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北京四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北京四中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期中考试卷.docx》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北京 中高 三年级 第一 学期 语文学科 期中 考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他会被人们认为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早发现者。这位唐朝的儒生凭借对周礼的研究,曾做过太常博士。周礼中介绍过周代的一个官职“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市场监管人员。在对“司市”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质剂”。汉代的郑玄注释说:“质剂谓两书一扎,同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下手书”这个汉代的名词到唐朝时已经不被人熟悉了,贾公彦就在周礼义疏中写道:“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也就是说,汉朝的“下手书”
2、就相当于唐朝的一种被称为“画指券”的契约文书,它要求签约的甲乙方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张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以此作为证明。本来,贾公彦的这条注释十分平常,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文字,顿时大感兴奋。他不仅将文字的内容写入了其在1927年出版的指纹鉴定,还盛赞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阐述指纹性质及其应用的人。于是,贾公彦这位古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身份指纹识别第一人。欧洲人对指纹的应用似乎要晚得多。但在认清了指纹的科学性质之后,他们迅速地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了实践。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人脸、虹膜、声纹、DNA等都有和指纹类似的独特、唯一的性质,可以被用来进行人的身份识别。于是,
3、一种全新的,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生物密钥”来实现个人身份鉴别的技术就诞生了。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之下,生物识别技术更是迅速普及。有了按指纹、刷脸等技术,我们就不再需要记忆繁琐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时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当然,生物识别技术也有着缺陷和相应的风险。用生物密钥来进行身份识别的原理就是对关键点采样,然后对这些采样点的特征进行比对。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因素都可能对识别结果产生干扰。一方面,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对生物识别的准确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本身的生物特
4、征变化也可能干扰生物识别的准确性,像整容、受伤、年龄变化,乃至佩戴隐形眼镜等事件都可能会对生物识别的结果产生影响。(取材于陈永伟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公彦对“下手书”的注释,能够表明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运用指纹识别的人。B.郑玄对“下手书”的表述,证明早在周朝就已经发现指纹的性质并开始应用。C.指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比人脸识别以及虹膜识别等更早开始使用。D.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生物密钥,是因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远高于传统密码。材料二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到刑事侦查、监控系统、安全支付等领域。要实现人脸识别,大致分
5、为四个模块:数据采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动态识别。人脸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利用摄像传感器进行拍照;另一种是高清摄像头摄像,然后对摄像形成的视频进行帧分析。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都是获取静态图像。图像分割,就是将一幅图像按某种策略分块割开。要确保对一幅图像的分割成功,首先要保证我们分割后的块之间属性无交叠,也就是说,在对图像分割之前,我们要预知分割后的各块具有鲜明的特征属性。由于等待分割的图像内容不同,导致要预知图像被分割后的每一块的特征属性鲜明度随之不同,从而使图像分割时的块区域选择发生变化,这就是图像分割中特征属性与块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可见图像分割技术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就是
6、对图像特征属性的提取和图像区域的划分。对人脸数据进行采集后,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存储,而是要进行特征的提取以便于后续的识别。主要分为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他们都是通过对数据采集,进行模型训练,而后能够对出现的人脸数据进行判断、预测和分类。动态人脸识别不需要停驻等待,只要你出现在一定识别范围内,无论是行走还是停立,系统就会自动进行识别,也就是说,人以自然的形态走过去,摄像头会进行信息的抓拍和采集,发出相应的指令,进行动态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极富挑战性的课题,虽然人脸识别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困难,主要是现实场景中不仅需要快速检索,同时要求达到很高的分类准确率。可以考虑在人
7、脸的局部和整体信息结合、多人脸特征融合、多分类器融合、人脸之间的相似性、3D人脸模型等方向,上进行研究,提高人脸识别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取材于秦程等的相关文章)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刑事侦查等重要领域。B.人脸数据采集可以通过拍照,也可以通过摄像,目的是获取采集对象的静态图像。C.人脸数据进行采集后,经过简单存储,就能通过与人脸进行比对,达到有效识别。D.动态人脸识别指人进入识别范围,摄像头进行信息抓拍采集,系统自动进行识别。3.根据材料二,对“图像分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像分割,就是
8、将一幅图像按某种策略分块割开,是人脸识别的关键模块之一。B.图像分割是否成功,要看分割后的各块图像是否具有鲜明的无交叠的特征属性。C.好的图像分割系统可以确保对不同的图像内容分割时块区域选择不会发生变化。D.对图像特征属性的提取和图像区域的划分,是图像分割最基本的两个技术环节。材料三一场疫情,从多个维度改变了社会生活。在很多地方,原有的指纹、门禁卡设备被取消,人脸识别成为居民出入小区的唯一验证方式。今年上半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也遇到类似的状况,但她决定对人脸识别说“不”。在劳东燕看来,很多推动人脸识别落地的机构,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随之而来的风险有多大。“如果人脸数据被泄露、被滥用,不仅不
9、会改善社会治安,反而可能使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激增。”她说。与街道相关负责人谈话时,对方的主要论据是人脸识别可以排查违法犯罪人员,让小区更安全。劳东燕对此难以认同。在她看来,人脸识别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巨大风险,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各种便利。更何况,打击犯罪只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之一,无法构成强制居民刷脸的理由。今年4月,光明日报曾刊发评论文章,点评江苏省常州市部分社区强制居民“刷脸进小区”的争议事件。文章称,争议的导火线,或许正是对门禁系统的强制推行触碰了信息被采.集者的敏感神经,而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加剧了被采集者的安全焦虑。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显示,从2018年7月开始,有犯罪分子通过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
10、息并制作相应的“换脸”视频,突破了支付宝的人脸识别认证。2019 年,又有“00后”男孩绕过了厦门银行App的人脸识别系统,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多个账户并倒卖牟利。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无法更改的特性,将使得受害者更难获得有效救济。“人脸数据具有不可更换性,因为我们无法换脸。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即便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成功,也难以恢复原状。”劳东燕说。与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对的是,现有的法律保护框架难以对人脸识别实现有效的规制。目前的个人信息收集以同意机制为基础,如果作为数据主体的个人表示同意,接下来的数据收集、使用、处理就交给了企业和政府,数据主体难以进行后续的监督和控制。法律的滞后性总是
11、存在。但在人脸识别领域,这一问题似乎更加突出。(取材于南方都市报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社区中原有的指纹、门禁卡等设备不被取消,疫情在社区中的传播会更加严重。B.对于人脸识别可以排查违法犯罪人员、让小区更安全这-观点, 劳东燕看法不同。C.光明日报4月的评论文章表明对“刷脸进小区”的争议已经引发人们的关注。D.裁判文书网公开信息显示的内容反映出针对人脸识别的漏洞的违法行为不是个案。5.目前还不适合推广人脸识别作为出入小区的验证方式,其原因有哪些?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6分)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
12、1题。(共18分)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而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起奸,势有召祸。老聃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次也。”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人1问其名,曰:“卫侯辟疆。”周行人还之,曰:“启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煅”,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古者周礼,天子葬用隧,诸侯悬下。周襄王出逃伯斗,晋文公率师诛贼,
13、定周国之乱,复襄王之位。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请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礼,天子之乐宫悬2,诸侯之乐轩悬,大夫直悬,士有琴瑟。叔孙于奚者,卫之大夫也。轩悬者,卫君之乐体也。繁缨者,君之驾饰也。齐人攻卫,叔孙于奚率师逆之,大败齐师。卫于是赏以温。叔孙于奚辞温而请轩悬,繁缨以朝,卫君许之。孔子闻之,曰:“惜乎! 不如多与之邑。夫乐者,所以载国,国者,所以载君。彼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国亡而君从之。惜乎!不如多与之邑。”宓子治亶父3。于是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
14、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负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资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 民乎,寒耕熟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故邪不前达。(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1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2(宫、轩、直)悬:钟磬等乐器挂在架子上的形制。四面挂,如宫室,称“宫悬”:去其南面,挂三面,称“轩悬”:挂两面为“判悬”:挂一
15、面为“直悬”。3亶父:地名。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是故子民者谨焉 谨:小心B.余请益之 益:增加C.于是齐人攻鲁,道亶父 道:取道D.麦毕资乎齐寇 毕:完成7.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 以:认为B.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 以:把C.以地为少 以:因为D.繁缨以朝 以:表修饰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小小的火苗不扑灭,到了熊熊烈火时就没办法了;萌芽时不砍除,等到长成后再砍伐将会折断斧柄B.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因此善于恪守上下
16、名分的人,即使是空名也不允许超越规定C.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周国虽然微小,未来或许是可以替代的D.民人出,自刈负郭者归百姓出城,自行把城郭附近的麦子收割回来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 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轻视事情的开端,忽视事物细节,会渐渐地形成大错。B.登高则自然望远、临渊就向下看,这是人的天性使然。C.起初卫侯僭越天子名号,因此周行人拒绝了他的朝见。D.孔子认为如果礼乐崩坏就会导致国家灭亡、国君身死。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 分)故明者之感奸由也蚤,其除乱谋也远。11.第六段中季孙对宓子的态度先愤怒后惭愧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4 分)(二)根据要求,完
17、成第12题。(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根据记载,温厚的孔子也有发怒的时候。请结合上面三章论语, 分别分析孔子发怒的具体原因,以及“孔子之怒”中所体现出的思想。(6 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315题。.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1苏轼其一野雁
18、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弋人2怅何慕,一举渺江海。其二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3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注释:1这两首诗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之后,题咏的是同一幅野雁图。2弋(yi)人:猎鸟人。3苕霄(tio zh):水名,在今浙江境内。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此画抓住了野雁欲飞未飞的瞬间,从静止中画出动来,再现出野雁的精神状态。B.第一首“北风”以下四句,描写了苕
19、害冬日黄昏的风光,渲染出悲壮的气氛,也衬托了野雁的形象。C.第二首三、四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徐行”“俯仰写野雁的动作,“意自得”“若有节”写野雁的神情。D.第二首五、六句,诗人吐露了仕途遭受打击后的不平心绪,同时寄寓着不甘与小人为伍的磊落情怀。14.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下列诗句没有体现画面外意趣的一项是(3分)(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B.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黄庭坚题竹石牧牛)C.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徐渭题风鸢图)D.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蔡肇题李世南画扇)15.这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
20、简要分析。(6 分)16.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语句(8 分)(1)诗词描写景物,精彩纷呈,几行字便能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神州大地的秋日美景跃然纸上。对于听觉的描写往往借助想象,拓展丰富的审美意境。琵琶行中,琵琶声渐趋细弱,乃至于无,此刻乐音疾起,作者用“ , ”两句,使人顿感惊心动魄。诗人营造诗歌意境的高超水平,真是叹为观止。(2)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忠”,意为“尽心”。比如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的“忠”,是做到“小大之狱,_ ,_ ”,并指出这是鲁能与齐一战的凭借。后世的“忠”多指臣子对君主的效忠。蜀相中,写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