分布情况交换离子在溶液和树脂内的分布情况n浸出液中有不少杂质的浓度高于铀的浓度,一部分杂质离子可能以渗透的方式进入树脂相内部。n当用水冲洗饱和树脂时,由于在稀溶液中,唐南排斥作用明显,因此,可以把部分杂质除去。5.3.2.35.3.2.3离子交换平衡离子交换平衡n离子交换平衡是与以上二者同时存在的另一种平衡。如果在溶液中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可交换离子,当树脂与该溶液接
16、触时,不同种类的可交换离子与树脂的活性基团之间将发生不同的交换作用。n作用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此条件下,可交换离子与树脂活性基团亲和力的大小。亲和力大者,优先吸附;亲和力小者,后吸附。但是,某一离子交换次序的先后与交换量的多少,又不简单决定于亲和力亲和力,它们还取决于该体系中这种离子的浓度浓度及其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n同时,交换过程也并不简单地服从质量作用定律,还应当考虑树脂相与水相中该离子实际浓度与其表观浓度之间的差别、溶胀压力以及树脂内部交换基团与可交换离子缔合的可能性等因素。(1)(1)可交换离子电荷多少的影响可交换离子电荷多少的影响n可交换离子电荷的多少对离子交换平衡有很大的影响。树脂对高
17、电荷的可交换离子,有明显大的亲和力,这称为离子交换过程的电选择性规律电选择性规律。这种规律可用唐南电位作用来解释。n前已述及,树脂相内,高浓度的可交换离子,由于受到唐南电位的抑制而被保留在其内部,以致使扩散过程不能继续进行。离子在电场中所受到的静电引力是与电荷的多少有关系的。n电荷愈多,静电引力就愈大;另外,从扩散原理来分析,趋势的大小只与浓度有关,与电荷的多少无关。n若树脂饱和度相同,则高电荷的可交换离子比低电荷的在树脂相内的质点数要少,故离子由树脂向溶液扩散的趋势就小。因此,高电荷的可交换离子将被优先地吸附到树脂上。n电选择性与溶液的浓度也有关系,当溶液相浓度愈稀时,唐南电位就愈大,电选择
18、性就愈明显。n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硫酸体系或碳酸盐体系中的铀时,由于铀在其中大都是以多电荷的UO2(SO4)34-或UO2(SO4)22-形式存在,因此,它们与树脂的亲和力是相当大的,它们优先被吸附,其电选择性较好。(2)水化离子半径的大小与溶胀压大小的影响水化离子半径的大小与溶胀压大小的影响n离子在水溶液或在小交联度的树脂中,均以水化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可交换水化离子半径的大小,以及树脂溶胀压力的大小,均会影响离子交换平衡。n一般规律是:可交换离子的水化半径愈小,通过树脂孔道的阻力也愈小,从而容易通过孔道进入树脂内部,交换过程就容易发生。n水化离子半径愈小的可交换离子,在树脂上的亲和
19、力愈大,反之亦然。例如,对某些一价阳离子来说,水化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Li+Na+K+Rb+Cs+。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其亲和力大小的顺序是:Cs+Rb+K+Na+Li+。n 至于溶胀压的影响可以藉弹性理论模型弹性理论模型,对水化离子在树脂中的行为从物理方面作某些解释。n由于在树脂中存在着“弹性模板”,所以,树脂力求保持最小的体积。如果树脂吸附水化半径小的离子数目与吸附水化半径大的离子数目相等,则前者所造成的树脂溶胀度将比后者小(见图5-8)。n因此,水化半径小的离子易被树脂选择性吸附,这种选择性吸附作用将随树脂相内溶胀压的增加而变得更为明显。n对一定的溶胀度而言,交联度愈大,溶胀压就
20、愈大;反之,交联度愈小,溶胀压也就愈小。由此可以推论:交联度大的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其溶胀压大,故其选择性要好一些。(3)交换过程所形成化学键稳定程度的影响)交换过程所形成化学键稳定程度的影响n树脂的活性基团与可交换离子之间能否生成离子健或共价健,也是影响离子交换过程平衡的因素。n可交换离子与活性基团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是这些离子占据树脂相的某些空间点阵,形成均相缔合;也可以是树脂相与溶液相之间的非均相缔合。n无论是哪种缔合所形成的化学键化学键,对离子交换平衡都有利。容易与树脂的活性基团发生缔合的离子,就容易被吸附;反之,就不容易被吸附。n例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H+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正是H
21、+与树脂的活性基团容易发生缔合而被吸附之故。通常认为,缔合能力的大小是与离子的极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的。极化程度愈大的可交换离子和树脂之间的亲和力就愈大。在铀工艺中,能使树脂中毒的大多数离子均属此类。n总体来讲,离子交换树脂将优先吸附溶液中具有下列条件的可交换离子:n(1)(1)电荷较多的离子;电荷较多的离子;n(2)(2)水化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水化离子半径小的离子;n(3)(3)极化程度大的离子。极化程度大的离子。n大量实验数据表明,二价阳离子的交换顺序为:Ba2+Pb2+Sr2+Ca2+Ni2+Cd2+Cu2+Co2+Zr2+Mg2+UO22+;n一价阳离子的交换顺序为:Ti+Ag+Cs+Rb
22、+K+NH4+Na+Li+;n阴离子的交换顺序为:SO42-C2O42-I-NONO3 3-CrO42-Br-SCN-ClCl-HCOO-CH3COO-F-。n以上规律大致符合上述交换平衡的理论分析。5.3.3离子交换过程的动力学离子交换过程的动力学n由于离子交换反应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故对交换过程的动力学只能作一般定性分析。n离子交换反应属于非均相反应。交换过程的化学反应发生于两相的界面处,非均相反应的总速度决定于该过程中最慢的控制步骤。5.3.3.1能斯特能斯特(W.Nernst)膜理论膜理论n在电解质B+Y-溶液中,搅拌为离子A+饱和了的固体树脂颗粒时,则在树脂颗粒的表面上将会形成一定厚
23、度且有明显界面的滞流膜滞流膜(见图5-9),膜内流体不发生对流。这样的滞流膜也可称为滞流边界层滞流边界层或称为能斯特膜能斯特膜。一般情况下,它的厚度约为10-210-3cm。这个滞流边界层的物理状态对离子交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图图5-9 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滞流膜示意图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滞流膜示意图A-树脂内可交换离子;树脂内可交换离子;B-溶液中可交换离子;溶液中可交换离子;f-滞流膜滞流膜n若离子交换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则树脂内的可交换离子A+将不断地向溶液扩散,与此同时,溶液中的可交换离子B+也不断地向树脂颗粒内部孔道扩散。这种相互扩散所构成的离子交换过程需经三个步骤:(1)液膜扩散液膜扩散。它
24、主要是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进行,也称为外扩散外扩散。(2)颗粒扩散颗粒扩散。系指可交换离子与被交换离子通过树脂颗粒内部孔道的扩散,也称为内扩散内扩散。(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系指发生于两相界面处离子的化学交换反应。n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速度是比较快的,因此,它往往不构成交换过程的控制步骤控制步骤。在交换体系能进行有效的搅拌、主体溶液浓度较高、树脂颗粒较大以及树脂交联度较大等情况下,内扩散将可能成为控制步骤内扩散将可能成为控制步骤,即交换过程的总速度将决定于离子A+和离子B+在树脂颗粒内部的扩散速度,这个过程称为内扩散控制过程内扩散控制过程。n例如,当系统搅拌强烈搅拌强烈时,则树脂颗粒表面上的滞流膜
25、势将变薄,其阻力将变小,以至可能被忽略。这时,外扩散没有意义,而内扩散成为控制步骤,再者,当主体溶液的浓度高时,则传质的推动力大,在这种情况下,内扩散也将成为控制步骤。n与上述情况相反,在系统搅拌不良搅拌不良、主体溶液浓度低、树脂颗粒细小、树脂的交联度小等情况下,液膜扩散可能成为控制步骤液膜扩散可能成为控制步骤,这个过程又称为外扩散控制过程外扩散控制过程。n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若离子交换过程采用固定床吸附,则由于其符合外扩散控制的条件而使外扩散可能成为控制步骤;如果采用空气搅拌吸附或流态化吸附,则内扩散将可能成为控制步骤。n外扩散控制时,在树脂中没有浓度梯度;而内扩散控制时,在滞流膜内没有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