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知识.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能源管理知识.ppt》由用户(hyngb926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 管理知识
- 资源描述:
-
1、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主要内容:o 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o 未来能源消费发展预测o 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战略和政策o 低碳经济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1、能源资源品种齐全、分布广泛、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较少 2005年我国主要能源基础储量分别为:煤炭3326.4亿吨、石油24.8972亿吨、天然气28185亿立方米。2005年我国人口为13.0756亿,按人均计算,我国每人拥有254.39吨煤炭、1.90吨石油、2155.54立方米天然气的基础储量。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 根据BP石油公司2003年统计的资料,我国最为丰富的
2、煤炭资源,在全球中占11.67%,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占1.7%,居世界第十二位;天然气占1.00%,居世界第二十位。但是人均拥有量很低,其中人均煤炭资源占世界人均水平的55.67%,石油占11.14%,天然气占4.38%。除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均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2、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5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28亿吨(实物量),天然原油19505万吨,天然气803亿立方米;能源消费总量为29.1亿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
3、总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77%和9.81%。与前几年,增幅放缓趋势相比,2008年,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增幅变大。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082008年中国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年鉴和和第二次全国经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济普查结果。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2、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第一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第二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第二大电力生产国。2006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为9.3%,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2001年国际、国内的许多机构预测中国2020年能源需求
4、为24亿吨标准煤,实际比预测结果提前到来了14年。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 2000-20082000-2008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速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速数据来源:数据来源:BPBP能源统计能源统计200920091980198519851990 19801990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经济增长率10.71%7.87%9.28%12.00%7.97%9.50%能源消费增长率4.93%5.18%5.06%5.85%1.74%9.90%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60.660.540.490.221.04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
5、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消费能源为煤炭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国。20012008年,煤炭的消费比例从66.7%上升到70%,石油的比重从22.9%下降到19%,天然气从2.6%上升到4%。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一直占2/3以上的份额,因此以煤为消费主体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就决定了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优先考虑煤。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0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和BPBP能源统计能源统计20092009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我国和
6、世界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其他国家的能源结构图能源结构图数据来源:数据来源:BPBP能源统能源统计计20092009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4、能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是仍然较低 我国在资源利用上仍处于粗放增长型阶段,近年来,能源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到2008年,单位GDP能耗已累计下降10.1%。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9倍,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3.7和5.4倍,是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巴西的1.4和3.3倍。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4、能源利用效率呈
7、上升趋势,但是仍然较低 我国能源消费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约31%,与世界先进水平的52%(日本)还有很大距离;如考虑能源开采效率(32%),即能源系统总效率仅为10.3%,不到发达国家一半。以此估算,我国目前能源浪费达每年2.8亿吨标准煤。如不改变能源低效利用的现实,到2020年此项浪费将达每年4亿吨标准煤,多排放CO2达2.56亿吨、SO2达720万吨。这样的环境污染是我国和国际社会都难以接受的。效率低效率低物不尽其用物不尽其用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二氧化碳排放结构图二氧化碳排放结构图我国能源形势分析
8、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装备是造成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5、能源消费趋向集中,加工转换效率总体不高 六大高能耗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6年其总量为12.60亿吨标准煤,是2001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4%。六大高能耗产业的
9、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例由2001年的42.9%增至2006年的51.1%,已经超过了中国能源消费的一半,能源消费的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5、能源消费趋向集中,加工转换效率总体不高 中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变化不大,其总效率从2001年到2006年仅提高了2.2个百分点,在70%上下浮动,总体水平不高。其中发电及电站供热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尤其低,2006年最高仅为39.87%,5年来的平均值为39%。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中国能源转换效率变化趋势中国能源转换效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07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10、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一、我国能源的总体形势因此中国的能源形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句话:K 能源供需矛盾仍很突出K 能源消费结构亟需调整K 能源利用效率尚需提高K 能源环境保护亟待改善K 能源外交和能源安全并重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二、未来能源消费发展预测 经过专家研究,中国能源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变化。能源结构将有很大的改变,煤在消费结构中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约70%减少至2050年的约40%,天然气、水电、核电份额将有所增长,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由现今的超过90%降低到2050的70%,而非化石能源比例达30%。中国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维
11、持在20%左右,估计到2050年将超过8亿吨,而国内石油产量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将稳定在年产2亿吨左右,进口依赖程度将高达75%。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二、未来能源消费发展预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9801993199720002003年份年份消费量(万吨)消费量(万吨)-45-30-15015304560依存度(依存度(%)石油消费量石油消费量进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随着国内石油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对于进口的依存度将更大随着国内石油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对于进口的依存度将更大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二、未
12、来能源消费发展预测 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能源需求和消费扔以煤炭为主,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建设、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体看来,中国对各类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成逐年增长趋势,例如天然气、核电等。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预测(百万吨标准油)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预测(百万吨标准油)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二、未来能源消费发展预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203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的预测。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的增长率将会处于世界首位。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二、未来能源消费发展预测根据BP石油公司2009年的最新预测,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能源的使用年限分别为5.
13、6年、29.5年和41年,均低于世界的平均使用年限,这也与前期相关部门的估计年限大为缩短。这些数据可能比较悲观,但是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可采储量是可以增加的。这些数据可能比较悲观,但是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可采储量是可以增加的。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三、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战略和政策能源战略o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科学用能)o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油、气、核能、再生能源)o立足国内,开拓海外;(经济全球化)o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城市化40%-70%)o依靠科技,创新体制;(高科技、体制创新)o保护环境,保障安全。(改善生态,战略安全)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三、我国
14、节能减排的总体战略和政策o我国政府将能源政策确定为:“资源节约和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o2004年国务院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在草案中提出了关于节约资源、开发资源,把节约、节能放在能源工作首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o2009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发表的一份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报告认为:下一阶段我国能源政策的最大变化就是“加大结构调整”。首先是加快发展核电,其次是要大力发展风电和可再生能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三、我国节能减排的 总体战略和政策图为我国规划的近期核准的图为我国规划的近期核准的核电项目分布情况。核电项目分布情况
15、。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三、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战略和政策节能减排大事记o2005年2月,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o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发改经贸20052595号)o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并公布了配套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o2006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成为节能的纲领性文件o2007年4月,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o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三、我国节能减排
16、的总体战略和政策节能减排大事记o2007年10月,节约能源法颁布,2008年4月1日起实施o2008年3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o2008年5月,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发布o2008年8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布o2008年10月,公共机构节能条例颁布实施o2009年4月,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公布o2009年11月,新修订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公布o中国节能减排的脚步从未停止,并将继续前进中国节能减排的脚步从未停止,并将继续前进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三、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战略和政策o控制双高行业的过快增长n控制新增能力n限制出口数量n实行差别电价n进行行业清理o
17、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n新增替代n关、停、并、转,强制淘汰o全面实施重点工程n十大节能工程,2.4亿吨节能能力n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n水资源节约工程n污水治理工程o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n资源综合利用n清洁生产o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n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n加快节能能减排技术产业示范和推广o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n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n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o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n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o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n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n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n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o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
18、约意识o政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 2009年12月7日-18日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并作主题发言。这次大会被媒体誉为“全球碳博弈”,是一场环境与经济、穷国与富国的正面交锋,是全人类“生存或毁灭”的碳博弈大会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协议,哥本哈根难掩童话气息。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温家宝悲情演讲:中国减排自愿 不附加条件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
19、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1、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
20、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1、低碳经济的概念Q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
21、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1、低碳经济的概念Q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Q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2、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1992年1997年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
22、书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巴厘岛路线图”G8提出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3、低碳经济的基本目标 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F 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F 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我国能源形
23、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我们生存下的生态文明4、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S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S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S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S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我国能源形势分析我国能源形势分析四、低碳经济5、各部门开发关键 技术的优先性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08)能源技术展望:2050年的情景与战略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主要内容:o能源管理概述o能源管理的主要内容o从战略高度看能源管理o其他国家和地区能源管理政策oBS EN 16001 能源管理体
24、系标准简介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一、能源管理概述1、我国能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统一的能源管理部门燃料工业部成立,后来为顺应国内能源需求形势,该部被分拆为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电力部。1980年旨在综合管理的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后因国家能源委和国家计委职能交叉,投资权、定价权真正属于国家计委等原因,两年之后,国家能源委被撤销。1988年国家能源部成立后,同时成立了中国统配煤炭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5年后能源部取消,同时恢复电力部和煤炭部。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一、能源管理概述1、我国能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008
25、年,经过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的铺垫,和2005年由温家宝总理亲自任组长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的努力,在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国家能源局,归发改委管理。能源局的首任领导张国宝提出实现能源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从重视能源开发生产转变为能源供应和需求管理并重,从注重国内的短期平衡转变为注重面向世界的中长期平衡,从主要注重能源生产运行和分散的项目管理转变为更加注重系统的综合管理和战略管理。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能源管理及其相关法规一、能源管理概述2、两个名词:“能源管理”和“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是以“能源”为核心进行管理,用能单位通过识别能源因素、确定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