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 文档编号:5796500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6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四川省 成都市 上学 期一模 语文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成都市2018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文学究竟在哪个时期开始“自觉”的?学者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所

    2、持理由各不相同,相持不下,大多也能自圆其说。有学者干脆声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值得讨论。笔者以为,“中国文学的自觉”不妨分解为“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部分,两者互有联系,但不可混淆。首先说“人的自觉”。严格地说,只有“人的自觉”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文学只是人使用的一种工具,工具何来“自觉?“文学的自觉”表述为“自觉的文学”更为恰当,“自觉”的主语永远是人而不是某种工具,正如一辆牛拉车不走,我们应该“鞭牛”而不是“鞭车”。“自觉”是指主体在清醒意识和具有支配能力下的一种自由的和具有超越性的活动。“自觉的文学”也是这样,创作者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生命经验又超越个体生命经验的主

    3、体意识,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真情流露而非虚情假意,是超越一己之喜怒哀乐而具有推己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的。同时,这些作品又广泛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或教训,有着成熟的艺术技巧。这样的作品,也就是历史上那些具有原创性和永恒价值的千古佳作。有生命意识只是“自觉”的开端。古诗十九首确实流露出较为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基本上属于对生命的感伤、无奈,导向的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及时行乐思想。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说依靠酒精麻醉自己是“自觉”的。文学中的生命主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伤感”主题,所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迷惘、迷惑、感伤一类是“超越”主题,面对短暂而痛苦的人生,洞察到纷

    4、繁表象背后的永恒、自由与美好,从而超越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无能为力,这样的作品从“生命意识”角度说才称得上真正的自觉。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觉的人”和“不自觉的人”。“自觉”是个体生命的行为意识和内心体验。那些最杰出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创作主体在“自觉”的意识下创作出来的,它与时代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创作主体的意识状态有关,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哪个历史时期“文学自觉”。从文学内部发展规律角度说,“中国文学的自觉”可以概括为“文体的自觉。在此,“自觉”主要表示“完备”“成熟”之意。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体产生和成熟的时间是不同的,很多学者正是基于这一点,将某种文体成熟的时代定义为“自觉”,这种

    5、从文体内部寻找答案的努力是可取的,但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比如,我们可以说汉代是赋这种文体成熟的时代,但仅此而已,称为“赋体的自觉”可以,不能说所有文学都“自觉”了。同样,东汉后期至魏晋时代则是五言古诗“自觉”的时代,但也仅此而已,不能说所有文学都“自觉”了。近体诗的真正自觉到了唐代才完成,而词的自觉则到了宋代才实现。无论着眼于哪种文体,都很难将“文学自觉”绝对地指向某个特定时代。(摘编自张培锋也说中国文学的自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不赞同“文学的自觉”是“伪命题”的观点,并对“文学的自觉”提出了新的思考。B. “人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清醒意识和支配

    6、能力,作家处于自觉状态利于创作出好作品。C. “伤感”主题的文学作品表达对生命的迷惘、迷惑和感伤,导向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D. 特定时代一般只存在一种成熟的文体,仅仅凭借 文体成熟,难以判定时代“文学自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依次从“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结构清晰。B. 文章以“鞭牛”和“鞭车”作比,形象地阐述了“文学的自觉”其实是“人的自觉”。C. 文章以对古诗十九首的分析为例,证明有生命意识不一定是“自觉的文学”。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列举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提出了鲜明有力的驳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

    7、正确的一项是( )A. 探讨中国文学何时开始“自觉”,需要明确“文学自觉”的含义,否则难免会众说纷纭。B. 堪称经典的作品具有推己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这些作品在艺术技巧方面也比较成熟。C. 李白的部分诗歌含有借酒浇愁之意,依据本文的主张,这类作品不属于“自觉的文学”。D. 同一时代,有人“自觉”有人“不自觉”,部分创作者“自觉”不意味着时代“文学自觉”。【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作家处于自觉状态利于创作出好作品”错误。由原文第三段“自觉是指主体在清醒意识和具有支配能力下的一种自由的和具有超越性的活动。自觉的文学也是这样

    8、,创作者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生命经验又超越个体生命经验的主体意识,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真情流露而非虚情假意,是超越一己之喜怒哀乐而具有推已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的”可知,作家是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才能由利于创作出好作品,而不是“处于自觉状态”。C“导向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错误。原文第五段“一类是伤感主题从而超越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无能为力”可看出导向是“超越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无能为力”,而不是“及时行乐的思想”。D“特定时代一般只存在一种成熟的文体”错误。文章最后一段“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都很难将文学自觉绝对地指向某个特定时代”可看出不能将“文学自觉”指向

    9、某个特定时代。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对这些观点提出了鲜明有力的驳斥”错误。文章中例举一些学者的观点,只是为了阐释自己的观点,并没有进行“鲜明有力的驳斥”。例如第一段“学者干脆声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伪命题但不可混淆”可以看出作者例举学者的观点只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态度,进而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这些学者进行“鲜明有力的驳斥”。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李白的部分诗歌含有借酒浇愁之意,依据本文的主张,这类作品不属于自觉的文学”强加因果。“自觉地文学”指“创作者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生命经验又超越个体生命

    10、经验的主体意识,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真情流露而非虚情假意,是超越一己之喜怒哀乐而具有推已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的。同时,这些作品又广泛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或教训,有着成熟的艺术技巧”,“含有借酒浇愁之意”,并不一定就是“依靠酒精麻醉自己”,由此不能推出“这类作品不属于自觉的文学”这一结论。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Megalopolis”城市群概念。他提出“城市沿城市交通网络发展会演化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体系,继而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

    11、交通网络把多个社会经济体系连接,产生一个呈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时至今日,都市圈及城市群概念日渐成熟,也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的蓝图中。发展都市圈不仅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虹吸效应,吸引资金、人才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 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一“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摘编自戴德梁行2019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动成渝

    12、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材料三想“撬动”城市圈发展,向心力的支点究竟在哪?苏锡常三座经济强市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协同。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三市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制造业。会议提出,苏州、无锡制造业“底盘”很大,常州“智造”也是全

    13、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三市有能力共同打造产业智造服务联盟,共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样是发展产业,合肥都市圈则得益于科创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合肥近两年经济表现亮眼,如何使科创资源优势,辐射至整个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做法是,在地理位置合适的地方,建造经济走廊、产业新城,与“中心”合肥遥相呼应,靠产业“互补”形成协同效应。而想让人们有真正的“同城感”,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关键。目前,宁波、舟山两地共有127家医院纳入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推进教育数字资源互通,共享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联合推出“雪窦山一普陀山”“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之旅。(摘编自长江经济网探寻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密码材料四日本

    14、政府着力于培育东京都市圈新的区域增长极和能够发挥反磁力中心作用的新城,制造业从核心城市东京外迁到了其他次中心城市和一些中小城镇、卫星城。东京都市圈的空间圈层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也趋于完善,中心城市以金融业、商贸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分布在次中心城市和环核心城市带,重工业及资源型产业则分布在更外围的地区,要素和资源在都市圈内有序无障碍的流动,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而在都市圈发展雏形期和加速期,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摘编自于一洋东京都市圈发展给中国的启示4. 下列对“都市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都市圈是在城镇

    15、化进程加速背景下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B. 都市圈聚集了大量人口、产业,比单一城市的竞争力更强,可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C. 方便快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是都市圈发展的必要条件。D. 为均衡发展,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应分散而不能集聚资源配置。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成都、重庆确定为成渝经济圈的两个中心城市,符合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B. 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培育国内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对构建中国新的发展格局意义重大。C. 同为增强都市圈的向心力,而苏锡常都市圈和合肥都市

    16、圈在产业发展上所走的路有所不同。D. 建设都市圈除了必须构建完善制造业产业链,还要注重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6. 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4. D 5. D 6. 注重产业优势联合与互补,形成协同效应。优化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注重经济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必须分散而不能集聚资源配置”错误。材料一“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材料二是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7、建设规划纲的描述;材料三写探寻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密码;材料四以日本的东京都市圈为例,提出“要素和资源在都市圈内有序无障碍的流动”,可以看出文章都没有涉及“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必须分散而不能集聚资源配置”的问题,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建设成熟的都市圈应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错误。材料三“想撬动城市圈发展,向心力的支点究竟在哪?苏锡常三座经济强市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协同”“同样是发展产业,合肥都市圈则得益于科创与新兴产业的崛起”“而想让人们有真正的同城感,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关键”可知“建设成熟的都市圈应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错误。故选D。

    18、【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锁定范围。根据题目“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可知我们查找的范围是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可知我们的合理建议一定是建立在已有问题或者是别人的先进经验上,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材料三“合肥近两年经济表现亮眼靠产业互补形成协同效应”可知这是好的经验,因此“就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我们也可以:注重产业优势联合与互补,形成协同效应;材料四“日本政府着力于培育东京都市圈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也是比较好的经验,因此:“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也可以优化和完善区域产业结构,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19、和价值链;材料四“而在都市圈发展雏形期和加速期,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规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可见日本曾经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在成渝经济圈的产业发展时,注重经济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夕阳红到无边刘白羽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我从年轻时起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天空和大地还炎天如火、赤日铄金时,我却可以从天空中洒然而落的一丝清风里,意会到爽朗秋天的来临,从此扫却一身粘腻,换得一身清爽,实在令人怡然陶然。而从那一阵清风起,我觉得那一颗太阳也就不同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太行山上,有一个晌午我从一个山垭口

    20、走出,我原是每天都在此时此地打这儿经过的。可这一天,我突然感到晶亮的太阳光变得那样柔和起来,从那金色的阳光中,我闻到熟透了的庄稼的芳香、天空的芳香、大地的芳香、太行山千山万壑的芳香。这是秋之芳香。经过了半个世纪,这一偶然的欣悦还洋溢在我的心际。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样喜欢秋天?就因为它让人头脑爽朗、意绪清新吗?的确,每到这个季节,我的整个灵魂便像浸在清凉的泉水之中,无限的情思、灵感就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过,秋天给予我的不只是观感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意念上的。秋天是大地的收获季节,也是我创作的收获季节,灵魂的收获季节。我想,我得感谢秋的恩赐。北京的秋天真美,天高云淡,清风潇洒,西山红叶如火如荼,灿

    21、烂中包含着清幽。今天我坐在香山饭店四楼住房里,编完秋阳集,通过落地大玻璃窗望出去,山回林密,日影迷蒙。在这幽极、静极的时刻里,我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袅袅的秋声这声音从何而来?我坐在原地没有动,瞧着暖和的太阳,忽然发觉这声音来自我的心底深处纯真婉转,不绝如缕。它一下把我带回更远的记忆王国。那大约是1928或1929年,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歌。教室是老得长了绿苔的老屋,屋顶上又覆盖着古槐的浓荫,在我记忆中那是碧茵茵的。像有一束明亮的火焰突然在我的记忆中亮起,由此我想起我学过的一支歌,整个歌儿我想了几十年也想不起来,但这歌子的第一句,却一直深深镌印在我的心扉。后来,经历过多

    22、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这一句歌我却无法忘记。特别是这十多年,这句歌,就更时时响亮、回荡,这句歌就是“夕阳红到无边”。在我当年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我的心胸一下飞越出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我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是的,秋风,秋阳,秋晖,也许正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吧!不过,我以为作为一个作家,当他似乎可以望见死亡的峰巅的时候,他有的绝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的。难道我说的只是大自然中的那颗秋天的太阳吗?我说:是,也不完全是,因为更重要的是我心中有一颗

    23、秋天的太阳。在碧萝窗下那篇文章里我曾谈到孤独问题:“现在我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我要蘸着我的生命与鲜血,为了我的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我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我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一个作家承受不了孤独就不能潜心创作,更何况正是在这种创作的孤独中,孕育着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最重的激情、最活的灵感而这些,与深沉、练达、安宁、幽静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生的孤独,而是超逾人生的美学境界的孤独。回想自己碌碌一生,到晚来领悟到这样一种意境,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美学的凝聚吧!从1984-1988年,不知不觉间,我又写了几十篇散文。我希望它既有秋阳的宁静,

    24、又有秋阳的温暖。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间的收获,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获,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秋阳集。还是回到从儿时一直深深潜藏到现在的那句歌吧!“夕阳红到无边.”后面是什么,怕至死也想不起来了。不过当我凝视着香山上空这一派夕阳时,我莞尔而笑了,又何必苦苦寻思,只这一句也足够了。因为我看到的夕阳确实是红得如此瑰丽,红得如此庄严。多么美的声音啊!是的,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回响。(有删减)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秋天是作者创作和灵魂的收获季节,他将自己老年所写的几十篇散文定名为秋阳集,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和喜爱。B

    25、. 作者认为美学境界的孤独是创作的必需,它孕育着激情与灵感,让作者不顾人世烦琐,在潜心创作中获得深深的慰藉。C. 本文语言平实简练但也不乏文采,如“碧茵茵”“红漫漫”等词语生动形象,排比等手法的运用使其表达气韵充足。D. 本文既有对秋景的描绘,又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还间杂着一些哲理式的议论,情、景、理交融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8. 文章三次写“袅袅的秋声”,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9. 标题“夕阳红到无边”有着哪些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7. A 8. 以“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开头,设置悬念(开启下文),吸引读者。第段指出“秋声”实为歌声,引出对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悟,

    26、深化文意,呼应开头。以“袅袅的秋声”结尾,总结全文,突出歌声对作者一生的持续影响。 9. “夕阳红到无边”是作者从小喜欢的一句歌词,它激励作者突破旧礼教,投身漫漫革命征程。红色的夕阳是老年生命的象征,作者从中感受到澄静安宁的意境,在孤独中不断创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 .“以表达对秋天感谢和喜爱”分析错误,由原文“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间的收获,我希望它既有秋阳的宁静,又有秋阳的温暖。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获,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秋阳集”可知,作者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古稀之年”,才把它定名为秋阳集。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词语作

    27、用的能力。以“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开头,可知文章下面要写我的回忆,文章从第2自然段开始回忆我年轻的时候,然后又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在结构上,开启下文,吸引读者。第段中,作者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袅袅的秋声后,寻找声音从何而来,作者想到了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教的一首歌,歌曲中的第一句是“夕阳红到无边”,由此可知,“秋声”实为歌声,引出对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悟,深化文意,呼应开头。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回响。歌声在现实中回响,说明歌声对作者现实生活的影响,以“袅袅的秋声”结尾,总结全文,突出歌声对作者一生的持续影响。【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

    28、能力。作者在经历过多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始终没有忘记这一句歌。就是在当时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作者的心胸一下飞越出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由此可知,“夕阳红到无边”是作者从小喜欢的一句歌词,它激励作者突破旧礼教,投身漫漫革命征程。秋风,秋阳,秋晖,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作者作为一个作家,有的绝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红色的夕阳是老年生命的象征,作者从中感受到澄静安宁的意境。作者认为现在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要蘸着生命与鲜血,

    29、为了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所以作者在孤独中不断创作。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薛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孙皓初,为左执法,及立太子,又领少傅。建衡三年,皓追叹莹父综遗文,且命莹继作,莹献诗。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右国史华霰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大吴受命,建国南土。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

    30、峻始撰吴书。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臣愚浅才劣,适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于前史之末。奏上之后,退填沟壑,无所复恨。”皓遂召莹还,为左国史。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祎以执意不移,为群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因过诣莹,复为人所白,云祎不惧罪,多将宾客会聚莹许。乃收祎下狱,徙桂阳,莹还广州。未至,召莹还,复职。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

    31、。事或施行。迁光禄勋。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答问处当,皆有条理。武帝从容问莹曰:“孙皓之所以亡者何也?”莹对日:“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于此。”帝遂问吴士存亡者之贤愚,莹各以状对。太康三年卒。(节选自三国志.薛莹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B.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

    32、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C.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D.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领,指兼任职务。古代表达兼任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摄”“假”“署”等。B. 太史令,古代掌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的官职,始置于秦,司马迁曾担任此职。C. 填沟壑,古代对死亡的婉称之一,表达死亡之意的婉辞还有“作古

    33、”“归天”等。D. 征,文中指皇帝征聘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另如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莹仕途曲折,多次遭遇波折。他曾经因为患病辞官,也曾因为参与修建水利工程受到牵连而被贬官,还因为被人嫉恨而被贬为衡阳太守。B. 薛莹所学渊博,尤其富于文才。孙皓赞叹薛莹父亲薛综的遗文,要求他写出续作,薛莹就写出诗作献上;后孙皓的请降文书,也由他拟定。C. 薛莹颇具史才,受到同僚推荐。华霰认为撰写吴史意义重大,而薛莹在同僚之中记述之才最为突出,在其推荐下,薛莹被召回担任左国史。D. 薛莹独具政见,明悉孙吴人事。孙吴之时,他能针对法政提出合理措施

    34、;孙吴灭亡后,晋武帝召他询问吴地士人的贤愚,他也能一一道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2)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薛莹出朝为将,又因过失被流放,此书的撰作于是搁置停顿,至今未能撰成进献。(2)当时法律政令多有谬误之处,举措烦杂琐屑,薛莹常常奏上有益的建议,陈述减轻刑罚、减少劳役(的措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中“皓令莹督万人往”译为:孙皓命令薛莹督领一万人前往,这里孙皓的命令是事件,不能是薛莹督领,否则句意不完整

    35、,因此不能在“督”后断开;而且“万人”要做“督”的宾语,也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项和D项;“皓追圣溪事”,孙皓追究开凿圣溪的事情,“追”,追究,追究的只能是“事”,不能是“圣溪”这个地方,因此排除C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D“征,文中指皇帝征聘知名人士充任官员”错误。原文中“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请降,其文,莹所造也”由“皓奉书请降”可推测出前一句“晋军征皓”中的“征”是征讨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还因为被人嫉恨而被贬为衡阳太守”错误。原文“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祎以执意不移,为群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可知 “

    36、被贬为衡阳太守”是缪祎,而不是薛莹,张冠李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翻译关键词:“出”,京官外调;“以”,因为;“徙”,调动官职,这里根据句意应为降职,流放;“委滞”,搁置,稽留。第二句翻译关键词:“谬”,错误;“烦苛”,烦杂琐屑;“便宜”,有益的建议;“简”,形容词做动词,减少。参考译文:薛莹字道言,起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几年后因病离职。孙皓即位之初,薛莹任左执法,升为选曹尚书,及至册立太子,又兼职太傅。建衡三年(271),孙皓追叹薛莹父亲薛综的遗文,且命令薛莹写出续作。薛莹献出长诗一首。当年,何定建议开凿圣溪以连通长江、淮河

    37、,孙皓命令薛莹督领一万人前往,终因许多巨石阻碍难于施工,停罢工程返还,出任武昌左部督。后来何定被诛死,孙皓追究开凿圣溪的事情,将薛莹送进监狱,又流放到广州。右国史华霰核上疏说:“为臣听说五帝三王都设置史官,叙录功绩美德,使之流传万代。大吴国承受天命,建国于南方地域。大皇帝末年,命令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开始撰作吴书。丁孚、项峻都并非史官之才,他们的撰作,不值得记录传世。至少帝时期,又差令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我五人,查访寻求以往史事,共同撰作的东西,已经具备整个史书的材料。周昭、梁广先亡,韦曜辜负皇恩触法犯罪,薛莹出朝为将,又因过失而被流放,这本史书的撰作于是停笔放弃,至今未能撰成上奏。为臣

    38、才疏学浅,只适合为薛莹等人作作笔记注解而已。薛莹所涉猎的学问广博,文笔更为精妙,同僚之中,他居首席。如今在职官员,虽然多有经学之士,但记事叙作的才能,像薛莹这样的绝少。实在是想使快成功的吴书全部完成,使它能续在前代史书的后面。奏书上报之后,即使退朝填充沟壑,我也没有什么再遗憾的了。”孙皓于是召回薛莹,任他为左国史。不久,薛莹的同郡人选曹尚书缪祎因固守己见,为小人们所疾恨,被贬为衡阳太守。因而顺路去拜访薛莹,又受到小人的谗毁,说祎不服罪,邀集许多宾客在薛莹那里集会。于是,缪被捕下狱,流放桂阳,薛莹被遣送回广州。未到广州,又召还薛莹,官复原职。当时政令法律多有谬误之处,举措苛刻烦杂,薛莹常常上奏提

    39、出有利国计民生的建议,请求减轻刑罚减少劳役。其中也有的被采纳并施行。薛莹升为光禄勋。天纪四年(280),晋军征讨孙皓,孙皓奉送降书请求归降。降书文字,是薛莹所拟。薛莹到洛阳后,受到晋帝的优先召见和叙功,处事答间,皆有条理。皇帝曾随便问薛莹说:“孙皓亡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薛莹回答道:“归命侯臣孙皓统治吴国时,亲近小人,胡乱施加刑罚,大臣大将得不到信任,人人担心害怕,各自惊恐不安,失败灭亡的祸患,便由此产生了。”后来皇帝又问吴国辅佐的大臣贤能明智情况,薛莹都凭借具体情况回答了。晋太康三年(282),薛莹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箦筲谷文与可千舆翠

    40、羽盖,万錡绿沉枪。定有葛陂种,不知何处藏。箦筲谷苏轼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注:赏智:一种高大的竹子。箦笃谷在汉川上游的洋州(今陕西洋县),文与可时为洋州太守,和苏轼常有唱和之作。葛陂:相传东汉费长房学道十年而归,投竹杖于葛陂湖。箨龙:竹笋的别名。渭滨:渭水之滨。韩非子:“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14.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诗前二句抓住竹的形、色特征,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谷中竹林的茂密。B. 文诗后二句运用费长房学道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情怀。C. 苏诗第一句“贱如蓬”极言竹之多,暗示笋亦多,与下文砍笋、

    41、吃笋相关联。D. 文诗直接描写所见之竹,苏诗也采用同样手法,直接描绘了砍笋的场景。15.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戏谑。调侃对方嘴馋贪吃,惦念着千亩竹笋。 赞美。借以笋解馋,赞美对方甘于清贫的品质。 感叹。用文王重用太公的典故,慨叹对方不得志的处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苏诗也采用同样手法,直接描绘了砍笋的场景”错误。苏轼在诗中写道“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大意为:汉水一带长竹繁茂贱如蓬草,斧头何曾将鲜嫩的竹笋轻饶?料想你这个清贫嘴馋的太守,

    42、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了。通过写“太守”吃笋间接写出了砍笋的场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料想你这个清贫嘴馋的太守,定把渭滨千亩青竹吞进肚了。该句调侃对方嘴馋贪吃,惦念着千亩竹笋,是一种戏谑的情感;可是再细思一下,为什么“太守”要用“笋”解馋,而不是其他的食物呢?这便又间接地赞美对方甘于清贫的品质了,而且“竹”本身也有君子的象征,更能体现出对对方的赞美之情;再者,结合注释“渭滨:渭水之滨。韩非子: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可以看出在渭水之滨,文王重用了太公,而“太守”却只能用“笋”解馋,还没有遇到文王这样的人,这种慨

    43、叹对方不得志的处境的情感便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论语中“_,_”指出既要广泛学习又要坚定志向,既要恳切发问也要思考近前的事情。(2)李商隐锦瑟中“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都运用了“杜鹃”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3)阿房宫赋中以夸张手法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众多突出的钉头“_”,参差交错的瓦缝“_”。【答案】 (1). 博学而笃志 (2). 切问而近思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4). 杜鹃啼血猿哀鸣 (5). 多于在庾之粟粒 (6). 多于周身之帛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

    44、点字的写法,“笃”“鹃”“猿”“庾”“粟”“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日前,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_了成 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这是全国首个公园社区规划导则。( ),是建好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公园社区是由政府、居民、第三方共建共享共治,精准服务于生活人群和产业人群,实现“人城景业”融合共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公园社区_继承了“生态社区”“智慧社区”“可持续社区”“低碳社区”等理论思想,让生态场景与消费场景、人文场景与生活场景_,而且突出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性发展。公园社区建设与人民生活_其核心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45、、幸福感、安全感。未来,成都将围绕建设一个复合开放、安全绿色、共享共治的公园社区为目标,达成社区共同体意识,探索公园社区的建设路径。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发表 不止 相辅相成 休戚相关B. 发布 不仅 相得益彰 息息相关C. 发表 不仅 相得益彰 休戚相关D. 发布 不止 相辅相成 息息相关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园社区作为公园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B. 公园城市以公园社区作为基本空间单元C. 公园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即是公园社区D. 公园社区如同公园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46、是( )A. 成都将围绕建设一个复合开放、安全绿色、共享共治的公园社区的目标,达成社区共同体,探索公园社区的建设路径。B. 成都将围绕建设一个复合开放、安全绿色、共享共治的公园社区为目标,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探索公园社区的建设路径。C. 成都将围绕建设一个复合开放、安全绿色、共享共治的公园社区的目标,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探索公园社区的建设路径。D. 成都将围绕建设一个复合开放、安全绿色、共享共治的公园社区为目标,达成社区共同体,探索公园社区的建设路径。【答案】17. B 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处,发表:向集体或社会表达 (意见)。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此处的语境是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了成 都市公园社区规划导则,所以应该用词语“发布”。第二空处,句子“继承了生态社区智慧社区可持续社区低碳社区等理论思想”和“突出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创新性发展”之间是递进关系,和“而且”搭配表递进关系的词语应该是“不仅”,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不仅”。第三空处,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的语境是指人文场景与生活场景互相配合,双方的作用更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965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