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鄂教版小学三、四年级科学部分教材经典教学案例分享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804113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3.2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鄂教版小学三、四年级科学部分教材经典教学案例分享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鄂教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部分 教材 经典 教学 案例 分享 课件
    资源描述:

    1、案例一 笔杆上的橡皮套笔杆上的橡皮套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过程与方法 1会做笔杆上橡胶套的对比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知道橡胶套的作用 2建立摩擦力概念,能说出什么是摩擦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主动地做各项对比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及与人合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什么是摩擦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笔、小木块、测力计、砂纸、玻璃、木板、毛巾、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感知摩擦力(一)情景引入,感知摩擦力 我们有很多

    2、学习用品,它们上面都有科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用来写字的笔。老师这有两支笔,一个有套,一个没有套。这套有什么作用呢?这里面有什么科学呢?1.老师拿出两支笔,用手摸一摸有橡胶套的部分和没有橡胶套的部分,反复比较体验,并观察橡胶套有什么特点。(学生实验后汇报)2.把两支笔同时按在桌面上,用左右手用同样的力沿着桌子往前推,再试试又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小结:大家刚才感觉笔滑动起来比较费力,感觉有一种力在阻碍着笔的前进。(二)学习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二)学习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大家感知了这种摩擦力,而且我们的手握住橡胶套的力是可以测出来的,由于材料有限,我们不能直接测出,但我们可以用小木

    3、块和桌面我们可以用小木块和桌面来代替进行模拟实验,来测出这种力,来代替进行模拟实验,来测出这种力,那么,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学生拿出测力计玩玩,认真观察,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介绍使学生拿出测力计玩玩,认真观察,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介绍使用方法,单位)咱们试一下,用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这个在桌面运动时的用方法,单位)咱们试一下,用测力计拉动小木块这个在桌面运动时的摩擦力是多少?摩擦力是多少?(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学生拿出小木块和测力计实验)(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大胆猜测大胆猜测 各组说说测量的数据是多少?各个组的数据不同,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我们这

    4、节课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有关。2制定计划制定计划 老师今天能提供给大家的材料有这些:测力计、小木块、测力计、小木块、木板、砂纸、毛巾、玻璃木板、砂纸、毛巾、玻璃。根据这些材料,我们怎么来研根据这些材料,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个问题呢?究这个问题呢?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想出办法(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其他小组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有要补充的吗?那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呢?3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4.汇报交流汇报交流:(1)观察数据,并将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实验小组小木块运动中受

    5、到的力(N)玻璃玻璃木板木板毛巾毛巾砂纸砂纸第1组0.8 0.8 2.12.14.84.83.53.5第2组0.60.61.81.85 53.33.3第3组0.70.71.41.44.84.83.23.2第4组0.60.62.22.24.84.82.92.9第5组0.50.51.91.94.54.53.23.2第6组0.70.71.31.34.74.73.03.0第7组1.01.02.02.04.84.83.23.2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序:毛巾毛巾 砂纸砂纸 模板模板 玻璃玻璃4.汇报交流汇报交流(2)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你们认为原因是什么

    6、?5.思考与结论思考与结论 (1)请学生观察并用手摸摸这些物体表面有什么不同,请按它们的表面粗糙程度给它们排序表面粗糙程度给它们排序,最粗糙的放在前面。(毛巾毛巾 砂纸砂纸 模板模板 玻璃玻璃)(2)对比两次的排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木块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力大小与物体表面有什么关系?表面粗糙程度给它们排序表面粗糙程度给它们排序:毛巾毛巾 砂纸砂纸 模板模板 玻璃玻璃(四)总结(四)总结 小方块在不同的物质表面滑动时,会产生一种阻碍小方块向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同时物质不同,接触面就不同,摩擦力也就不同。橡胶套表面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使我们写字时手能握紧,不易滑落。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

    7、小从大到小排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序:毛巾毛巾 砂纸砂纸 模板模板 玻璃玻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体现了鄂教版教材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经验圈,其认识对象直观性强;二是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材料易得、易找,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三是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案例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鄂教版科学四下鄂教版科学四下1212课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课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出示跷跷板,一大一小两个小朋友玩跷跷板、提出问题:出示跷跷板,一大一小两个小朋友玩跷跷板的话,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呢

    8、?的话,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呢?2、认识、认识“平衡平衡”。老师与学生一。老师与学生一起,利用杠杆尺、钩码等材料完成起,利用杠杆尺、钩码等材料完成两次实验,并教学生如何记录信息两次实验,并教学生如何记录信息。3、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数据。4、教师收集各组实验典型数据。、教师收集各组实验典型数据。5、分析数据,归纳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分析数据,归纳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左=右右 臂长(厘米)臂长(厘米)钩码(个)钩码(个)=臂长(厘米)臂长(厘米)钩码(个)钩码(个)(1)101=101(2)102=201(3)55=251(4)10 1512=202(5)5 20 25

    9、111=102012(6)152=103收集学生典型实验数据收集学生典型实验数据 左左 右右 10+1 =10+1(1)、臂长+钩码个数 =臂长+钩码个数 (1 )102 =201 (2)、臂长钩码个数 =臂长钩码个数 (1、2、3、6)152+101 =202 (3)、臂长钩码+、=臂长钩码+、(4、5)制作制作“柴火豆腐柴火豆腐”、制作、制作“豆腐乳豆腐乳”、制作、制作“辣肉辣肉”、孵小鸡、关注身边的小鸟、我是种植小能手等。孵小鸡、关注身边的小鸟、我是种植小能手等。案例三穿棉衣为什么暖和穿棉衣为什么暖和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衣料的保温性不同,能设计实验研究穿棉衣为什

    10、么暖和,并做出合理的解释。2能列举生活中保温或隔热的事例。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点:1能主设计实验探究、验证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能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教学难点:培养持续观察活动中学生细致认真的态度、准确观察和记录的能力。教具准备:分组材料:热水、液体温度计(每组三支)、水杯(每组三个)、记录表、布套、棉套、布套、棉套、木夹子(每组三个)、棉衣、表、三色笔三色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同样环境下的冬季和夏季的图片,图片上的孩子分别穿着棉衣和夏装。大家能发现这两张图片中最大的不同点吗?生:季节不同 、温度不同(二)猜测:师:冬

    11、天为什么要穿棉衣呢?穿棉衣为什么暖和呢?生:棉衣能发热、有温度。(产生热量)生:能将我们身体的热量保存起来,不散发出去,也不让冷空气进来。(隔离内外的热量)生:能保持我们身体的热度。(保持身体的温度)生:我觉得棉衣不能发热。(三)研究棉衣是否产生热量的问题 1讨论棉衣是否能产生热量的问题:师:棉衣真的可以产生热量吗?大家怎么看呢?生:不会,我每次摸棉衣的时候他都是冷的。生:会,我穿的越多就觉得越暖和。2介绍实验材料 师:这里有棉衣和温度计,你们能想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确认棉衣是否会发热?你们准备怎么做?3小组设计实验并确定实验方案。师:下面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生:将温度计放入棉衣中观察

    12、温度是否上升,上升就说明棉衣将温度计放入棉衣中观察温度是否上升,上升就说明棉衣能产生热量,不上升就说明棉衣不产生热量。能产生热量,不上升就说明棉衣不产生热量。(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请同学们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好的方案)4强调试验中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前后准确读数(温度计)(2)试验中注意不要用手碰触到衣服,知不知道为什么?5汇报、分析实验结果:温度没有变化说明棉衣不能产生热量。(四)研究不同布料保温性不同。1讨论棉衣的保温性 师:棉衣既然不能产生热量,也就是不能提高我们身体的温度,那穿棉衣和不穿棉衣有什么不同呢?生:棉衣可将我们身体的热量保存起来。生:隔离内外温度。2介绍

    13、材料:师:这里有三个杯子,假设它是人体,(倒入热水),那么这些这里有三个杯子,假设它是人体,(倒入热水),那么这些热水就好象是身体里的热量,我这里还有一个布的杯套和一个夹了热水就好象是身体里的热量,我这里还有一个布的杯套和一个夹了棉花的杯套,三支温度计,你有好办法吗棉花的杯套,三支温度计,你有好办法吗?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3交流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案:生:先给三个杯子穿上不同的衣服,第一个杯子穿棉衣,第二个三个杯子穿上不同的衣服,第一个杯子穿棉衣,第二个杯子穿布衣杯子穿布衣,第三个杯子不穿第三个杯子不穿,然后在三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水三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用三根温度计同时测量温度同时测量温

    14、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一次,并记下当时每个杯子中的水的温度。温度下降的最慢的最保温。师: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三个人要同时读数,而且要读准。三个人要同时读数,而且要读准。生:要做好记录。生:注意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子。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的实验完整的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学生发言的时候老老师完整的展示一次)师完整的展示一次)师:间隔的五分钟时间同学们可不要分心做其他的事情,要一直注视着温度计,时间到了后三个读温度的同学要同时读数,这样就还需要一个记录数据的同学。4介绍记录表的用法并提出实验建议师:我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大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表上有两只温度计,

    15、第一只温度计填写你测的水表上有两只温度计,第一只温度计填写你测的水的最高温度,例如的最高温度,例如测得测得80度,就在度,就在80这里打一个点,第二只温这里打一个点,第二只温度计填写五分钟时测度计填写五分钟时测得得的温度,请大家用红色表示包棉衣的水的温度,请大家用红色表示包棉衣的水的温度,的温度,蓝蓝色表示包布衣的水的温度,色表示包布衣的水的温度,黑黑色表示什么都不包的色表示什么都不包的水的温度。水的温度。师出示实验建议:(1)小组内一定要合理的分工。(2)测量时间内,温度计不能离开热水,读温度计的同学要坚持不让眼睛离开温度计。(3)实验结束后请学生们首先小组内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5学生实验。

    16、6各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师请各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谈谈自己的发现。生:我们发现三个杯子里的水的温度都下降了!7分析实验结果:师:如果让我们将每个杯子的温度用直线连接起来,将每个杯子的温度用直线连接起来,(以一个小组为例,演示连线的方法),看你发现了什么?请各个小组将颜色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然后自己分析分析。时间(分)5温度010红色:穿棉衣红色:穿棉衣绿色:穿布衣绿色:穿布衣黑色:不穿衣黑色:不穿衣 生:这些线这些线都不是平的,而是斜的是斜的。师:你们能说说,这个坡度代表了什么意思吗?生:表示温度下降了温度下降了。师:那坡度有的陡,有的平,表示什么呢?生:坡度越平表示温度下降的坡度越平表

    17、示温度下降的越越慢慢;坡度越陡表示温度下降的越快。坡度越陡表示温度下降的越快。师:那么大家再来看看这张记录表,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吗?生:包棉衣的水的温度下降的最慢,包布衣的其次,不包的最快。包棉衣的水的温度下降的最慢,包布衣的其次,不包的最快。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生:说明了棉衣比其他衣服要保温一些,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师:认为自己的小组的结果也能证明刚才发现的规律的小组请把表贴在黑板上。看来,我们大家发现了共同的规律。(师板书:保温和隔热)。8结论验证 师:棉衣是不是可以保温,刚才我们只观察了5分钟,现在又过了一段时间,这时他们是不是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发展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在看看这三个杯子

    18、的温度,并记录在第三个温度计上。师:大家能说说你们的发现吗?8结论验证 师:棉衣是不是可以保温,刚才我们只观察了5分钟,现在又过了一段时间,这时他们是不是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发展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在看看这三个杯子的温度,并记录在第三个温度计上。师:大家能说说你们的发现吗?生:我们发现包棉衣的水的温度确实下降的最慢,包布衣的其次,不包的最快,符合刚才找出来的规律,说明棉衣确实可以保温。师:现在大家知道冬天穿棉衣暖和的原因了吧!生:冬天穿棉衣暖和是因为棉衣比其他布料隔热和保温。师:如果我们继续将这三个杯子放在一边,你觉得他们的温度会怎如果我们继续将这三个杯子放在一边,你觉得他们的温度会怎样变化,如

    19、果放样变化,如果放2、3个小时后呢个小时后呢?放一天后呢?放一天后呢?生:当穿棉衣的杯子中的水的温度降到和周围环境温度一样的时候,温度就不会下降了。(五)拓展:师: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地方利用了保温或者隔热呢?生:保温瓶,保温盒 师:今天,我们做了把热水包在棉衣里的实验,如果大家把一只冰棒放入棉衣中,与没有放入棉衣中的冰棒相比,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大家可以回去做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教学内容、实验材料等同学生生活经验紧紧相连一是教学内容、实验材料等同学生生活经验紧紧相连。二二是对比试验的设计。是对比试验的设计。我们采取了模拟的方法,用装有热水的杯子模拟人体,让学生身临其境,一

    20、次性完成穿棉衣、布衣和不穿的三个条件下的对比实验,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的两个一组的对比试验,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对比试验,它既能一次性完成实验,又能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类似的还有像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电磁铁的磁力实验,就可以同时完成有关线圈和铁芯的两个实验。三三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枯燥单一的数字来分析问题,他们既不喜欢,也不能很快的找到数据反映的规律。但如果把数字换成一种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图形的变化,他们就很快能分析得出结论了。因此我们选择了一种直观的数据加图形的分析方式。用不同颜用不同颜色的笔将三种情况的数据制作成简单的折线图,从

    21、图形中色的笔将三种情况的数据制作成简单的折线图,从图形中就能很容易的发现其中的规律。就能很容易的发现其中的规律。案例四水是怎样变热的水是怎样变热的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 1.通过烧开水这一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会认识铜、铁、铝容易传递热,并通过金属壶底来探究固体材料传递热的规律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试验并分析归纳实验的能力。教学重难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创造性的利用材料来设计实验、记录试验并分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1.酒精灯、壶底壶底、钳子、三脚架、小方块、蜡烛、火柴、记号笔。2.贴在黑板上的圆圆片片(后面粘胶带)。(出示烧开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煤气上烧开水的时候,火对准壶底加热

    22、,但过了一会,壶里的水也变热了,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以后教师归纳:壶里的水变热需要两个过程,首先是火让壶底变热,接着壶底再把热传给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壶底是怎样传热的?教师出示金属壶底,质疑:如果用酒精灯对准壶底的某一点持续加热,这一点获得的热量在整个壶底是怎样传递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中间向四周传递;从某一点向其他方向传递的。(三三)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启发性谈话:我们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热在壶底传递吗?学生会认为不能。教师出示壶底、壶底、圆片、圆片、蜡烛、火柴蜡烛、火柴等材料,接着谈话: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通

    23、过这个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前老师提出了两个步骤:第一步:请同学们先用蜡烛或火柴在壶底上设计实验;第一步:请同学们先用蜡烛或火柴在壶底上设计实验;第二步:把在壶底上设计好的实验画在圆片上。注意在第二步:把在壶底上设计好的实验画在圆片上。注意在壶底怎么设计在圆片上就怎么画。壶底怎么设计在圆片上就怎么画。3.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4.设计完毕,各小组反馈实验方案,重点引导学生相互发现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下是我们收集到的学生比较典型的四种实验方案。(1)(2)(3)(4)(1)用火柴只设计了一排用火柴只设计了一排,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说说你们设

    24、计的目的?其他方向会怎样?怎样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2)火柴摆放的时候没有将有火药的一端放在同一方向火柴摆放的时候没有将有火药的一端放在同一方向,教师这样,教师这样来启发学生:来启发学生:能不能让我们设计的实验更容易观察,更容易比较?(3)把火柴摆成一个圈把火柴摆成一个圈,教师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肯定:,教师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肯定:你们的设计很有创意!接着启发学生,你认为热会不会传到外圈去?怎样修改你们的方案?(4)在边缘加热,用滴蜡的方法只研究了一个方向,在边缘加热,用滴蜡的方法只研究了一个方向,教师这样来引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你们的设计与众不同,非常棒!说说你

    25、们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热能不能传到其他方向呢?怎样修改你们的方案?此外,学生还会相互提醒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火柴摆的不要太密;火柴之间的距离要相等。(1)(2)(3)(4)5.各组根据建议完善实验方案 (1)由原来的只研究一个方向变为研究四个方向了。(2)将火柴有火药的一端放到了同一方向,设计更科学。(3)增加了一个外圈,可以从四个方向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4)增加了四条线,可以研究热能不能从一点向多个方向传递。修改前修改前修改后修改后(四)实验并记录现象(四)实验并记录现象 在实验之前老师明确提出三个要求:(1)使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时要注意安全;(2)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3)把实验中

    26、看到的现象都记录到圆片上,记录可以采用记录可以采用标注标注1、2、3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还可以用其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还可以用其他方法。他方法。(五)归纳现象,形成结论(五)归纳现象,形成结论 第一步:分析本组实验。分析本组实验。第二步:发现共同的规律。发现共同的规律。第三步:寻找最科学的规律寻找最科学的规律.第四步:揭示科学本质。揭示科学本质。123546 边边 缘缘 其他方向其他方向 (1 1、3 3)中间中间 四周四周 (2 2、4 4、5 5、6 6)加热点加热点 其他方向其他方向(1 1、2 2、3 3、4 4、5 5、6)6)热热 冷冷 (温度高温度高)()

    27、(温度低温度低)加热点加热点 其他方向其他方向(1 1、2 2、3 3、4 4、5 5、6)6)热热 冷冷 (温度高温度高)()(温度低温度低)加热点加热点 其他方向其他方向(1 1、2 2、3 3、4 4、5 5、6)6)加热点加热点 其他方向其他方向(1 1、2 2、3 3、4 4、5 5、6)6)热热 冷冷 (温度高温度高)()(温度低温度低)加热点加热点 其他方向其他方向(1 1、2 2、3 3、4 4、5 5、6)6)12.水是怎样变热的水是怎样变热的(2)(2)壶里的水是怎样变热的壶里的水是怎样变热的(六)产生新的问题(六)产生新的问题 壶底受热以后热量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

    28、方,就这样不停地传,不停地传,整个壶底就变热了。那么,壶里的水又是怎样变热的?教学反思 水是怎样变热的一课包括两个课时:(1)壶底是怎样传热的(2)水是怎样变热的。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第一课时壶底是怎样传热的。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修正实验的能力。2创设开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探究壶底传热来揭示固体材料传热的规律。根据学情,我们把引导学生设计和修正实验方案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作为教学的难点。反思这节课,围绕教学目烧开水中的一个问题“壶底是怎样传热的”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围绕研究的问题展开有序地教学,尤其在以下几

    29、个方面。1.选择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跨越的材料:在本节课的实验材料的准备上,除了准备酒精灯、钳子、蜡烛、火柴之外,还引入了金属壶底、圆片金属壶底、圆片两种实验材料。特别是圆片的出示,起到了三个作用:(1)在学生第一次设计实验时圆片就象一块跳板,帮助学)在学生第一次设计实验时圆片就象一块跳板,帮助学生轻松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生轻松实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2)实验阶段便于学生非常直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实验阶段便于学生非常直观地记录实验现象。(3)分析、归纳、概括阶段便于学生展示本组的实验,便)分析、归纳、概括阶段便于学生展示本组的实验,便于小组之间相互分析,相互借鉴,共同分享受

    30、研究成果。于小组之间相互分析,相互借鉴,共同分享受研究成果。2.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设计实验”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在设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四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经历科学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最终达到“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与“实验设计方案”的统一:第一步:学生先用蜡烛或火柴在壶底上设计实验第一步:学生先用蜡烛或火柴在壶底上设计实验。第二步:把在壶底上设计好的实验画到圆片上。第二步:把在壶底上设计好的实验画到圆片上。第三步第三步:反馈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相互发现问题,提出反馈实验方案,引导学生相互发现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建议。第四步第四步:各组根据建议完善本组的实验方案。各组根据建议完善本组的实验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鄂教版小学三、四年级科学部分教材经典教学案例分享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041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