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风味化学25-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食品风味化学25-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风味 化学 25 其他 物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食品风味化学一、辣味和C9规律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其他味感和呈味物质三、涩味四、其他味感一、辣味和辣味物质辣味(piquancy)是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丙酮酸常用作辣味比较的定性尺度每克物质含相当于丙酮酸:1020mol,强辣 810 mol,中辣 24 mol,微辣(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辣味可分为:1.热辣味(hotness)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性不大),高温下能刺激咽喉粘膜。2.辛辣味(pungency)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有双重刺激。3.刺激味除了刺激舌和口腔粘膜外,还能刺激鼻腔和眼睛,具有催泪性。一、辣味和辣味物质结
2、构结构名称名称强度强度R=(CH2)4CH=CHCH(CH3)2辣椒素100R=(CH2)6CH(CH3)2氢辣椒素100R=(CH2)5CH(CH3)2去二甲二氢辣椒素57R=(CH2)5CH=CHCH(CH3)2同辣椒素43R=(CH2)2CH(CH3)2同二氢辣椒素50(1)热辣味物质 辣椒:辣椒素(不饱和单羧酸香草基酰胺、二氢辣椒素等)。一、辣味和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产地是哪?英国多塞特郡一个名叫“海洋春天”的农场出产的纳加辣椒日前被美国香辛料贸易协会认定为世界上最辣的红辣椒。培育者米乔德夫妇在处理这种辣椒的时候必须戴手套,一般人稍微闻
3、到一点这种辣椒的辣味,立即就会辣出眼泪。一家餐馆的老板说,很多顾客声称特别能吃辣,但他们对纳加辣椒都只能“浅尝辄止”,因为它实在太辣了,“简直能让大脑停止思维”。辣椒的辣度是以“史高维尔”单位表示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记载的最辣的辣椒是沙维纳红辣椒(现在最高为印度鬼椒辣度超100万),辣度为57万。纳加辣椒两次辣度检测结果分别是87.6万和97万。(1)热辣味物质 胡椒:胡椒碱(酰胺类化合物),有三种异构体,顺式双键越多时越辣,全反式结构也叫异胡椒碱。胡椒碱:2E 和 4E 构型,辣味最强。异胡椒碱:2Z 和 4E 构型,辣味较弱。异黑椒素:2E 和 4Z 构型,辣味较强。黑椒素:2Z 和 4Z
4、构型,其辣味仅次于胡椒碱。一、辣味和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1)热辣味物质 花椒:花椒素(酰胺类化合物),少量的异硫氰酸丙酯等。一、辣味和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2)辛辣(芳香辣)味物质属于辛辣味的有姜醇(gingerol)、姜酚(shogaols)、姜酮(zingerone)和丁香酚等,都是邻甲氧基酚基类化合物。(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肉豆蔻和丁香辛辣成分:丁香酚和异丁香酚,含有邻甲氧基苯酚基团。(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3)刺激辣味物质 蒜:蒜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丙基烯丙基二硫化物大葱、洋葱:
5、二丙基二硫化物、甲基丙基二硫化物(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CH2=CHCH2-NCS CH3CHCH-NCS 异硫氰酸烯丙酯 异硫氰酸丙烯酯CH3(CH2)3-NCS C6H5CH2-NCS 异硫氰酸丁酯 异硫氰酸苄酯(3)刺激辣味物质 芥末、萝卜: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异硫氰酸丙酯(芥子油)(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 辣味料的辣味强度排序: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芥末 热辣 辛辣(一)天然食用辣味物质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1.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痛的感觉,严格讲属触觉。2.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
6、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团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团。3.C9最辣规律辣味物质分子极性基的极性大小及其位置与辣味的关系。(一)辣味物质的构-性关系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口腔内产生灼烧感的化合物可分为:l-甲氧基酚l酰胺基化合物l芥末油l二硫化物含有带双键基团的两个中心 (一)辣味物质的构-性关系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产生灼烧感的功能团C C9 9最辣规律最辣规律1.C9最辣规律:分子的辣味随非极性尾链的增长而加剧,以C9(按脂肪酸命名规则编号,实际链长为C8)左右达到最高峰,然后陡然下降,称之为C9最辣规律。2.脂肪醇、醛、酮、酸的烃链长度增长与辣味变化的关系。(1)辣味分子尾链无顺式双键或支链时,nC12
7、以上将丧失辣味;(2)若链长虽超过nC12但在位邻近有顺式双键,则有辣味。(3)顺式双键越多越辣,反式双键影响不大;(4)双键在C9位上影响最大;(5)苯环的影响相当于一个C4顺式双键。(6)一些极性更小的分子也有辣味。如BrCHCHCH2Br、CH2=CHCH2X(XNCS、OCOR、NO2、ONO)、(CH2=CHCH2)2Sn(n=1,2,3)、Ph(CH2)nNCS、C C9 9最辣规律最辣规律3.辣味物质分子极性基的极性大小及其位置与辣味的关系极性头的极性大:表面活性剂 小:麻醉剂极性处于中央的对称分子:辣味大减 (一)辣味物质的构-性关系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3.辣味物质分子极性基的
8、极性大小及其位置与辣味的关系 极性处于两端的对称分子:味道变淡 (一)辣味物质的构-性关系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3.辣味物质分子极性基的极性大小及其位置与辣味的关系 增加或减少极性头部的亲水性:辣味降低(一)辣味物质的构-性关系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物理解释脂肪酸的碳数及其构象影响着晶格间的范德华力的大小,相变温度也有明显差别。偶数碳链的熔点高于相应奇数碳链;反式双键的单羧酸的熔点高于相应的顺式构型;在n中n为偶数碳的熔点高于n为奇数碳的脂肪酸。在顺式n C18中,5-11的熔点特低,尤其9最低;含两个双键的 n,n+3 C18 酸其熔点下降更为急剧;含两个n C18脂肪酸的卵磷脂也是在9和10时
9、熔点最低。C C9 9最辣规律最辣规律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鲜味(Flavor enhancers)是呈味物质产生的能使食品风味更为柔和、协调的特殊味感,鲜味物质与其他味感物质相配合时,有强化其它风味的作用。当鲜味物质使用量高于阈值时,表现出鲜味,低于阈值时则增强其它物质的风味。(1)只有能电离的谷氨酸(LGlu)才有鲜味,不能电离的衍生物无鲜味。(2)5肌苷酸(5IMP)、5鸟苷酸(5GMP)、5 黄苷酸(5XMP)等也有明显的鲜味,但腺苷酸无鲜味。(3)L半胱氨酸硫代磺酸钠、高半胱氨酸、琥珀酸等,都有与LMSG相似的增味效果。LHO2CCHNH2CH2SS2O2Na LHSCH2CH2CHN
10、H2CO2 L半胱氨酸硫代磺酸钠 L高半胱氨酸 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4)一般果酸都具有增加食品滋味的作用;它们和乳酸若任取两种以上配成溶液能改进豆制品的味道;柠檬汁能增强草莓的味道。(5)延胡索酸(富马酸)、马来酸能抑制大蒜的气味。(6)谷胱甘肽能增进各种肉类的味道;多磷酸盐也能增进鸡肉和干酪制品的滋味。HO2CCHNH2(CH2)2CONHCH(CH2SH)CONHCH2CO2H 谷胱甘三肽(7)从丙二酸到癸二酸的二铵盐都可用作食盐的代用品。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1.鲜味剂的共性具有鲜味的通用结构式:-O-(C)n-O-,n=39(1)39个碳原子长的脂链,且两端都带负电荷,n=46时鲜味最
11、强。(2)脂链不限於直链,可为脂环一部分(3)C可被O、N、S、P等取代,(4)保持分子两端负电荷,其中一负电荷可被负偶极替代(一)鲜味剂的构性关系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2.鲜味受体 鲜味受体的性质:膜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相同类型的鲜味剂共存时,与受体结合时有竞争作用。(1)谷氨酸钠和肌苷酸二钠虽具有相同的鲜味和几乎相等的感受阈值,但它作用在舌上受体的部位上不同。(2)当相同类型的鲜味剂同时存在时,它们在受体上的结合有竞争性;(3)当不同类型的鲜味剂同时存在时,它们发生协同作用,其鲜昧不是简单加和,而是成倍增长。分别用等量的2食盐、0.266谷氨酸钠、0.01%肌苷酸和1%谷甘丝三肽的水溶液(p
12、H=6)相混合,可得到极为鲜美的肉味汤。(一)鲜味剂的构性关系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鲜味物质阈值典型食物L谷氨酸一钠140ppm肉类5次黄苷酸(5IMP)120ppm鱼类5鸟苷酸(5GMP)35ppm香菇类琥珀酸一钠150ppm贝类(二)鲜味物质目前作为商品的鲜味剂主要是谷氨酸型和核苷酸型。二、鲜味和风味添加剂(二)鲜味物质1.谷氨酸型鲜味剂属脂肪族化合物,在结构上有空间专一性要求。定味基:两端带负电的功能团助味基:具有一定亲水性的基团氨基酸类鲜味剂:谷氨酸一钠(MSG)、谷甘丝三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 二、鲜味和鲜味物质鲜味咸味甜味酸味苦味71.6%13.5%9.8%3.4%1.7%L谷氨酸钠盐(
展开阅读全文