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九下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800157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17.1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九下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短诗五首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下第 短诗 课件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九年级人教版下册月 夜沈尹默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滥殇;沈尹默月夜赫然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讲,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

    2、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致可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之间分行。第四句五字,是“一二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旧体诗的“二三(细分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常规。朗读指导 月夜 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感知诗意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

    3、蕴。1.这首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其实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它的主旨的是怎样的?理解主旨 写作背景: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2.诗中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

    4、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萧红墓畔口占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人兼批评家臧棣在一首伟大的诗

    5、可以有多短中,称它是一首伟大的诗。现在我们学习这首诗。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作者简介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题目解析 何为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

    6、“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结合作者和萧红的关系及作者的处境,谈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或词语的理解。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

    7、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家寞地等待、等待几年以后,到了1944年,诗人前来凭吊萧红墓。写作背景 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8、;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诗句赏析 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

    9、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激情,是戴望舒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之一。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基调是()A.哀痛 B.寂寞 C.愤慨 D.惋惜 答案:B断 章 卞之琳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现代诗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1930年开始写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汉园集出版。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

    10、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朗读诗歌 断章 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一起构筑了什么样的意境?本诗选取了人物(你、我)、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等意象。营造了优美、温馨的意境。感知内容1.“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句诗有什么丰富含意?这一句,点染出了桥上人所处的窗外的月夜风光,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月色之中,这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感悟诗情2“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句中的“

    11、装饰”一词应如何理解?“装饰”表明白天看到的桥上人,成了楼上人夜晚美梦的构成。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装饰”一词显出了动人的情意。3.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却能通过这样一首极其短小、通俗易懂、画面鲜明的小诗表现出来,其高超的表现技巧令人佩服。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

    12、2.不断觉解,学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风雨吟 芦荻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作者简介朗读诗歌 风雨吟 芦荻风中大地卷来,雨中大地卷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感知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根据理解,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

    13、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诗歌画面: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研读诗情 结合时代背景,想想诗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时代背景: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的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因此,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

    14、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面对这样的“大地”,结合诗中“我”的表现,体会一下“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感悟形象 风雨一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却以丰富的意象,构成了一种诗的境界,并借此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怀。“风雨”这个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由“自然界”而“人生”而“社会”“民族”,由实而虚,给读者留下了基于自身阅历可以解读、想象的空间。赏析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谈谈喜欢的理由。例析:1.“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

    15、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2.作者连用了两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郊原如海,房舍如舟”。“如海”的“郊原”,“如舟”的“房舍”,不仅写出了无边无际、没有尽头、汹涌澎湃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写出了“房舍”在风雨中的飘摇不定。至此,这些意象已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飘摇、波动、不定甚至是些许的恐惧。统一 聂鲁达作者简介 智利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写作背景 1969年9月,聂鲁达接受了智利共产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16、这次竞选只是促成人民联盟各党派携手合作的一种策略。当人民联盟推举s 阿连德戈森斯为共同候选人后,聂鲁达立即退出竞选,支持阿连德直至取得最后胜利。为此他写下了统一。朗读诗歌 统一 聂鲁达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细读感悟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

    17、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体会主旨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作者通过叶、花得出推理:对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示例:我认同这个

    18、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可以看出新诗的“新”体现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烦忧 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为什么 卞之琳 我可以锁住笔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学习了以上五首短诗,相信你应该也有了创作的冲动,抓住灵感,也试着写首诗吧!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九下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800157.html
    ziliao2023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