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中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个人用心整理).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中学科目二简答题汇总(个人用心整理).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全国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必备 中学 科目 答题 汇总 个人 用心 整理
- 资源描述:
-
1、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注意:各位考生们,中学科目二的简答题我们标注了一级简答和二级简答。其中,一级简答是指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优先背一级简答题。二级简答题是次重点,如果备考时间充沛,可以备考二级简答题。第一章1.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级)(1)教育的终身化。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5)教育
2、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 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口诀:两再(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3.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一级)(1)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
3、宗旨与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口诀:体(教育管理体制)内(教育内容)性质(教育的性质)两权(领导权和受教育 权)一目的(教育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2)教育对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环境来为政治服务口诀:人(人才)鱼(舆论力量)公主(民主)促政治(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4. 简述个体身心(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征)及教学启示。(一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
4、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 发展过程。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凌节而施。(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我们在 教育中要分阶段进行教学,不搞一刀切。(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要 求我们在教育中要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 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发展。口诀: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
5、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 之间。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做到因材施教。5. 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级)(1)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 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它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学校教育。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口诀: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 发展的内在动力。6.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
6、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一级)(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级)(1) 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 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
7、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 育阶段的学校 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4)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 一节课、一个单元或 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8.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二级)(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口诀:马克思是社会人(受教育身心发展规律、人们教育思想)(3)人们的教育思想。9.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一级)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
8、、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口诀:德智体美劳(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10. 体育对全面发展(德、智、美、劳)的促进作用(一级)(1) 体育中有极丰富的思想品德 教育因素(2) 通过体育增强体质,特别是记忆力、思维力等相应增强, 可促使学生智力发展(3) 体育与美育密切联系,健与 美历来一致(4)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11. 实现体育教育的途径(二级)(1)体育课。这是学校
9、体育 的基本组织形式。(2)早操、课间操(3)课外体育锻炼(4)运动队训练第二章1. 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一级)(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 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2.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二级)(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3)知识的内在
10、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一级)(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一级)(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
11、会和学生自身 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 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口诀:演(研究性学习)习(信息技术教育)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计(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 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5. 简述新课
12、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二级)(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3)评价内容综合化;(4)评价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口诀:三发(促发展、发展趋势、发展过程),一总(综合化)一分(分层化)两朵花(多样化和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第三章1.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一级)(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口诀: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思想品德)、智(智能)、体(体力)、美(审美)(4)培养学生科
13、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级)(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口诀:舰(间接性)长(发展性)传(教育性)教(双边性)(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二级)(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口诀:请机(激发)灵(领会)的姑姑(巩固)用(运用)茶(检查)(5)检查知识。4.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
14、结合起来。(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口诀:选择语(语言)言(言语)不(不当)滥用(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5.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口诀:牧(目的)民(民主)发(启发)问(问题)(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二级)(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口诀:教学要系统,解决重难点,顺序浅入深(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7. 简述理论联系实
15、际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一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口诀:易建联(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训练乡土教材(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8. 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二级)(1)课程性质和特点;(2)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3)学生的年龄特征;(4)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口诀:一课程(课程性质),二师生(教师业务水平
16、、学生年龄特征),三教学(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9.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二级)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5)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口诀:严格培养教师,集体系统管理(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利于因材施教;口诀:不利流(交流)主(主体性)创(创造能力)引(因材施教),不利因才(因材施教)教内容(教
17、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第四章1. 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一级)(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口诀:斗争(注意分散作斗争)兴趣成习惯,保持状态扬优点2.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级)(1)选择性(对象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 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 体来感知,即把客
18、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 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 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 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3. 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一级)(1) 时间很短:5 秒到 1 分钟。(2) 容量有限:一般为 72 个组块,即 5 9 个组块,平均值为 7。(3)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