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最好的沉淀
  • 文档编号:5792234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由用户(最好的沉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年高 题型 语文 高中语文 诗歌 鉴赏 专项 练习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2) 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

    2、点。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归雁(其一) 唐杜甫万里衡阳雁 , 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 , 愁寂故山薇。【注释】 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瞻:往上看,往前看。浪语:妄说;乱说。故山:喻家乡。(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

    3、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2) 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B. 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C. 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D.全诗紧扣标题,

    4、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2) 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注】苜蓿:植物名。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天马:骏马的美称。史记 大宛列传说: “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

    5、寞荒凉,环境恶劣。B. 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C. 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D. 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 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

    6、烹!注: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2) 同样

    7、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清明二绝(注) 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 , 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 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双髻(j)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 “云鬓堆鸦”。夭(

    8、妖)邪:袅娜多姿。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了:了结,度过。(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B. 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C. 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D. 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 “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2) 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7. 阅读下面

    9、这首明诗,完成各题。谒文山祠边贡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黄冠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湖。祠堂亦有西湖树 , 不遣南枝向北朝。【注】文山:文天祥的号。“黄冠”:即道士之冠,指道士生活。据说元统治者曾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山不从,请求出家为道士,保全自己的名节。西湖树:西湖志记, “岳王坟上古木,枝皆南向”。(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红色的帷帐在寒风里飘动,旨在暗示文山当年在风雨飘摇中孤军奋战的场面。B.颔联概括了文山欲“黄冠”度余生而不得后慷慨就义、终未能挽救国家败亡的事实。C.诗人接连引用神话故事,意在表现文山死后英灵未消

    10、,赞扬了他志不可夺的坚强毅力。D.诗歌运用浪漫手法,回顾了文山生平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 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 , 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1)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

    11、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B. “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事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C. “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D. 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可以看出这首词表现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E. 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2)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

    12、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胡芦提倒稳。囤:用苇篾编织的盛粮食的器具,这里指盛钱的用具。胡芦提:即“葫芦提”,犹言稀里糊涂。(1) “醉太平”是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首元曲的“曲眼” 。(2) 有人评价这首小令有散曲“当行本色”的特点。所谓“当行本色”,即语言上意深词浅, 抒情时明快直捷,艺术形式,上重赋多比。请结合全曲分析这首小令的“当行本色”。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辛弃疾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

    13、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注】 鸣髇血污:鸣髇(xi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 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

    14、发的紧张场面。B. “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C.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 “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D. 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2) 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溪居 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指在冉溪居住的

    15、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 “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榜(bng):船桨。(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 实则情味不同。B. 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C. 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D. 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

    16、之音。(2)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寄外舅郭大夫【注】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释】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 “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此诗是分别后所作。(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

    17、真情之妙。B.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C. “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D.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2) 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注释】閟(b)宫:深闭的祠

    18、庙。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金刀:暗指刘家天下。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2) 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

    19、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1)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B. 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C. 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

    20、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D.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2) 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 “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1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醉落魄 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注释】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绛河:天河。 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1) 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第一句以飞

    21、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 闪烁不定。B. “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C. 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D. “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2) “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1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

    22、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注】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2) 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

    23、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注:骎骎(q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1) 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 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 之情。(2) 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18.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探春令赵长

    24、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立春(节选) 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注】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姑媂:整齐。仡戏:可爱。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1) 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B. 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

    25、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2) 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1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除夜二首(其一) 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注】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殊方:异乡。(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26、,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一语双关,既描写了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此时此景之下的心绪难平。B. 诗歌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 “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C. 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声转到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一个 “意”字领起下文,包含了亡国南渡的感伤无奈及漂泊异乡暂得欢愉的慰藉之情。D. 本诗感时抚事,不用华丽词藻,不用典故,语自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前味醇厚。(

    27、2) 纪昀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即尾联写得有神的情致。你认为尾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致?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释】这首木兰花令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八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途中,经江西虔州。造口:又名皂口,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滨赣江。才叔:不详。(1)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梧桐叶上三更雨”,唐代诗人温庭筠更漏子中写

    28、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作者在此巧妙用典。B. 上片后两句“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看似写的是秋微凉,其实写的是人凉。C.下片“梦中历历来时路”,由此可见词人所走路途遥远,一路风尘带雨,想来也是十分辛苦。D.“尊前必有问君人”,表明即使被贬在外,也还会在人前尊敬地问到君王的情况。(2) 本词最后一句“为道别来心与绪”,道出作者哪些心绪?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

    29、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

    30、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秋思陆游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注】端的: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1)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B. 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C. 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

    31、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2) “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 , 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杜:杜若,芳草名。榜人:船夫。(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B.本诗是五言律诗。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2) 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32、 )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3) 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2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 , 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B.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志。C. 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

    33、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D. 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2)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作用?2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烛烛晨明月(节选) 佚名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

    34、,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2)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1)B(2)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书院的生活,独自静读、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赏玩风景等。【解析】【分析】解析: (1)B(2)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书院的生活,独自静读、礼

    35、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赏玩风景等。【解析】【分析】(1)B 项,对“野性”的理解错误。“野性”在诗中的意思指喜爱自然,乐居田野的心性。“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描写了书院的自然环境,“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描写的跟随墨客大德游山听讲的生活,潜公,本指晋代高僧竺道潜,以讲经著名。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描写了既使读书,也有燕子在傍,读累了就开门望远。散帙,指打开书卷读书。全诗多处都诠释了“野性”的含意。题项中将野性理解为追求自由不驯服的心性,与全诗核心内容不一致。故选B。(2)此题需要跳出诗文来概括。需要另辟思路,从人员、地点、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结合“多因野性同”“潜公”“朝

    36、朝在门下”“五侯”等分析,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结合“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分析,牵引一根藤条连接着树影,移放一块石头将花丛隔开来,打开书卷读书点亮灯惊动了燕子,掀开帘子望远月光带着风照进屋里。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结合“欢生礼乐中”“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等分析概括书院的生活即可,如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等。故答案为:B;书院的人员,大学问家、社会名士、上层权贵等。 书院的地点,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山野之中。书院的生活,独自静读、礼乐演习、交流讨论、结识名流、赏玩风景等。【点评】此题考

    37、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2(1)B,D(2)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

    38、的愁绪。【解析】【分析】(1)B 项,“写出解析: (1)B,D(2)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解析】【分析】(1)B 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不当,颔联写大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D 项“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不当,“系书”是虚写,不是实景。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浪语:妄说;乱说。此句意指欲写信让大雁传递而不敢随意乱写。(2)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表明本诗所写之雁是递归之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

    39、的回雁峰。颔联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沙滩独自栖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写诗人想让大雁传书,又不敢随意乱写,想到家乡的薇草忧愁寂寞,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答案为:BD;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

    40、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作为鉴赏的角度。3(1)D(2)思想感情:借韩愈赞扬孟郊 “不平则鸣”的典故,表明自己也会像韩愈一样,豪气尚存,心系国家与时政,写出 “鸣不平”的文章。作用:升华诗旨,丰富了诗人的形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蹋花影、听莺声解析: (1)D(2)思想感情:借韩愈赞扬孟郊 “不平则鸣”的典故,表明自己也会像韩愈一样,豪气尚存,心系国家与时政,写出“鸣不平”的文章。作

    41、用:升华诗旨,丰富了诗人的形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的生活,似乎只是醉心于田园隐居的生活,但从尾联可知,诗人仍然豪气满怀,关心时政,诗人的形象因此而更加丰满。【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 项,“从白天到晚上”错,应是从“晚上到白天”,颔联写晚上的活动, 颈联写白天的活动。

    42、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以及分析诗句的作用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诗句的作用要结合诗句所在的位置以及诗句的内容来答。尾联“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其中“韩子”是指“韩愈”,“不平鸣”语出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意思是,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后用来比喻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必然要奋起有所申诉和陈述。这是用典。陆游在这里是正用典故, “豪气在”既是夸赞韩愈心系国家,敢于指斥朝政弊端,写出 “鸣不平” 的文章,豪气尚存;也是自

    43、我勉励,表达自己也会像韩愈一样心系国家,敢于斥责主和派,写“鸣不平”的文章。作用:文章前三联写自己月下赏花、饮酒,梦醒听鸟鸣;读书、垂钓,似乎醉心于隐居生活,不再关心朝政;但尾联一出,我们发现作者依然豪气满怀, 敢于“鸣不平”,这样写与前三联共同塑造了诗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尾联作为文章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和情感。故答案为:D;思想感情:借韩愈赞扬孟郊“不平则鸣”的典故,表明自己也会像韩愈一样,豪气尚存,心系国家与时政,写出“鸣不平”的文章。作用:升华诗旨,丰富了诗人的形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的生活,似乎只是醉心于田园隐居的生活,但从尾联可知,诗人

    44、仍然豪气满怀,关心时政,诗人的形象因此而更加丰满。【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4(1)B(2)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中原,葡萄种也汉家使臣一起传入内地。这一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

    45、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扬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解析: (1)B(2)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中原,葡萄种也汉家使臣一起传入内地。这一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扬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励友人远赴安西,像汉使一样建功立业。【解析】【分析】(1)B 项,“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分析不当。“时有雁”指偶尔有雁飞过,以“时有雁”映衬“少行人”,不是对比。同时,该联意在进一步表现路途的寂寞荒凉,为说史和抒情作铺垫,并无哀伤与压抑之情。(2)作答时首先要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译述诗句,然后指出 “历史和现

    46、实巧妙结合的艺术特点,最后点明颂扬汉使、勉励友人的写作意图。故答案为:(1)B;(2)苜蓿草将随着汗血马传入中原,葡萄种也汉家使臣一起传入内地。这一联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以想象代实景,描绘了一幅丝绸路上的特异风光。其中蕴含颂扬汉使沟通两地文化的历史功绩之意,以此勉励友人远赴安西,像汉使一样建功立业。【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

    47、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5(1)C(2)相同点:都流露了诗人留滞他乡、思念亲人的羁旅之愁。 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不同点:诗歌体裁不同:周诗是七言律诗,李诗是七言绝解析: (1)C(2)相同点:都流露了诗人留滞他乡、思念亲人的羁旅之愁。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不同点: 诗歌体裁不同:周诗是七言律诗,李诗是七言绝句。思念对象不同:周诗思念的是弟弟,李诗思念的是妻子; 表达技巧不同:周诗用典抒情( “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或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7922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